易经数字学是真的吗

  • 学《易经》真的会倒霉吗

      可能会吧,“易中秘密穷天地,造化天机泄未然。中有神明司祸福,从来切莫教轻传!”

  • 为什么要学易经?怎么学易经?

      《易经》是一本最古老的书,被称为“群经之首”、“文化之源”。不过,现代人听到《易经》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来算命吗?没错,《易经》确实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于算命;并且,除了占卦之外,《易经》还谈做人处世的道理。   国学大师-李-冠-论讲解说道我们翻开《易经》,看到总共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些卦图都是由下而上六条横线所组成的。横线分两种,一条不断的称为“阳爻”(),另一条断为两半的称为“阴爻”()。   阳爻代表主动力,阴爻代表受动力。有主动也有受动,两者配合才使变化一直持续下去。《易经》的“易”字,首先就指“变化”而言。西方人翻译《易经》,大都将它译为《变化之书》(TheBookofChanges)。任何变化都是由阳与阴两种因素的消长所造成的。“爻”这个字代表“效”,在仿效或描述变化时,阳与阴不可或缺。至于“卦”,则是指“挂”而言,有如挂在我们眼前的自然现象。当大自然出现变化时,人类要如何因应?要如何趋吉避凶?要如何修养自己以求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易经》所要答复的难题。   《易经》本身的材料很少,只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代表六十四卦。每一卦有一句卦辞,说明此卦的占验(如元亨利贞,利涉大川等);并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辞,说明此爻的处境与后果(如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等)。因此,原始的《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句卦辞,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辞。用今天的方式来印刷,大概只有二三十页。   然而,为什么我们眼前的《易经》却有几百页呢?这是因为加上了《易传》。古代有“易历三圣”之说。首先画出基本的八卦,再将其重叠为六十四卦的是伏羲氏(在《系辞传》称为包牺氏)。到了姬昌(后称周文王),他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达七年之久,就在牢中写下卦辞与爻辞。也有学者认为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或西周后期的某一位卜官。到了春秋时代末期的孔子(551-479B.C.),特别用心探讨了《易经》。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说绑在竹简边上的绳子多次断裂,由此可见他用功之勤。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在于他开始撰述《易传》。这一部分的工作应该有后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易传》又称“十翼”,有如十篇辅助的说明,其内容为:《彖传》(解释卦辞),《象传》(解释卦象的称为《大象传》,解释爻辞的称为《小象传》)。这两部分都依《易经》分为上下(前三十卦为上经,后三十四卦为下经),如此就有了四篇。接着是《系辞传》,由于内容较长,也分上下。然后是《文言传》(只谈到乾坤二卦),《说卦传》(有如小字典,介绍基本八卦的各种象征),《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以及《杂卦传》(扼要就卦名综述其旨,可视为附录)。   自汉代以来,学习《易经》的人是经传合并一起念,所以今日所谓的《易经》,包含《易传》在内。此外,还有“易学”一词,那就无所不包了,是汉代以来学者将《易经》应用到各个领域的成果,如天文、地理、医药、兵法、养生等。至于与占卜有关的部分更是发展得多姿多彩。   简单说来,《易经》有两大系统:一为“义理”,要由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体验出做人的道理,此时强调的是德行、能力与智慧。另一则为“象数”,要由卦象与数字的搭配,经由特定的运算程序,而得出某一疑难之事的解答。换言之,象数即指占卦而言,确实可以预测某一抉择的后果。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难”一语正好提醒我们:理性思维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学会《易经》不能靠神秘直觉,而是需要长期认真用功的。...余下全文>>

  • 听说数字能量学很准,真的吗

      是伪科学算命中国算命术的发展兴盛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这就是芸芸众生对命运的广泛承认以及设想有冥冥之力可以摆布自己一生命运。   “命运”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命,即生命或性命,二是运,即运气。

  • 学易经的第一本书

      易经入门当选南怀瑾的《易经杂说》,由浅入深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 1839数字意义易经

      你想要问什么?

  • 学易经给人算命会折寿吗

      我有点反感1楼2楼的言论,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发现真相,不知道什么时候科学=唯物主义了。   西方很多科学家都是有神论者,但并不妨碍他们科学上取得成就,可能他们认为科学上的研究就是为了发现“神”制定的规则。   “迷信”不是指信鬼神,而是指盲目的相信,盲目的相信权威、盲目的相信唯物主义也是“迷信”,其实1949年以来,中国人已经迷信很长一段时间了,现在有些人还希望我们继续迷信。   其实不管信仰什么,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是迷信,想学算命就学,怕折寿的话你不说就行了,如果“命”是可以算的,那你活多少岁是注定了的,何必在乎呢

  • 易经中55数字的含义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系辞里说的。天地数是55,也给了具体的计算方式了。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像两,挂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这句是起卦用的,过去是用五十根草棍,起卦用这种方式拿六次,可以得到六个从6-9的数字。

  • 易经怎么学呢看上去好难啊

      是的,确实不容易,但确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易 经其实最重要也是它的教理,每一句都可以用在生活当中,规范我们的行为。   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易 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都是同一个意思。正是因果观念的明显表示。由这种因果观念的推演,发展出中国几千年来一贯的教育目标,教人如何做一好人,做一完人。   中国人的教育,一向是为了达成完善的人格道德标准,这个标准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因果观念相通,也和孝道思想同流。   而佛教的许多理念,尤其菩萨道的提倡,无不是从此种因果观念和孝道思想立论,扩而充之,神而明之,而臻于淋漓尽致的地步。   佛教讲因果涵盖三生,每一个人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由此形成一条无穷尽的横线,和中国儒家因果所讲的祖先、父母、我、后代儿孙的竖线,又交叉成一十字架。   其实,依据因果轮回,角色变易的道理来看,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同自己的上一代、这一代、下一代,二条因果线往往是彼此重叠,一而二,二而一的。   所以中国民间长久以来,充满了三生因果,七世夫妻,乃至世世互为兄弟,互为夫妻的传奇故事,所在都有。所谓一切皆由因果、因缘而来,善因善果,恶因恶果,随人自取。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怨不得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是中国文化四句话的原则,大家要特别注意的,我们中国文化,东方文化,最喜欢讲因果报应。   我们要注意“余庆”“余殃”的“余”字,余是剩下来的,余是有变化的,并不是一定本身就报,这是中国人对因果报应的定理,中国文化一切都建立在这因果报应上。   由此看来,刘备在临死的时候,吩咐他儿子两句话:“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

  • 学易经能算命吗

      宇宙万物都有联系、以易经为人算命只是利于其间的复杂联系找出相关联的元素,运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梳理出该人的人生轨迹并提炼后叙述而已,高手可算的奇准无比(古语:天机不可泄露),一般的算卦人是为赚钱,而有的人为推算着有瘾是喜好,无论干什么,为了追逐钱财和为了追求奥秘的比起来高下立见没得比,信口胡诌的人欠揍、而真心推算的人吓人(人生没有起伏波澜的几乎没有,只是起伏大小的区别,如毛**就极旺克六亲,雷*的命局就是命短心善)。人的一切是与宇宙万物相通相连的,都按一个固有规律运行,一切偶然性都包含在必然性之中,因此貌似偶然实则必然。规律既是固定的也是运动的,人为改变规律必然遭到大自然的反噬,使其恢复到原有的平衡(而这种规律波动本身也囊括在必然中)。古人因没有太多的繁杂干扰、因此研究的非常透彻,并把其中的一些道理浓缩在成语和谚语中。细细品味吧。

  • 学《易经 》要学那些基本常识?

      先学孔子的《十翼》   再看看台湾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奥秘》   最后再看《易经》正本紶   你就是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