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哲理图片

  • 有关天蝎座的哲理

      天蝎座的是善于思考以及明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以及理性,但是哲学的领域很多,天蝎座一般从事具体科研或者政治,军事,不太善于空洞的仅仅具有时代性的哲学及不着边际的理论.

  • 《易经》体现了古人的哪些哲理智慧?请举例说明?

      从思想、方法、世界观诸方面。首先从思想层面周易有【变易、简易、不易】的哲学思想比欧洲【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观早了一千多年;其二:方法论,周易的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是认识世界的核心。【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孔子在“系辞”中明确指出的观点。其三世界观:万物都是一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是周易的另一个伟大发明,数千年屡试不爽。甚至包括百年前计算机的发明,同样没有离开周易的理论。【二进制理论】。

  • 易经是研究大自然法则规律和天地人之间辩证关系及人间哲理的学科,我这样认为对吗?请指点,谢谢

      我遇到过一个道士,我问他:两仪图是什么意思?他回答我说:阴阳。大家所知道的一白一黑。   其实老子也不知道两仪图是磁共振图。我们的人类祖先是可以看到或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着磁共振的图像,就像蚂蚁、蜜蜂知道偏振光一样。但绝不是黑与白,而是彩色的,怎样把它描绘下来,这就是当时的难度。可以这样理解:有人把它刻在了石板上,一凹一凸。后人用纸把它拓下来,就成了一黑一白。人们开始把它理解为阴阳。按照这个理论再去分天地万物为阴阳之意。   两仪图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反映了宇宙的最基本运动的本贰是磁共振。它的磁场表现为“既是S极又是N极”,既是正电又是负电,既是阴又是阳。而不是阴阳两极。   可惜我们中国人被误导了千万年。看看宇宙(点击《宇宙全景图》)十万亿个银河系就在一条白色光带上(磁共振场:既是引力又是斥力。)运动,而生命是热磁共振的演绎。

  • 请大家帮我想个有内涵有哲理有意境的网名。

      雨晴(雨后的晴天)   秋漾(秋天的太阳,秋天的蓝天在荡漾)     满腹残请     雪后旭日   弱水一瓢   拈花微笑   雨夜灵儿   翩如芊芊   花开自在   静影沉碧     暗香沾裳     北辰予飘   飞絮游丝   水荇牵风     三叶恋夏   对风忆尘     只是觉得喜欢这四个字里风尘之叹的痕迹,李易安有“风住尘香花已尽”之句,对着半缕轻风会议那些已经陷落尘埃的往事,很诗意。     浓林踏雪     唐风雅韵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张九龄     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张仲素 《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     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     落痕无声     品茗听雨     楼主   我很笨的 想不出来什么好听的意境网名     这些是整理出来的 我认为最好的     不知道能不能帮上楼主的忙

  • 好听又富有哲理还带有忧伤的微信名

      午夜忧伤的频率-东方快车 是谁为我设定这个频率 每当午夜寂静的时候 耳边不由得想起你的声音 轻柔的触动我创痛的心 总是害怕遥远陌生的你 却又期待你的每句话语 不管你播放如何动人的旋律 都传送一样低沉的情绪 你一定也有和我一样的过去

  • 女儿生病了,我想发有哲理的说说?

      你好:你生病了我的天空就会下雨,你开心了我的天空就会蔚蓝。   或者:背对太阳,阴影一片;迎着太阳,霞光万丈。   或者 :处理事情,感情要蕴藏在理智中   希望帮到你

  • 需找一些含有哲理的成语,四字,五字,八字,都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是一非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于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成人之美: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面对别人的成功,我们宽容、洒脱一点又如何?如果我们不是选择阻挠,而是选择学习、汲取,那么,别人的成功将是我们成功的铺垫、基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也将是一片更加宽广的天空。   树人招风:站得越高越危险   人在社会上寻求“出头”是好事。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出头要讲究实力,要讲究机会,要讲究环境,力不从心时不可勉强,时机不到时不可勉强,环境不佳时不可勉强,否则就会因树大招风而给自己带来祸患。这是处世的大忌,也是做人的大忌。   目录:   第1辑 成功之语   成语中的做人哲理   自知之明:知人易,知己难   随波逐流:跟在别人身后只会一事无成   高瞻远瞩:眼光决定前进的距离   见微知著:从小事情中看出大问题   舍我其谁:做人要有点野心和霸气   百折不挠:成功者都是从地上爬起来的   欲速不达:一味追求速度只会适得其反   妄自菲薄:不要自己轻贱自己   志大才疏:有想法更要有实力   自胜者强: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心浮气躁:脚踏实地才能既快又稳   知足常乐:珍惜已拥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   无欲则刚: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   宠辱不惊:保持一颗平常心   人无完人:不要过于追求完美   戒奢宁俭:俭朴点儿,生活不会亏待你   是非分明:正直是立世的风骨   英雄本色:做一个真正的我   随遇而安:无法改变就要学会适应   祸福相依:事情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第2辑 成熟之语   成语中的处世哲理   过犹不及: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难得糊涂:小事模糊,大事清楚   患得患失:学会接受“失去”   与人为善: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大智若愚:做个聪明的愚人   外圆内方:安身处世要懂得进退   众怒难犯:不要站在众人的对立面   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   权衡轻重:在利害得失之间学会选择   忍辱负重:忍是一种韧性的战斗   以屈求伸: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能伸能屈:台上台下都自在   韬光养晦:不要让别人感觉到你的威胁   装聋作哑:别小看沉默的用处   树大招风:站得越高越危险   通权达变:做人不能太固执   与世无争:不争者胜天下   功成身退:得意时应给自己留好退路   柔能克刚:以硬碰硬并不是明智之举   防不胜防: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   第3辑 成事之语   成语中的谋事哲理   急功近利: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有的放矢: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缘木求鱼:方向决定成败   运筹帷幄:好计划事半功倍   有备无患:不要事到临头才去想办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细节决定成败   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   舍本逐末:解决问题要抓本质   临事而惧:凡事谋定而后动   当机立断:最好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   轻重缓急:永远先做最重要的事   与众不同:不按常理出牌   随机应变:做事要机敏灵活   临危不乱:在危险面前保持冷静   曲径通幽:采取迂回的方式办事   无为而治:不妨顺其自然   独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   借风使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墨守成规:勇于打破旧有的枷锁   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4辑 成才之语   成语中的求学智慧   学无止境:别让自己成为落伍者   学海无涯:知道不满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勤能补拙:差距并非不可逾越   厚积薄发:学习中要耐得住寂寞   磨杵成针:功夫下到了,自然会有效果   循序渐进:计划好学习的每一步   专心致志:效率来自专注   分秒必争: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寻根究底:学习要敢于疑,敢于问   实事求是:不懂装懂是愚蠢的表现   学无常师:处处留心皆学问   温故知新:从旧知识中得到新体会   不求甚解:学习不能流于表面   博览群书:没有知识的广度,就没有见解的深度   融会贯通:把散落的知识串起来   举一反三:真正的知识来自思考   触类旁通:懂得总结经验与规律   乐在其中: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点石成金: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学以致用:学习的重点是培养能力   第5辑 成长之语   成语中的交际智慧   好为人师:不要总是显得比别人高明   近朱者赤:英雄的朋友绝不会是狗熊   真心实意:用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一诺千金:遵守承诺的人最受欢迎   宽宏大度:宽容是一种境界   水清无鱼:有时要学会睁一眼闭一眼   疑邻盗斧:多一分信任,少一点儿猜疑   得意忘形:在失意者面前不要太张扬   设身处地:多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推己及人:自己无法做到就不要去要求别人   不卑不亢:与人交往时要拿捏好分寸   察言观色: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志同道合:道不同不相与谋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满意请采纳~

  • 成熟有哲理的qq网名

      千言万语、讲给懂的人听ゝ 你要的幸福丶我给不起つ 〃想你 算是安慰还是悲哀 蓦然回首丶我只是跳梁小丑 闭眼、倾听世界每个角落╮ シ灭不掉的烟,掐不断的情 没你了、半城繁华半城伤 那一年、我们都成熟了つ゛ ﹏你染指了我所以的流年丶 倾城的温柔挽不回你的停留、 单单一个情╭毁了我人生 ﹏有一种放弃叫心如死水╮ 在原地徘徊.以死换温柔 谁的谎言有安徒生的纯美╮ 没心没肺的、唱着荒凉╮ 蛋疼的社会害了蛋疼的迩丶 情绪被某种思绪拉扯着-| *﹏谁安抚了谁的小悲伤 时光稀释、淡漠旳旧记忆 把小情绪留给自己慢慢醉_ ゅ其实太阳是我搓圆旳丶 你没有爱过,你在敷衍我. 你走了、把回忆留给了我ゞ 多希望你就是我的终点‘’ 没有小三、就没有坚固的爱 |▍相濡以沫、谁的誓言 曾经的过往、只是一片浮云. 我笑着坚强到最后一刻ゞ 心很痛却依旧笑颜如花で -以后旳以后,拿命爱自己 没感觉只是看不上的借口、 给洎巳ヽ一个别致啲微笑 )微安若素。阳光依旧很暖 握不住的沙,那就扬了它 独守空房丶为等伊人笑 り连空气都是爱你的形状 你是我吸到肺里的烟、 ╰’当我听到这首歌° ℡爱情就像鼠标和手一样。 )你给的罂粟花般的暧昧 被时光摧残而夭折的爱情。 〃把爱葬在阿尔卑斯山ヾ ゛_不撞南墙丶不回头。 ╭ァ百度搜索不到旳思念 我的心被缝缝补补了很多次。 追逐你留下的温言软语﹏ ▓ 前世那段缠不清的纠葛 巴黎街角上空飘着的气球っ 爱你那么多 丶那又怎样 也许ˇ到了该放弃の时候 哭、只是发泄情绪罢了。 有没有人说过、爱情是毒药 泛酸的心口〃崩裂的伤口 窒息的疼ˇ抓不住的爱 ゛给不了你要的幸福っ 曾经的幸福丶一点点的消失丶 释怀一些不能释怀的感情丶 不要丶用我的爱来伤害我 白纸黑字续写了多少的人、 我不是超人,我也会哭 疯子也有疯子的情调╮ ら遍体鳞伤了丶才叫漂亮づ ”丢一地的真心╮没人珍惜 这样的你,峩不再需要了ゝ -1.个执拗的偏执狂╰つ 怀念 ヽ那繁花似锦的青春 你是我、乱了分寸的心跳。 " 一个人高傲的生活着 愚公╰つ把这馒头山搬了丶 你微笑独有的小甜蜜 ゆ 一个人沿着路灯走回家╮ 总有些牵挂,旧的像伤疤. 勾心斗角为了些什么° 换个角度看你看我看世界≈ 懂得放弃-是一种美德、 放弃就意味着重零开始° ℡唇边、那曾经的温柔 情不过玩、爱拿来惜、 留下的温柔再无法抵挡丶 〃从刻骨铭心到淡然如陌。 记忆不会有你

  • 西游记的哲理意蕴

      众所周知,《西游记》取经故事的主角由史料中的玄奘一人,变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六人一猴”,最终落实为“四众一骑”。这番变化并非来自某几位天才艺术家信笔所至的向壁虚构,而是凝结着自唐代取经史实发生到明代《西游记》成书这九百多年来的人们、尤其是一批博学鸿儒的集体智慧,以及作者吴承恩本人处心积虑的文化思考。关于这支队伍构成的文化密码,尽管前人进行了种种破译,但尚不够系统完善。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以及曲艺角色学的视角做进一步的探讨。一、“五行”观念与取经队伍的优化组合针对取经队伍“四众一骑”的构成,杨义先生曾经指出:“作为个性神话文化,这个取经群体结构最有活力的地方,却在于四众的特征各异,优势互补,隐伏着矛盾,却又能在相互制约中合作到底。观音菩萨奉命从西天到长安,于千山万水之中挑选了这四众一骑,大概由于他们是取经群体的最佳组合。”关于这种最佳组合的奥妙,除了杨先生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所提出的“主弱从强”、“对比”、“调节”三条原则外,还有其他更多文化因素。首先,人们往往首先会联想到相生相克的“五行”说。“五行”作为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的一种神秘观念则最先起源于“数”的崇拜,人体面部的“五官”、手脚上的“五指”以及腹腔内的“五脏”都对人们崇拜“五”这一数字产生过推动作用。对此,当代学者傅道彬先生指出:“既然数源于五,手有五指,五是计数的一个基本单位,那么在古人的观念里‘五’便多少被赋予一些神秘的意义。这也影响到他们的思维习惯,即当他们表现已认知的事物时,喜欢把自然与社会的复杂现象纳入‘五’的范畴。”在《西游记》中,这种原始思维方式得到了充分的置换变形,其中第七回“五行山下定心猿”写一筋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终于没有跳出如来佛那只五指大手,终于“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指山,轻轻的把他压住”。由于人类认识数字“五”最直接的感应是手的五指,因此,这场“定心猿”简直就是对当年人们运用原始思维掐指算数情景的一种返朴归真式的描述,它在整部《西游记》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既结束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历史,又揭开了取经故事的序幕。事过五百年之后,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才把悟空从“五行山”救出,然后逐渐组建起带有另一番象征意蕴的“五行”队伍。关于取经队伍的哲理构成,黄周星笺评的《西游证道书》第一回的回前评就说得很明确:按此书中,师徒四众,并马而五,已明明列为五项矣。若以五项配五行,则心猿主心,行者自应属火无疑;而传中屡以木母、金公分指能、净,则八戒应属木,沙僧应属金矣。独三藏、龙马未有专属,而五行中便少水、土二位,宁免缺陷?愚谓土为万物之母,三藏既称师父,居四众之中,理应属土;龙马生于海,起于涧,理应属水。这种说法在第十九回写到的收伏猪八戒后的“有诗为证”便得到某种印证:“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金从木顾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通常被认为属“火”的孙悟空,在此又明显被定性为“金”。这说明,以“五行”分指师徒四人及白马,在《西游记》行文中也会因时因地而异,并非是一贯到底的。无论如何,作者在构建这支取经队伍时是充分顾及到“五行”观念的。这种命意上的哲理意蕴自然会给后人提供耐人寻味的解读,也造成后人对师徒“四众一骑”互动关系众说纷纭的蠡测。唐僧在“五行”中应属“土”,黄周星谓其处在“中心”地位,而陆续收的三徒一骑“南火北水,东木西金”只能发挥“总以卫此土”的作用。只要唐僧这位皇权授予的领头人作为一面旗帜在,取经队伍就不容易瓦解,取经事业就要顽强地坚持下去。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属“火”的孙悟空和属“木”的猪八戒之间最能体现相生相克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老孙动辄采取各种手段使“呆子”出尽洋相,呆子则把“撺掇师父念《紧箍儿咒》”当做“耍子”,使得取经队伍内部充满了好戏连台般的热闹。另一方面,孙悟空通过戏弄呆子将其身上的“火”气轻轻松松释放出来,猪八戒则通过应付师兄的捉弄降低自身的“木”性。作者就是在这打打闹闹的角色设计中给读者带来无穷诙谐幽默、轻松愉快的风趣。如果没有这一“火”一“木”的打打闹闹,《西游记》将变得索然无味。沙僧理应属于“五行”之“金”,有时又有“土”的特性,作者便有意以“金”“土”喻之,将其性情写成像“金”一样晶莹,表现出真金不怕火炼的特点;又像“土”一样厚重,显示出厚德载物的本性。在取经路上,他一方面帮助师兄除妖伏魔,另一方面又以一片丹心维系着取经群体的内部团结。面对师父的刚愎自用,沙僧就来了个顺其自然,言听计从;他尊重孙悟空,经常苦谏唐僧不要咒念紧箍折腾师兄,又经常对师兄的“暴躁”施之以柔克刚,用“打虎还得亲兄弟”等古话劝其息怒;他理解体谅二哥猪八戒,经常接过行李担来替他挑一程,还经常婉言劝说八戒不要动不动闹“散伙”。对两个师兄闹矛盾,他更是不偏不倚地扮演了“调和”角色。在稳定取经队伍方面,沙僧这一角色不可或缺。另外,不要小看小白龙这“水”的作用,他不仅任劳任怨地充当唐僧的坐骑,加快了取经队伍的行程,而且还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宝象国的“垂缰救助人”就是突出的例子。无“水”不足以成“五行”,无小白龙,取经队伍也不健全。总之,“五行”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哲学,建立在“五行”思维基础之上的“四众一骑”就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哲理构成,这种构成奥妙无穷,颇耐寻味。二、“四民”意识与取经队伍的合理布局在神秘数字崇拜中,“五”的群体组合往往有一“弱势”个体,如东西南北中“五方”的“中”、春夏长夏秋冬“五时”的“长夏”都有“凑数”之感,而“五官”在耳目口鼻之外的另一“官”也不好落实。由此我们便很容易想到,取经队伍的“四众一骑”那“一骑”也不免有一种附和“五行”的凑数感。现在,我们撇开这无关大体的“一骑”来破译“四众”组合寓含的文化密码。“四众”自然根源于人们对“四”这一数字的崇拜。关于“四”的排列组合,我们可以顺手拈来许许多多,尤其是佛教在对事物进行排列组合时,更是格外看重“四”这一神秘数字。对此,叶舒宪等先生在《中国古代神秘数字》中指出:“在佛教教义、文献中,存在大量的‘四’结构,其象征功能渗透于整个佛教中。”如“四无量心”、“四恩”、“四苦”、“四漏”、“四业”、“四依”、“四智”、“四缘”、“四谛”、“四禅天”、“四摄法”、“四辩”、“四信”、“四方便”、“四分”、“四众”、“四劫”、“四道”、“四大天王”、“四大金刚”等名目,不胜枚举。佛教这种广泛采取“四”这一数字对各种现象进行排列组合的思维方式,必然左右着以佛教为题材的《西游记》取经队伍的“编制”设置。在神秘数字“四”的崇拜历史上,“四民”意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西游记》的角色构成照顾到了以“四民”为主体的社会各个阶层,正如清人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总论》中所指出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非一部《西游记》也。以一人读之,则是一人为一部《西游记》;以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各自读之,各自有一部《西游记》。”这里从读者的角度说明了社会各阶层均能从《西游记》中感受到自身角色扮演的存在。唐僧师徒“四众”身份复杂,他们基本上是“半路出家的和尚”,一方面要扮演持规受戒的和尚角色,另一方面又在角色行为上流露出强烈的士农工商“四民”意识。众所周知,唐僧作为很有资历的和尚,其行为举止和言语规范虽然是佛教徒式的,但又无时无刻不在热衷于“士”角色的扮演,张锦池先生曾经指出:“唐僧对李世民的感恩情结,是种‘士为知己者死’,属士大夫的文化心态。”在取经路上,他不时地流露出文士的雅兴。据统计,整部《西游记》共九次写到他吟诗,其中第六十四回写他在荆棘岭木仙庵与树妖木精和诗,显出了诗人气质。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角色还发挥着“以文制武”的文化功能。在我们的文化中,《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中的“二桃杀三士”最先投下了以文制武的悲剧阴影。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通过“杯酒释兵权”的谋略来限制武将的权利,形成了以文臣节制武将的统治氛围。直到明代,依然表现出“帝国政府重文轻武的风气”。这就是武艺高强的孙悟空等三个高徒之所以依附于近乎窝囊的唐僧的文化背景。正是唐僧这种文弱士子角色扮演导致的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才使得整部《西游记》经常处在险象迭生的摇曳叙事中。猪八戒,这个被通天河和平顶山上的妖精称为“半路上出家的和尚”,其角色扮演的确打上了世俗社会“农”这一阶层人物精神气质的烙印。在《西游记》中,猪八戒虽然最先是以一个妖精的身份出场的,然而这妖精却与众不同,他是高老庄高老的上门女婿,高老对他的评价是:“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只是一件,有些会变嘴脸。”而猪八戒也对孙悟空变的假高翠莲说:“我得到了你家,虽是吃了些茶饭,却也不曾白吃你的。我也替你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这样,作者就把猪八戒写得颇像个农夫了。连他用的九齿钉钯那件兵器,也非常像件用来平整土地、施肥倒粪的农具。在取经路上,猪八戒经常因“恋家”而受到来自各方面、特别是孙悟空的嘲笑和戏弄。猪八戒作为“农”角色亮相于江湖舞台,不亚于“刘姥姥进大观园”,其尴尬样和滑稽相是可想而知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种不和谐做尽了妙趣横生的文章。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尽管在总体上自始至终扮演着豪侠角色,但是他的言语经常流露出商人的口气,他经常把“生意”、“买卖”等商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挂在嘴上,如小说写他初次见到猪八戒就暗笑道:“原来是这个买卖。”后来,小说不只一次地写他遇到强盗,心中总是暗笑道:“造化!造化!买卖上门了!”第三十七回写他遇到妖怪,又说:“照顾老孙一场生意。”第八十三回写他在与李天王打官司时,也声称:“老孙的买卖,原是这等做,一定先输后赢。”将商人的生意经都搬弄出来了。另外,孙悟空还善于从事物品交换,第三十四回写他机关算尽地用自身毫毛变的假葫芦来换取精细鬼、伶俐虫的两件宝贝。这种交换尽管带有欺诈性质,但是为了正义的事业,孙悟空还是懂得让贪便宜者吃亏这一经营之道的。况且,从为争名分大闹天宫白手起家,到被压到五行山下功亏一篑,孙大圣的角色扮演既显示了以工商业者为代表的市民阶层渴望民主、公平的强烈愿望,又表明他们试图打破固有封建秩序的艰难。孙悟空最终加入取经队伍,走上了取经的道路隐喻着商人阶层若想在封建社会里实现自我价值,最好的出路就是倚傍文士去建功立业。总之,在孙悟空身上,我们多多少少地能够嗅到一种商营者角色扮演的味道。“工”本来在“四民”中就显得默默无闻,他们在社会上只有埋头苦干的份儿,沙僧不正是这类角色的写照吗?在《西游记杂剧》中,沙僧被贬下界的流沙河,从事着“推沙受罪”的职业,这理应就是“工”者要干的苦差事。《西游记》写他自吹自己的法宝降妖杖是“鲁班制造工夫盖”,这就使之与工匠的祖师爷鲁班建立了某种特殊关系。总之,作者在组建“四众”这支取经队伍时是兼顾到古代社会“四民”各阶层的情况的。三、“四角”定制与取经队伍的巧妙搭配就审美结构而言,对《西游记》取经队伍“四众”构成具有决定影响的是中国古代戏剧以及说书等传统曲艺文学经久探索所形成的四大角色定制。“西游”故事虽然与其他章回小说一样都曾经经过了戏曲艺术表现阶段,但“三国”故事与“水浒”故事都是以个别片段的形式上演的,而“西游”故事则是整部被编写到戏剧文本中的,它有利于角色设计的通盘考虑。这样,戏剧家的“四大角色”设计经验必然影响到了《西游记》取经队伍的人员组成。也就是说,《西游记》里的“四众”形象具有鲜明的角色特征,他们纷纷以某种力学结构模式显示出特殊的审美张力,令人百读而难以释卷。中国古代戏剧的角色构成经过大浪淘沙逐渐形成了按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特点而分出的不同类型,这在元杂剧中被固定为“末、旦、净、杂”四大角色,在明清传奇戏以及后来的京剧中又演化为分工更加精细的“生、旦、净、丑”。面对复杂的社会人生,四大角色的设置,以不变应万变,在正、邪、内、外几种力量的组合碰撞,在男、女、庄重、滑稽诸种角色扮演中,产生了无数动人的故事。这种角色模式是人们根据丰富的审美经验经过万道工序提炼的。《西游记杂剧》作为现存惟一完整的“西游”杂剧,虽然在角色安排上没有明确给师徒四众挂上“旦、末、净、杂”的大牌,以至于使我们无从确认作者赋予人物的角色性质。但是,作为一部戏剧著作,各个戏剧角色所负载的功能还是很清楚的。《西游记杂剧》等戏剧的这种叙事力学结构必然渗透到小说《西游记》的角色设计之中,由此产生出未必是与“旦、末、净、杂”四大角色一一对应的人物形象系列组合,“四众”取经队伍的配备便应运而生。黄周星在《西游记》第八回附录的“回后评”中指出:从来戏场中,必有生、旦、净、丑。试以此书相提而论,以人物,则唐僧乃正生也,心猿当作大净,八戒当作丑,沙僧当作末;若以道理言,悟道者全凭此心为主,则心猿之大净,未尝不可为正生。唐僧慈善温柔,宛如妇人女子,则正生又未尝不可为老旦。”经过这番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充分感受到一种“戏”的味道,角色之间的相互牵制和冲突,特别是正统英雄悟空(相当于扮演正气凛然武士的大净)和喜剧英雄八戒(相当于扮演花脸的丑)之间的互动性冲突,构成了整部小说充满“戏”味的基础。于是,“四众”角色设计的张力就通过人们对“生、旦、净、丑”四大角色叙事功能的联想而充分展现出来了。同时,西游故事曾经以说书艺术的形式流传,作为《西游记》主要蓝本的《西游记平话》应当是这种说书艺术的最佳文本。从《西游记》中,我们隐隐约约感受到评书艺术“四梁八柱”角色设置经验的遗存。换句话说,说书艺术中的“四梁八柱”经验为师徒四众的“编制”设置再次提供了审美的基本构架。“四梁八柱”本来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指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这种构造为当年气派高雅的“四合院”整体建筑的稳固提供了保障。人们在总结评书艺术经验时,将“四梁八柱”这一术语引入。所谓的“四梁”,即指“书根、书领、书胆、书筋”,是故事的主要角色,“八柱”是陪衬、保梁的次要人物。“书根”通常是一部书赖以把社会背景、历史使命体现出来的人物,应菩萨之约、奉唐王之命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基本上起到了这一作用。有裨世道人心是唐僧作为“书根”出现的主要叙事功能,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教化,他可以满足听众和读者的道德和情感需要。从生理上看,唐僧身上充满了种种诱惑:由于吃了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恶魔们纷纷在取经路上拭目以待,随时挑起事端;由于他有男性的玉体美颜,女妖们也纷纷不顾廉耻地做好了截留的准备,一旦得手,就马上拉唐僧成亲,随时破坏取经大业。作者赋予唐僧这两方面的资质,从而使八十一难有了自圆其说的合理起因。就身份而言,“师父”的地位使之拥有家长式的最终决定权,他的一言一语似乎都体现了一种合乎常规的理念,都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别看他一路上满口都是圣经贤传之语,动辄念动咒语教训悟空,但这都是伦理社会长者角色扮演的风范。不过,唐僧良善的动机获得的却是代价惨重的恶果。在现实社会里,人们可能会对唐僧这样的“师父”望而生厌,但在艺术的天地里,假如唐僧明察秋毫,不是一位屡屡惹是生非的“师父”,西游故事也就不会波澜迭起。可见,唐僧作为“书根”的功能是非常强有力的。“书筋”就是情节和人物关系之间的针线人物,是使全书生色、跳动的角色,猪八戒就是这样一位充满喜剧色彩的艺术形象。相对于唐僧这一庄重严肃的角色而言,猪八戒生来就是一副滑稽相。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却错投猪胎,长成猪头大耳;来到高老庄,又强娶良女为妻;被悟空降伏后还恋恋不舍,取经路上几次要打退堂鼓。离开高老庄的猪八戒,本来已经走上了“人间正道”,却又不时地触发怀旧之情;本来从此可以认真修身养性,却仍然贪吃、贪睡、好色,恶习不改。作者在对人性缺陷的尽情嘲弄中生发出许多有滋有味的话题,从而使读者在开心解颐、尽情欢笑中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就此而言,猪八戒作为“书筋”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书领”是提领全书的统帅人物,那蹦蹦跳跳地冲锋在前的孙悟空堪当此角色。在《西游记》中,无处不可见孙悟空的身影,作为拥有“书领”性能的他,俨如当今电视剧中的领衔主演,每次从出场到收场都少不了他的份儿。妖魔找事,靠他处理;别人惹事,由他摆平——没有本领高强、智多见广的孙大圣,取经事业自然会寸步难行。可以说,西游故事的开合自如就寄托在这位发挥“书领”作用的猴行者身上。“书胆”乃是书中的正面形象,能够起到黏和人物的作用,这一角色自然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沙僧头上。在《西游记》中,沙僧可以说既无大功也无大过,扮演着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角色。相对而言,虽然他本领略差,但没有他看护师父和行李,两位师兄就无法主动出击;没有他压阵,唐僧就少了几分安全感;没有他多次从中调和,取经队伍内部就可能出现更多的纠纷。一心要成就正果的沙僧办事稳重而细心,决不会顾此失彼。如第五十七回写他把被打昏的师父安排停当才去寻找肇事者。又如第九十八回写取回的经书散落尘埃,三个徒弟中惟沙僧发现书中“并无半点字迹”。沙和尚性格还有务实识俗的一面,他信奉的是:“不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人。”当孙行者与红孩儿怪论亲时,他引用俗语“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提醒悟空不要轻举妄动。这说明,在取经队伍中,他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冗员,而是能够发挥“书胆”功能的最佳人选。当然,“四梁八柱”之说绝非只是就单个角色在说书中的功能和效果而言的,实际上,它包容量极大,涵盖着各个角色之间正反、刚柔、主次、庄谐等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这进而使得《西游记》“师徒四众”的编制构成增添了更多的内在魅力。

  • 有什么花的图片

      没有。   这怎么会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