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辞谁写的

  • 求教:易经的卦辞、爻辞、系辞、说挂、序挂、杂挂分别是谁写的,都讲什么内容呢

      1。《易经》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是《经》,就是《周易》的本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辞,(例:乾卦初九:潜龙勿用)就是《周易》本经的卦辞。第二是《传》,就是所说的《十冀》。包括《大象传》、《小象传》、《系辞传上、下》、《乾、坤文言传》《彖上、下》、《说卦传》、《杂卦传》、《序卦传》。一般咱们现在在书店里买的易经,都是《经》、《传》一体的。   2。《十冀》相传是孔子和他弟子共同完成的,也有人说完全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对《易经》的理解而所写的,意思就点儿像《论语》。目前只能知道《十冀》和孔子是有关系的,但到底是不是他所著还有待研究。   3。文王作卦,周公作辞这个也是一种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周公等一批人参与了对卦象的作辞,很可能是以周公为首。在古代,尤其是像周朝的奴隶制王朝,《易经》不是谁都可以看的,只有士大夫才能看的书。   《易经》只所以到今天还能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有解释的空间,可以让你有无限的想像。

  • 易经系辞的作者是谁

      作者不详。《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说的《易传》,《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 易经的“系辞”怎么念,ji还是xi

      我也在找答案 同路人 看了有人说是读xi, ji一般用于系鞋带 绳子之类

  •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阳修首先提出疑问,朱熹则深信不疑,现在已证明非孔子所作。吕绍纲先生说道:“《易传》已经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易传》研究《周易》,像汉人那样另搞一套,是一条绝路,没办法走通。”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乾和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     至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其卦画是阴爻与阳爻均匀分布,并且阳爻居于奇数位(阳位),阴爻居于偶数位(阴位),意思是阴阳已发展至完全调和的平衡态,似乎世界归于静止了。但《易经》令人叹服......余下全文>>

  • 易经2 易经为什么又称为周易

      这是平常人们习惯上的叫法易经是不能称为周易的因易经是包含了周易和易传的一部论述易理的经书

  • 哈尔滨哪里有卖秦伦诗和邵伟华写的易经的书?

      如果你是想学易经就别枉费心机了 即使有人叫你你也不会得到真传的 想因易而解决问题 可以和我联系

  • 出自《周易·系辞上》,俗语“兄弟齐心”的下一句是什么?

      其利断金   出处为《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易经》的创始人是谁?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等几个方面。如、、、等是卦画。如乾、坤、屯、蒙等是卦名。如“元享利贞”是卦辞。全易六十四卦的卦画、卦名、封辞各有六十四。如初九六二、六三、九四等是爻题,如“潜龙勿用”是爻辞。每卦六爻,全易爻题、爻辞各有三百八十四。另外,乾卦多出“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一条,坤卦多出“用六利永贞”一条。通常叫做易经的,即指这些内容而言。《易经》分上下两篇。上经由乾、坤至坎、离共三十卦,下经由咸、恒、至既济、末济共三十四卦。   传的部分有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彖、象随经分上下,称上彖、下彖、上彖、下彖。系辞因篇幅长,也分上下,称上系、下系。于是七种变为十部分。这十部分易传,被称为“十翼”,也称《易大传》。彖传随经,每卦一条,列于卦辞之后,是解释卦辞的。象传分大象、小象。大象每卦一条,列彖传之后,小象每爻一条,列爻辞之后。唯乾卦特殊,乾卦多一条用九爻辞和一条用九小象(坤卦多一条用六爻辞和一条用六小象)卦辞之后是全部爻辞,爻辞之后是彖传、大象和小象。最后是文言。其它各卦全不是这样排法。都是把彖传和大象紧接在卦辞之后。爻辞与小象搭配在一起。   《易经》的作者是谁呢?《系辞传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又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看起来,《易传》的作者也并不确扔知道《易经》的作者是谁。说作于殷周之际,作于中古,大概是一种推测,但是这种推测是正确的,也是很慎重的。今天看来,《易经》应当是文王时代的东西,说产生于殷周之际是对的,不能说《易经》究竟是谁作的。《易传》多次讲圣人作《易》,圣人是谁,《易传》的作者不明确地说出来,因为他并不知道。司马迁说文王囚羑里而演《周易》,不是事实,不要认真相信。文王作卦辞周公作卦爻辞的说法。是靠不住的。《系辞传下》只说《易》作于中古:你《易》者有忧患,并未说文王周公作卦爻辞,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卦爻辞的内容来看,谈问题的角度往往不一致,卦辞和爻辞本是出于一人之手,是两个人作的。   《易传》是理解《易经》的一把钥匙,没有《易传》的话,我们今日便不可能看懂《易经》。《易传》 (即“十翼”)是谁作的?这个问题历来争论很大。据我看,《易传》应属于孔子,基本上是孔子作的。《易传》当然不可能都是孔子亲笔

  • 去算卦,一个搞易经写的有花什么意思

    没有读懂这个语法混乱的句子。不过易经是世界上最神祕的天书,不要对它不以为然,因为,它会生气。

  • 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哪一页

      自古以来人必须以好的文采好的前途做形象.以前的事实确实为真,但还是不认识命有多重要.这样却成不了画家,需要别人为你指引方向.再聪明的发明人也会变得愚蠢.画画的人,必须识得这画好不好,知识然而为诸生.自幼习武,善骑马射箭,武艺超群.为诸生时,因为妄自邪说,被老师逐出师门.其人性格阴鸷,作事勇猛果断,遇事能随机应变,善于变通.才可为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