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起名字根据什么

  • 古人的名字.....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 古人起名字字是什么意思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旧五代史·周书·王峻传》:“ 太祖 虽登大位,时以兄呼之,有时呼表字,不忘布衣之契也。”《宣和遗事》前集:“是时 温州 有方士 林灵素 ,初名 灵噩 ,表字 岁昌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这个人姓 尤 表字 云岫 ,本是我父亲在家时最知己的朋友。”   并列式   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如:   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辅助式   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如:   梁鸿,字伯鸾。鸾和鸿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郑樵,宇渔仲。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李渔,字笠翁。渔翁常戴蓑笠。     矛盾式   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   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刘过,字改之。改了就不为过错。     扩充式   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如:   徐干,字伟长。《孔丛子》曰:“非不伟其体干也。”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对名作了补充解释。     延伸式   意义相延的:即表字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如:   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白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杨达,字士达。士达,即士进的意思,进一步延伸了达的含义。

  • 从姜子牙的姓名考证,古人是如何起名字的?

      说说古人的名·字·号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溢”),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清纪昀称纪文达等。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   ⒈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职所在地等)。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   ⒉官爵名(包括职衔、封号等)。如东汉发出“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豪言的马援称马伏波(曾任伏波将军),投笔从戎的班超称班定远(曾封定远侯),三国嵇康称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称杜工部、杜拾遗(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   ⒊以室名、斋名、轩名、堂名为号的。如王夫之号姜斋取自他的室名;辛弃疾的号稼轩也是取自室名;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⒋在姓氏前加形容词指称特定的同姓者。南朝谢灵运和堂弟谢惠连都是诗人,被称为大、小谢。唐代诗人中老杜(亦作大杜)专指杜甫,小杜专指杜牧。老苏、大苏、小苏则指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⒌以几个姓并称特定的几个人。如 “马班”(或“班马”)指司马迁(《史记》作者)、班固(《汉书》作者);唐诗人中“李杜”是李白、杜甫,“元白”是元稹、白居易;“韩柳”是韩愈、柳宗元。还有前面提到的大谢小谢合称“二谢”,加上南朝另一诗人谢眺又合称“三谢”;“二程”专指宋代学者程颢、程颐兄弟;苏洵、苏轼、苏辙又合称“三苏”。   ⒍在唐代还常以行第连同姓名官职等称人。王维有诗题《送元二使西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其中的名句)、唐诗中屡见《答王十二》、《问刘十九》、之类的题目,都是以行第称人的。如李白是李十二、韩愈是韩十八、柳宗元是柳八、元稹是元九等。宋代也还有此风习,如秦观称秦七、欧阳修称欧九、黄庭坚称黄九等。   以上所说的封建社会文人的姓名字号之类,都是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等观念形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们在历史上长期存在并被广泛使用过,又是我们不能完全回避得了的。如《正气歌》的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祥、善、瑞三字同义),历代还常称他“文文山”(自号)、“文丞相”(官职)、“文信国”(封号)等。如果我们对古人姓名字号的知识毫无所知,根本无从识别。所以,为了阅读古籍以及研究古人思想、风格,还是需要我们对它有所了解的。   以上摘抄。吕氏不知道你指的那个?历史上的吕氏出的比较多的是刘邦的老婆,嫁了人了就没名了,称吕皇后,后人称吕氏。还有就是吕氏春秋那个吕氏,因为作者是吕不韦。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古人是如何抢媳妇的?

      说道抢媳妇最时代出名的当属唐朝了,为什么了,因为出了一个抢老爹媳妇的李治和一个抢儿子媳妇的李隆基。   前者老爹已死,媳妇年轻美貌依旧,即便出家为僧也难掩其绝代风华,反正老爹已死,再抢他媳妇,李治做的是毫无压力,甚至一朝封其为后,简直是为美人不顾一切的典范。   后者儿子健在,可是儿媳太勾人怎么办,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既然有前例可循,就别管什么是抢儿子媳妇还是抢老爹媳妇的区别了,于是已经成为寿王妃的杨玉环便被送去出了家(这就跟现代出国镀金差不多,虽然回来还是那个人,但人们心中对他的映象已经变了)!号“太真”。   另外,为了防他人之口,李隆基甚至在送走杨玉环的同时又给自己儿子指了一个寿王妃,家室什么的更甚玉环,这媳妇说换就换,你问过你儿子了没有?   不过,这两代帝王虽然做的不地道,但脸面什么的还是要的,别说遮羞布什么的都挺齐全的。要说抢媳妇最不要脸的就属清朝的顺治了,抢了自己的弟媳,连块遮羞布都不带,真以为自己的爱能感天动地不成?   抢了弟媳不说,顺治还干了更恨人的事,顺治和董鄂妃暗中一直有往来,事情最终传到了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耳中。   在当红杏出墙的董鄂妃被丈夫“斥责”后,顺治一怒之下,竟打了自己的弟弟、这个满腹委屈的丈夫一个耳光。由此,襄亲王在当年七月怨愤而死,而董鄂妃却作为未亡人进宫成为了顺治的妃子。   杀人夺妻莫过于此,虽说清朝有“兄妻及弟”的说法,但气死弟弟抢弟媳的做法实在难以让人苟同,直接封贵妃就算合法化的做法也给了后人诟病的理由。   当然,抢来的媳妇格外的受宠几乎是每朝每代的惯例,不说权倾天下的武则天,还是千娇百媚的杨玉环,更有善解人意的董鄂妃,无一不是当朝帝王心尖上的人物。

  • 名字是四个字的古人

      纳兰容若、纳兰明珠、等等

  • 古人缺水的时候,会喝雨水吗﹖

      会,其实很多时候不缺水的时候也会喝的,雨水相对来说是干净的,在丛林里在没有现成饮用水时,可以适量和未落地的雨水,如果落地后就一定要煮沸才能喝。

  • 古人姓名与别名的区别

      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等。

  • 古人说的期颐之年

      期颐,词意指百岁之寿的老人。   古时称百岁为 " 期颐之年 " 。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 " 期颐之年 "。

  • 古人叫小偷什么

    三只手

  • 梦见睡古人的床上

      梦见古人,与人互动密集频繁,记得随时保持亲切笑脸!小心经营和情人的关系,否则易生争端。适合与他人共同投资,分担风险。事情出错先别怪罪身边的人,想想怎么解决才是上策。上学的人梦见古人,理科成绩未能达到理想。做生意的人梦见古人,财利可得、有信心不怕困难可成功。本命年的人梦见古人,忠厚待人得财利,房地产赚钱。恋爱中的人梦见古人,勿忽勿躁,慢慢沟通即可成婚。怀孕的人梦见古人,生女,饮食方面多小心。出行的人梦见古人,贵人扶助、出行如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