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八字

  • 曾国藩的《兵谏》

      1、冰鉴是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著述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分7章。   2、古代盛冰之器。《周礼·天官·凌人》:“祭祀共(供)冰鉴。”   3、鉴,镜子。言镜洁如冰,比喻明察。江淹《谢开府辟召表》:“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   4、指月。元稹《月》:“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论语别裁》一书中谈到:"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清史稿·曾国藩传》载: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曾国藩相术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原文及译文如下:   第一神骨 :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   俗话说:“去掉作为谷外壳的糠,谷的精髓依然存在。”这说的是神。“山岳不崩塌,只是因为石作为镇压。”这说的是骨。一人的精与神,全在于双眼;一人的骨骼品相,全在于脸部。其他人(工农商军等)需要把身形与精神一起讨论,读书人要先观察他的神气与骨相,单刀直入,这是最重要的。   【解释】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测知人的气质了。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骼,是观人的第一要决。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水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解释】   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纯与昏浊两种类型。“神”的清纯与昏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因为清纯又有奸邪与忠宜之分,这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要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眼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 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锋芒外露,宛如瞄准目标,一发中的,待弦而发。以上两种神情,澄明清澈,属于纯正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 以上两种目光,一......余下全文>>

  • 乡村农民or朝廷官员:曾国藩的治家八字诀源自哪里

      《曾国藩全集·家书》

  • 曾国藩什么生肖

      曾国藩 属羊。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 曾国藩不称帝云自己会看相,说依我的相若为帝王定是凶死相,且曾李未必服从,凶死哼哼,

      曾文正公高人也,其谦虚谨慎,非常人可及也。

  • 通过曾国藩的《冰鑑》有哪几种识人术

    冰鑑 第一神骨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山骞不崩,唯百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 译文]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义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里所说的"镇石" ,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 硬的部分--骨骼。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开启两扇大门。门开启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测知人的气质了。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铬,是观人的第一要决。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人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讬迹于清,不可不辨。 [ 译文] 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纯与昏浊两种型别 。"神"的清纯与昏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因为清纯又有奸邪与忠直之分,这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要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眼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锋芒外露,宛如瞄准目标,一发中的,待弦而发。以上两种神情,澄明清澈,属于纯正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以上两种目光,一是善于伪饰的神情,一是奸心内萌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总是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以上两种目光,一则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则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具有前两种神情者多是有瑕疵之辈,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含而不发之人,都属于奸邪神情。可是它们却混杂在清纯的神情之中,这是观神时必须仔细加以辨别的。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 译文] 一般来说,观察识别人的精神状态,那种只是在那里故作振作者,是比较容易识别的,而那种看起来似乎是在那里故作抖擞,又可能是真的精神振作,则就比较难于识别了。精神不足,即便它是故作振作并表现于外,但不足的特征是掩盖不了的。而精神有馀,则是由于它是自然流露并蕴含于内。道家有所谓"收拾入门"之说,用于观&......馀下全文>>

  • 曾国藩面相学著作

      第一神骨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   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用在   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   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里所   说的“镇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   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   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作为以文为   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精神和骨骼就像两   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   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   测知人的气质了。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骼,是观人的第一要决。   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   分为清纯与昏浊两种类型。“神”的清纯与昏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因   为清纯又有奸邪与忠宜之分,这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要考察一个人   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表现。眼睛处于静态之   时,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合而不露;   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双眼处   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   锋芒外露,宛如瞄准目标,一发中的,待弦而发。以上两种神情,澄明清   澈,属于纯正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   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   以上两种目光,一是善于伪饰的神情,一是奸心内萌的神情。两眼处于   静态的时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总是像惊   鹿一样惶惶不安。以上两种目光,一则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   则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具有前两种神情者多是有瑕   疵之辈,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合而不发之人,都属于奸邪神情。可是它   们却混杂在清纯的神情之中,这是现神时

  • 八字:为什么八字有的能看准离婚

      凡是风水、命理、八字不能尽信,更不能被误信它人术说。本人做个简单的解释:随便跟那些结婚的夫妻说你的命格会理婚,都会有人说你准,但事实上离婚率高,可能多数人说准。

  • 什么是八字,为什么要信八字

      年月日时四柱,每柱两个字,加起来一共八个字,这就是民间说的八字,运用这八个字测算一个人八字中的富贵贫贱,终身运气的吉凶祸福,这就是八字算命,对于八字算命信或者不信的问题,民间自古以来对八字算命的看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唯物主义者,即唯物派,认为是迷信,只是图个心理安慰,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第二种是唯心主义者,即唯心派,认为是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的,与唯物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或意识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讨论及看法。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   第三种是中立者,认为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信则有,不信则无。

  • 八字土多怎么办

      金木水火土,五行既相克也相合,金克木 木克水 水克火 火克土.土生金 供助火   水出木.土多你可以在身上带点金制物品.家里摆放些植物.忌火.

  • 请问一下曾国藩的(冰鑑)一书主要论述的是什么,在哪个网站能够看到或者能够购买到? 10分

    主要论述的是曾国藩相面之术。对于这本书是否为曾国藩本人所作,历史界还存在一定争议。 可以到淘宝或是京东上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