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占卜用啥

  • 古人是怎么占卜,问卦的!

      神秘的蓍草与龟甲   章 原   蓍草和龟甲都是古代用来占卜的器具,提到蓍草或许很多人不熟悉,而龟甲则很容易理解,我们就从龟甲开始谈起。顾名思义,龟甲就是乌龟的那层厚厚的壳,乌龟全靠这层盔甲来躲避自然界的天敌,稍有动静,就立刻把头、尾和四肢都缩进壳里去,人们常常喜欢拿这个来开胆小的人的玩笑,说是“缩头乌龟”,更有民间骂人往往以“龟”相称,总之,在我们的生活里,龟是受人嘲弄和轻视的对象。   汽车零件玩出来的花样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但你可能想到,这只是龟现在的命运,在中国古代,龟曾是吉祥的代称,被认为是一种沟通天与地的神物,地位相当尊崇。《礼记·礼运》记载:“何谓之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龟居然能与麒麟、凤凰和龙这些传说中的动物相提并列,其地位之高可见一斑,考古发现中,屡次发现玉龟等装饰品,可见在古代,人们对龟的感情是喜爱有加的。   在人们的眼里,龟是神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两则材料,1987年安徽凌家滩第四号墓中考古发现了一组玉龟玉版,上面刻有很富有神秘意味的指向四面八方、外方内圆的图案,象征着四极八方,包含了古代的空间和时间的思想。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这样的记载:“甲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长,上隆而文以法天,下平而理以法地。”“上”是指龟背,“下”是指龟腹,意思是甲虫类的物种有三百六十种,以神龟为长,龟背甲隆起而有纹路,象征天象;龟腹平坦有纹理象征地貌。或许今天我们看来有些可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在历史上的确存在这么一个时期,龟是被视为天地之象的象征而受到特别的尊敬。而且,龟身上所笼罩的神秘色彩因为被古人用于占卜而大大的增强了。   龟的种类颇多,但是根据专家考证,我们在殷墟考古发现的占卜所用的龟甲绝大多数是水龟,这种龟体形不大,多生活在沼泽河流之中,这也可以证明龟卜盛行时人们还处在渔猎社会,龟是人们所习见的动物。有一点是很奇怪的,虽然殷墟发现了大量的龟甲,约有十万片以上,但是根据考证,殷墟所在地即使是当时也没有龟生存,这些龟甲都是其他地方收聚来得,甚至远的产自今天南海地区,这么远的路程,如何能汇集到一起,是一个很令人迷惑的问题。以前人们总认为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后来逐渐发现到了长江文明,而根据比较新的考古发现,珠江流域的文明的发达也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或许,龟甲就是当时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产物呢。   当时占卜之风很盛,而龟被人们用作最主要的占卜材料,有需求就会有适应需求的产业,在当时,从捕龟、杀龟到剖龟甲、打磨等等形成了一条龙式的比较完备的流程,其中以杀龟的过程最为残酷。据说一种比较通用的方式是将抓来的龟用重物紧紧压住,让它动弹不得,然后在龟的尾部用火烧灼,缩在龟甲里的龟疼痛难忍,便会猛的从甲里窜出来,留下一个空壳。看来要作圣物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仅仅是被供在神庙里被人瞻仰的,还要经受血与肉的折磨。龟甲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被制成大小合适,表面光滑的甲板就可以用来占卜了。通常占卜的过程是这样的:先在龟甲之上凿若干小孔,数目多少不定,然后将龟甲丢到火里灼烧,在高温之下,龟甲“呯”的爆裂开来,甲面会有不规则的裂纹产生,此时把龟甲取出,等冷却之后,对上面的裂纹进行分析,根据纹路的走向等等来占卜吉凶。我们知道,龟甲上面的纹路是灼烧所致,自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结果多种多样,所以辨别纹路在当时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有专门的官员来进行鉴定、研究,判断吉凶。从我们在殷墟发掘的大量的龟甲来看,当时所占卜的内容种类繁多,有打仗、祭祀等等重要的国家活动,也有丢失牛羊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龟卜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么重要,事无大小,都要虔诚的一番占卜后,按照龟甲上神秘的纹路所指明的方向来施行。   龟甲在殷商时代大量采用,但到了周朝以后,虽然龟卜仍然在进行,但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使用蓍草,并最终完全取代了龟卜。与龟甲相比,蓍草身上的神秘色彩只有更浓,因为即使到了现在,关于蓍草到底是什么样子还在争论之中,连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都不确定,甚至有人根本怀疑它的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历史上的关于蓍草的记载的确太神了。相传为汉人所写的《易纬·乾坤凿度》记载:“圣人设计,以用蓍生,圣人度以虚实,英草与天齐休。《万行经》曰:‘蓍生地于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一千岁尚有紫气,下有神龟伏于下’。《轩辕木经》曰:‘紫蓍之下,五龙十朋伏隐。天生灵 ,圣人采之,而用四十有九,运天地之数,万源由也。’”这些文章里描写的蓍草寿命有一千岁,一百年才有49片叶子,为什么不多不少偏偏49片叶子呢,因为49是天地之数,而且蓍草的上空有紫气缭绕,下面则有象征吉祥的神龟守护,这哪里是草,简直是九天神灵下凡。《说文》中的记载同样是比较神秘的:“蓍,蒿属,生千岁三百茎。”   认为蓍草是蒿一类的植物,不过一千年三百茎,这种植物寿命也够长的,如此神灵植物,看来很难普及。汉代的司马迁见闻可以说广博,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出门游历,足迹遍布九州,甚至在当时相当偏僻的巴蜀、昆明一带都去过,但是在《史记》中写到蓍草的时候,也只能用听老人的说法,认为蓍草是“百茎共一根,又其所生,兽无虎狼,草无毒螫。”这种说法似乎接近实际生活,但是无虎狼和无毒蓍估计也是为了凸现蓍草吉祥的缘故吧。   历代的学者们出于种种考虑,不断的增添蓍草身上的神秘色彩,以至于成了圣物。其实这种说法很明显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用蓍草来占筮在当时是很普及的事情,人们大事小情,都要求助于它,如果象这些书上描绘的那样神奇的话,又去哪里找那么多呢?考虑到这一点,蓍草无疑应当是在人们生活中所常见的一种植物才说得通,《辞海》里面的解释或许是最接近事实的真相:“植物名,别称蓍草、锯齿草、蚰蜒草,菊科。叶互生,长线状披针形……,我国北部和苏联西伯利亚分布较广。”我们都知道,周民族是在黄河中游一带,属于北方地区,从辞海的描述来看,分布地区无疑是吻合的。试想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每每劳作之余,或在田间地头,或在村野小巷,随手抓取蓍草之茎来卜上一卦,倒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龟甲和蓍草本来就是自然界普通的一员,因为宗教占卜的需要被抬上了供桌,接受世人的膜拜,到现在,又因为人们不再以占卜为乐,而再度走下圣坛,这个,恐怕是它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吧?它们作为工具,为人们占卜了多少年的吉凶,却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预测,也算是荒唐了。

  • 古人常用龟壳占卜,请问他们是怎么占卜的呢?

      首先用古甲古文在龟壳中间刻下所要占卜的事情(尽量简写,三字内为宜),然后放在火上烧,等龟壳裂开后取出,如果裂狠没有经过那些字,说明是吉兆,如果裂痕在字上停止,说明是一般,如果裂痕穿过那些字,说明是凶兆。

  • 古人是如何用周易占卜的?

      现在比较实用的占卜方式就是,三枚钱币,最好是古时一个时期一样大小的铜钱,如果找不到,一样面值的硬币三枚也可以。占卜时平心静气,默念占卜的问题,双手合拢连摇六下,就出来一个卦,注意是一个问题。两正一反,三正是阳爻,用“一”画出;两反一正,三反是阴爻,用“——”画出。注意从下往上画,然后对照《周易》,找出自己的卦来,有乾坤屯蒙、、、、、、既济,未济六十四卦。注意同一个问题只能问一次,不能因为自己觉得好坏就推翻重来。

  • 六爻占卜阴宅老爷爷古人风水取什么用神

      鬼谷子以五爻为祖坟还有六爻分法以四爻为祖坟还有已葬之穴以官鬼爻为尸体未葬之穴以二爻为正穴以父母爻为坟地

  • 古人把饭店称为?

      1. 酒店;饭铺;饭馆。 《水浒传》第四三回:“[ 李逵 ]走到巳牌时分,看看肚里又饥又渴,四下里都是山径小路,不见有一个酒店、饭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因为我所有的就是这一笔银子,我若不领出来,客店、饭店里欠下的钱没得还。”艾青 《街》诗:“豆腐店改为饭店、杂货铺变成旅馆。”     2. 客栈;旅馆。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那日没有便船,只得到饭店权宿。”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行李一搁在饭店里,便到处的找你。”今多指较大而设备好的旅馆。 巴金 《中国人》:“我们 中国 作家代表团在 巴黎 新安江饭店和当地侨胞会见。”     3客舍;周代,为了便于 71 个诸侯国向王家纳贡和朝见,在交通要道处,修筑了供客人投宿的“客舍”。这些驿站或客舍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住宿设施。主要是为了满足办理各种公务、商务和外交、军事人员的基本生存需要——食宿而设立的。     4两汉中期,对外贸易的日益发展,长安城内建造起 180 多所“群郗”,供外国使者和商人食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邸店”,供客商食宿、存货和交易。宋朝出现了众多的“同文馆”、“大同馆、“来宾馆”,等旅馆。这些住宿设施不但提供客房,还提供酒菜饭食,晚上还有热水洗身,可以说这些民间的客店和旅馆,是现代意义上的饭店的邹形。

  • 看看古人怎么黑"摩羯座

      摩羯座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吧?

  • 古人为何要卦师代客人摇卦占卜?

      古人为何不让客人自怀摇卦,而却全由卦师代占? 现在人去占卦测事,一般都是卦师要客人自己净手,净心,自己动手摇卦,卦师只起到一个帮客人解卦的作用。而古代人则不同,古人不仅不让客人动手占卦,而是自己动手帮客人摇卦,然后再帮客人解卦。 现在人都说只有自己亲手摇卦起的卦才最准,而古人却全权代客人摇卦解卦,同样是卦卦准验如神。 为何会这样的呢?原因有二:一是古人之卦师,平时除了解卦还自己修炼,意境较高,现在人急功近利,会解卦就可以,从不考虑自己的意境修炼,二是古人较重道德,今天的人较自私自利,却疑心非常重,总是信不过别人,信不过任何人,凡事都必亲为之才感觉满意。一个卦的准确与否,主要看卦是否取准确,然后才是断卦人的技术了。比如算命,一个人如果将出生的八字报错,哪怕算命先生的技术再高,也是算不准的。卜卦也亦然,如卦没有取准,断卦人的水平再高超也难以断准。那么,怎样才能取准卦呢?关键全在于摇卦,因为摇出之卦是断事的主要依据!目前大多数卦师普遍采用要“问卜者”自己来摇卦,殊不知这样接收的信息有很大的干扰,因为大部分来问卜的人都是五心不定的,由于摇卦时心神恍惚,意念不集中,所以摇出来的卦总是模模糊糊,很难与太空中的信息接通,或者有时摇出来的卦象与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让你绞尽脑汁也断不准。古人的摇卦法与众不同,由卦师自己来摇,根本不用“问卜者”动手,只需“问卜者”说一声或打个招呼、带个口信就可以摇卦。这种起卦法接收的是宇宙中的信息,不受任何干扰,但有一定的程序。首先,写出问卦时的月日干支,然后由卦师将三枚铜钱正反面拿一致,默念占卦秘诀,使自己能在短促的时间内高度入静,进入虚无的气功状态。摇卦时,由于铜钱在手中滚动摩擦可以产生电磁场,与人身的电磁场相通,心诚则灵,感而遂通,天下事无不从心生,心动信息则发,每摇一爻都要输进一个意念和“既定数”,以一念代万念,将自己的思维模式的程序输进去,接收来自太空中的信息反馈,这样摇出来的卦是按自己的思维模式而形成,所以断卦就易如反掌了。既已采用卦师自己摇卦,这就是主动取卦,早就超越了现代人的不动不占、不问不占等戒条,由我等“占卜者”随心所欲!需要说明一点,古人是很注重内功修炼的,讲究修心炼性,如果没有较强的意念力,在摇卦时就不可能接收到来自太空中的信息反馈。

  • 古人忌讳的原因

      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以示我们对父亲对老师的尊重。这种避讳,在我国古代,要比今天严格得多。   在古代,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对君王对尊者也要避讳。大家都知道的,为避秦始皇赢政的讳,把农历正月改为“端月”,或改正字的读音为平声。还有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讲的故事,有一个州官叫田登,为避他的“登”字,正月十五放灯夜,通告上一律写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来历。为避讳,司马迁写的《史记》,像是错别字连篇,因其父名曰“谈”,所以凡是“谈”字,一律改成了“同”,“赵谈”   成了“赵同”,“李谈”成了“李同”。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也为我们后人研究考证古籍的写作或出版时,提供了一些依据。   对于帝王的讳,那更是高压线,能找字避掉的一律找字避掉,不能找字避掉的,写成缺胳膊少腿的错字,也要避掉。不然就是大逆不道,轻者免职流放,重则祸灭九族。清代吕留良触犯讳禁,死49年后,又被开棺戮尸,并且其子孙、亲戚、弟子广受牵连,无一幸免。   《礼记·内则》云:“凡名字,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大夫士之子,不敢与世子同名。”这是避讳的理论根据。所以,我国历朝历代,特别是对于长辈名字的避讳,还是得到老百姓认知认可的。大家都熟悉的《打金枝》,唐朝驸马爷郭暧打妻子升平公主的原因,就是升平公主在吵架时直呼了郭暧父亲郭子仪的名讳,不尊重郭子仪。这不但在那时是大逆不道的,在当今社会也是没礼貌没教养的,所以郭暧才冒着杀头甚至灭族的危险教训了升平公主。如果我们当今没大没小,对长辈对尊者直呼其名,那将成何体统啊。

  • (古人)马超追曹

      马超追曹:据《三国演义》所述:曹操与马超韩遂与西凉大战,曹战败。于乱军中逃窜。有人喊: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挥剑就把胡子割掉。又有人喊:穿红袍子的是曹操!曹操就把衣服脱了扔掉。由此而来--割须弃袍。反观之,马超则是“功败垂成”。眼看就抓到次哦草了,结果还是让他跑了。   如后面偈语所述;梦中发了财,醒来原始一场空--白日梦嘛!不停的耕耘换来的只是一身的辛劳与疲惫。要是想问此挂对婚姻和健康的情况,还是劝你另寻出路,以备后患。   挺明白的了,不需要在过多的解释了。竹篮打水一场空;遇事莫强求。

  • 古人是如何抢媳妇的?

      说道抢媳妇最时代出名的当属唐朝了,为什么了,因为出了一个抢老爹媳妇的李治和一个抢儿子媳妇的李隆基。   前者老爹已死,媳妇年轻美貌依旧,即便出家为僧也难掩其绝代风华,反正老爹已死,再抢他媳妇,李治做的是毫无压力,甚至一朝封其为后,简直是为美人不顾一切的典范。   后者儿子健在,可是儿媳太勾人怎么办,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既然有前例可循,就别管什么是抢儿子媳妇还是抢老爹媳妇的区别了,于是已经成为寿王妃的杨玉环便被送去出了家(这就跟现代出国镀金差不多,虽然回来还是那个人,但人们心中对他的映象已经变了)!号“太真”。   另外,为了防他人之口,李隆基甚至在送走杨玉环的同时又给自己儿子指了一个寿王妃,家室什么的更甚玉环,这媳妇说换就换,你问过你儿子了没有?   不过,这两代帝王虽然做的不地道,但脸面什么的还是要的,别说遮羞布什么的都挺齐全的。要说抢媳妇最不要脸的就属清朝的顺治了,抢了自己的弟媳,连块遮羞布都不带,真以为自己的爱能感天动地不成?   抢了弟媳不说,顺治还干了更恨人的事,顺治和董鄂妃暗中一直有往来,事情最终传到了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耳中。   在当红杏出墙的董鄂妃被丈夫“斥责”后,顺治一怒之下,竟打了自己的弟弟、这个满腹委屈的丈夫一个耳光。由此,襄亲王在当年七月怨愤而死,而董鄂妃却作为未亡人进宫成为了顺治的妃子。   杀人夺妻莫过于此,虽说清朝有“兄妻及弟”的说法,但气死弟弟抢弟媳的做法实在难以让人苟同,直接封贵妃就算合法化的做法也给了后人诟病的理由。   当然,抢来的媳妇格外的受宠几乎是每朝每代的惯例,不说权倾天下的武则天,还是千娇百媚的杨玉环,更有善解人意的董鄂妃,无一不是当朝帝王心尖上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