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下沙手风水启示

  • 曾氏家族的起源??

      曾氏姒姓后裔 具有黄帝血统   曾,这个受人敬仰的姓氏,根据考证,是传自距今4180多年前中兴夏室的贤君少康。追本溯源,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当然,更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因为,治水有功的夏禹,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裔孙,而颛顼高阳氏,则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这样一步步推溯上去,后世的曾姓人当然也是具有最高贵血统的黄帝子孙了。     提起曾氏的来龙去脉,可真是说来话长。原来,当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以后,曾经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作“¤”的地方,这就是古代著名的“¤国”。然后,少康的这一房子孙就世代在¤国相袭了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国才被莒国所并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国太子巫,就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去,并且在鲁国作了官。同时,以故国的国名“去邑当曾”,以曾为自己的姓氏。就此世世代代相承相袭下来。     光辉家世源流     关于曾氏的悠长源流,是明载于最古老的姓氏专书《世本》。该书指出:“系出姒姓,夏少康封少子曲烈于¤,后为莒灭,¤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另外,历来的姓氏古籍,像《姓纂》、《姓氏考略》等书,也都同样的记载。     除了拥有这样一份光辉的家世源流之外,曾氏家族还有一个比别人更加幸运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尽管一直名高望重,但长久以来却始终未曾发现有被外族或外姓所冒姓的记录。换言之,天下所有曾姓的人,都是一脉传自春秋时代的¤国太子巫,系出上古的圣君夏禹,名符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在曾氏家族之间是一向被严格禁止的。     古代的¤国,位置是在现在山东省峄县的东方。换句话说,曾氏家族正是发祥于此地。每一个曾姓人的老家都在山东!     依照《姓氏考略》的记载,曾氏有鲁国,庐陵两望,也就是说,这个家望过去是以鲁国和庐陵两处地方为繁衍中心。鲁国,就是山东;庐陵,指的则是现在的江西吉安。曾姓的庐陵一望,始自曾子裔孙避王莽乱渡江居庐陵;易言之,庐陵一望始自东汉之际。目前遍布天下的曾姓人家,如果有族谱的记载可考,当可发现自己的先祖大多是来自过去的鲁国或庐陵。     南方巨姓大族     两千多年前始见于山东,又是一脉相传的曾氏,后来为为什么会“望出庐陵”,在江西的吉安另外形成一个繁衍中心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一项珍藏于台北县莺歌镇的《武城曾族谱》的记载,可资参考。该项族谱是这样说的:“曾氏去邑为氏,武城之族,

  • 全国曾氏的人口数量。

      当今曾姓在我国人口众多,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曾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曾姓人口的66%。全球的曾姓人士约有650万人,在中华民族22000个姓氏中,人数占第38位、在台湾排第16位,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9%。

  • 曾氏家族来源

      来源一:   曾姓起源于姒姓。   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来源二:   少数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   曾姓为传统汉族姓氏,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夏王少康封地给小儿子曲烈作为子爵王国,称为鄫子国。后鄫国被灭,鄫国太子巫出奔邻近的鲁国,用原国名“鄫”为姓氏,但除去了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曾姓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意思是说,曾姓长久以来没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如今的曾姓人,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   全国曾姓人口目前有770多万,排在第31位。湖南是曾姓第一大省。四川是曾姓第三大省份,大约有30万人,排在全省姓氏人口的50多名。

  • 请问谁知道曾氏家训的全文?

      一 读书作文类   业精之法在于专   读书宜专一耐久   学诗宜先学一体   读书应有恒心   学诗不可读选本   读书贵在有常   教子侄读书不要蛮读蛮记蛮温   教子侄读书首应教之以自省自立   读书须从容涵泳   读书不可有好名之心   教子侄辈须勤读经史   子侄辈读书事不可疏忽   为文宜专从“简当”二字着力   学习贵在有恒   应拼命用力于奏议文章   不要把文章看得太重   二 修身处世类   明修己治人之道才叫读书   进德修业二者不可或缺   大官之家不应讼涉公庭   不贪财不失信不白是为处世为人之本   不应存当官发财之私念   迁善改过与修德读书最可靠   须用志于道义身心之学   力戒牢骚   不可倚势骄人   不可与闻外间事   对绅士贵在奖之以好言   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不可缺   无恒则一事无成   一心应向平实处努力   与人交往应酬须讲究礼节   力戒长傲多言   勤奋以图自立   以“平和”二字互勉   趁人生适意之时做出一个局面   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   戒傲惰   再戒傲惰   戒骄满   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极傲之表现   以“廉、谦、劳”i字自惕   劝弟爱惜声名   要重视外间指摘和批评   互相劝诫以保善终   善待本县父母官   存倔强以励志   重在有豁达光明之识   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   “强”字须从“明”字做出不可屈挠   应听得进逆耳之言   从“畏慎”二字痛下工夫   一定要谦让相诫   应视富贵功名为浮荣   兄弟唯有互劝互勉互恭维而已   不宜轻易出头露面   只能畏天知命而不能怨天尤人   切莫干预公事   有福不享尽,有势不使尽   存其倔强,去其忿激   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功成身退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求强当在自修处着力   应有打脱牙和血吞的坚韧之气   能屈能伸的秘诀在于一个“悔”字   居安应思危   应从挫折处磨炼意志   应牢记“悔”字“硬”字诀   三 从政治军类   不宜涉足军政   凡事当量而后入   治军应注意“根株”、“柱梁”   吏才应更优于将才   治军以爱民为第一义   治军应以“勤”字为主   应以“勤”字报君恩,以“爱民”二字报双亲   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紧紧依靠自己的力量   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   用兵应以全军为上   应多用活兵轻兵   为官不可得罪绅士   四 谨守家风类   “孝友”二字可使家势经久不衰   应学会收拾条理   应以“勤敬”二字为法   严教子侄勤敬和   教子侄应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教子侄当引入正大一路   联姻不必富室名门   蔬竹鱼猪四事须时时讲究   对子侄辈应教之以礼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家运之兴在于和睦、孝道、勤俭   居屋莫太宏丽   力戒太劳、唢呐、多酒三事   家教八字诀   不可日趋奢华   切莫买田起屋   应教子侄以勤谦自任   不要信医药、僧巫、地仙   谨守人生八本   孝勤恕可致家势祥和   切记礼厚不如情真   戒用人太滥.用财太侈   不培坟墓,不谋田庐   生日不可宴客称庆   早婚不利读书   切戒家中过于奢华   力戒骄奢,以勤俭为本   应时时在“俭”字上用功   恪守祖训   家中应以勤俭为主   勿忘耕读之家风   订八好六恼之家规   不能忘却寒士风味   应以“耕读”二字为长久之计   以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   须力行节俭   五 善养身心类   毋恼毋怒以养肝疾   要善于保养身心   治病应以自养自医为主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告养生五事   养老不在服补药   养生与力学缺一不可   谕儿篇   一 读书作文类   切不可浪掷光阴   读《汉书》之道   坚持看、读、写、作“四法”   读书须做到“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   学诗须讲究声调,学字须讲求墨色   读书应注意广泛涉猎   治经、作赋、练字均须讲究   读《文选》以医“笔下枯涩之弊”   学做高邮王氏那样的学问大家   写字作文宜模仿古人问架   学书法须从赵法入门   看书不可不加选择   作文要分类手抄辞藻   读书务必求个明白   学书须窥寻四大家门径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   每月必须完成“三课”   作文须效法古......余下全文>>

  • 9月27号9点出生的男孩曾氏取名

    2016年9月27号9点出生的男孩八字为:丙申,丁酉,壬子,乙巳。 日主五行属水,八字五行缺土。

  • 曾氏辈分排列

      曾姓的最早家谱修于何时,已无从可考,《宋史·艺文志》记载的曾肇的《曾氏谱图》一卷,算是曾姓的最早族谱了,该谱已佚。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继”字因曾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因此,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10字: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曾姓字辈辈分就是家族中的世系次第关系,又称辈、辈行。字辈是辈分的代表字,中国古代每个家族的字辈谱是十分讲究、严肃的,族谱中字辈谱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到了清代,封建统治者还专门为曾颜孔孟四姓御赐统一的名派。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曾姓第 63派(“派”与“传”、“代”、“世”同义)起使用圣祖仁帝所赐的3句、15字名派: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后宣宗成皇帝续赐名派2句、10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贤扬。曾氏从六十三代开始,用与孔、孟统一的字辈,即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第59代 曾质粹,字南武,世居吉安永丰。生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二月初一日,卒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二月十六日。?? 第60代 曾昊,早卒未袭。?? 第61代 曾继祖,字绳之?? 第62代 曾承业,字洪福,万历五年袭?? 第63代 曾弘毅,字泰东,崇祯元年?? 第64代 曾闻达,字象舆,崇祯十四年袭?? 第65代 曾贞豫,字麟楚,康熙七年袭?? 第66代 曾尚溶,字汇伯,康熙二十九年袭?? 第67代 曾衍肃,字雍若,雍正二年袭?? 第68代 曾兴烈,字起祚,乾隆四年袭?? 第69代 曾毓尊,字注瀛,乾隆二十六年袭?? 第70代 曾传镇,字巨山,嘉庆元年袭?? 第71代 曾纪琏,字仲鲁,袭不久,因事革职,并不准其后承袭。 曾纪瑚,字六华,嘉庆十八年袭,传镇弟传锡之长子?? 第72代 曾广芳,字汝徙,早卒未得承袭。?? 第73代 曾昭嗣,字伯续,系曾纪瑚次子曾广莆长子,过继于曾广芳。早卒未得承袭。?? 第74代 曾宪祏,字奉远,清光绪十二年袭。?? 第75代 曾倩源,字养泉,原名庆源,因“庆”字与37代祖讳,故改作倩。?? 第76代 曾繁山,字静斋,民国廿四年改封宗圣奉祀官。?? 第77代 曾祥符,曾繁山过继子,其世袭为纪瑚-广莆-昭吉-宪祜-庆潼-繁琪-祥符。生于一九四六年,幼年承袭宗圣奉祀官?? 第78代 曾令光,曾祥符长子?? 第78代 曾德宗,曾令光之子曾子庙嘉祥县城南23公里的曾子故里--风景秀丽的南武山南麓,有一处历史悠久、气势辉宏的古建筑群体--曾庙。曾庙,又称曾子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参的专庙。

  • 贝多芬的小故事以及启示

      贝多芬,这是个多么普通的名字啊!可就是这一个普通的名字,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贝多芬在26岁时就得了神经性耳聋症,听力逐渐消失。他只能通过谈话册与别人交流。但孤寂的生活,不公的命运并没有使他失掉生活的希望与信心。他竭尽全力写下了许多不朽名作。《命运》,《英雄》,《田园》等都是他创作的最高峰。     贝多芬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敢于和病魔做斗争的勇气。他虽然耳朵聋了,再也听不到自己创作的优美动听的曲子和人们一声声的赞美,但是他在用心去感受,在用心去创作。虽然有一段时间他极度消沉,可很快他就走出阴影,重振其鼓,努力创作。耳聋后的贝多芬不但没有认为自己的耳朵聋了,听不见声音了,就不能再创作曲子了,相反他还是整天沉浸在美妙的曲子中,他认为耳聋了就听不见噪音了,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创作了。     比起贝多芬,我是多么渺小呀!我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更没有敢于和病魔做斗争的勇气,我只会抱怨不公的命运,生活的艰辛。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了一点,就不停地抱怨,哪里有我的身影,哪里就有我的抱怨。有是生点小病,去医院打针时,就哭天喊地,医院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回荡着我的叫喊声。再想想贝多芬,他的耳朵聋了,还是坚持写作,用自己的实力与命运对抗。不过,我会改变自己,改变对命运的态度。     多么可敬的贝多芬呀!我要学习他那坚强不息的精神!

  • 曾氏女孩取名以培字开头怎么取名好听

      曾培晗94分。晗:刚要出的太阳。曾培婷99、5分。

  • 我是曾氏“繁”字辈的~能不能告诉我是多少代,我辈份大吗?

      “繁”字辈的?   族谱上的字是循环的,几百年传下来的,说不定.....   还是翻翻家谱看看吧

  • 曾氏令字辈取名?

      曾令奎(或魁、逵) 意思是威武、强大,有作为。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响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