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农历是哪天

  •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

  •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初几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诸说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农历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可以王瑛曾的《重修凤山县志》(十七六四年)卷三附录中的记述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捲成圆筒状,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 〔湖南省〕 攸县端午,然后用绿豆芽、韭菜,以防止疥疮,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称为“送灾难”,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 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端午时节的黄鳝,胜者鸣锣喝采,号日斗龙舟。午为小儿女结五采缕,男系左腕、鸭蛋、鹅蛋,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烙油馍。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罗绮、巾帕,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山西省〕 解州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鍊)。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成都人皆买李子。仪征县也有“当裤子。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向室隅薰之。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十四、十五三日特盛,联以䌽线,系于钗上,认为插艾、榕能使身体强健。俗话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私塾里的学生,照例要在端什节送红包给先生作谢礼,先生则以一把扇子作为回礼。 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记载,丧期中的家庭,端午节不包粽子,而是由亲友赠送,称之为“送节”。丧家则以糖做为回礼。而农家把称为“福金”的金纸来在竹竿上,插在间,据说可以防害而获丰收。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有作“咸茶”的习俗,就是用盐来醃紫苏叶和蕃石榴叶,据说可以当药茶,清除一切毒气。 日治时代的屏东县佳冬乡,还有在端午节这天打石战的习俗。石战在佳冬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几天,众人纷纷拳擦掌,准备打场硬仗。石战以村落为单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男人在“前线”掷石作战。妇女则在后方负责运送石头。单况泪烈时,动辄造成伤亡。战胜的一方可至战败的村子大肆吃喝一番。战败的村民则落荒而逃。若不幸被对方俘虏了,会被强迫脱裤处罚,当众羞辱一番。这项奇特的习俗,据......馀下全文>>

  • 端午节出生的是什么星座

      双子座(5.21~6.21)   英文名:Gemini   守护星: 水星   属 性: 风象星座   符 号: 罗马数字2   代 表: 敏捷思维,沟通、表达能力 属于传授型人物   吉 祥 物:三角形   吉祥金属:白金   吉祥宝石:玛瑙 翡翠   吉 祥 日:星期三   吉祥颜色:条纹、多色、灰色 、银色、天蓝色,纯白色   吉祥数字:5、7、14、23、32 、67   双子座的个性: 双子座的人喜爱变化,不可能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情,五时花六时变,心不在焉;虽然拥有些小   双子座的符号表示双胞胎的兄弟,其守护星为水星,守护神为支配知识的赫尔墨斯。   黄道第三个星座是双子座,以一对双胞胎为代表图案,暗示出他的双重个性。双子座是三月下旬的黄昏时弈,在头上偏南位置可看到它,这二位男生并肩而十分和好,其中有二颗最明亮的星,就是他们的头部。双子座的人大都多才多艺,他们就像花蝴蝶般穿梭于每个人之间,而且口才很好,也很爱说话。太阳将通过这星座的 5/21至 6/21期间,是自然翠绿色最美的季节。凡出生于这翠绿美时期的双子星座人,不但头脑灵敏,且推理力优於他人甚多,他们是天生的传播者。   双子座的长相充满智慧而令人觉得生动有活力,椭圆形的脸型,十分柔和,五官很少会过分夸张。弧形优美的眉毛下,是一双灵动好奇的眼睛,鼻梁瘦长,颧骨较高,下颚稍尖,嘴唇虽大却不果决。生性轻浮善变,并有双重性格,但却因为多才多艺且生气蓬勃,而深受异性垂青.

  •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1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百越族亦写百粤族(越粤互通),指华南越地的百越族原住民。又称为越族、古越族、越人、古越人,是泛指居于古代南方越地的古代部落。百越有许多支系,其中干越、扬越、东瓯、闽越(闽越族)、南越(南越族)等几支百越中的大族,西瓯、驹越、骆越等演变为现代的壮侗语族,如壮族、傣族、黎族等,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境内的京族、岱族、佬族、泰族、掸族、阿豪姆人 等民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余下全文>>

  • 端午节象征什么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 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米饭扔到河里纪 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原来,百姓投往河 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他左思右想,不 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 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 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 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 的习惯。 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代的时候,人们把五月称为 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 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 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说五月五日是个端端正 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 后,便有了端午节。 在端午节的风俗中,除人们熟知的赛龙、吃棕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等祭 奠、庆贺、文体活动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趣。 名称最多的节日 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堪称节日别名最多。究竟有多 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权威的统计。据统计的资料就达二十多个,但含义不 尽相同。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 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棕子节等等。 同风异俗的节日 同为端午节,全国多在五月初五日过节,唯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过节 原因是说五代十国时闽国建立者(即闽王)王审知死于五月五日,故避之。 同为赛龙舟,湖北秭归(屈原故乡)正式比赛是在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 别的地方是在初五这天。江西一些水浅干旱之地,不是在水上龙舟竞赛夺标, 而是在陆上跑旱船、爬高比赛。同是佩符避邪,各地佩带物也有差异:江苏女 子带用各色草花做成的五毒花,妇女头上插绒制虎,儿童背上负绸制虎,而河 北丰润一带却用棉花布缝制成小狗、小人、小口袋带在孩子身上。青海湟源一 带所带香包,已不单是别处的驱秽作用,而成了爱情的信物,女子精心缝制于 端午节送于情人。在各地除了吃粽子风俗外,还有吃年糕、馄饨、油果、咸甜 鸡鸭、鹅蛋、蒜瓣等习俗、浙江端午的骆驼蹄糕就很有名气。 在外国过的节日 外国也有端午节。在朝鲜,端午节这天也有用艾蒲的习惯。不同的是,中国插 艾叶、插菖蒲,或饮雄黄菖蒲酒;而朝鲜是吃艾饼,洗菖蒲澡。他们不是祭屈 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他们不竟龙舟而是摔跤、打秋千。日本的端 午节与我国的习俗差不多:插艾草、吃粽子,沿海也要举行类似赛龙舟的活动 叫“相会”、“爬龙”。有男孩的家庭,还要挂鲤鱼旗,期望儿子“鲤鱼跳龙 门”。新加坡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龙舟大赛。在美国从1979年开始,在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举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龙舟会,并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 化节日!

  •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有是什么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馄饨

      端午吃汤包,是新昌特具异彩的风俗。说起来,还是明代何鉴(1442-1522)尚书为民办实事留下的遗风。相传明代弘治年间,新昌连年大灾,饥民遍野。何鉴尚书正因母丧丁忧在家,为此奏请圣上开仓赈济。皇上派出钦差到新昌察访,时间恰巧就在五月五日端午节。那时,新昌和别的地方一样,在端午节也作兴吃粽子,因而至今还流传着“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的谚语。钦差选在五月初五到新昌,显然是冲着端午粽而来,想从一只粽子看灾情。这自然没有瞒过何尚书。按何尚书的想法,端午是民间的重要节日,不能因受灾而不过,也不能让端午粽叫钦差抓着把柄而不开仓赈灾。他想了一天一夜,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如今新麦已经收获,何不来个“麦出不吃米”,以汤包(即馄饨,新昌方言称为汤包,下同)代粽子呢?汤包这种小吃,其味鲜美,不失为节日食品;兼而喝汤,灾情自现,可谓两全其美。第二天,他到县衙找到知县。知县也在为赈灾和钦差端午察访事犯愁。听何尚书一说,连声“好好好……”于是,由县官和何尚书分别派人通知乡民:“灾年过端午,不吃干来只喝汤,不包粽子吃汤包。”县官和尚书公吩咐下来,有谁不依呢?端午那天,果然没有一家包粽子,家家裹起汤包来了。至于汤包馅子,真是五花八门。买得起肉的自然裹鲜肉汤包。买不起肉的,买点蒲瓜、豆腐干、葱头等,切成细末,用油一炒,芡上山粉,美其名为素汤包。倘若加上一些肉末,就谓荤素汤包。有的一文不名,家有现成菜干、笋干,又别出心裁地做出菜干汤包、笋干汤包。真是名目繁多,风味别异。何尚书还联络乡贤,开私仓施麦粉以济灾民,一个大灾之年的端午节,倒也过得别有一番风情。 却说钦差大臣果在端午那天到新昌,微服察访,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喝汤,竟见不到一只粽子。悄悄来到尚书府,何尚书一家老小也在喝汤。这位钦差立即返回京都,启奏皇上说:五月端午节,天下都吃粽,唯独新昌县,不见粽子影。就连尚书府,一家尽喝汤。皇上一听,二话不说,就下旨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还额外免了新昌三年钱粮。 此后,新昌百姓为不忘何尚书为民请赈济办实事的恩德,端午节吃汤包就一直沿袭下来,以至成为一个独异的风俗。除放汤包外,还花样翻新出蒸汤包、油沸汤包等新品种,汤包馅子也更加丰富了。而粽子,便放到过年去包了,也就有了正月初一吃解缚粽的习俗。

  •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着什么?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常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种传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