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农历是哪一天

  • 中国的除夕是哪一天?

      大年30   过年,是古代元旦、当今春节的俗称。无论是"元旦"、"春节"或是"过年",都有其来历。     元旦一词,最早出于南朝梁人《雅乐歌》:"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元、旦合起来,比喻一年的岁首,也就是一年开始之日。但将哪一天作为岁首,我国历代有不同的择定。《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又恢复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延续下来。辛亥革命后,改公历纪年,将阴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1月里日称为新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1月1日为元旦。     春节风俗源于上古社会的"蜡祭"。古代"蜡"通"腊",故也称"腊祭",主要祭祀庄稼和收获神,如农神、禽兽神等。在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代,人们在新的一年开始之日,感谢神灵、祖先的恩惠,并祈求来年神灵继续消灾降福于人间。     相传在上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名字叫"年",凶猛无比。它不但捕食百兽,而且到了天寒地冻的冬天,因山上不易捕食,便出山进村猎食人和家禽家畜,人们为此惶惶不安。人们和"年"经过长期周旋之后,发现了"年"有害怕红颜色、火光和响声的弱点,便想出办法,待冬天"年"将要出山害人之时,家家户户门上挂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燃着篝火,敲敲打打闹得震天响,"年"进村碰到这种情况害怕起来,扭头逃跑。一夜平安无事,天亮后,人人兴高采烈,相互道贺,还张灯结彩,杀鸡宰羊,设宴欢庆。年复一年,形成一个欢乐的节日,叫"过年"。     "过年",原本属于传说,而后却成为元旦和春节的代词或俗称,且赋予更确切的含意,即经过年的交际。     "过年"虽是元旦、春节的俗称。但其内涵却有所区别。元旦和春节是指约定成俗的那个日子。元旦指公历的1月1日那一天,春节是指阴历正月初一的那一天。"过年",真正指的是除夕晚上,一夜跨过两个年头。但按活动范围,一般泛指年底和年初相接的那一段时间,年底又称"年关","快过年了",客家人习惯说"年关快到了","关"者,一为年的分界线,二为穷人过还债之关。"年初",俗称新年,"年关"加"新年",便是"过年"的时间范围。客家人通常是以十二月廿五日入年界开始(也有二十三日开始),正月十五日元宵止。客家俗语云:"饮过元宵酒,各行各业快动手",提醒人们过年结束了,要恢复正常的生活了。

  • 除夕是农历几月几日

      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小月是年二十九,大月就是年三十,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正月也就是一月,通常称正月   采纳哦

  • 除夕是公历还是农历?

      是按照农历的。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1992.农历6.25那是新力的哪一天

      公历 1992年 07月 24日   农历 1992年 六月 廿五   (壬申年 丁未月 辛丑日)   生肖 猴   星座 狮子座

  • 大年三十是除夕吗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 立秋是哪一天

      八月七号立秋   望采纳

  • 1992 农历二月廿四哪一天

      三月二十七

  • 除夕有何忌讳

      心底无私天地宽,人要坦荡荡。心态好哪个方面都会好的。有些地区的传统是三十初一这两天一定不要乱说话,要说吉利的话,不然一年都不会顺利的,所以管住嘴就好了。

  • 除夕干什么?

      除夕:读作chú xī ;英文: Chinese New Year's Eve,又称Lunar New Year's Eve。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   起源  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编辑本段]传统风俗  风俗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梦粱录》卷六:“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尴,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租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涂面,跳舞于市,行古傩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梁)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之夜,尚有“辞岁”,置、送“压岁钱”之习俗。《燕京岁时记》:“凡除夕,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之辞岁。家人叩竭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风俗不同,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从差不多十年前第一次离开故乡进京念大学开始,就一直向身边的人炫耀老家除夕夜“跳火群”多好玩,结果总是解释半天都没怎么说明白“跳火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看着他们一脸的疑惑,我猜他们一定把我们村人当成是围着火堆、拉着手、又蹦又跳的印第安人看待了。   虽然年已经过去很久了,今天还是想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每年拼死拼活都要回家参加的传统宗教仪式——跳火群。   名称解释:“跳火群 /tiǎu-hé-gún/”只是按闽南语音译成汉字。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也不清楚。大胆猜测是:本来是从“火堆”上跳过去,但必须进屋到达“天公灯”才算完成一趟,接着又返回来,再跳,所以就成了“群”了。   活动路线:下图以俺厝为例,画出“跳火群”的一般路线。   仪式过程:   ① 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在(神)厅神案上燃好香烛。   ② 庭院里早已准备好用以点起火堆的草料——“春草”(稻秸秆......余下全文>>

  • 龙抬头是农历哪一天

      二月二,二月初二,是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