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喜欢的属相

  • 有不喜欢自己的属相吗

      有不喜欢自己的属相吗这几个属相你最不喜欢自己的什么?真的太准了属鼠:脾气太软弱了属鼠的朋友很讨厌自己性格太软弱了。虽然总是给自己打鸡血,让自己要勇敢,遇到事情不要慌不要急,更不要害怕。不过似乎这鸡血没什么用,遇到事情,身体会毫不留情的反应出自己内心的恐惧,双脚直打颤。而小心脏也总是狂跳个不停。这让他们根本无法静下来处理事情,属鼠人对自己很是苦恼,他们也不想这么懦弱的。属牛:穿衣品味太差劲了属牛的朋友很保守,他们总是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如果想让他们穿裙子或是穿一些时尚的衣服,他们本能的就会往后退,连连摆手拒绝。其实属牛人的内心并不会排斥的,看到其他女生穿的美美的,穿的很时尚,他们也超级羡慕的。他们也希望自己有这个勇气把自己打扮起来。不过也只是空有想法,一想到自己万一这么穿,到时会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的,属牛人就不敢了。属兔:总是不自觉的要跟别人比较属兔的朋友其实没有什么可埋怨的事情了,他们的工作那么好,工资那么高,关键还那么清闲。他们的小生活过得很是惬意,比很多还在苦苦加班赚钱的人好太多了。不过属兔人还是时常在不开心,尤其是看到自己身边认识的人混的比自己好很多,他们的心里就特别的不平衡。虽然他们也会自我安慰说自己很不错了,不过心里就是会控制不住的去嫉妒更好的人。

  • 中国人的属相是从什么日子算的?

      我可以很很负责任的告诉楼主   属相确实是从立春那天来计算     属相是按照农历中的干支纪年来确定的   而干支纪年正是以立春为每年的起始   而并非丹在的春节(正月初一)     干支历纪年,按照“天干”+“地支”的方式表示,生肖即是“地支”所对应的动物。   例如,2012年1月1日,对应农历为,辛卯年 庚子月 辛酉日。   “辛卯年”,其中“卯”字即为“地支”,对应生肖为“兔”。   地支与生肖对应法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以上,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 为什么中国人都有属相

      小虎今年五岁了,一天他问奶奶:“您为什么叫我小虎呢?”奶奶说:“因为你属‘虎’呀。”小虎又问:“您属什么?”奶奶说:“我属马。”每人为什么都有属相呢?小虎不懂得了,奶奶告诉他:“属相就是人的‘生肖’,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的纪年法。从东汉开始用“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六十年一个循环。”“但是“干支”纪年方法麻烦难记,对于当时大部分不识字的劳动人民来说困难很大。为了便于记忆和推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十二生肖’纪年法,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轮流代表每一年。用生肖纪年便于记忆,推算年龄也非常方便。它与迷信传说无关。”

  • 中国人的标准礼仪是啥?

      中国人最注重的礼仪是尊重别人!   礼仪的种类   有不少人认为礼仪很简单,只是见面问个好,离别道声再见而已。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礼仪一般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会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包括会议礼仪、谈判礼仪 、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   其他还有公关礼仪、公务礼仪、家居礼仪和求职礼仪等等。   送礼的礼仪   送礼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节日婚嫁生日感谢帮助送别亲友及回礼。 送礼最重要是显示心意,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选择和购买礼物, 这样收礼者若了解真相,也会收得安心。 有一点应该注意,给人送礼时最好加上精美的包装纸,这样既显出你已“落足心思”,又能引起对方的好奇心。   探病礼仪: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特殊场所,所以在去医院前,应弄清楚病人在什么病区以及病床号,以免到时,到处打听,扰乱了医院的清静。探病前,最好准备一点礼物。   有些人喜欢给予病人送滋补品或保健美操品,其实,这很不恰当,因为病人正在治疗期,每日要按时服药或进行针注射,并不适合服用补品。送给病人的礼物以鲜花或小小的盆景为宜,想想看,一束五彩缤纷的鲜花,一盆生机盎然的盆景,能给白色的病房带来多少春意和生机呵! 但是,送鲜花是十分有讲究的,有些花并不适于送给病人。一般来说,下列花卉是不错的选择:玫瑰康乃馨满天星百合天堂鸟等。   结婚礼仪: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有情人共结连理。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作为参加喜宴的朋友,应事先选购一份礼物前往,礼物最好有意义,如送99朵玫瑰代表“天长地久”,或送具有纪念价值的金贺咭及结婚蛋糕,向新郎新娘表示感激之情和祝福之心。   祝寿礼仪:祝寿其实是庆贺生日。在给长辈祝寿时,“礼数”稍多一些。给同辈朋友过生日,则不必拘于形式送礼品最容易。给长辈祝寿,除了衣服要讲究之外,还必须带有一份含有健康长寿意义的物品,如设计精美的蛋糕,或有纪念性的金贺卡。   殡葬礼仪:传统丧礼仪式繁复,程序琐碎。现在一般都有以追悼会的形式对死者表示哀悼。参加追悼会有一些礼节应注意。为表示对先人的怀念及对死者家属的关心和慰问,可送上一个花圈或花牌。   社交礼

  • 中国人的姓氏是怎样演变的

      人的名字,特别是中国人的名字,往往具有很深的含义,有很值得羡慕的文化成分。有些人的名字很好听、很有诗意,让人觉得中国确实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相对而言,希望借助不科学、没有理性根据的方法选择名字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很难让人理解,也很难让人接受。中国人的姓名所用的字,一般都是本身就有意义、并不专用于人名的汉字。因此,有时候我们会开玩笑地翻译人名。在翻译小说或其他资料时,偶尔也会闹点笑话:曾经有同学向我抱怨说,他最近买的汉语词典很不好:怎么找也找不出“小平同志”里的“小平”这个词!法国人的名字,一般用专用的词,除了人名以外,基本不会用在其他地方。虽然如此,法国人的名字也有含义:儿子叫Adrien,是古罗马一个皇帝的名字;女儿叫Benjamine,意思是“最小的女儿”。在非常时代,一些法国人也会特意选择具有政治意义的名字。例如,二战期间法国领土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时候,取名为France(法国)的女婴不计其数,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爱国热情。因此,当我遇到“卫东”这类颇有政治意义的中国人名时,并未感到特别惊讶。 另外一种现象令人感觉更有意思:中国部分人的迷信,竟然也体现在为小孩取名这方面。中国有些人,生了第一胎若是女儿,家人希望第二胎是儿子,就会为小女孩取名“招娣”(弟的谐音)。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效?万一第二胎也是女儿的话,要取什么名字才好呢? 令人费解的另外一种现象是,有些人为小孩取名还喜欢借用《易经》。以生辰八字为基础,再计算名字的笔画,来物色对他前途最有帮助的“好名字”。 在欧洲也有人深信,小孩取什么名字,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将来的人生、事业、前途有一定影响,甚至会决定他的个性。但头脑比较清楚的人总会明白,这是极为滑稽的说法:若真如此的话,那是不是意味着学习就不用太努力,工作也不用太勤奋,只要选择最“有效”的名字,就能保证前途一片大好呢?人的名字能决定人的命运这种说法,很难说服我。在中国,同名同姓的人很多,而这些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近几年来,部分中国人的迷信心理好像日益增强。在电视上,曾看到有关报道,讲述某企业因过于相信风水大师的意见,在建设厂房或办公大楼时完全疏忽了对建筑物安全或实用性的基本要求,产生了严重的隐患。此外,我也常常看到某人因相信所谓的“神医”而耽误了有效治病时机的报道。还有些人因相信“算命专家”的无稽之谈而受骗,导致倾家荡产。 听说,某些地方还新兴了一种产业,专门帮人“算”出最吉利、对事业最有帮助的名字。看来,经营这种企业的人,与上述的风水大师、神医或算命专家等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好在他们只是利用人的迷信心理,赚取客户的一点钱,至少不会导致客户因相信他们的话而产生严重后果。但这样会不会导致有些人在事业不顺的时候,就不假思索地归罪于自己的名字,不惜代价想方设法也要改个比较吉利的名字呢?名字是一种符号,但是却不仅仅就是符号,任何国家的任何名字都不仅仅就是一种名字。在《江泽民传》中,作者用了一段话来给外国的读者们解释了一下毛泽东和江泽民的名字,泽东是“泽被东方”,泽民是“泽被人民”。他的意思就是告诉读者,外文翻译过去的毛泽东和江泽民的名字是不能代表他们的名字所代表的由中国名字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国人很注重名字,名字多是长辈起的,长辈们往往给个意味深长的名字表达一种寄托或者反思,古代就更麻烦了,还有“字”“号”什么的,寓意就更多了。这是中国,外国也不例外。我们知道的“斯基”、“维奇”为结尾的斯拉夫人的名字,起的时候就很讲究。英语系也是。在《泰坦尼克》中,工程师给女主角介绍船的时候说起“泰坦尼克”就是表达了一种什么......余下全文>>

  • 中国人应该住几楼最好

      高层住宅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产物,高层住宅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节约土地,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同样的地基建造六层住宅与建十二层住宅,土地利用率可提高一倍,这显然对政府和开发商都有利(政府可以多卖点地,开发商自然更不说了),所以近几年政府及开发商都利用各种传媒鼓吹炒作住小高层的利处,于是乎,住小高层似乎成了一时髦和潮流,小高层也如雨后春笋在各地遍地开花。   这里先说说小高层的益处,首先,从建设质量上看,一般情况下,高层的建造标准、建造质量要高于多层。普通多层住宅一般为砖混凝结构,而高层住宅由于它为钢筋混凝现浇,地基深而结实,墙体厚实,不渗水,抗震性能好于多层,整栋大楼不会下沉变形;而且折旧年限长。还有双路供水,供电系统,可提供更有保障的供应、集中安全的住宅环境、规模化的管理服务、以及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等优势。   随着小高层的普及,近些年挑选楼层的争论又多了起来,一说到选小高层楼层,一些人肯定会说,这还用争论?!既然是小高层,当然是越高越好了,其实不然,同一套户型,所在的楼层不一样,居住感觉也会大不相同,每层楼都有自己的小气候。楼层不同,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也不同。这里先介绍各楼层的利弊让大家自己斟酌。   先说说一般不被购房者尤其是年轻购房者看中的低楼层吧,一楼到三楼,人们通常生活在树冠下,离地面很近,常常能倾听到树枝敲打窗户;要说心理上舒适,这里是最好的;同外部世界保持现实联系,不用朝下瞧人。但接近地面的生活也有不足:一层到三层离地面很近,虽然得到心理上的舒适感,但是低层空气循环减缓、阴影和湿度大、通风不好的楼区污染也比较严重。一般人会认为,三楼是最理想的,而恰恰正是这里集结了大量有害物质。四楼、五楼的有害物质就少得多,因为它们开始下沉或水平方向消散。   现代社会,高楼大厦的住宅,使人有种“一览众楼小”的感觉,高层视野较开阔,空气质量较好,噪音小;自然风大,采光较好,日照时间长,有的朝向太阳照射达到七八个小时之久。那么,是不是越高越好呢?有人认为高层空气清新、噪声也少、景色也很优美,而这前提是你所居住的小高层周边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你所住的高层的周边没山没水,看到的只是前面楼座的“后脑勺”,“享受”着城市的各种光电污染能说是景色好?!其实很多住高层想观景的自己却成了“景观”,让对面同等楼层的住户把自己的小家看的通透,真不知这种“景观”让心里能美到哪去,而低

  • 中国人的姓名历史?

      古代姓氏是怎样来的?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我们这里可以罗列几个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姓的数字。 ①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502个姓氏(其中单姓342个,复姓60个。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②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③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⑤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⑦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目前,我国常用的姓约400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姓占全国总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张刘陈5姓就有3亿多人口。李8700万、王8000万、张800万、刘6000万、陈5000万。全国各城市的大姓情况也不一样,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这个数字跟我们前面说的所谓远古即有的纯正的“姓”相去太远了。那么另外那些也被称作姓的字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现代姓的主要组成部分 “氏”,下面就来介绍 “氏”。 二、“氏” 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前面提到过,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 A、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B、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E、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F、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贵姓”、“尊姓”、“按姓氏笔画为序”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氏这两方面的内容。 另外,古代姓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①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有人认为里面隐含了朴素的优生学。 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③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 A、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 C、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 在战国前,当然是氏重要了,比如秦始皇,赢姓赵氏。看看现在有几个姓赢的?姓赵的却差不多上亿。战国以后姓氏逐渐合一,现在的姓,在那时绝大数叫氏。古老的姓现在常用的只有姬姓和姜姓等特大姓。其余像妫姓(现主要分为陈,田,孙等姓)姒姓、子姓、嬴姓都几乎没有了。 姒姓主要分为以下氏 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鲍氏、有扈氏、有男氏、 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越氏。 子姓主要分为以下氏 契为子姓,其后分封, 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孔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嬴姓主要分为以下氏 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 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资料来源《史记》 现在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姓都是姬姓(传说黄帝姓姬)和姜姓(传说炎帝姓姜)分出来的氏。 姬姓有周,文,王,韩,魏,鲁,武,吴,蒋等。 姜姓有齐,吕,申,谢,纪、许、向等。   满意请采纳

  • 中国人的“姓"是怎么来的?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我们这里可以罗列几个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姓的数字。 ①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502个姓氏(其中单姓342个,复姓60个。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②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③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席齐樑,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⑤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⑦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认为:目前,我国常用的姓约400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樑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馀潘杜戴夏锺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姓佔全国总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张刘陈5姓就有3亿多人口。李8700万、王8000万、张800万、刘6000万、陈5000万。全国各城市的大姓情况也不一样,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这个数字跟我们前面说的所谓远古即有的纯正的“姓”相去太远了。

  • 中国人究竟有多少数字忌讳

      最忌讳的是4,谐音死的意思。   上海话中,“十三点”为贬义, 多用于指女性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西方习俗中,则视13为不吉利的数字。相传出卖耶稣的弟子犹大,就是耶稣的第十三个弟子,而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日期也是13号;……,西方文化中还有许多关于数字“13”的可怕传说,并形成了一些奇怪的习俗,比方说高楼不设第13层,门牌号避开12,等等。   而佛教却认为13是大吉数,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代表功德圆满,西藏布达拉宫13层、天宁佛塔13层等。

  • 中国人有哪些食物禁忌

      我国的医家著作、文人杂记、宗教经书、民间习俗中,有很多饮食禁忌方面的论述,尤其是一些古代养生家,更重视饮食禁忌。孙思邈的《摄养枕中方》说:“夫万病横生,多由饮食之患,饮食之患过于声色,饮食为益既广,为祸亦深,且滋味百品,触其禁忌,更成沉毒,缓者积年而成病,急者灾患而卒至也。”明确说出了饮食是否适宜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古代养生家还对各个季节的饮食禁忌作了总结:“春宜食辛,夏宜食酸,秋宜食苦,冬宜食咸,此皆助五脏,益血气,辟诸病。食酸甜苦,即不得过分。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尤顺天理。”总之,古代养生家这类论述特别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确实有一定科学道理。春天,人体毛孔适应气温逐渐升高的环境而逐步舒开。但这时春寒未退,很容易侵入人体肌骨,造成各种疾病。所以养生家认为,春天不论是吃药还是食物,都应该禁忌辛辣和发散,以免使毛孔更加张开,给春寒伤害人体打开方便之门。民间谚语说:“春忌麻黄夏忌苏”,“茼蒿、芥菜都是发物,吃了全身痒难抓”。金元名医李东垣也认为,蒜、韭、姜、醋、大料(如茴香、胡椒)类,都是力量很大的发散之品,对人有耗伤,不能多吃。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大量出汗,体液消耗很大,胃液分泌减少,因此消化功能相对减弱,加之夏天人们多喜欢吃生冷食物,更使得肥腻食物难以消化。很容易因此引起消化不良,肠炎腹泻。所以夏天在饮食上,一是要忌肥腻,二是不可过吃生冷。一切事物均以适度为宜,太过就会生出灾祸。养生家认为,夏天过吃生冷,不但会立即诱发肠炎、痢疾、胃肠痉挛,引起腹痛腹泻,还会使胆囊炎、胆结石、心脑血管疾病等,在秋天到来时发生或发作。秋天是由热转凉的季节,冷热无常,最易受寒,也正是老病发作的时候,所以古人对秋季忌凉非常重视。《法天生意》说:“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帝京景物略》说:“立秋日相戒不饮生水”。还有许多养生著作都谈到秋后少吃或禁吃生冷的重要。秋天还有气候干燥的一面,这种寒凉干燥的气候,使人的皮肤、口舌易干燥,毛发易脱落。对肺也很不利,极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哮喘、感冒等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燥能伤肺”。因此,这个季节应该忌吃或少吃性燥和大补的药物或食物。不宜吃捞干饭、牛肉、浊酒、生菜、毒鱼、陈臭咸醋、粘滑难消之物。切忌多吃炒货、生姜等辛辣的热性食物和人参、鹿茸等大补食物。吃这些东西容易引起或加剧呼吸系统的疾患。冬天气候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