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听后的联想

  • 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音乐家庭。贝多芬4岁就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父亲曾梦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但因环境不佳,未能实现。 贝多芬幼年的教师聂耶菲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在老师的帮助下,1787年贝多芬到维也纳向莫扎特学习作曲。贝多芬还向许多音乐名家学习,艺术上进步很快。1795年,他曾获得卓越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声誉。 贝多芬的作品著名的有《c小调奏鸣曲》(“悲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歌剧《费德里奥》、《第九交响曲》(“合唱”)等。 贝多芬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德国音乐的优良传统,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十九世纪以后的欧洲音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品赏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

  • 为什么喜欢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如果你也听古典音乐的话,就能在比较中发现经典的经典之处。   这里说的“古典”其实是一个泛指。而狭义的古典风格恰恰是在贝多芬时代完结的。这也就是传说中的贝多芬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人们认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人们收到了超越旋律本身的精神收获,这也就是他的最伟大之处。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命运,恰恰又是能体现这个分水岭的作品。   作品本身,旋律是很美的,不亚于古典主义的莫扎特海顿(贝多芬前期的作品就更像莫扎特海顿等人的风格);而又不像古典作品那样中规中矩,反而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惊奇和激情。开头的四个音被贝多芬自己称为“命运在敲门”,于是这部交响曲也就被命名为《命运交响曲》。   事实上古典音乐作品更多的是只用作品号而没有文字命名的,而恰恰贝多芬的作品有许多都被命了名,也都成了传世之作。

  •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英文名

      Beethoven: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 英文   Beethoven: Symphonie Nr.5 Op.67 德文   正式的情况下不加"Destiny"或“fate”(命运),因为命运是后人加上去的名字,只有第三,第六,第九需要加名字。   Beethoven symphony No.3 "Eroica" OP.55   Beethoven symphony No.6 "Pastoral" Op.68   Beethoven symphony No.9' "Choral" Op.125

  • 《命运交响曲》是在贝多芬耳聋前还是后创作的

      你好,是在耳聋后创作的,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命运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

  • 贝多芬的音乐的联想

      听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之1.0的联想   在维也纳一个小酒店的饭桌上,贝多芬的诗人朋友克里斯多夫·库弗纳问他,八首交响曲中,他最喜欢哪一首(此时,《第九交响曲》尚未创作)。贝多芬大声说道:“啊!哈!《英雄》!”   罗曼·罗兰有一段出色的描述:“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象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新长出臂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溶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但他再也没有什么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频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这是生命的复活…胜利将由它来完成。”   这里有音乐史上最著名的“葬礼进行曲”,庄严肃穆的气氛、伟岸壮烈的理想,那明朗的英雄旋律,正是刀光剑影的战斗和呐喊前进的战士,那哀悼的挽歌就是一曲英雄的赞美诗。   贝多芬用音乐语言诠释了什么事英雄、什么事英雄行为,肉体的英雄、精神的英雄;有形的英雄、无形的英雄。他渴望英雄、呼唤英雄、叹息英雄、崇拜英雄、赞美英雄。其实他自己就是英雄,不畏权势、不惧命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我在欣赏古典音乐时往往有两种态度或方式,其一为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聆听。其二则是把音乐作为背景,在这样一种自己营造的音乐氛围里,或读或写或听广播。有一个晚上,CD传出的正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贝多芬“英雄”,而广播里是女主持人几度泣不成声几度哽咽地讲述着酷刑下的赵一曼,惨烈、悲怆,英雄的不朽乐章,英雄的浩气长存…赵一曼那坚忍的躯体、坚毅的目光、坚强的意志、坚贞的灵魂历历在目…   这是我去年的一次听乐,现在之所以拿出来不仅仅是因为我又一次聆听了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交响乐团的演绎,还有就是最近在书刊和微博上看到了关于张志新关于林昭还有那些为真理为信仰而不屈不饶的灵魂;是因为最近也看到听到一些诸如无所谓什么英雄不英雄只要大家能守住底线就够了的此类英雄无用的奇谈怪论,试问底线在哪里?仅有底线真的就够了吗?有多少人能守住底线?而现实告诉我们现在又有多少人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职或关键岗位或富甲一方或所谓的精英人物都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了吗,名与利、权与色,在这个缺钙的年代里,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欲纵贯的社会。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类及人类社会都有也都应该有英雄和英雄行为,都需要英雄和英雄行为,都有也都应该有英雄崇拜。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及人类社会最可怕的是缺少英雄和英雄行为,比缺少英雄和英雄行为更可怕的是缺少英雄崇拜,比缺少英雄崇拜更可怕的是对英雄的忘却,忘却英雄就是忘却历史,忘却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不仅仅是不能忘却,还有直面与正视,还有更重要的反思。   当中小学教材中关于英雄的文章变成“珍稀濒危”;当组织、媒体“狂轰滥炸”大肆宣传那些只不过做了应该做的最基本的抑或做的比别人稍微好一点的所谓“模范人物”;当见义勇为遭遇见死不救,流血又流泪;当伸出双手相助却救了那条“农夫的蛇”;当危急时刻少了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多了退避三舍围观打酱油甚至于助纣为虐……当英雄、英雄行为和英雄崇拜成为奢侈,呜呼哀哉,人类及人类社会的明天和后天!?

  •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各个乐章的原文标题?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不禁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   柏辽兹把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   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   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罗曼·罗兰有过一段出色的描绘。   “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   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但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法国号)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再现部开始了,胜利将由它来完成

  •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名子

      第一交响曲 C大调《第一交响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第二交响曲 D大调《第二交响曲》也被阿贝称作“英雄的谎言”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第三交响曲 降E大调《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第四交响曲 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第五交响曲 C小调《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第六交响曲 F大调《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第七交响曲 A大调《第七交响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第八交响曲 F大调《第八交响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第九交响曲 d小调《合唱》也称作《欢乐颂》,因为贝多芬将《欢乐颂》用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 钢琴要学几年才可以弹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汗。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交响乐,不是钢琴曲。。。这首交响乐里面也没有钢琴部分。   你说的这个,应该是理查德克莱德曼改编贝多芬的《命运》,这个属于流行钢琴音乐,但是也要和乐队合奏,不然很难听。   就问题来回答。。如果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版的,正常学习钢琴(一天练习2小时以上,还有好的老师),正常人(非天才非傻子),5年左右(我指初学开始)能弹出个味道来,能不能和乐队合上,还是个问题。其实也不是曲子的技术有多难,主要是你得弹出来个样子。对于初学钢琴的来说,5年能爬下来也算可以了。   如果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现在钢琴研究生都快毕业了,都很难理解整个总谱。而且贝多芬原版的《命运》跟钢琴没有关系的啦。

  •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英文怎么说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Beethoven's symphony of fate

  •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的名字?

      《合唱》   看错了,看个第9交响曲。   一、C大调《第一交响曲》   二、D大调《第二交响曲》也被阿贝称作“英雄的谎言”   三、降E大调《英雄》   四、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   五、C小调《命运》   六、F大调《田园》   七、A大调《第七交响曲》   八、F大调《第八交响曲》   九、d小调《合唱》也称作《欢乐颂》,因为阿贝将《欢乐颂》用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   最著名的就是(三)、(五)、(六)、(九)也就是《英雄》、《命运》、《田园》、《合唱》。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