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

  • 苔丝悲剧的原因

      苔丝的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以其故乡威塞克斯为背景的。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哈代的故乡也遭到强大的冲击,其宗法社会迅速解体,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哈代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着者,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恋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毁。哈代乡土小说的社会悲剧意识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工业文明与宗法文明的冲突为切入点,采用由全景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客观描述笔法,深入地表现人们的生存困境。《苔丝》中,哈代对当时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冲击进行了全景式描绘,然后以苔丝家作为个体农民的缩影,深入展现人们在物质困境中的痛苦挣扎。社会悲剧是人同社会环境的冲突造成的。苔丝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并毒化社会气氛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位弱女子,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家贫如洗、经济拮据,负担沉重,她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农业工人,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这些压迫和凌辱有经济的、权势的、肉体的、更有精神的、宗教的、道德的、传统观念的。她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同时,亚雷和克雷代表了把苔丝推向深渊的两种不同的客观社会势力,他们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丝的社会悲剧。 苔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作品里所描写的克里克老板的大牛奶厂、富农葛露卑农场就是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写照),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家长制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而后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其命运必然是悲惨的。因此,苔丝的悲剧是时代、社会悲剧。 苔丝悲剧的第二个原因,也是其悲剧的直接原因,即她是暴力、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这种暴力、恶势力的集中代表就是亚雷·德伯。 苔丝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乡野里长大,尽管家庭生活窘迫,但少女时代的苔丝内心是明朗、欢快的。她热爱生活、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为了维持家庭,不惜牺牲自己。第一次去德伯家认亲,是她极不愿意的,可家里唯一帮助父亲维持生计的老马一死,弟妹一大群,父亲又时常汹酒,生活实在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这个从未出过门的姑娘,带着胆怯和羞愧的心情,终于去德伯家作帮工。 亚雷的父亲是个有钱的商人,而后冠以贵族德伯的姓氏。这个阔少凭借父亲的金钱、权势在乡野称霸,为非作歹。他第一次见到苔丝,荒淫好色的嘴脸就暴露无遗。由于苔丝年幼无知,缺乏经验,而周围的环境又是那样黑暗,没有一个人帮助,没有一个人保护,因此,他趁人之危,设下圈套,蹂躏、玷污了苔丝,毁坏了苔丝少女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尽管后来他在老克莱牧师的帮助下一度改邪归正,自己也作了牧师并打算变卖家产到非洲去传教,然而几十年的恶习并未根除。当他再度碰见苔丝以后,邪念再生,几年的教诲前功尽弃,倒是苔丝看透了这个身着道袍的牧师的灵魂:“象你这种人本来都是拿我这样人开心作乐的,只顾自己乐个够,至于我怎么受罪你就管不着啦;你作完了乐,开够了心,就又说你悟了道了,预备死后再到天堂上去享乐;天下的便宜都叫你占了去了。”苔丝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亚雷皈依宗教的虚伪,亚雷行为的本身也表明作者对宗教力量的怀疑。此后,亚雷又百般来纠缠、胁逼苔丝,他骂她是傻老婆,欺骗苔丝说她丈夫再也不会回来了,并威胁说:“你记住了,我的夫人,你从前没逃出我的手心去,你这回还是逃不出我的手心去。你只要作太太,你就得作我的太太。”但是,苔丝宁可继续留在棱窟槐富农葛露卑的农场里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榨,承受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也不愿意屈服于亚雷,并接受他的帮助。然而父亲病死,母亲身体不好,弟妹失学,房子租赁到期,一家人被撵出村子无处安身,为了一家人的活命,苔丝不得不忍辱含垢,接受了亚雷的帮助,作了他的情妇。从此,彻底断送了她终生的幸福。苔丝一生都是强权和暴力的受害者。亚雷之所以敢称霸四野,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不仅因为他有钱、有势,而且更主要的是有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法律的保护。社会和法律都认为侮辱和迫害苔丝的人是正当的,而受迫害的苔丝则是有罪的。苔丝一生都必得逆来顺受,忍受含垢,不能自卫,而当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起来自卫的时候,“‘典型’明证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苔丝成了资产阶级国家祭坛上的祭品。苔丝的悲惨遭遇,社会对苔丝的不公正,表明了资产阶级法律的不仁道和虚伪。 传统伦理道德对苔丝精神上的摧残,是苔丝悲剧的又一主要原因。如果说以亚雷为代表的恶势力及其强大的后盾——国家机器、法律对苔丝的迫害是一种无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残害。 苔丝受到亚雷的玷污、凌辱后,内心的自尊使她不愿屈居亚雷身边,作他的情妇,成为他享乐的工具。毅然决然离开亚雷,回到父母身边。然而世俗的舆论、传统的道德,象一支支利箭一样向她射来。为了躲避舆论,也为了躲避人类,她不出家门,只有等天黑以后,她才跑到树林里面,只有在最孤独的时候,“她才好像最不孤独”,才能体验到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苔丝是一个勇敢的女性,她勇敢地接受了一个不贞洁女人的地位,为了她的忍气吞声地活着。孩子死后,为了躲避舆论和忘掉不幸的往事,同时,她体内“没有消耗的青春”,“寻找快乐的本能”,对未来的憧憬,都促使她第二次离开故乡,受雇于克里克老板的牛奶厂,当了挤奶工。就是在这里,她认识了克莱,度过了她一生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克莱是与亚雷完全不同的人。他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不象他的两个哥哥那么庸俗。他虽然出身牧师家庭,却不愿意当牧师“为上帝服务”,更愿意从事实业——务农,克莱鄙视阶级偏见和等级观念,厌弃都市繁华生活,自愿到乡间务农。他不怕吃苦,和农工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力图掌握各种门类的农业技术,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大农场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朝夕相处,使他更感到乡村生活的纯朴,也更向往着自然,纯朴、清新的生活,为此,他不愿意娶有钱人家的小姐,而要娶农家姑娘为妻。这些都表明克莱思想上进步、开明的一面。在对待女性和恋爱问题上,他和亚雷也大相径庭。他对女性温文尔雅,对恋爱问题严肃认真,认为如果要爱,就要认真,就要负责任。这也显示他精神上高尚的一面。正是由于克莱身上这些闪光之处和他对苔丝锲而不舍的追求,使苔丝在经历了一个时期情与理的内心冲突后,改变初衷,答应了他的求婚,狂热地爱上了他。然而,他们的爱情一开始就孕育着悲剧因素。克莱爱苔丝,不象苔丝爱他那样无私和真诚,无论他“变成什么样子”,“栽了多少跟头”,“都要一样地爱”。“他爱的是真火少,虚火多”,更趋于理性和“轻灵”。因此,在他眼里,苔丝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儿”,纯洁的象征,完美无暇的杰作,“天地间没有什么象苔丝那样纯正,那样甜美,那样贞洁了。”然而,一旦苔丝诚实地向他坦白了自己过去所受凌辱,那么克莱心目中的偶像就崩塌了。首先他感到的是受到了愚弄,“非常残酷”的愚弄,这一下子“把他的生命、他的宇宙,全都给改变了。”他不能接受现实,不止一次地对苔丝说:“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不是你!是另一个模样儿跟你一样的女人”。这种从理性、从观念出发的爱,不仅扼杀了他心中真实的感情,也断送了苔丝一生的幸福。当然,这只是造成克莱和苔丝爱情悲剧的一方面因素,他们的爱情悲剧另一重要原因是克莱心理深层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作祟的结果。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是却不肯原谅、饶恕原本无辜的苔丝;他也反抗过传统观念、阶级偏见,但是却不彻底,灵魂深处仍旧深深地烙有本阶级的印记;他卑视出身,瞧不起大户人家,但从传统出发,仍旧认为“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也不一样。”他说:“我不愿娶有身份、有财产、通达世务的女人,我把那一切野心一概放弃了,那我就不但可以得到一个天然美丽的女人,也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纯洁的女人了……”正道出了她的心曲,他正是从传统贞操观来看待一个女人的“纯洁”与否。克莱对苔丝不仅没有丝毫同情,甚至“不能优容苔丝”,他视而不见苔丝对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冷酷无情地抛弃了她,置苔丝于痛苦绝望之中,而且永远扑灭了爱情在她心中重新唤起的希望。如果说是亚雷·德伯毁坏了苔丝的肉体,那么安玑·克莱带给她的则是精神上的毁灭打击。贞洁的丧失带给苔丝深深的痛苦,但还未能泯灭她求生的欲望和对未来的希望,而被情人的遗弃,爱情的挫折,则摧毁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令她万念俱灭,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如果说苔丝第一次受到亚雷的欺骗和凌辱是由于她年幼无知,贫穷无依,那么第二次又被迫回到亚雷身边,则是克莱的冷酷无情使然,从而也就更加深了苔丝的不幸。 克莱抛弃苔丝后,远涉异国来到巴西,饱受生活磨难之后,才真正了解人生,才认识到自己所固守的传统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丝,也坑害了自己。内心的悔恨,对苔丝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丝,然而,苔丝的幸福早已被他断送了,他的到来,只能更加深苔丝的不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此时苔丝心中痛苦、悔恨、绝望之情达到顶点。丈夫的归来,两人的重逢,使苔丝看到自己再一次受骗,一怒之下,杀死亚雷,复了仇,对自己长期所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折磨和屈辱,以及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进行了大胆的、强烈的抗议。她用自己的行为,不仅向自己所爱的人——克莱证明,而且也是对自己证明无罪。在这里,尽管恶人遭到报应,但主人公的悲剧并未能转化为喜剧。苔丝复了仇,只是杀了一个亚雷,造成社会悲剧的因素依然猖獗。何况,等待着苔丝的是绞架。苔丝的死是社会悲剧的集中和浓缩。 苔丝的悲剧,在社会悲剧的总前提下,同时又是性格悲剧,其悲剧的成因不仅有客观的而且还有主观的,亦即说不仅有外在的,而且还有内在的。黑格尔在分析戏剧性冲突时,指出有三种冲突:“第一,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产生的冲突……”;“第二,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冲突……”;“第三,由心灵性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归纳起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同自己的冲突三种。人同自然界的冲突,是浅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就深了一层,它包括人同社会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那是激动人心的,这种冲突构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就总体而言);人同自己的冲突是更深层的,它就是人性格内部的自我矛盾、自我冲突。这种冲突构成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心理悲剧。我们在论及了苔丝悲剧的诸种社会因素之后,还应该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还有其自我的原因。苔丝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戕害的同时,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根据陈腐无聊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即使在大自然中间,“老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这种静观的结果,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难,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强烈。苔丝按照传统的贞操观来衡量自己的清白与否,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几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村子里的人几乎不大记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看得很明白,她在那儿就老得难受。”她远离亲人、故乡来到无人知道的塔布篱,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过去。克莱的爱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体验到幸福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是恐惧、不安、悔恨和羞耻。这一切都表明苔丝无法忘记过去,更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她似乎天生灵魂有罪,注定永远受折磨,永远遭痛苦,心灵永远不的平静。这种“灵魂有罪”,使她负疚、自责,使她即使被克莱无情抛弃,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她在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维护者。这就从更深层次上表现了传统道德对苔丝人性的迫害、心灵的扭曲。唯有如此,作品的批判力量才更强烈、苔丝的悲剧才更震撼人心。苔丝性格中真善美的毁灭,是社会的扼杀的结果,但悲剧的形成又同性格的内在矛盾不可分割。故而说,苔丝悲剧的美学特质在社会悲剧总前提下,又属于性格悲剧。因而她的悲剧更深刻、更感人。 苔丝的悲剧,不仅是社会悲剧、性格悲剧,而且也是命运悲剧。命运悲剧始于古希腊。古希腊人不能科学地理解人的遭迹,他们用原始宗教观念来解释人的命运,以为由神规定了人的命运,而人是无法超越摆脱它的。在神谕中预示这种命运的模糊的端倪,而以后由命运的发展与实践来应验这种神谕。苔丝的命运悲剧,来自作者哈代的命运观,这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哈代的悲观主义世界观与社会观的局限性的表现。哈代的悲观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处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写作长篇小说时代的哈代,由于维多利亚后期大英帝国开始的衰落,垄断资本代替自由竞争把资本主义的英吉利拖向危机的深渊,所以说,作家的危机意识,也是时代的产物。作为现实主义者,哈代可以复制出生动的现实图画,而作为思想家,哈代并不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他认为现实的危机与不可克服的矛盾,是神秘而不可测的宇宙意志,或天道在敌视作恶多端的人类。哈代不相信资产阶级关于资本主义永恒性的说教,也不相信宗教与传统道德对现实矛盾与危机的掩饰。在强大无比的宇宙威力面前,他认为人是渺小的。人在同环境的冲突中,软弱无力,他受着命运的支配。于是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认识却导致了哈代思想上的悲观主义与宿命论。哈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在接近幸福的时刻,突然由命运或宇宙意志支配着,偶然的不幸就降临到面前。苔丝生于有姊妹7人的穷人家中,就决定了她的悲苦命运。作为长女,苔丝要替醉酒的父亲驱赶货车上路,命运之神却捉弄她,使货车同一辆邮车偶然相撞,偏偏撞死了构成她家唯一生活来源的、拉货车的老马。偏巧这时,在纯瑞脊也住着一位姓德伯的有钱人家,母亲为了攀富贵本家,命苔丝前去拜望。本心不愿去的苔丝鉴于自己撞死了老马,有些自责,只好违心地去到亚雷家的庄园,干上了养鸡的活儿。在这里遭到了亚雷的奸污。这个不幸的姑娘,受到极大挫折之后,来到无人知晓她经历的塔布篱。她本渴望在这里平静地生活,可遇见并爱上了克莱。她决心用理智抑制情感,拒绝克莱的求婚,但命运和爱情又使她答应嫁给克莱。苔丝不愿欺骗克莱,用写信方式告诉他自己的过去。偏偏命运捉弄她,她的信却塞到了克莱房间的地毯下面,克莱并未在婚前了解她的坦诚,以至于新婚之夜,遭到丈夫抛弃。这以后,又陷入绝境的苔丝前往爱姆寺找克莱的父母,未能遇到老克莱夫妇,却无意听到安玑哥哥刻薄的言辞,自尊心使苔丝不愿再等下去而返回棱窟槐,然而不是冤家不聚头,在返回途中又和亚雷相遇。偏巧此时,丈夫不归,父亲去世,三代人典房的契约到期,一家人无处安身,面对重重困难与窘迫,百般无奈的苔丝在亚雷的利诱、花言巧语和威逼下,又落入亚雷的圈套。突然,克莱觉醒,又回到英国,并在了解苔丝的现状后惆怅离去。绝望的苔丝在惨烈地痛苦不幸的命运时,不能忍受亚雷的嘲弄,用餐刀杀死亚雷,飞快去追赶克莱。逃亡中的苔丝是躲不过命运之神的追踪的。在荒原中多难的夫妻最甜蜜之迹,苔丝被捕了,最后被处决。苔丝的一生充满着戏剧性,仿佛在她人生命运的每一个时期,都因为偶然的因素,由命运作祟,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悲剧的结局。同时,小说还不时出现一些神秘因素,如德伯家神秘的马车、令人恐惧的十字路标等,这些似乎都表明苔丝的悲剧是命定的。苔丝悲剧中,有那么多的偶然性,每一次偶然转折,都使她向毁灭的深渊坠落一层。这种偶然性,固然都是许多社会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交叉点,但一连串的必然性,则是哈代构思的结晶和他的悲观主义宿命论的发展轨迹。这是作者思想的局限,也是作者揭发批判社会黑暗的艺术手段。 综上所述,苔丝的悲剧既有社会的因素,也与她的性格和作者的悲观主义宿命论有关,但这些因素都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反映。她的毁灭是必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逃避的。正如苏联文学批评家阿尼克斯特所说:“苔丝招致毁灭的真正原因是属于现实的性质,女主人公的贫苦和无依无靠,社会上盛行的社会风习——这些情况都决定了这个女子的悲惨命运。”这句话也正指出了苔丝悲剧的根源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

  • 苔丝悲剧的原因分析这个论文题目大不大

      一、苔丝的家庭背景     苔丝是一个贫苦村民的女儿。她的父亲是一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人很懒惰,并且经常过量饮酒。她母亲是一个头脑简单并有迷信思想的洗衣工。苔丝在家中是老大,另外还有六个弟弟妹妹。为了生存,苔丝被迫出去做工,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正严重地侵蚀着英格兰乡村。在资本主义社会,农民遭到了严重的剥削和压迫,工作条件极其艰苦。苔丝所工作的农场正是这样社会现实的缩影,而苔丝的苦难遭遇充分体现了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孩在那个年代的悲惨命运。     二、苔丝的性格特点     苔丝的性格折射出的人文素质是善良和爱心。苔丝美丽,有气质并且性格温和。她是“自然的女儿”。她甚至不忍心去伤害蚯蚓,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都可以让她流泪。苔丝的特点决定了她没有能力来保护自己,为其后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迟早会发生只是形式不同而已。苔丝过于软弱和善良,在这个充满了虚伪、尔虞我诈的世界中被一点点摧残。她试图做得很好,但她总是受骗,被抛弃了一次又一次。在小说中,苔丝采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克莱尔与亚历克。情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但苔丝不断贬低自己的特点,提升了克莱尔。刚开始的时候她爱他如此热烈,而克莱尔在她的眼里也是如天仙一般。在爱情的面前,她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苔丝的尊严。只是这种盲目的爱使苔丝的地位下降,所得到的不公平的快乐更加深了她的悲剧。苔丝在结婚前写封信给克莱尔讲出她的“罪名”证实了这一点。     三、神秘的命运     在小说中,作家自己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常常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造成苔丝悲剧的又一重要根源。在这部小说中,作家特别塑造了神秘命运的苔丝,这也是哈代的小说特色。宿命论和许多神奇的巧合在小说中构成了苔丝的神秘的命运。   宿命论是一个超自然的信仰系统外的持有人类自然矩阵,是直接的对立面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然而,宿命论观点认为,自然界对人类生活造成事件本身的影响要远大于人类意志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一旦命运已经决定,无论你做了什么,同样的事情仍会在你身上发生。   作为一种教条,在宿命论的哲学体系中,源自不认识神的古代,因此它是单纯异教徒的起源。对这些东西他们发现自己完全无能为力。在急难中,如果他们找到了他们的依靠,就献上他们的神,期待他们的守护神仙,保佑平安,度过危难;如果没有找到依靠,就无法救助他们,使其脱离可怕的祸患。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是完全正常的男人能够得出的结论:不是有没有神,或者神本身没有力量去帮助和保护他们,而是他们能否幸运地找到或遇到他们的幸运之神。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神,并且所有的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某些注定的事件。还有一些人,不能放弃自己的传统和神仙,推崇一些怪诞虚妄的结论,而上述诸神的众神就是他们自己。第二,这个理论认为有一种力量之上的神就是他们自己。第三,所有的东西都纯粹源自偶然的机会。   哈代认为宇宙是人类的命运。也就是说,人类是无知和粗心大意的,他们通常把自己弄至糟糕的困境。他们所要做的,是不要盲目地作最好的打算。有可能的是,人类的命运是由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一个人的努力来改变人的一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哈代的所有计划是苔丝的悲惨命运结局,所有的计划无法改变。     四、结论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充满了同情和无助。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当时资本主义正侵略英格兰乡村。她是一个勤劳、善良、聪明、美丽的女孩,但作为一个劳动者,她有社会地位低下,所以她很自然地接受资本主义社会施加给她的压迫和欺凌。道德的虚伪的资产阶级社会在小说里随处可见。苔丝的悲剧主要是源自社会的道德根源。这是一个男性中心社会、贞洁的女人是强行进入。在那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法制和道德观念薄弱。从小说就可以看出,亚历克实际上受到资产阶级的国家和宗教的道德观念的保护。尽管亚历克做尽了各种各样的恶事,但是他是受法律保护的。这恰恰表明处于在较低层次社会阶级的人在社会生活之中是不可能得到公平待遇的。作为社会的受害者,苔丝是勤劳、善良无辜、勇敢和有责任感的。她是一个经济上受到压迫的受害者和社会。哈代的作品大部分灰暗、闷闷不乐,充满了塞克斯的背景。在广大、无情的自然环境,通过建立他的角色,向人们充分地展示了这一点。哈代也许是维多利亚时代最悲观的小说家。在这部小说中,哈代再次试图解释他的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作为影响下一代的神秘的力量。哈代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接受的想法是“适者生存”。他还影响了斯宾塞的第一原则,使他相信人的命运是悲惨的,所决定的力量驱使“自然”相结合的内部和外部。哈代的人物绝不可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所以苔丝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

  • 试分析苔丝悲剧的文化内涵

      1现实社会的悲惨,万恶的资本主义。她是资产阶级恶势力和剥削者,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和宗教下的牺牲品。   2.苔丝无私的爱,安杰尔对苔丝的爱并不像苔丝对他的那样真诚无私,他的爱多少有些脱离现实。

  • 豆豆的作品悲剧结尾和她的命运有关吗

      豆豆:女,1970年生,高中文化程度。作者十七岁时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李红英(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给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990年,李到欧洲定居,此后李不断寄给豆豆大量的参考资料,每次回国都给作者讲述一些作者所陌生的社会生活。作者于1995年6月动笔创作长篇小说《背叛》,1997年8月完稿。《背叛》一书在杂志《啄木鸟》2000年1—4期连载。2000年作者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个可以长相厮守的丈夫。2011年12月,又完成长篇政治小说《天幕红尘》,于2013年7月出售。   她的中篇小说处女作《死比活着容易》1993年在天津《小说家》杂志发表,同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后转入中国石油作家协会。2000年《啄木鸟》杂志一至四期连载了她的长篇小说《背叛》,然后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并由北京同乐影视公司拍成同名20集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及各省卫星台连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洛阳纸贵,长篇小说《背叛》甚至出现盗版。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然后由北京天润影视公司拍成24集电视连续剧《天道》,豆豆亲任该剧编剧,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豆豆的创作及创作模式已引起文学界重视,“豆豆现象”值得我们很好的总结。 搜索豆豆的相关资料,却搜索无几,有的就是她《背叛》和《遥远的救世主》两部作品的介绍与评价。看来这个作家相当低调不张扬,你难以从资讯和舆论上去了解她个人本身,大家对于她的作品似乎超过对她本人的关注和热情,这不正衬映着她作品的成功之处吗?而事实上,也只有通过作品去猜测和了解她。   她的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有很多相似之处,宋一坤与夏英杰,丁元英和芮小丹,她们的性格和脾气都非常相像,主题也都是无情的商界狼性的生存原则与人性良知的挑战与平衡之难。在这方面,我同意某些人对豆豆作品的评价,显然作家偏爱这类男人,而女主角的身上有很多作家自己的影子。豆豆毕竟是个小女子,她要怎么写故事无可厚非,文为心生,而作品又是如此另类、难得,有深度,能引发人思考,我们不能因为两部作品的相似而评说她文笔的局限。关于作家本人的评价,当今社会,资讯如此泛滥,而豆豆,何许人也,竟然不着一点痕迹!

  •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孔乙己、祥林嫂、阿Q,他们的悲剧命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们各自有什么缺点?

      他们的悲惨命运都是因为身处于一个封建大背景下,鲁迅曾说过封建礼教是吃人的东西,孔乙己是一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依旧沿袭旧俗,迂腐不堪的书生,他的自命清高与处于封建民主交替时期的社会背景格格不入,但他的悲剧更是由于他人对他的嘲笑和漠视,让他在这个社会毫无立足之地。祥林嫂善良朴实,但是依旧是一个恪守封建礼教,迷信的人,她的凄惨命运是由那些伤害她和想帮助她的人共同造成的,他们用封建这张大网将她限于万劫不复之地,阿q的盲目乐观以及自大等都是中国人劣根性的体现,鲁迅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国人,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 如果一个女生突然变瘦了原因分析

      减肥成功。如果不是的话看看内分泌是否紊乱,一般不能瘦得太厉害,人只要100斤左右就差不多了。

  •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能否避免,为什么?

      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就是命硬克夫刑子是那个社会大逆不道格局,而今天女人八字跟祥林嫂一模一样到处克夫到处刑子造成母子不和缺少家庭温暧,它是封建社会与当代社会区别;一个是封建社会求生存能力特强决不能破坏夫运也是官运(命硬比肩格局),二是女子不能出外边做买卖维护家庭之道相夫教子做为女人天职,三是一切利益以男人为中心思想听从男人指挥男人什么都是对的女人听从就行了。所以今天的女人跟封建社会要求是不一样,虽然都向祥林嫂式命运但她不遭社会欺视原因都有挣钱能力和风水,虽然破坏夫运夫道这也是改革时期弊病。

  • 谈谈你对俄狄浦斯悲剧命运的认识

      其实很早就知道那个有名的斯芬克斯之谜,只是不知道和它有着密切关系的俄狄浦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了俄狄浦斯的悲剧后,除了强烈的震撼之外,还有的只剩同情。   命运悲剧or性格悲剧?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最典型的古希腊命运悲剧,因为他杀父娶母是命中注定要发生的悲剧。在可怕的事实发生过后十几年时间里,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俄狄浦斯是一个贤明仁慈的君主,他热爱城邦,关心人民疾苦,和王后相亲相爱,一切看起来都十分美好。   如果不是俄狄浦斯不听周围的人的劝告非要查出杀害老国王的凶手,故事的结局是不是会明亮一点?虽然我们不能这样假设,更改故事的结尾,但在剧中,俄狄浦斯一直是一个主动者,他的追查行动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他的每一步积极行动都使他愈加陷于被动,更迅速的走向毁灭。   我认为悲剧发生的根本在于俄狄浦斯自身的性格——傲慢、怀疑、完美主义,即这些性格推动了他的命运,这是一部命运+性格悲剧。不否认在出生时就有先知预言了他将要杀父娶母,为了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他被钉住左右脚跟,丢在没有人迹的荒山里。后来他又被邻近的科任托斯国王收养,当上了快乐的王子,被人们羡慕、尊敬。直到他听说了那个关于自己的预言——杀父娶母,所以离开科任托斯,流浪四方(戏剧性就体现在这里,他认错了父亲,逃离其实是靠近)。事情的发展还是在按照那个可怕的预言继续,按部就班的发生着,只不过表面上风平浪静。   是他一心要追查杀害老国王的凶手,使真相离他越来越近。“这不仅是为我妻子的前夫报仇,而且也是为我自己清除后患。因为不论杀害老国王的凶手是谁,他也会用同样的毒手来对付我的。”他追查凶手的原因不止在于要消除瘟疫,而是他怀疑害怕有人将会对他不利。 俄狄浦斯找到先知,尽管他再三请求,先知却不肯说。他哀求俄狄浦斯:“让我回家吧!你容易对付过去,我也容易对付过去。”并痛苦地说,他这样做是为俄狄浦斯好。但是,俄狄浦斯太愿意刨根问底了,他傲慢,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他以为大家隐瞒真相,是要造反,要推翻他。   后来杀害老国王这件事又演变成关于他血统这件事(科任托斯国王死后,俄狄浦斯从牧羊人那里得知,自已不是科任托斯国王亲生的儿子),显然,俄狄浦斯更不能容忍的是他没有高贵的血统。他追求完美的性格在这里表现的最明显。   他的妻子已经知道俄狄浦斯就是自己的儿子,而那个可怕的杀父娶母的神示也已经应验了,内心早已觉得这个世

  • 红楼梦:性格决定命运,晴雯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吗

      是,也不是。晴雯的性格要是摆在现代,估计还挺讨喜的,真正造成她的悲剧的,是王夫人,是贾宝玉,是整个封建社会,所以说不是性格悲剧。但是,既然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晴雯还是不懂得变得圆滑,这就是她性格的问题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她的悲剧也是其性格造成的

  • 《祥子的悲剧命运》600字及以上的作文

      星期六应该是快乐的,星期六应该是有趣的,而我的星期六却非常悲惨,要想知道我的星期六,就来看看吧!   “快起床,快起床,要迟到了……”妈妈正在大声喊道。“等一下嘛!今天是星期六,我想多睡一下”,我使出了我的睡觉十八计中的一计一一装可怜。“不行!我再倒数三声,你要再不起来,你就试试看,3……2……”“我起来就是了”。   我依依不舍的离开温暖的小被窝,心想妈妈真是的,不会理解孩子。在妈妈不断催促下,我赶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然后,即将开始的是“魔鬼训练”。   在去上课的途中;我试着问妈妈:“妈妈,我可不可以不去上课,我们班好几个同学的爸爸妈妈都要带他们出去玩,可我还要去上辅导班,这公平吗?”妈妈听了皱了皱眉头,顿时严肃起来,说:“不行。现在学习竞争非常激烈,怎么能不学呢?”我听了低下头,心里非常伤心,心想着苦啊!为什么我总和别的同学不一样呢?当别人玩耍的时候,我却不得不学习。我问妈妈:“能不能让我休息一下啊?’’但妈妈老是说:“不行,不学习长大能干什么?”“唉!”我只能叹叹气。   上课了,我坐在教室里听着那无聊的课程,心里想我的星期天真悲惨,要是我能像小鸟一样长一对翅膀,能在天空上自由的飞翔,那该多好啊!   但幻想总是幻想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下课了。但我这节课一点知识都没学到。唉!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还是好好听课吧。我在心里暗暗说道。   这就是我那悲催的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