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构建命运共同体

  • 如何高质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月20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体现出中国愿通过国家之努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把中国的前途同世界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   

  • 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是:马克思恩格斯有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他们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进而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真正的共同体”与“虚假的共同体”相对,“真正的共同体”即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睦、爱好和平、倡导和谐,“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数千年文明史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和”文化。“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   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荣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观念,以及在此指导下的“一带一路”倡议等实践举措,就是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运用。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时,提出伙伴关系要“平等相待、互商互谅”,文明交流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生态体系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就是对和平、仁爱、天下一家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该怎么发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和现实逻辑   人类社会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这正在成为世界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和西非国家埃博拉疫情等事件的爆发蔓延及其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的全过程,使人类社会对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现“中国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首先,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中国越来越融入经济全球化。正是由于坚持开放发展,坚定不移地推动全球化进程,从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也必须坚持开放发展,更加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统筹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中国开放发展的新空间,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其次,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在主动融入世界的同时,也在为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负起应尽的责任,发挥着日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前进步伐将给整个世界带来更多希望。中国城镇化发展释放的巨大投资和进口消费需求,将为全世界各国提供广阔的参与及市场机会。未来中国转型发展、扩大内需的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将从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模式向依靠科技创新的模式转变,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给拥有科技和服务业优势的世界发达国家、发达经济体带来众多参与和合作的机会。   第三,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的实现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紧密相连、互为机遇。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地球村”时代,只有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同舟共济,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实现互惠共赢。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多边主义和推进全球化,努力实现中国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是基于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义利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共识了吗?

      据报道,自2013年中国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以来,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中共十九大报告,再到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这一倡议日益深入人心,已成为世界共识。   

  • 从当代国际社会角度,说明中巴关系对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有何启示

      第一,亚洲各国不管在意识形态上有何不同,但在反恐反分列方面可以达成有效共识和合作。   第二,和平交流不需要强全霸到。   第三,和平相处,加强交流,可以有效保证亚洲地区稳定和和平发展。

  • 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甘共苦   tóng gān gòng kǔ   【解释】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同;不能读作“tònɡ”。   【辨形】甘;不能写作“廿”。   【近义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反义词】同床异梦   【辨析】~和“患难与共”;都含有同患难;共艰苦的意思。~不仅指“共苦”;而且也“同甘”;而“患难与共”仅指“共患难”。   【例句】抗日斗争中;我们党的各级干部和人民~;冲破了重重困难;战胜了内外敌人;取得了今天的胜利。   【英译】share weal and woe

  •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安全和平,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   五点主张:   1、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   2、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   3、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4、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   5、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怎么做?

      第一,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第二,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第三,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第四,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第五,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这些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目标和要求等内容,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

  • 为什么世界各国是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力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社会发生的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现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通过全球化机制的传导,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国际社会整体。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都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

  • 感觉一句话很搞笑 中欧是命运共同体 中欧什么时候共同了 是不是说世界也是命运共同体?

      政治就是这样,利益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