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什么世界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持久和平   习近平同志指出:世界的前途命运必须由各国共同掌握。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2、普遍安全   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亚信上海峰会上首次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习近平同志强调:面对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要摒弃冷战思维、集团对抗,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实现普遍安全。   3、共同繁荣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有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他们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进而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真正的共同体”与“虚假的共同体”相对,“真正的共同体”即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这是指区域性(国家)人类共同体的思想内涵,你把它扩大到全世界,就是所有人类命运同体的内涵, 毛泽东说,人类诞生以来产生了两种知识,1.自然科学知识 2. 斗争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好理解 ,如化学、无力、天文等等 , 斗争科学知识如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等,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斗争,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斗争,家族与家族之间的斗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斗争,而斗争的原动力就是两个字 ,利益 ,世界上各种人类所需资源就像一个巨大的饼,但饼再大,量也是固定的,每个国家或大或小的都占据了这块饼的一部分,想要生存的更好,更强就必须扩大自己所占份额,但饼的量又是固定的,所以想扩大自己份额的唯一方法就是想方设法夺取别人手中的份额,但别人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就造成了战争,所以就有了家的 就有了家族 就有了国家 有了军队 有了外交 等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全球经济一体化 ,人与人之间少了很多必要的竞争,国与国之间距离不再那么遥远,众多有识之士看到了全球政治一体化的希望,你会发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近年来各国政治家们口中耳熟能详的词汇,的确,竞争所带来的内耗 是显而易见的,彼此间的相互倾轧,互相伤害,如,各国的军费开支,在国家总支出比例中排名靠前的支出,而全球政治一体,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的益处无疑是巨大的。   所以 ,我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是对于竞争有一个客观的认知,站在人类整体角度思考人类的未来。

  • 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是:马克思恩格斯有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他们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进而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真正的共同体”与“虚假的共同体”相对,“真正的共同体”即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睦、爱好和平、倡导和谐,“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数千年文明史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和”文化。“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   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荣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观念,以及在此指导下的“一带一路”倡议等实践举措,就是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运用。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时,提出伙伴关系要“平等相待、互商互谅”,文明交流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生态体系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就是对和平、仁爱、天下一家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请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关键词,谈谈理解和想法

      “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站在世纪的舞台上,以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对人类共同繁荣发展提出的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纲,是目标;“一带一路”是目,是方法。通过“一带一路”的发展,带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文化往来、发展,实现人类不同种族、文化、国家的和平、稳定和共同发展。

  •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述中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是全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普惠共赢、包容互鉴,共同繁荣、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共同利益。

  • 用国际社会知识,为什么中国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着“负责任大国”的方向稳步迈进。长期以来。“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一直在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

  •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所体现的中国智慧,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丰富内涵?

      这个一路带一路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问题

  • 十九大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说明

      决定人类命运的作用短期内不会实现,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取得各国人民的共识之后,才能最终实现的目标。

  •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树立责任担当意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求同存异,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要能包容异己。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具有客观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是真理性认识。所以成为广泛共识。价值是物对人的积极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符合全人类的利益需求,具有全球推广价值,可以成为广泛共识。

  • 为什么世界各国是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力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社会发生的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现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通过全球化机制的传导,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国际社会整体。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都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