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谁提出的?

      主xi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12月3日,命运共同体入选2018年十大流行语。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激活发展动力而制定的重大发展方略,虽然是针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提出,但与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应对理念高度契合,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亦提供了指导思想和价值意义。   第一,创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必将引发理论、制度、文化、技术等各领域创新,也将是一场终结西方“元叙事”,建立“中国话语权”的变革。通过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垄断,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鉴共存,推进全球秩序和国际规则的创新发展。   第二,协调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第二大经济体,既与新兴市场国家有着相似的改善民生的诉求,又面临与发达国家相似的转型升级的困境。由此,中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既要坚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又要积极寻找共性话题,增进与发达国家的协调沟通。   第三,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等方面坚持绿色发展,需要中国和世界休戚与共,携手前行,共迎挑战。   第四,开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然选择。只有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和世界共同繁荣发展,最终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的理念,指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第五,共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世界福祉,增强人民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展示出中国“兼善天下”的世界观和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力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   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社会发生的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现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通过全球化机制的传导,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国际社会整体。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都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 “共同利益”的概念并非从来就有。欧洲君主制时期,国家利益就是君主个人或家族的利益。进入20世纪,国际社会的利益关系曾被描述为一种排他的零和关系,因此利益争夺引发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则饥民将大规模涌向别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为难民潮的流动提供了可能,而人道理念的进步又使拒难民于国门之外面临很大道义压力。互联网把各国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在世界任何一点发动网络攻击,看似无声无息,但给对象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失却有可能不亚于一场战争。气候变化带来的冰川融化、降水失调、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不仅给小岛国带来灭顶之灾,也将给世界数十个沿海发达城市造成极大危害。资源能源短缺涉及到人类文明能否延续,环境污

  • 上合组织将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吗?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8次会议将于6月9日至10日在山东青岛举行。成立于2001年的上合组织,近年来在安全、反恐、经贸、交通、人文等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丰富经验。俄罗斯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霍洛德科夫认为,上合组织将在推动世界多极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为何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文化底蕴深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于中国实践和中华文化,占据人类道义制高点,彰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论是作为一种思想学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处世哲学,还是作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它的提出都是中国智慧的体现。中华传统智慧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当今时代,中华传统智慧经过现代化改造和发展,成为中国智慧的重要来源,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5年中我国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月11日下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被写入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投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序言中。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习 主席曾在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方略,总目标,框架结构是什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做到“五坚持、五建设”的思路和主张,即: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主旨演讲,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命题的深入思考和系统回答,为人类文明的历史走向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这就要求世界各国必须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推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   二是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世界各国无论大小,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三是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就没有繁荣。   四是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当今世界,多样性的特点仍很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国际大家庭。   这“四个坚持”共同构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要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中国主张。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彰显了中国切人类历史命运的博大胸襟和使命担当。以解放全人类为历史使命的共产党人,更要对经济全球化历史条件下的人类历史命运予以高度关注。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曾用“共同体”或“联合体”等概念,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关切作了精炼的思想表达。   二是有利于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公平正义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国际社会的崇高目标。维护这一共同价值,实现这一崇高目标,相互尊重是前提,合作共赢是根本。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国主张: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三是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国际关系的实际状况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连。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广泛的国际社会基础,必将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结构是什么

      这是个需要长时间的准备才能得出的答案,而且很珍贵,不是你随便一问就特么能告诉你的

  • 1.结合材料,谈一谈我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结合材料,谈一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 什么是命运共同体佛法

      我们不可能什么事都自己做,衣服需要别人给你做,房子需要别人给你盖,交通出行等等一切都需要大家一起给你,个人都是属于大家的一员,共同生活,相互帮助,大家心灵相通,心心相惜。佛法是向善之法,一心向善,宁舍生命,绝不伤害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