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姻缘

  • 佛家姻缘如何修行

      仅供参考!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谈婚姻   俗话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     世间人迷惑颠倒,年轻相爱、恋爱,爱得不得了,没几天就要打架,要闹离婚,搞得焦头烂额。可见得当时谈恋爱的时候,甜言蜜语全是假的。     谈恋爱的时候,那些甜言蜜语不是真的,你不把它当真,那你就有智慧了。你要把那些恩恩爱爱都当真的,那叫迷惑颠倒!与世间人往来,大家不要对人太信任;太信任对方,那是你愚痴,是你迷惑颠倒,没有那个道理的。你要晓得世间人心不真,他心是假的,都是假的。说得再好,姑妄言之,我们也姑妄听之,不要认真,你认真决定要上当。     现代夫妇的结合是感情、是迷惑,不是理性的,不是为了一生当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方向而结合的,因此离婚率就非常之高。     如果没有小孩,离婚还好,如果有小孩,受伤害最大的是那些无辜的孩子,这些孩子将来长大,他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没有父母之爱,他的发育、他的长成就不是正常的。父母离婚,小孩变成单亲,从小他就有个很不正常的心理。他没有爱心,心里面是忿恨,这样的小孩长大,岂不是变成社会问题?     离婚这个罪业相当重,特别是有儿女,儿女变成单亲家族,这个对他的伤害非常非常之重,做父母的人没有想到。     离婚的罪比什么都重,如果夫妇之间彼此伤害,甚至于还有谋杀的案件发生,那不是造地狱业是造什么业?     从前的婚姻是道义,现在的婚姻是乱爱,把伦理道德全部都破坏了。基础动摇了,社会哪有不动乱的道理?今天社会动乱,每个人感觉得身心不安,真正原因在哪里?你每天在报纸上看,离婚率这么多,这怎么得了!     教育里面,圣贤教育,最重要的教育、基本的教育就是伦理的教育,伦理里面的核心是夫妇,有夫妇才有父子、才有兄弟、才有君臣、才有朋友,这怎么能疏忽?但是今天世人普遍疏忽,不晓得这个道理。     从前夫妻讲“恩爱”,现在没有恩,也没有爱。现在这个社会讲什么?讲利,争利、纵欲。仁义道德没有了,恩义情爱也没有了,社会怎么会不乱?     一个社会里面离婚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准死无疑。我们中国古人讲,“家不家,则国不国”,这不是开玩笑,不是儿戏的事情。     由此可知,轻易离婚的夫妻,两个人都会堕地狱,我的判断。你要问为什么?他危害社会,危害世界和平,这个罪多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菩萨教我们永远“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你要是能够记住这一句,你们夫妻好合,白头偕老。为什么?只看别人的好处,不看对方的缺点,就没事了。     中国古人对于婚姻、结婚非常重视,礼节非常隆重,非常繁琐。为什么要这样做?告诉你不可以轻易离婚,告诉你这桩事情,所以礼节那么隆重。     离婚把伦常道德破坏了,把宇宙之间,这是我们佛法讲的性德,把性德的根破坏了,你说这个罪多重!所以社会的安定,世界的和平,根在哪里?根在夫妇。     所以佛不能不讲、不能不学,希望夫妻永远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包容,看对方的长处,不要看对方的缺点,才能够百年好合,维系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世界和平。     如果这个地方离婚率很高,这个社会动乱,这个社会有问题,不适合居住。我常常看到哪个地方报导,“这个地方离婚率这么高”,我说:“糟糕了,这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问题非常严重!现在很多国家地区超过百分之五十,不得了!这是整个世界动乱的因素。     所以夫妻离婚,造的罪业比什么都重。过去有人问我,我直截了当地回答:“离婚的罪恶就是堕地狱。”所以这不是两个人的事,它影响太大了。夫妇和睦,给诸位说,家庭兴旺,国家富强,天下太平。这个道理现在几个人懂?没人懂了。     和谐的家庭和美满的婚姻,不在佛菩萨和神众身上,也不在别人的身上,而在自己的身上。你对家......余下全文>>

  • 暗恋一个人从佛家的因果讲怎么解释?

      善友,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以前也有这样的疑问,有这个疑问是因为有我执,或者把这个身体当成我,或者把意识当成我(产生灵魂,元神等概念)学习了善知识的优婆塞戒经讲记以及成唯识论,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看法。   表面上看起来是异作异受(今生的我和来生的我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个体)其实还是自作自受啊!为什么这样说,分析三点。   第一点,一切都是无常的,身体也是一样的,特别是我们这个能够反观自我存在的意识更是无常的,凡夫意识不具备定心所所以更容易失念,小时的身体和思想跟现在变化这么大,很多小时间的事情我们都忘记了,小时的身体和几十岁的是同一个吗?你拿什么来确定哪?小时和现在的思想是不变的吗?但是不记得小时间的事情并不代表我和小时间的我是两个人啊?!今生和来生的思想模样也变化很大,难道就成为两个人了吗?没有小时哪来现在的我,没有过去生何来今生?   第二点,在三界中的一切众生,如果完整受报状态的话都具备八个心(比如人),眼耳鼻舌身意识和意根以及阿赖耶识,其中第六意识是我们造作一些行为的基础,然而意识本身是无常的(睡眠昏厥就断掉了)但是我们醒来还是知道自己是谁,该干什么对吗?你也许会说那是因为有大脑(净色根)的存在,然而如果一个人因为其他原因死掉了,大脑是完好的,他还能够思想分别吗?不能,意识的升起是靠的末那识(意根)他是非物质的,他是建立一个我的意识的基础,因为他时时都在执着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换句话说你我现在认为有个我,认为和未来生不一样的我都是因为有他不断的产生意识来进行自我的确认,他能够去到下一世,导致一个众生哪怕是蝼蚁都有很强烈的我的认识,从意根末那识这个角度去说还是那个我啊,因为他能不间断的升起我的认识啊,和今生不间断升起我的认识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第三点,从圣人的角度去看,众生具备真我如来藏这个角度去说也是自作自受,因为如来藏能够根据前面的因果展开未来的因果,但是如来藏本身并没有变化!   具体的道理非一言两语能够讲得清楚,请阅读经典。

  • 因缘”非彼”姻缘“,佛家是怎么解释的

      凡事因缘而生,凡事因缘而灭。也就是因果,种下什么因,必结什么果。而不是单指婚姻之缘。

  • 命运很多时候是注定的,应该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佛家怎么讲

      南无阿弥陀佛净空法师---佛法里不讲宿命,命运决定是有,但是不是宿命论,不是定命之论。命可以改造,1 佛法里不讲宿命,命运决定是有,但是不是宿命论,不是定命之论。命可以改造,正因为命可以改造,所以佛菩萨才教给你如何从无量无边烦恼的生活,把它改变成高度智慧的生活。2 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其目的无非是把改造命运的理论与方法告诉众生:----帮助众生回头是岸、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转凡为圣,这是佛法了不起的地方,也是佛法最伟大的地方。3 佛法是圣贤教育,是大圣大贤的教育,圣教的真实利益全靠“孝敬”两个字,也就是说,圣教取舍的标准,根本就这两个字。人要不孝、不敬,虽有福报,福报很快就折了,结果一生还得受苦受难;如果有孝、有敬,前世没有修福报,这一世可以把它补修过来,这就是改造命运的秘诀。4 世间人都想发财,“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佛真正能帮助你发大财。佛氏门中,成佛都能求得到,世间什么名闻利养、功名富贵、什么长寿,这叫鸡毛蒜皮,哪有求不到的?太容易了。只要你肯照着佛法去做,肯定收效果,而且顶多三年,命运就转变了。

  • 佛家是怎样看待感情婚姻的故事

      阿弥陀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不是出家是诸佛教,楼主可以对佛教有些误解了。     佛教对婚姻的论述   (1)佛教对人间男女、夫妻间的爱情、婚姻,并非一味否定。《杂阿含经》卷三六中,佛谓“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谚《别译阿含经》卷十二中,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异体同心”。佛陀并非劝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说长者女善无独要求出家,佛陀不许,令她嫁给信奉外道的牛授童子,感化夫家多人令人正道。大乘《惟日杂难经》一方面说“有妇不得佛道”,教诫菩萨“见妻子当如见冤家,意莫随贪爱”,一方面又说菩萨若具四种因缘,也可娶妻结婚:一者“宿命同   福”,享受前世共同创造的福报;二者“毕罪”,酬偿宿债;三者“应当共生男女”,有共同生子女的业报;四者“黠人娶妇疾得道”,有智慧者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缘。   (2)大乘、密乘还以爱情、婚姻为菩萨随顺众生而度化的重要“方便”。《大乘方便经》中,佛陀自言他宿世曾为树提梵志,常修梵行,清净离欲,然被一女子钟情,贪恋不舍,树提乃以悲愍心遂其所愿,与之成婚,经十二年,还复出家,命终上生于梵天。佛言:“我于尔时为彼女欲暂起悲心,即得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之苦。”   《华严经》卷七五释迦瞿波女自述前生曾为居士女妙德,极其爱恋行菩萨道的威德主太子(释迦佛前身),情愿为爱情受一切苦、舍弃一切,不求豪富及五欲乐,只愿与所爱者共同修行,释迦瞿波女因此爱情,满足所愿,生多功德,偈云:   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   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这是对菩萨行者及其菩提心的爱情,即便掺杂染心,也是一种修行了,其功德比严持五戒还要大得多。     佛教对结婚条件的观点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佛教徒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族和阶级歧视。在佛教看来,婚姻的基础应当是当事者的感情,而不   是宗教信仰。在早期佛典中,曾经多次记载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结婚的故事。《根本目得伽》卷七、八记载,一位佛教徒的妹妹嫁给了一位激烈反佛的裸体外道,并最终感化了他。《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须陀品》之三记载,优婆姨须摩提嫁给了外道,后来这个外道皈依了佛教。   佛教认为,欲结为夫妻的男女,必须是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了解,达到志趣相投,建立深厚的感情后,双方一致同意结为夫妻的一种行为,反对包办、买卖或有其他图谋的婚姻关系。     佛教对婚姻道德的看法   佛教对婚姻伦理道德也有多方面的论述。其首要的道德规范是不邪淫,在这一基础上强调夫妻之间互相忠诚和尊敬。   (1)不邪淫   不邪淫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五戒”之一,是直接针对在家佛教徒制定的,是佛教徒的道德底线。对于出家人而言,第一大戒是不淫,即断绝任何性关系,否则即被逐出僧团。对在家居士来说,在尊重个人意志,合乎国家法律或社会公共习俗的前提下结成夫妇关系,是人口生产、人类繁衍的健康基础,也是有史以来人类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因此,正当的夫妻生活的反常性行为。《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佛陀教人应“贞廉自守,一夫一妻,慈心不怒”,主张一夫一妻制。佛教戒律以“不邪淫”为在家佛徒必守的五戒之三。不邪淫,用现代汉语来讲即不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具体指不侵犯属于他、为他所护(未成年男女)的异性,不非时(经期、孕期等)、非处(男女性器之外的地方及寺庙、公众场所等处)交合。   佛教反对婚外情、同性恋、兽交等。在夫妻之间,则尊重夫妇间的性意愿,提倡文明健康有节制的性生活,反对过分沉溺于性欲,无......余下全文>>

  • 佛家说着相了,破相了什么意思?

      着相,就是攀缘对境起心,破相,是现代汉语,指面部或者身体其它部位被留下伤痕   比如,佛说布施有功德,我立即给你一块钱,这时候,我本质动力是获得功德,而不是为了利益你,这就是着相了,结果是,如果没有立即见到所谓的功德,我会嗔恨,如果不着相,那功德反而大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较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相大臣.大长者.大刹利益.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布施.或使人施.软岩慰谕.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象.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女人.遇佛形象.菩萨形象.辟支佛形象.转轮王形象.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复次地藏.有善男子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悲.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地藏菩萨本愿经-较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否?”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余下全文>>

  • 佛家七宝之首是什么

    阿弥陀佛 佛教七宝,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七宝指的是砗磲、玛瑙、水晶、珊瑚、琥珀、珍珠、麝香这七种。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 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经》所说七宝为叮、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 玄奘译《称讚净土经》所说七宝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溼摩揭拉婆; 《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 《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

  • 佛家说 太看重相貌皮囊是 着了什么

      净空法师---什么叫我执?第一个就是执着自己身,认为身是自己,这是错误的,所以佛称为妄执。     “《会疏》曰:于自身妄执,计爱憎违顺,是名贪计,是所谓我执也”。《会疏》这一句对我执讲得很清楚,什么叫我执?第一个就是执着自己身,认为身是自己,这是错误的,所以佛称为妄执。身不是我,为什么?我不生不灭,身是生灭法。身如果是我,那身死了一切都没有了,这是讲不通的,所以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这是我所有的,用得不合适、用坏了可以换一件。     身体亦如是,用到不能用的时候可以换一个身体,换身体这就是六道轮回。你换的是什么身体,谁来主宰?佛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人主宰,自己做主。所以一切众生在六道里面,统统要自己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与任何人都不相干,与佛菩萨不相干,与鬼神也不相干,与天神也不相干。什么人主使你到哪里去投胎?业力。业就是你的造作,我们讲事业,正在造作的这叫事,你在做什么事。事情做完之后,这个事情是善、是恶,影响的面有多大,影响的时间有多长,这叫业。善业感应的是人天两道,恶业这就有饿鬼、地狱、畜生,是这么回事情。   修罗、罗刹虽然说是善道,但是那个善道终究会堕恶道。得到果报的时候是不错,福报很大,势力很大,但是他的瞋恚心很重,嫉妒心很重,造的业都不善,修罗、罗刹死了之后一定堕地狱。所以你再往前面一看它不是善道。善道是人天,善道必须要行善,善的标准在佛法是十善业,在中国传统里面是讲五常八德,这是善。五常跟佛家的五戒可以说完全相同,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所以仁义礼智信跟佛家的五戒,内容非常接近,修五戒十善这是佛的标准。在中国讲的五伦、五常、八德,是中国古圣先贤立的标准,依照这个标准去修学,上品决定生天,中品得人身。

  • 佛家有合婚法事吗?有推荐的吗

      我记得那个叫释永信他师傅不就是娶老婆的么,少林活拳谱,搞不懂和尚怎么娶老婆了。

  • 农历六月都有佛家的什么日子?

      元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农历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 中元之意由元宵节延伸而来。古代以正月第一次月圆称为上元(故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七月为岁中,七月的第一个月圆日称为中元,因以为节名。 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节,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民俗信仰,于是益加普及。 民间普遍流传着“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传沿袭成为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各家还要在自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活动,所谓水灯,就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说法,水灯是用来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