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长春城市风水的特点

  长春位于东北大平原的中间,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是吉林省的省会,也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在元代曾经变为废墟,清朝再次建城。那么在风水知识里,长春市风水的特点是如何呢?想要知道的,就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吧。


  顺应龙势、点住鸡眼   长春的历史沿革比较特殊,因为它在元代曾经变为废墟,清朝再次建城。所以它既悠久又年轻。长春位于东北大平原的中间,史建于公元前2000年。唐朝开元时期,长春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犯人的地方,当时书山城被冤枉发配的文人很多,也使这里成为文化之城,是许多中原学子向往的学习之地,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广为流传至今。

  公元1234年女真人在这里崛起,把这里作为国都,并在北面建立了军事重地黄龙府,之后迁都中都(北京)后,把这里改称“宽城府”,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的国教,全民信仰,宽城成为东方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虽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后来蒙古强大起来,攻占宽城,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元由于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之地,才会久攻不下,就下令将这里的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把废墟所有的一切又挖地三尺,移为平地,所以今天基本上找不到这座古城的任何痕迹,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点留下一点残存的遗迹。

  明朝后期女真逐渐强大,建立大清国,后来长白山成为满族祭祖的圣地,在原来古城的西南部伊通河畔的驿站成为去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山下春常在,伊通河畔人人爱”的诗句,后来嘉庆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5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1865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到1883年,人口达9万余人。

  1896年帝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建起俄国人居住区。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帝俄权益为日帝所取代,1908年日帝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当时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满洲帝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1953年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划归吉林省,随后省会迁至长春,成为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宛若一颗镶嵌在中国松辽平原腹地的明珠,在不足二百年近代城市历史的发展变化中,以其年轻而美丽跻身于国内特大城市之列!!

  由长春的历史沿革我们发现:第一,长春本来就是一个京都,是东北最繁华的城市,只是一度被毁;第二,长春是通往长白山的必经之地,乾隆皇帝深爱之;第三,日本的傀儡政权满洲国建在长春,因为长春是东北腹地,控制东北的最佳位置;第四,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才把吉林省会从吉林移至长春,主要考虑的交通方便。因为长春是沈阳到哈尔滨的中点,而且是一条直线。

  我们由此可以发现:省会移到了长春,就使整个东北的铁路主要干道成NE30度角,这样整个东北的城市龙脉和自然龙脉吻合了。东北有两条龙脉,一是大兴安岭、二是长白山,它们的角度也是NE30度。如果省会在吉林,这个龙脉就走偏了。所以我说,长春的定位属于顺应龙脉的明智之举。难怪当年吉林省会由吉林迁长春时,毛泽东十分肯定的说:“吉林省会迁移长春才顺吗”。另外,从中国的版图上我们也会发现,长春是中国的鸡眼,鸡的眼睛。古人云:雄鸡报晓全靠眼,天公通灵先到鸡。鸡是神物,不可小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