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算卦

  • 易经笔记(22)︱为什么古人算卦不用爻辞

      算卦本就不需要爻辞,爻辞只是先人为了让人便于理解卦中各爻的含义所做的注释,现实中,世应两爻也是,并非对应爻辞中所谓的'亨',就一定是好。具体问题要综合来看。

  • 我要算卦

      男命: 公元1987年1月23日17时0分出生   一九八六年 十二月 二十四日 酉时   八字:   财 印 日 官   丙 辛 壬 己   寅 丑 申 酉   丙甲戊 辛己癸 壬庚戊 辛   财食杀 印官劫 比枭杀 印   四支旺衰: 病 衰 长 沐   当月节气:小寒(6日5:13);中气:大寒(20日22:41)   命主从3岁11月29天开始行大运,于每一交运年的十二月二十三日交运。   大运:   比 劫 食 伤 财 才 杀 官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丙甲戊 乙 癸戊乙 庚丙戊 己丁 乙己丁 壬庚戊 辛   4 14 24 34 44 54 64 74   1990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运支旺衰:病 死 墓 绝 胎 养 长 沐   年柱: 文昌 学堂 驿马   月柱: 国印 金舆 红鸾 寡宿   日柱: 十恶大败日 太极 文昌 驿马   时柱: 天乙 太极 元辰 咸池   (注:关于十恶大败日,部分专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   壬寅:文昌 驿马   癸卯:天乙 太极 咸池   甲辰:华盖 丧门   乙巳:天乙 太极 披麻   丙午:将星 吊客   丁未:国印 天喜   戊申:太极 文昌 驿马   己酉:天乙 太极 咸池 元辰   八字五行个数(本气) :3个金,1个木,1个水,1个火,2个土   八字五行个数(含余气):4个金,1个木,3个水,2个火,4个土   八字五行得分:   水:16 金:31 同类得分:47   木:8 火:12 土:25 异类得分:45   相差:2 综合旺衰得分:7 八字偏旺   比劫:16 印绶:31 官杀:25 才财:12 食伤:8   五行平均分数是:18.4,大于平均数的五行为偏旺,小于平均数的五行为偏弱,请操作人员注意。   命局分析:   本命属虎,炉中火命。   壬日干生丑月,处衰地,得水之余气,土冻水冷,为正官格。天干正官透出,在丑月不得令,冬土喜火。天干正印透出,临月支金库,地支有强根而旺。天干偏财透出,不得令,且地支无强根,偏财无力。地支寅木食神,天干不透,丑月还算有力。   丑月壬水,取火为用神,木为喜神。   《穷通宝鉴》调侯用神参考:   壬水生于丑月(丙丁甲):上半月专用丙火,下半月用丙,甲木为佐。   丙辛俱透,且不分隔,为富贵之命。   袁天罡称骨算命:   此命局为二两九钱:   ......余下全文>>

  • 古人的名字有哪些?

      苏轼 苏辙 苏洵 曹操 曹植 曹丕 王勃 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刘伶 王戎 阮咸 陶渊明 王安石 欧阳修 曾巩 李商隐 李贺 李白 杜甫 王维 孟浩然 陈子昂 高适 岑参 刘禹锡 张志和 白居易 郑谷 韩愈 柳宗元 柳永 陆游 马远 邵康节 周敦颐 张载 狄青 黄庭坚 秦观 李清照 辛弃疾 贺知章 屈原 温庭筠 李煜 范仲淹 关汉卿 马致远 刘伯温 施耐庵 吴承恩 曹雪芹 罗贯中 司马迁 司马光 司马相如 司马昭 司马懿 刘邦 陈平 韩信 张良 项羽 刘秀 王莽 刘备 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桢 岳飞 文天祥 唐伯虎 诸葛亮 董仲舒 班固 班超 程颐 程颢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蔡伦 毕升 郭守敬 孙思邈 华佗 李时珍 张仲景 贾思勰 徐光启 阎立本 吴道子 王羲之 张择端 王冕 徐渭 郑板桥 狄仁杰 包拯 宋慈 张飞 关羽 赵云 黄忠 马超 黄盖 荀彧 许攸 徐庶 庞德 周瑜 鲁肃 孙权 孙坚 许褚 李世民 秦叔宝 尉迟恭 程咬金 罗通 罗成 赵匡胤 朱元璋 朱棣 蔡文姬 钟无艳 卓文君 李清照 朱淑真 谢道韫 班昭 蔡邕 杨广 杨坚 陈叔宝 高洋 海瑞 吴敬梓 张大千 刘墉郭子仪 王昭君 杨玉怀

  • 为什么古人觉得猪有龙像

      古人没有这样叫,是现代人的误会。   首先你要知道,龙是一种想像的动物,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上古时代,中国有很多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东西,包括有蛇、龟、猪、鱼等,有的部落崇拜不只一种东西。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有的部落把两种动物的特点合并。后来部落之间又合并,崇拜的动物越来越统一——最后就变成集合了很多种动物特点的龙(马头蛇尾鹿角牛耳鱼鳞虎掌……)。   到今天,我们只崇拜龙。   早期考古队挖到一些东西,有陶器上画着猪头蛇身、猪头鱼身的东西,都以为那是龙。   另外你可以看这里的图,玉猪龙玉玦,一开始也以为是龙。   后来经过研究,发现了古代猪崇拜,才知道那些东西都是猪。但是很多文物已经命名了,印成画册出版,放进教科书里,已经不能改名了。   所以产生了猪龙混淆。   至于先民为什么崇拜猪,可以参考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渔猎生活中的人尊重自己的食物,不像现代人把吃的动物看做家畜。古人认为吃的动物也有灵魂,他们被吃掉是做出了巨大贡献,应该被尊敬。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 算卦用什么草

      蓍草(师音)

  • 古人拉屎用什么擦阿?

      古人用什么擦屁股   摘要:本文追溯了三国至明清期间中国人如厕拭秽方法的流变过程。厕筹在三国时期随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而使用手纸的正式记录由元朝蒙古族开创,此二者皆为中国古代拭秽风俗流变的重要转折点,从而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开放性特征。   关键词:厕筹;手纸   古人大便后用何物拭秽?港剧《寻秦记》提出了这一问题。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香   港特警项少龙被时空穿梭机送到战国时代的赵国,夜宿一居民家中,内急要上厕所,项少龙向老翁要“卫生纸”,老翁懵然不知何物,项说:“怎么擦屁股”?老翁从茅坑边拿起一块竹片说“这就是啊!请随便用”。看到此处,不禁使人失笑。对呀,古人用什么擦屁股呢?   本文逆时间之河而上,由近到远追溯了古人拭秽风俗流变的历史。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不排除某些地区某些人还在使用五花八门的其他物事,但是主流是人们普遍用卫生纸,因此我们考证历史,也仅仅考证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文明的主流。   元明清--粗纸时代   清朝人用纸拭秽,有多处文献可以考证。此处仅举一例,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段刘姥   姥拉肚子的文字: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 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这段描写说明,在曹雪芹生活时期,无论是大观园还是乡下的人物,都已经使用手纸拭秽了。   明朝皇宫中专门负责后勤的机构,名叫“四司”,据《明史》志第五十职官三记载:   “惜薪司掌所用薪炭之事;钟鼓司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宝钞司掌造粗细草纸;混堂司掌沐浴之事”。其中宝钞司就是管手纸的部门了。   那么,当时的人们用的是什么纸呢?所以还要了解中国古代纸的种类。   明清之际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杀青第十三记载:“凡纸质用楮树(一名榖树)皮   与桑穰、芙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包裹纸”。又记载:“此纸(火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由此可知,纸因其原料不同而分为“皮纸”和“竹纸”,但无论何种纸都有“精”、“粗”之分,其中精者用来写字,粗者百分之七十用来做焚烧祭鬼神,百分之三十为日用品。   分清了纸的种类,我们还要知道,敬惜字纸在中国有很久的传统。民间传说用印了字   的纸拭秽要遭到报应。清朝时,社会上有大量的《惜字律》被看作是文昌帝君制定的天条圣律而流传,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惜字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等。官方甚至明文禁止在可能用来拭秽的纸上印字。“1873年3月14日《申报》刊载消息说,一女子用字纸拭秽,扔入便桶,遭雷击跪倒。同年12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令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字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以免秽亵”[1]。   使用手纸的最早记载见于元朝,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   竹片,大概是因为元朝统治者文化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据《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   综上可知,元明清之际人们开始用手纸拭秽,这种纸大多是没有字的“粗”纸。至于   皇宫中所用手纸为粗纸还是精纸,不可详考,我想太子妃一定不至于用粗糙的纸去摩擦娇嫩的脸蛋吧。   唐宋--厕筹与粗纸并用时代   厕筹又称厕简,简单的说,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这种厕筹上个世纪还   在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地区使用。   近来日本考古发现了许多古代厕所,1992年在奈良县高殿町发掘藤原京遗址过程中,   发现了被称为“日本最古老的厕所”遗迹,厕所遗迹出在7世纪末的藤原京右京七条一坊建筑遗址的外侧,“厕坑中出土筹木150余根”。类似的厕筹还在福冈市发掘的大约公元720~730年间的鸿胪馆厕所遗址中发现。时间在11- 12世纪的岩手县平泉町的柳之御所遗址也出土了大量厕筹,其规格“平均长24、宽0.5-0.8、厚0.5厘米”[2]。唐宋间,中日交往密切,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对日本影响很深,因此日本的这些考古发现对推论唐宋时期中国人的拭秽工具很有参考价值。   除了考古实物佐证外,唐宋间使用厕筹的记载也多见于史籍,宋马令《南唐书.浮屠传   》:“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   试之以颊,少有芒剌,则再加修治。”《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七记载,韩滉任镇海节度使,运送大量物资至关中,其中就有厕筹:“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厕筹,滉皆手笔记列,无不周备。”   唐代高僧道宣所述《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上厕法第十四记载了僧人的日常规范,   其中上厕法要求僧人“常具厕筹,不得失阙”,并明文规定:“不得用文字故纸”。这个记载证明了唐朝时代的僧人用厕筹拭秽,同时很有意思的是禁止用“文字故纸”拭秽,既然禁止,那么现实生活中一定有人这样做,不然何来禁止呢?   唐宋之间,纸已经不仅仅用于写字,而且用作日用和焚烧祭鬼神。宋人《爱日斋丛钞   》记载“南齐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唐书》王屿传:“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祷神而用纸钱,则自王屿始”;唐以后焚烧纸钱记载开始在史料中频频出现。又《天工开物》记载:“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纸。故造此者名曰火纸......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既然出现了日用的纸,那么,人们用它拭秽也是顺理成章了。   魏晋南北朝--厕筹时代   唐之前,已有使用厕筹的记载,但未见有用纸拭秽之证据。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六梁纪二十二记载北齐皇帝高洋“虽以杨愔为宰相,使进厕筹,   以马鞭鞭其背,流血浃袍。”   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东晋裴启佚书《语林》记载“刘寔诣石崇,如厕,见有绛纱帐   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寔遽反走,即谓崇曰:乃误入卿室内,崇曰:是厕耳,寔更往,向乃守厕婢,所进锦囊,实筹”   唐朝僧人道世所著《法苑珠林》卷第十三之“感应录”记载:“吴时于建邺后园平地   。获金像一躯。讨其本缘。谓是周初育王所造。镇于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汉魏未有佛法南达。何得有像埋瘗于地。孙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于厕处令执屏筹。”此事若为真,则是三国时期就使用厕筹的明证。   用厕筹之法疑随佛教而传入中国。在早期的佛教诸律中,记载了释迦牟尼指导众比丘   使用厕筹的事情,如毗尼母经卷第六: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罗门种姓。净多污,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刮不已便伤破之,破已颜色不悦。诸比丘问言:“汝何以颜色憔悴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厕时恶此不净,用筹重刮即自伤体,是故不乐”。针对这种情况,释迦牟尼佛说:“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   度量法,极长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着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   释迦牟尼佛生活于公元前六、七世纪,这些戒律则成文于他逝世之后的一百多年,所   以从目前的文献资料看,印度使用厕筹的历史要比中国早得多。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最初传入的只是一些“经”,而对信众的日常起居做出明确要求的“律”则是从三国开始,而中国人使用厕筹的最早纪录也自三国始,所以厕筹由印度传入说目前还是站得住脚的。但是不排除中国人在此之前就使用厕筹,只是目前没有证据而已。最终的答案,可能还要今后的考古发现来给出。   使用厕筹法随佛教由印度传入,后来厕筹改为纸则是由蒙古族的元朝皇室开始。从中   国古代拭秽风俗之流变可见中华文化的开放性,由微知著,由小见大,从此亦可管窥中华民族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优良传统。

  • 古人怎样破坏坏人的风水

      古人怎样破坏坏人的风水_——古人坏别人的风水是挖、填、埋、砍、刺等方法。

  • 古人是如何用周易占卜的?

      现在比较实用的占卜方式就是,三枚钱币,最好是古时一个时期一样大小的铜钱,如果找不到,一样面值的硬币三枚也可以。占卜时平心静气,默念占卜的问题,双手合拢连摇六下,就出来一个卦,注意是一个问题。两正一反,三正是阳爻,用“一”画出;两反一正,三反是阴爻,用“——”画出。注意从下往上画,然后对照《周易》,找出自己的卦来,有乾坤屯蒙、、、、、、既济,未济六十四卦。注意同一个问题只能问一次,不能因为自己觉得好坏就推翻重来。

  • 算卦啊怎么学啊!

      第一种:易经占卜   这种提法好像很怪,难道说别的方法就不是根据易经原理?其实这里的“易经”这个词语是强调在起到卦之后,判断吉凶是要根据易经(当然是周易,以后直接称周易)的经文,即卦辞和爻辞来判断吉凶。   而根据起卦方法,又可以分为两种:大衍之数,即用50根蓍(shi1)草进行算卦;第二种就是大家熟知的金钱卦,用三枚铜钱算卦(当然用铜钱起到卦之后,你也可以用六爻或梅花等方法来解释分析,那又另当别论了)。   运用这种方法,要求对易经原文的卦辞爻辞非常熟悉,同时还要对易象的类比运用非常熟练,才能运用自如。   第二种:五行占卜   这类方法融入了阴阳五行的概念,有的还结合了天干地支的因素。   主要有三种:大六壬占法,六爻占法,再就是本人经常用到的梅花易数。   这种方法根据五行的生克来进行判断吉凶,一般情况下不用去查阅周易原文。   第三种;签文占卜   这种方法很常见,是大街小巷(包括电视剧里)见得最多的一种,其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但是本质都一样,都是事先在纸条或者竹签上写好了带有一定含义的签文,然后用某种方法来提取选择这些签文,通常还有人专门来解释这些签文。   比如有求测者亲自去求签的,也有用鸟来啄取的(称之为鸟占,和梅花易里的鸟占不同)、或者用扑克牌占卜等,还有其他各种方法不一而足。   这种方法,在坊间见得最多,主要原因一来是这种方法容易掌握,二来因为这些方法有短平快的特点。如果在大街上你帮人家用大六壬或六爻等方法算卦,等你分析带讲解完   恐怕要老半天,求卦的人恐怕早就不耐烦走人了。   第四种:其他方法   主要有太乙,奇门遁甲等,这些方法号称术数绝学,博大精深,当然不可忽视,只因本人对此并不是很了解,故仅仅提而不论,对于深谙此道者表示歉意。对于其他方法如有疏漏,也希望有道君子来补充指正。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经常在网上来自助占卜(自己在网页上操作)直接生成结果,这种属于签文式占卜,相信很多人都用过,这些结果都是电脑程序直接生成的。   现在大家常用的占卜方法有六爻和梅花易,还有人用奇门、六壬等方法,也可以说各有胜场,百花齐放。   最好自己去书店买一本周易看看。

  • 姓冯的古人,大家熟悉的

      历史人物   冯媛:汉元帝宠妃   冯奉世:西汉军事人物   冯业:   冯谖:孟尝君门客   冯去疾:秦二世时右丞相   冯劫:冯去疾之子。秦二世时大将军   冯芳:东汉西园八校尉的助军校尉   冯跋:五胡十六国北燕太祖   冯弘:冯跋之弟,北燕昭成皇帝   文成文明皇后:北魏文成帝之妻   冯朗:冯弘次子,冯皇后之父   冯熙:北魏太师,冯皇后之弟   冯清:北魏孝文帝之皇后   冯润:北魏孝文帝之皇后   冯勤:后汉名臣,官至司徒,以身长见称   冯延巳:五代词人,南唐后主李煜之师   冯道:五代十国宰相,共事五朝十三帝   冯异:光武帝时征北将军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   冯云山:太平天国将领,封南王   冯国璋: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总统   冯玉祥: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   冯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夷陵之战为大督   冯保:明代万历年间,内相、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干事司礼监太监   冯锡范:历仕明、明郑、清,也是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的人物之一   冯友兰:中国哲学家   高力士(冯元一):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   冯国用:明朝开国大将,明朝开国功臣二十一人中,排名第八,郢国公   冯胜(冯国胜):明朝开国大将,大将军,宋国公   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作家   冯治安: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七七事变”时任师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的冯治安,驻守北平   冯子才(冯子材):清朝名将,历经太平天国、中法战争,累官至太子少保   冯如: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