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翻译和原文

  • 周公诫子翻译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

  • 《周公诫子》的译文

      相(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2.宰相.如:丞相.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3.姓.   哺(bǔ):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纣(zhòu):1.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相:辅佐.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

  • 《周公诫子》

      相(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2.宰相.如:丞相.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3.姓.   哺(bǔ):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纣(zhòu):1.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相:辅佐.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

  • 食物相克和病从口入原文

      是的,有的食物就是相克。例如西红柿和螃蟹,一吃一个准。。。。尽信书不如无书。

  • 狼原文及翻译

      狼   作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 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英文、原文翻译是啥?

      The people may control own destiny, if we are under the control ofothers, that is not wrong in the destiny, but in we source 莎士比亚如是说

  • 周公诫子的主旨是什么?

      贵为君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乃至精神内敛,重才不露,大智大愚。

  • 子鱼论战 翻译及原文

      【原文】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译文】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父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末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 易经原文及翻译

      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贞。   (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译)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译)《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上九,亢龙有悔。   (译)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译)《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第二卦:《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译)《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如往东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象辞>>说: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初六, 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译)《象辞》说:'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六二,正直,端正,广大,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译)《象辞》说:六二爻若是出现变化的话,总是表现出正直、端正的性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是因为地德广大,包容万物的缘故。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译)六三,胸怀才......余下全文>>

  • 周公诫子作文600字

      谦卑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后人,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事实上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人能够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明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就停步不前、趾高气扬,如果是那样的话,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很快被后人超过。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然而,就是像他这样的伟人,还是在有生之年中不断地学习、研究,活到老,学到老。有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物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不知领域的接触面小,它感受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20世纪中国作家和文化先驱之一蔡元培先生曾有过这样一件轶事:一次伦敦举行中国名画展,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先生与林语堂都参与其事。法国汉学家伯系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不能自已。林语堂注意观察蔡先生的表情,他不表示赞同或反对意见,只是客气地低声说:“是的,是的。”一脸平淡冷静的样子。后来伯希和若有所悟,闭口不言,面有惧色。林语堂后来在谈到蔡元培先生时还就伯希和一事感叹说:“这是中国人的涵养反映外国人卖弄的一幅绝妙图画。”   谦虚,不仅应成为一种学习态度,更应该成为一种做人原则,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也。在《易经》六十四卦里,再吉的卦也有不吉的爻,唯有“谦”卦六爻皆吉,这是为什么呢?《易传•谦•彖》对此有一个精妙的阐释:“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把“卑而不可逾”译成一句白话,那就是:谦虚,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塑造一种“虚怀若谷”的品质,都要有一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用我们有限的生命时间去探求更多的知识空间吧!   (有点长)(1000多字)(你可以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