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禁忌什么

  • 对联的禁忌

      对联的禁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   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   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   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   浅显易懂也求精。

  • 对联的禁忌a1

      对联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禁忌:   1.忌上重下轻对联忌上联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如:气凌衡岳三千丈==心托离骚廿五篇。下联弱了些。   2.忌乱脚对联上联必须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必须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是为对联大忌。   例:党恩比海深==人心向阳红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所以,在应用“一三五不论的定理时,要注意,有这种情况产生时,就不能一三五不论了,而是要论了”。   如:一年春作首==万事公为先。   还有的联家也忌上联末三仄尾,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   4.忌孤平和孤仄一般来讲,在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子中,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去写联,往往容易犯“孤平或孤仄”,下联当中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叫孤平句。若一句中只有一个仄声字,叫“孤仄”。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

  •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   肖大志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六要素又可以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从全联来看,原则上,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如上下联各四个字,则称四言联,上下联各五个字,则称五言联,等等。但在实践中,对联多为四字以上,因汉字一般需要四字以上才能组成句子。而限于对联特殊的形式要求,亦难有上千字的长联。在要求全联字数相等的同时,还要求各分句字数相等。换言之,如果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如果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上看,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也就是意思要互相对应,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大多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衬托的关系。这种衬托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互相对照(即所谓“反对”),通俗地说,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如:   觉行圆满   功德庄严(注:所引对联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均出自拙著《触闻集——佛教对联八百副》一书,下同。)   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如:   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称“流水对”),也就是上下联两个分句共同构成一个复句,上下联存在一种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复合关系。如:   若无前世心中毒   哪有今生意外灾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彼此“风马牛不相及”,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也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上下联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一定要求都很密切。再者,还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如: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常用无情对)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对联格律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核心要素。所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及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等等。如:   大行绝俗忘荣辱   至道无情空是非   此联中,“大”与“至”都是形容词,“行”与“道”、“俗”与“情”都是名词,“绝”与“无”、“忘”与“空”都是动词。“荣辱”与“是非”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又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不过,在实践中,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一般能够虚词对虚词即可。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词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对。当然,那些词性比较接近的、或者词性能够兼通的实词,还是允许相对的,如名词和代词、某些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甚至个别虚词和实词之间也可以通融。因为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语的性质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当然,词性相同属工对,词性相近或相通属宽对。在同一词类(如名词)中,还可分出若干小类,也属于对仗的宽工问题,则另当别论(可参见下文“概念相当”)。至于一些音译外来词的对仗问题,则可做特殊处理。如:   同上慈舟,共登般若波罗蜜   普沾甘露,常念南无观世音   其中,“般若波罗蜜”和“南无观世音”在结构、节奏、平仄等方面基本符合要求,词性则可论可不论。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又如:   软首妙光,威名显赫   雄狮利剑,宝相庄严   “软首妙光”对“雄狮利剑”,皆为并列结构;“威名显赫”对“宝相庄严”,皆为主谓结构;“软首”对“雄狮”、“妙光”对“利剑”、“威名”对“宝相”,皆为偏正结构;“显赫”对“庄严”,皆为并列结构。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例如,“还我河山”对“逐胡韬略”,前者为动宾结构(双宾语),后者为偏正结构,作为结构上之宽对,未尝不可。又如:   观美女华瓶盛粪   叹凡夫甘愿投泥   其中,“华瓶盛粪”是一个主谓宾结构,“甘愿投泥”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宾结构(状谓宾结构),从整体看,此联结构应属工整。   总之,上下联的用词造句,在词性和结构这两个语法要求上,应尽量相当或相称(也就是保持对仗),以使上下联在形式上显得协调与工整。但这些要求在实践中允许适当放宽,有时还可以有所变通(如义对、借对等,可见下文)。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一个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对联行文多以二字(有时也以一字或三字以上)为一节奏。所谓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同步。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可怜-鼠辈-偷酥-死   堪羡-鸽王-绝食-生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或者说,主要是根据其语义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其平仄要求上去看,或者说,是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问题。所谓节奏,主要指上下联在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因此,作者认为,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如,语意上的节奏为:   同时-闻-授记   次第-得-菩提   其声律上的音步则为:   同时-闻授-记   次第-得菩-提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如“漏尽飞身去”等三联)。   所谓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就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区分什么是平声、什么是仄声。这又有两种划分标准。在对联创作中,一般是运用“古四声”,即古汉语将音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上声、去声、入声皆为仄声。现在,也有少数人运用“新四声”,即现代汉语将音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两种声韵的不同,关键在于入声字。入声字的掌握和识别,大体上还是有规律可循,在此恕不赘述。对初学者来说,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先在运用时借助工具书,然后逐渐熟练掌握。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两种用法可并行不悖,但在同一副对联中,最好不要同时混用两种标准。   现在再回过头来谈平仄协调的两大要求。所谓平仄相对, 就是上下联的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反之,如果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就叫平仄失对(又称同声相对或串声)。对联脱胎于格律诗,在平仄方面,对联与格律诗中的对仗句基本相同。而且,对音步的安排也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在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只是要求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等字数。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要注意的是,在一句之中,第一三五字不能同时不论,即所谓“一三不论五要论”)。如:   心莲-清净   ○○ ○△   性海-圆融(注:平声用“○”表示,仄声用“△”表示,下同。)   △△ ○○   心驰-有外-实迷-有   ○○ △△ △○ △   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此二联中,一三五不一定平仄相对,二四六皆平仄相对,即属工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格式除了以律诗中的对仗句式为主以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   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所谓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个句子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否则就是平仄失替(又称串调)。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   ○ △ ○△   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又如:   无所从来何有相   △ ○ △△   得成于忍不生心   ○ △ ○○   在平仄问题上也允许拗格存在。对联之平仄不依常格者,谓之拗格或拗体,如“相粘格”、“全平全仄格”等。所谓“相粘格”,是律诗中的“相粘”格式在对联中的体现,指上下联除不能同声收尾外,在音步上不考虑平仄相对,而是采用同声相对,亦即相粘。如:   两表酬三顾   △ ○△   一对足千秋(尤俊题成都武侯祠联)   △ ○○   此联就是比较典型的“相粘格”。所谓“全平全仄格”,指上联全用仄声、下联全用平声的特殊格式。   在平仄问题上还有一些禁忌,如忌“同声落脚”、忌“同声收尾”、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等,留待下面再谈。   总之,作为一种格律文学形式,对联之声律虽然不讲究押韵,但在平仄协调方面还是有讲究的,写作对联不能不讲平仄。如果说,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等,赋予了对联整齐美、整体美、对衬美、结构美、节奏美等审美特征的话,那么,平仄协调则赋予了对联音韵美这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当然,有时为了不以辞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格律要求。如:   下士求福乐,中士求出离,上士求普度   小隐在山林,大隐在城市,真隐在内心   严格来看,此联在声律上有失对、失替、孤平等问题,在词性、结构的对仗上也不太严谨,但考虑到其特殊句式(排比、引用),因此可以通融。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说。   此外,有的联家将强弱相当或概念相当作为对联格律的要素之一,作者认为并不恰当。因为,强弱相当,只是在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内容的意思基本上要能相匹配,越相匹配,对仗就越工。如果上联太强而下联太弱,或者下联太强而上联太弱,其对称性就会大受影响。因此,强弱相当主要涉及对仗的宽工问题。   概念相当,则只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也即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这也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其次,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概念关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对仗就越工,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对。再者,概念所指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密切与否,也影响到对仗的宽工,如“晓日”对“雄鸡”,由于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仗就显得较工稳。   总之,对联的六要素应当是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名副其实,从而是否成其为对联的问题。作者认为,对此,楹联界还是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澄清。   以上浅见,不当之处,敬请联界方家教正!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待续)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下)--转     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综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作者认为,由于现代文学的主流是散文体(或者说自由体),其总趋势也是进一步向散文化方向发展。处于时代潮流中的对联,不可能摆脱这种影响。因此,对联的基本格律,虽然不能被人为地废除和否定,也确实有宽松、灵活、变通的必要和客观趋势,特别是在其平仄方面。但不管怎样,语言之声调是一个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对联的平仄要求,尽管可以宽松些,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人为地加以取消。同时,由于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在继承传统诗律的基础上发展变通而来,对此,楹联界目前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就更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探讨和界定

  • 关于新年的对联

      新年春节对联:上联:牛气冲天度危机 景色九州独秀下联:虎威震世迎新战 风帆四海皆扬 横批:华夏腾飞   新年春节对联:上联:金牛踏雪去兮,接福禄寿喜庆盛世,祝愿祖国繁荣富强;   下联:瑞虎御风来也,纳春夏秋冬迎新年,祈盼人民幸福安康。横批:国富民安   新年春节对联:上联:吉牛劲,辞旧岁牵走艰难困苦,回首吼,炎黄子孙永享和谐盛世。   下联:祥虎猛,迎新年衔来福禄安康,仰头啸,中华民族永筑钢铁长城。横批:国富民强   新年春节对联:英雄气概如龙虎,祖国江山似画图   新年春节对联:丙部琳琅春馥郁,寅宾璀灿日光华

  • 丧事对联

      丧事对联大全   1 一生行好事   千古留芳名   2  高风传乡里   亮节昭后人   3 悲声难挽流云住   哭音相随野鹤飞   4 鹤驾已随云影杳   鹃声犹带月光寒   5 朗月清风怀旧宇   残山剩水读遗诗   6 等闲暂别犹惊梦   此后何缘在晤言   7 天上陨颗明星   人间少名俊杰   8 瑶池来位贵客   佛国添座金刚   9 慈颜已逝   风木与悲   10白云悬影望   鸟鸟切遐思   11花为春寒泣   鸟因肠断哀   12女星沉宝婺   仙驾返瑶池   13花落胭脂春去早   魂销锦帐梦来惊   14秋风鹤唳,夜月鹃啼   独剪西窗,梅残东阁   15 前世典范,后人楷模   名留后世,德及乡梓   16西地驾已归王母   南国辉空仰婺星   17 宝婺光沉天上宿   莲花香观佛前身   18 蝶化竟成辞世梦   鹤鸣犹作步虚声   19 鹃啼五夜凄风冷   鹤唳三更苦雨寒   20魂归九天悲夜月   芳流百代忆春风   21 绮阁风凄伤鹤唳   瑶阶月冷泣鹃啼   22慈竹临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不留芳   23慈竹霜寒丹凤集   桐花香萎白云悬   24 情操白如银,洁净晶莹光如雪   慈心红盛火,鲜明炽烈映红梅   25香帛难表思亲意   酒食堪寄奠慈心   26青山有情雪代孝   绿水留义叶送思   27 壮怀忧在风云上   诗卷长留天地间   28 墨云香冷来琴馆   蕴露寒生赋鹏文   29 宝琴无声弦柱断   瑶台有月镜奁空   30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31 南极无辉寒北斗   西风失望痛东人   32每思田园共笑语   难禁空房悲泪流   33 泪雨涤尘洗天路   悲声惊世动人间   34 人间府第失慈爱   天宫仙班多善仁   35无私慷慨身殉国   含笑牺牲志凌空   36 一代国粹垂青史   千秋美名化金星

  • 有横批的猪年对联

      横批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吉庆有余   惠风和畅 发家致富 日度小康   猪年大吉 万事遂心 利国利民   一往无前 四海皆春 普天同庆   1、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   2、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3、义犬守门户;良豕报岁华。   4、巳呼迎盛世;亥算得高年。   5、天狗归仙界;亥猪拱福门。   6、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   7、六畜猪为宝;四时春最新。   8、亥时春入户;猪岁喜盈门。   9、守家劳玉狗;致富有金豕。   10、财神随岁至;豕崽拱门来。   11、养猪能致富;放鹤可延年。   12、养猪能致富;有志莫忧贫。   13、猪为六畜首;梅占百花魁。   14、猪是农家宝;龙为中国根。   15、猪大能如象;肥多可胜金。   16、猪是家中宝;肥是地里金。   17、猪肥家业盛;人好寿春长。   18、猪肥家业旺;春好福源长。   19、猪肥粮茂盛;民富国昌隆。   20、猪年春意闹;龙舞国威扬。   21、猪拱门如意;鸡鸣岁吉祥。   22、猪拱财源旺;龙腾国运昌。   23、猪崽一窝乐;山花四季香。   24、爆竹传吉语;腊梅报新春。   25、迎新春应赞猪为宝;辞旧岁莫忘犬看家。   26、昨夕犬年欢歌迎大地;今朝猪岁新景满神州。   27、盘瓠神将上天去报喜;天蓬元师下界来除灾。   28、骏马金鞍跨上康庄路;肥猪元宝迎来大丰年。   29、红梅点点,盘瓠傲霜随岁去;丽日融融,天蓬报喜伴春来。   30、盘瓠将军,奉命辞岁报功去;天蓬元帅,领旨迎春送宝来。   2007年春联大全 新年春联集锦(有横批的春联)[

  • 政府机关春节对联 猪年对联 春节对联 政府机关对联

      1.春早人勤地壮,猪多肥足粮丰。2.利民国富一身宝,足食丰衣四季财。3.时势安定蔚景象,猪年如意大丰收。4.戎岁乘龙立宏志,亥年跃马奔小康。5.吉日生财猪拱户,新春纳福鹊喳梅。6.戎岁已添新气象,亥年更做大文章。

  • 年春联对联 2011春联对联 2011兔年春联对联

      001玉兔迎春至 黄莺报喜来     002丁年歌盛世 卯兔耀中华     003耕田能获宝 养兔不守株     004红梅香小院 玉兔下人间     005红梅迎春笑 玉兔出月欢     006红梅迎岁笑 玉兔伴娥欢     007红梅迎雪放 玉兔踏春来     008虎去威犹在 兔来运更昌     009虎去雄风在 兔来喜气浓     010虎声传捷报 兔影抖春晖     011虎威惊盛世 兔翰绘新春     012虎啸青山秀 兔奔碧野宽     013虎跃前程去 兔携好运来     014金鸡迎曙色 玉兔揽春光     015金鸡争唱晓 玉兔喜迎春     016卯门生喜气兔岁报新春     017卯门生紫气兔岁报新春     018兔归皓月亮花绽春光妍     019兔归月影笑花绽春光妍     020兔毫推赵地 麟管锡张华     021兔岁添福气 龙人奋雄程     022新春迎玉兔 华夏壮金瓯     023寅年春锦绣 卯序业辉煌     024玉兔蟾宫笑 红梅五岭香     025玉兔迎春到 红梅祝福来     026蟾宫降玉兔 庭院绽红梅     027春自寒梅报起 年从玉兔迎来     028春自卯时报起 福由兔口衔来     029虎去犹存猛劲 兔来更显奇才     兔年春联 2011兔年春联 兔年对联锦集     030虎去犹留猛劲 兔来更显捷才     031虎啸凯歌一曲 兔奔喜报九州     032常在蟾宫攀桂树 今临禹甸送丰年     033丁帘卷雨饶春意 卯酒盈杯祝丰年     034东方日出金乌艳 除夕月升玉兔皎     035东风放虎归山去 明月探春引兔来     036虎奔千里留雄劲 兔进万家报吉祥     037虎过关山添活力 兔攀月桂浴春晖     038虎年喜结丰收果 兔岁欣开幸福花     039虎年已去春风暖 兔岁乍来喜气浓     兔年春联 2011兔年春联 兔年对联锦集     040虎去雄风惊五岳 兔开健步跃三江     041虎去雄风镇五岳 兔生瑞气秀三春     042虎岁刚饮祝捷酒 兔年又放报春花     043虎岁欢歌香港返 兔年喜庆澳门归     044虎岁三十爆竹脆 兔年初一对联红     045虎岁扬威兴骏业 兔毫着彩绘宏图     046虎岁扬威兴骏业 兔年献彩立新功     047虎尾回头添胜利 兔毫扎笔写风流     048虎啸群山辞旧岁 兔奔匝地庆新春     049虎啸深林增瑞气 兔驰沃野益新风     050虎越雄关踪影去 兔临春境晓光新     051 春归月殿钟催玉兔 誉满中华鼓舞金龙     052 春回大地百花吐艳 兔跃青山万物生辉     053虎啸千山声声响应 兔驰万里步步腾飞     054日暖福州春晖万里 兔回大地气象一新     055送虎岁共庆山河壮 迎兔年齐歌业绩新     056玉兔出行满天春色 山君归隐一路雄风     057抗洪抢险虎年呈异彩 创业兴家兔岁立新功     058玉兔生辉照宽改革路 春风得意吹绽纹明花     059送虎岁盈盈硕果山村景 迎兔年丽丽宏图祖国春     060送金虎硕果丰收千里艳 迎玉兔宏图再展万年青     061兔岁初临健步已驰千里 虎年虽去雄风犹镇八方     062北斗回寅万户金鸡争唱晓 东风送暖九霄玉兔喜迎春     063虎慢归山因贪人间好春色 兔急下界为览世上新画图     064虎岁三十爆竹声声辞旧岁 兔年初一红联对对迎新年     065虎镇千山虎威长励英雄志 兔营三窟兔智频催改革风     066喜今朝玉兔欢跃九州生色 望明岁金龙奋起万里腾飞     067玉兔出宫倾慕人间春色美 金龙潜海畅游祖国江山娇     068爆竹辞旧岁玉兔毫毛生紫气 华灯迎新春金龙捷足入青云     069爆竹庆新春玉兔毫光生紫气 华灯辞旧岁金龙捷足入青云     070洪魔挂降旗重贱家园辞虎岁 玉兔开泰运再凭科技奋鹏程     071兔岁来矣劝君记取龟兔教训 虎年去也祝您发扬龙虎精神     072虎劲长存救命降魔英烈人人颂 兔年新至扶贫效国赤......余下全文>>

  • 狗年趣话狗对联

      小犬无知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   说的是“小解缙智斗大员外”的故事。解缙,江西吉水县人,明代著名翰林学士,出身贫寒,自幼聪明好学,志向高远。一天,对面有钱的员外请解缙去问话,却故意关上门,要他从侧门进去。解缙见状,停步不前。员外高声叫嚷:“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明知这是员外对他的侮辱,便针锋相对,也高声回应:“大鹏展翅恨天低。”员外相形见绌,只好亲自打开正门,客气地将解缙请了进去。   谁谓犬能欺得虎,焉知鱼不化为龙。   说的是明代文学家邱浚的故事。邱浚,字仲深,现海南省琼山县人,幼时在校读书,学堂座位漏雨,他与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挣坐不漏雨的地方。老师看中邱浚的才气,要那个有钱人家的孩子让了座位。这小孩子不服,跑回家把老父拉来,老父大怒,派人将邱浚弄出,劈头喝道:“谁谓犬能欺得虎?”邱浚却鄙视地笑答:“焉知鱼不化为龙!”气得老头子目瞪口呆。   白店白鸡啼白昼,黄村黄犬吠黄昏。   说的是唐代著名田园诗人戴叔伦的故事。戴少时聪明过人,塾师非常喜欢他。一天,老师带他去郊游,走到一个叫“白店”的小集镇,正好迎面有几只白公鸡“喔喔喔”像引吭高歌似的欢迎他们。先生触景生情,出了上联:“白店白鸡啼白昼。”要戴对。戴想来想去,总难对好,特别是先生连用了三个表示一样颜色的字,下联也必须一样。他边走边想,总感到所想的下联不如意。黄昏时分,在一个叫“黄村”的路口,见几条黄狗正对落日狂吠。于是高兴地叫道:“先生,我的下联有了:黄村黄犬吠黄昏。”   埋犬屠猪,不失英雄本象;超生度劫,何非释氏婆心。   这是郭沫若的一副对联,上联说古时被视为卑贱的人,在精神品质上却保持着英雄本色。《史记.信陵君列传》里曾经当过屠户的朱亥,佐助信陵君夺取了军权;《史记.刺客列传》里曾经做过狗屠的燕之,与荆轲交好,后来做了大官。下联:“超生度劫”指行善、做好事。佛、道家认为:诵经忏悔,可以使人超脱灾难,来生增福。释氏,指佛祖释迦牟尼,这里泛指僧尼;婆心,指仁慈的心肠;“何非”,意思是说做好事不一定是僧尼的事,各行各业(包括埋犬屠猪之人)都可以做。

  • 什么是抽签对联

      抽签对联即:   抽的签子上写的对联。   抽签对联一般都是有寓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