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俗节日有哪些

  • 七月有什么民俗节日

      七夕,鬼节(又名中元节,孟兰盆节)

  • 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5分

    我国传统节日有五大特点: 内容丰富多彩。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出自农耕文化传统,一年四季主要是以农事、农时和农耕生活为本的节日民俗。比如清明踏青、祭祖,端午临水、包粽子,重阳登高等,国人在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中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是节日的主体。我国的传统节日内容多是以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为主。或合家团圆,或归宁省亲,或一声恭喜,或除夕守岁,皆是如此。 每个传统节日几乎都是对生命的颂歌。如春节给孩子压岁钱,清明祭祀故人,无不寄予着对生命的祝福。 节日的祝愿包含着对美好的期望。春节合家团聚、国泰民安,七夕节祈愿美好的爱情和友情,中秋节象征花好月圆、生活美满等。 传统节日是国人展示智慧和才艺的最佳时机。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令每一箇中国人情牵梦绕。灯笼、剪纸以及各式各色的节日美食,不一而足。

  • 满族节日民风民俗

      满族人民的节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其中有的具有历史记念意义。如最具民族传统的颁金节,中秋节,二月二龙抬头等。满族人是特别注重礼节的民族。   颁金节   满稜节日最具民族传统的是颁金节,即农历十月十日。因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颁诏废除女真旧名,定满族为族名。因此这一天就成了满族命名纪念日。   春节   旧历正月初一日,为一年之首,停止劳作,合家同庆。家家门上贴对联,按旗属分别挂红、黄、蓝、白不同颜色的彩笺。至夜,祭祀神佛、祖先。多面手合家吃水饺。初一早起在人孩子换上机关报衣放鞭炮,相互拜年祝福。   端午节   每年旧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当日凌晨,家家早起至郊外踏青,采艾蒿、折柳枝。插于门首。食糯米糕。戴香袋、荷包。孩子颈腕拴五色丝绳,穿绣五毒的鞋地、背心。   中秋节   又称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一天,又叫团圆节。入夜后,家家在庭院中没供桌,供瓜果、月饼,至月到中天,家人团坐拜月赏月。   腊八   腊八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要熬煮腊八粥。主要以黄米、江米、绿豆、红枣等八种粮食干果熬煮而成。   其它节日 其它节日还有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中元节等。   风俗 满族人的后月的是扁平的,这是满族人的爱好。尤其是东北一省的满族人,他们从扁平脑、袋为美。小孩生下来以后,妈妈们就用小米、高梁米等做成小枕头,让孩子仰睡。其实,我们汉族也有这一习惯。

  • 中国有哪些民俗活动

      北京人的祭灶   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是很有兴味的。 所谓春节,是指中国阴历正月初一。它预示着新的开始,天地万物复苏,春天降临,一年的农事也将着手进行。所以,向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后来,公历推行,国家以公历的一月一日为   “元旦”,阴历的“年喜”,只好在名义上退而求其次,改称“春节”。然而,对春节的庆祝,丝...     广州民俗节日   广州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州近年来在欢度春节、元旦、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市和元宵节,农历二月的波   罗庙诞会,端午节(期间有盛大的节日庆典——龙舟节),番禺荷花节...     当地特色: 茶馆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   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     节日   成都灯会正月十五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居住   西双版纳的傣族,大多在平坝傍水而居,或在河谷依山傍水而居。住房为“干栏式”建筑竹楼。个人成分族称居住的楼房为“很”。 傣族对当地的地名、寨名的命名尤为考究。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风光、环境特点以及   历史传说来命名,有些地名和寨名又往往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如允景洪,傣语意为“黎明之城”。相传,那是...     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务,男子一般穿无领大襟、对襟小衫,袖窄,下身着长裤,用白布或兰布包头。妇女上装穿浅色紧身紧袖短衫,下装穿花筒裙。逢年过节或遇喜庆日子,傣族妇女都要绸缎、尼龙、灯蕊绒精制有衣裙,盛装打扮。小   卜小(小姑娘)外出时,均喜欢带上一把小花伞。 傣族妇女很讲究发饰。大多挽长发于头顶,也有的束发垂于脑...     饮食   西双版纳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吃糯米,有不少家庭均以糯米为主食。副食大多爱吃酸味和水产。傣族还喜欢饮酒,甜米酒更是男女老幼都喜爱的饮料。米酒巴一般都是自己酿制。 傣族还是喜欢吃竹筒板。竹筒饭的做   法是:用一节午竹

  • 我国各民族的主要节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节 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 插花、对歌 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 歌舞、鲜艳服饰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 跳虎笙、虎舞 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 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 祭祀、栽秧、对歌 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 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 庙会、对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 梨园里野餐 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泼水节 赛龙舟、泼水、歌舞 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 祭祀、歌舞 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 琰佛塔、歌舞 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 串寨、放高升、歌舞 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玛突 祭祀、歌舞、摆街宴 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 打秋千、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 歌舞、摔交 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 捉蚂蚱来食用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 秋千、歌舞 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 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 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 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节 爬花杆、芦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会 温泉沐浴、赛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节 吃团圆饭、射弩比赛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节 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 二月初八   纳西族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 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 祭祀、对歌、斗牛 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 物资交流、文体表演 正月十五   拉库族 拉祜族库扎节(年节) 象脚鼓舞、对歌 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 篝火、歌舞 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 佤族拉木鼓

  • 阴历正月二十二有什么民俗

      正月二十二、二十三的习俗   一、相传,“年”是一种可怕的怪兽,凶残无比,常在除夕之夜出来伤害人们,但却害怕火光与爆竹声。于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时代,先民们杀猪宰羊以祭祀“年”这个怪兽,同时,砍来竹枝燃起篝火,彻夜不眠,使竹枝发出“噼啪”巨响,让年不敢接近自己。如此过年如过关,因而人们将年称为“年关”。人们都知道年是在爆竹声里开始的,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西北人的年是在烈火中结束的。   正月二十三这天晚上,西北人都要“跳干人”。他们在正月二十二就用黄白两种纸张剪成许多纸人,然后悬于门后,到了二十三的早晨,得给这些纸人“开光点眼”(用香头烫开纸人的眼睛和嘴巴),然后将“人”放在米面缸内或水缸边,让其吃饱喝足,晚上便将这些纸人放入火堆开始“跳干人”。   这一风俗缘于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地球上的庄稼没有枝和叶,只有穗,天帝派一位天神来人间视察。天神见人间粮食被严重浪费和糟蹋,便将许多粮食的穗子捋得只剩下了一点儿,捋到荞麦和糜子(一种农作物;在西北干旱地区分布极广)时,天神的手破了,将糜子和荞麦的秸秆染红了,再也捋不动了。天神发誓一定要将此事报告天帝,但看着前面求情的人们又觉得于心不忍。于是,天神便给人们出了一个主意:正月二十三这天,天帝在天上察看人间时,人们一定要跳纸人儿,这样天帝就会以为那么多浪费五谷的人都在火堆里被火烧死了!因此,正月二十三这天的陇原乡村,火光冲天,人们在火堆上跳来跳去,仿佛真是在烈火中挣扎。这个极富教育意义的传说分明是在告诫人们,粮食是不可以浪费的,即使是在年关。   另外,“跳干人”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一年中的晦气会被熊熊火焰燎干净。因此,西北人也将“跳干人”叫“燎疳”,认为一燎百了就会干干净净、百病不生。随着这一天的结束,乡村人的年算是真正过完了,就等着二月二龙抬头时下地干活啦。   二、陕西临潼区正月二十日,骊山老母(传女娲氏)生日。家家蒸、“杆馍”,“千层饼”,以饼掷房上,谓之“补天”。妇女忌“不当”(妇女不干活的忌讳。)。正月二十二日,乡间人用乾草(谷秆)插到粪堆、土堆、水道口、井庄、磨道等处,叫做“散甘”,意为天降甘露。此日忌“不当”。正月二十三日,收回甘草,谓之“收甘”;又说这天是“牛马节”,民谚云:“正月二十三,老驴老马闲一天”。这天,细心人还给马头上挂红绫,改善草料生活,不使役。妇女忌“不当”。

  • 阴历十二月八号是中国传统民俗哪个节日

      你好:   1.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6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4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23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

  • 韩国民俗节日有哪些?

    韩国有四大传统节日,即春节(农历1月1日),元宵节(农历1月15日)、端午节(农历5月5日)、中秋节(农历8月15日)。

  • 我国少数民族节日和习俗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成分疾称进行辨别。这项工作,就是民族识别。经过努力,科学地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识别的顺利进行,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1、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2、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蒙古族将“9”视为吉数。   3、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西辽迁入黄河流域,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4、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较为重要,最为隆重的当属牯藏节(13年一度)。   5、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6、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7、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余下全文>>

  • 彬县春节的民风民俗

      这么说吧,地区不同可能不太一样,   中国民间的传统禁忌有很多,要具体了解的话可以去参考《日书》相关记载,就是我们民间所说的“黄书”。现在还有很多老年人通过看黄书择日。比如说谈婚论嫁,出远门那些都要看日子。其实就是为了怕逢上禁忌日。该书内容渗透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交、动物、植物、游艺、祭祀、宗教、以及鬼魂等各个方面。有关禁忌的内容也有很多。联系到禁忌日的话主要有下面一些:一、春节期间的禁忌正月初一禁忌:忌洒水扫地:俗信在这一天不宜洒水、扫地、倒垃圾。因为一般人认为家中都藏有福气财运,而洒扫、倾倒垃圾,这两个动作意谓着「扫除」与「丢弃」,是不好的兆头,恐怕会使家中的「财气」外流出去。所以严禁洒扫庭除,以聚财气。忌杀生:一般在这天祭拜神明,只用素菜,既不拜荤肉,所以也连带不杀生。而杀生必见血光,为不祥之兆,会引起刀灾、兵灾、血灾等的灾祸发生。忌打破碗盘玻璃:在大年初一打破碗、碟、杯、盘等,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如人破、家破、财破等。如不小心打破了器物,补救方式就是用红纸包起来,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桉上数天,如此就可化解灾难。忌动刀剪针线:动刀剪针线,恐怕有差错,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尤其早期家中有母鸡正在孵卵时,更是忌讳裁缝及针线。因为新年母鸡孵卵是个吉兆,有繁殖及财运之意,所以要善加呵护,不得有任何伤害。忌睡午觉:人们相信若男人在这一天睡午觉,他的田畦就会崩溃。而女人若在这一天午睡,她的厨房就会塌陷。这是遵循古训「禁昼寝」,劝人不要懒散之意。忌吃稀饭:因为稀饭多水,所以人们认这天若吃稀饭,那么这一年外出时都会被雨淋,或是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在古时,吃稀饭被视为是贫穷的象徵,若在新年的第一天吃稀饭,恐怕以后一年都得过吃稀饭的穷困生活。忌说不吉利的话:凡是「破」、「死」、「病」、「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在这一天要小心避免说出口。如果不慎犯忌,则一年内可能会不吉利的事情发生。所以若不慎说了不吉利的话,要以吐唾沬,或说「童言无忌」等方式,来化解可能带来的不祥后果。正月初二禁忌:忌回门礼为单:初二这天是出嫁女儿偕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称为「回门」。女婿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正月初三禁忌:忌晚上燃灯:在传统民间一般相信初三这晚,是老鼠娶亲的日子。而这一天要早早熄灯的理由,则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理由:一说是为避免打扰老鼠的喜事,因为老鼠多代表家中繁殖力兴旺,收成丰厚。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鼠多为患,会侵害农作物,所以要早点熄灯,以免老鼠趁着灯火,赶办嫁娶。忌外出拜年:正月初三又称为「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则不祥。因此在这一天,人们大都不出门,只在家中祭祀神明。而初三也表示年节将过了,所以不可再到别人家中去拜年。正月初四禁忌:忌出门:因这天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要守在家中不出门。正月初五禁忌:忌家中存留秽物:在初一时,垃圾、秽物是「财气」,不可倾到,以免钱财外流。而在初五这天,垃圾、秽物变成了「穷气」,因此这天要清扫家中,将垃圾送出去,称为「送穷出门」。忌动土:正月初五为「五忙日」,禁止动土。若在这天动土,可能会有灾害发生。正月初七禁忌:忌出远门:正月初七为「人日」,这天若天气为晴,则是人安之兆;若为阴,则疾病瘟疫生。此日又称「七煞日」,许多事情都不适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二:行旅禁忌(一)忌盲目出门。出门前必择吉日。   (二)俗话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凡初七、十七、二十七忌出门;初八、十八、二十八忌回家。   (三)杨公忌——专门避忌出行的日子。即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冬月二十一、腊月十九。这些日子是禁忌出门离家的。   (四)旅途忌吝啬。俗称“家贫富路”。因为旅途劳累,不比平时在家。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如出门舍不得花钱,损伤了身体就不划算了。三:丧葬禁忌(一)忌死在腊月,俗信腊月死的人要转世变猪;忌死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日内,俗称死于“大年下”。据说此期间死的人是办了缺德事,坏了良心。   四:婚姻禁忌(这个可以多说点,以后还是很受用的,哈哈)(一)同姓不婚。此禁忌始于周。俗以为血缘相近影响后代人的健康,故忌同姓结婚。今一些姓氏已经不是同一血统的标志,故同姓不婚的禁忌也就不那么严格了。   (二)忌异辈通婚。异辈通婚是民间最典型的乱伦行为,必在禁忌之列,尤以直系血亲关系的忌之最甚。   (三)忌无春之年嫁娶。无春之年,即当年无立春日,称之为“寡年”,是结婚的大忌。   (四)忌寡妇、孕妇送亲。忌姐姐送妹妹,俗以为“姐送妹,穷三辈”。   (五)新娘上轿时忌脚踩土地,怕沾走了娘家的灰土,带走 了娘家的福气。   (六)生肖相克忌婚。如龙虎、虎虎、羊羊、猪猴、马牛、鸡狗、虎鼠等属相忌婚配。有民谚说:“龙虎相斗,必定短寿”;“两虎不同山”;“两只羊,活不长”;“猪猴不到头”;“白马怕金牛”;“鸡狗不一家”;“虎鼠不结亲”。此忌毫无科学根据。   (七)婚期忌单。俗信好事成双,婚嫁为男女双方之喜,若择单日,意味不吉,故多择双日。   (八)娘家忌与夫同宿。已婚夫妇回到娘家,不得同居一室,俗信娘家家道衰落。   (九)忌男在女下。男人在楼下,妇女不得上楼,若必须上楼时,需示意对方避开,否则为不吉。男人从晾晒妇女裙裤的下面经过有如从其胯下钻过,为不吉,故禁忌。   (十)忌已嫁之女在娘家生小孩。俗以为这样会冒犯神灵,招致子女不吉、娘家败落等灾异。   (十一)产房禁忌。妇女分娩未满月前忌孕妇、生人入其卧室。   (十二)忌摇空摇窝。婴儿不在摇窝时忌摇动,犯忌俗信婴儿爱哭或招致不测。   五、崇神禁忌忌用手指星、月。俗以为用指星、月是对星、月的不敬,会冒犯天神。星神、月神会因此而降祸于人,轻则“割耳朵”或嘴角溃烂,重则会有亡命之灾。(这个我小时候都记得,晚上有月亮的时候大人叫不准用手去指月亮,不然要被天狗咬耳朵O(∩_∩)O)其他还有比如说逢五不下田。旧时土家族禁忌。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忌下田耕作。逢五而耕谓之破五,破则不吉,是以为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