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知识

  • 礼仪的中国传统礼仪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 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 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 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现试分述如下: 一、尊老敬贤 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 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 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 礼制。 《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就是说,五十岁以 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 确的要求。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 。《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 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 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 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 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平时不敬 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不是贤才不为国家着想,而是国家缓贤忘士,如此“而能经其国存 者,未曾有也”(注:《墨子·亲士》)。 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种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至国家民族,小到公司企业,要 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 使全......余下全文>>

  • 一条中国传统礼仪的介绍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余下全文>>

  • 谁知道中国传统礼仪有哪些?

      1.仪容仪表的清洁   清洁的仪表,得体的修饰,往往影响着工作的效果,不能忽视。心理学上讲的“首因效应”,即人的知觉的第一印象往往形成顽固的心理定势,通常在30秒内形成的第一印象,对后期一切信息将产生指导效应。   个人礼仪-仪容仪表的清洁:   清洁是仪容美的关键,是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今社会与人交往、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面容清洁   要求每日早晚洗脸,清除附在面部的污垢、汗渍等不洁之物。正确的洗脸方法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弹性,保持血液循环良好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因此要注意洗脸的方法。首先用温水先润湿脸部,然后用适当的清洁剂(洗面奶、香皂、洗面膏等),用手由下向上揉搓、打圈。手经过鼻翼两侧至眼眶周围正反打圈,从上额至颧骨至下颌部位反复打圈,由颈部至左、右耳根反复多次。这是借助于光滑的洗面材料而起到对皮肤的按摩作用;再用温水冲净面部的洗面用料;最后用凉   水冲洗,令毛孔收缩。为了养护面容,平日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以保持足够的水分,防止皮肤粗糙干燥。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使面部看上去红润。夏季要及时擦去脸上的汗,不要让其淌在脸上。冬天在外出前要擦好润肤产品,以便保护肌肤。   口腔清洁   保持牙齿清洁,要坚持早晚刷牙。常规的牙齿保洁应做到“三个三”,即三顿饭后都要刷牙;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少于三分钟;每次刷牙的时间应在饭后三分钟内。   口腔异味影响交际,必要时可以用口香糖来减少口腔异味。但应指出,在正式场合嚼口香糖是不礼貌的,与人交谈时,也应避免。每日早晨起床,空腹饮一杯淡盐水,平时多以淡茶鼻子清洁   在接待客人前,最好检查一下自己的鼻毛是否过长,以免有碍观瞻。如鼻毛过长应用小剪刀剪短,但不要去拔。保持鼻腔的清洁,不要用手去抠鼻孔,尤其是在客人面前,这样既不文雅,又不卫生。   头发清洁   应该养成周期性洗发的习惯,一般每周洗2~3次即可。易出油的头发应该2天洗1次;干性的头发洗头间隔时间可稍长一些。洗前先将头发梳理通顺,湿润后用洗发用品轻揉,最后冲洗干净。   初秋,往往会出现头皮屑增多、脱发、断发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因一个夏季强烈阳光的辐射,风吹、汗渍等使头发正常生长受到影响。所以在入秋前对头发要精心保养。可补充一些营养护发素等。如发现发尖分岔,就必须及时修剪。在洗发时,洗发剂和肥皂不宜在头发上停留太长时间,因其性质属碱性,对头发会有损害。梳头时,一定要留意,上衣和肩背上不应落有头皮屑和脱落的头发。   手的清洁   在交际活动中,手占有重要的位置。接待客人时,我们通常以握手的礼节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然后再伸出手递送名片等,客人总是先接触到我们的手,形成第一印象。通过观察手,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卫生习惯,甚至对生活的态度。因此,应经常清洗自己的手,修剪指甲。手的清洁与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密切相连,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任何公众的场合修剪指甲,都是不文明、不雅观的举止。   身体清洁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身体勿带异味。常常洗澡是必要的,尤其是参加一些正式活动之前一定要洗澡。如果有“狐臭”,应及时治疗,避免在公务交往中引起交往对象的反感。有些人喜欢使用香水,走到哪里香到哪里,这也是不礼貌的,所以在工作中最好不用香水。   2.笑容礼仪:     笑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人们思想感情的外露。它具有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作用。笑容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亲切感和愉悦感。初次见面,笑容是问候语;逢年过节,笑容是祝贺歌;交往有误解,笑......余下全文>>

  • 朝鲜族有哪些礼仪?

      社交习俗   朝鲜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朝鲜宾朋重礼仪,表达感情很细腻;   白色他们最崇尚, 喜欢昵爱又珍惜;   性格正直又大方, 态度显得特和气;   尊师敬老有传统, 称呼客人用敬语;   鞠躬问好讲文明, 待人热情结友谊。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朝鲜人在与客人相见时,总要以真挚的微笑来热情迎接客人。见面要礼貌地问候客人“您好!”;送客时还要说“请慢走!”、“祝您一路平安!”或“祝您一路顺风”之类的礼貌敬语。朝鲜人尊老敬老有着良好的民间传统。瞻养老人、敬重老人被视为一种光荣的美德。路遇长辈或上级,要鞠躬、问候,并为长辈或上级让路。   朝鲜民间在元旦的黎明时,传统习惯总要把一些钱塞进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街头。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送走邪恶的魔鬼,迎来福星高照。到黄昏时,人们还要把全家人一年里脱落的头发全部烧掉。据说这可以使四季平安。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享受美味佳肴外,还必定要做一种用糯米、栗子粉、松子、枣泥、蜂蜜等蒸煮成的饭。据说吃了这种饭可使家人兴旺,日子过得甜蜜。   朝鲜人崇拜太阳神,并自称为太阳神的子孙。白色表示太阳光,故他们对白色倍加厚爱。他们昵爱木槿花。由于木槿花鲜艳、美丽,而且实用价值高(白木槿花可充蔬菜,嫩叶可以代茶,茎又可造纸等)。所以深得人们的偏爱。因此,人们都尊其为国花,并视其为民族坚毅不屈的象征。他们对金达莱花也有很深的感情,人们普遍偏爱这种花。认为金达莱象征着繁荣昌盛、幸福永存。   礼节礼仪   朝鲜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习惯以鞠躬并握手为礼。握手时,或双手,或用右手,可女人一般不与男人握手,只是鞠躬致意。他们崇尚尊老敬老的礼仪传统习惯:一般起床后,子女须向父母问安,远行归来须向父母施跪拜礼;父母外出、回归,子女须迎、送并施礼;若遇年长客人临门时,一般父母要率先向来客施跪拜礼,然后令其子女向客人施跪拜礼,以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朝鲜礼仪公德   朝鲜族的礼貌道德,以尊老敬客、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互助礼让为主要内容,约束着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在说话有言礼、走路有路礼、吃饭有餐礼、待客有宾礼等。   讲话时晚辈对长辈必用敬语,凡对于比自己年龄稍大一些的熟人也要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用敬语,以示文雅、有礼。对于宾客,即使比自己年龄小几岁,也一般都用敬语相待。一日三餐,先给老人和长辈盛饭上菜,并给老人和宾客设单人桌,媳妇或儿女双手恭敬地把饭菜端到老人面前,等老人、长辈举匙后全家才能就餐。   吃饭时,匙要放在汤碗里,若把匙子放在桌上,便是失礼。节日饮食多与邻居分尝。饮酒、吸烟父子不同席,晚辈不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无法回避时,年轻人背席而饮,以示尊敬。酒席上,一般以年龄大小依次入座和举杯。路上,遇见老人,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以至目送。一到节日,老人、父母和老师更是享受尊待,晚辈、儿女和学生们带上好吃或好用的东西到长者、父母和老师家里庆节祝福。朝鲜族很重视老人的六十花甲、七十晋甲和小孩周岁生日。   老人过六十寿辰时,子女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子孙、亲戚欢聚一堂,为老人大罢花甲宴席,共同庆贺祝寿,随之歌舞吹弹,尽情让老人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近些年,朝鲜族音乐家还根据这一传统活动,谱写了一首《妈妈,祝您长寿》的歌曲,成为过花甲时的主旋律。   朝鲜族特别爱讲"良心"二字,父母从小要孩子成为有良心、有作为的人。有没有"良心"、"良心正不正"成为看待评价一个人为人处事的主要标志和议论人时的口头禅。在一个村屯里,谁要是被众人认为没有良心或良心不正,那就要受到全村人的鄙视和嫌弃。   总之,朝鲜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继承与发扬自己优良的民族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

  • 中国传统婚礼的特点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

  • 中国传统风水学与现代哪些科学原理有关

      、现代电磁学可能是中国传统风水学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   理学   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存在着微电磁场。   换言之.地   球就是一个微电磁场球体。   那么。   它到处都存在着微电磁波相应的地   球各个组成部分即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同样带有微电磁场和微电磁波。   而人以地球为活动载体和场所.同样可以看成是地球的一个组成部   分.   也同样带有微电磁场和微电磁波。   人通过大脑经过经络来指挥各   个部分即器官.   就是通过微电磁波的运动来完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   告诉我们。   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因果联系.   并以这种因果联   系为纽带进行着有   规律   的相互运动。   这种运动无非产生三种结果:   一   是正结果。即积极的结果。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负结   果。即消极的结果。相互之间的能量抵消,   最后导致能量小的一方完   全消失.   能量大的一方也产生了一定或者较大的损耗:   三是相互之间     的联系不紧密,   不产生相互运动既得不到正结果,   又没有负结果。事   实上第三种结果是极其少见的。大多表现为前两种变化。   同样,   整体   中各个部分之间也依一定的规律进行着相互运动.   其结果与上述三种   结果完全相同。

  • 择日:中国传统分家择日吉凶有什么讲究

      中国文化中曾流传着这样的俗话:“树大分杈,子大分家”,父母在为孩子分家的时候是很有讲究的,认为年头分家利哥哥,年尾分家益弟弟,虽说这不是科学依据,但是却体现了父母对儿子的平等对待,对于择日凶吉也是很讲究的,分家分户最忌讳的凶煞是正绝烟火煞、副绝烟火煞。绝烟火煞,意思是“家庭不见吹烟、无人生火煮饭”就意味着“绝房或迁居”了。   

  • 清华大学有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吗?面向社会招生吗?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清华建筑系里的课程有传统风水这一课 你参加高考 分数达到录取线 报建筑系 考上就能学了

  • 例假知识

      月经概述   月经,又称作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发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雌性人类与其他人科动物之间。其他的哺乳类动物则是经历动情周期。   月经又称为月事、月水、月信、例假等,因多数人是每月出现1次而称为月经,它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严格说来,伴随着这种出血,卵巢内应有卵泡成熟、排卵和黄体形成,子宫内膜有从增生到分泌的变化。但是在临床上常有不经过排卵而有子宫出血的现象,叫做无排卵性月经。   近年来,对月经的俗称有所增加,如坏事儿了、大姨妈、倒霉了等等。现代女性月经初潮平均在12岁。   癸水指月经,见于《古今医统》。   女性为什么会有月经   首先必须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说明这一问题。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当卵泡雪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铴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不仅合成雌激素同时还产生孕激素。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知管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因此,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为28-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只要有规律,一般都属于正常月经。出血的时间一般为2-7天,每一次月经出血总量不超过100毫升。   月经的好处   常有许多女性感叹:女人要是没有月经这个麻烦,日子会好过得多。是这样吗?   1、女性判断自己是否怀孕的第一信号:   育龄期已婚女性,以往月经规则,此次月经超过十天以上未来,首先要考虑是否怀孕了。确定妊娠以后,不准备生育的要尽快采取补救措施;想生育的,则要更加注意营养,避免接触烟、酒、农药、有害化学物质、射线等,避免服用可以引起胎儿畸形的药物。根据月经还可推算预产期,对孕期保健和孕期心理都是非常有益的。   2、可使人早期发现疾病   如果女孩已过18岁仍无月经来潮,或者女性既往曾有过正常月经,现停经三个月以上(不包括因妊娠、哺乳、绝经所致),就要检查是否有生殖道下段闭锁、先天性无子宫或子宫发育不良、卵巢肿瘤、脑垂体肿瘤或功能低下、内分泌或消耗性疾病。除此以外,月经的时间、量、伴随症状等的变化也是发现和诊断许多疾病的重要线索。   3、可避免过量铁的伤害   有一种称为血色素沉着症的遗传性疾病,容易引起患者铁元素代谢失调,身体内会积聚过多的铁;铁过量会缓慢地导致皮肤、心脏、肝、关节、胰岛等处的病变。治疗铁过量的方法之一是定期排放一定量的血液。血色素沉着症引起的器质性损害在女性身上出现的机会大大小于男性,甚至几乎不发生,月经的作用———周期性的失血正好消耗掉了过量的铁。   4、可促进造血功能   月经引起机体经常性地失血与造血,使女性的循环系统和造血系统得到了一种男性所没有的“锻炼”,它使女性比男性更能经得起意外失血的打击,能够较快制造出新的血液以补足所失血液。实践证明,体重、健康状况相同的男女,因意外失去相同比例的血,男性会因此而致死,而女性则有抢救成功和最终康复的可能。   月经期注意事项   1、不适宜有性生活:月经期因子宫腔内膜剥落,表面形成创伤面,如果发生性生活,容易将细菌引入,使其逆行而上,进入子宫腔内,引起子宫内的感染。   2、不适宜吃太咸:过咸的食物,会使内的盐分和水分贮留增多,在月经来前,很容易发生头痛、情绪激动和容易生气等症状。   3、不适宜喝浓茶、咖啡:这类饮料中咖啡因含量很高,容易刺激神经和心血管,以致产生月经疼痛、经期延长和经血过多等不适症状。   4、不宜吃生冷的蔬菜水果和冰冷的饮料:生冷的食物,会降低血液循环的速度,进而影响子宫的收缩及经血的排出,致经血排出不利,引起月经痛。   5、不宜采取坐浴、盆浴:月经期子宫颈口微开,坐浴和盆浴很容易使污水进入子宫腔内腔导致炎症。   6、不宜穿紧身衣裤:臀围小的紧身裤会使局部微血管受到压力,从而影响血液循环,造成阴部充血水肿。   7、不宜高声唱歌:月经期,呼吸道粘膜和声带充血,高声唱歌或大声说话,声带肌肉容易疲劳,导致声音沙哑。   8、不可过度捶打腰背:虽然经期容易发生腰背酸痛等现象,但不可随意自行敲打,这样会使骨盆腔进一步充血,引起月经过多或经期过长。   月经期可以喝酒吗?   在来月经之前,醉酒的时间会延长,这同时也是肝脏的禁期! 同样是喝酒,女性引发肝损和酒精中毒的机率比男性人多一半,就是说女性更容易受到酒精的毒害。   基本上,女性体内参与酒精代谢的酶较少,所以分解乙醛的能力较弱。   再加上月经之前受女性荷尔蒙分泌的影响,酒精分解酶的分泌量会减少,因此,分解酒精的速度降低,结果使得酒精不能被排泄出去而是变成了酸性物质。要中和这些物质的话,肝脏就要不断制造出酶,最后,引发肝脏机能障碍的可能性就加大了。   月经来临之前,分解酶的活动能力低下,酒精代谢能力下降……。代谢变缓的话,处于醉酒状态的时间便如长、酒醉感觉更严重。因此,月经前饮酒容易上瘾,以至成为引发酒精中毒的导火索的情况很多。   所以说,关爱自己要落实在最根本处,女性饮酒也应考虑到月经周期。那么在经期是否可以喝酒呢?会不会影响经血的分泌呢?医生告诉我们:经血的分泌至多不过50-120g,酒精还不至于对此产生什么影响。另外,在经期格外想喝葡萄酒或温酒的女性有很多,这也是因为在经期中体温下降了0.3-0.4度,下意识地想令身体暖和一些的缘故。所以这一时期,喝葡萄酒1-2杯是合适的量,不能再多。   既生为女人,在经期期间,无论怎样喜欢喝酒,还是应该切实地保护自己。   月经期间的饮食   月经期间该怎么吃?现在的女性因为上班、就学,实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照料,加上现在人的营养不於匮乏,似乎也没有吃补的必要,就算要遵循古法也要看个人的体质是否合适。   虽然不用刻意的吃补,但也是需要适度的照顾,特别是较易出现经期前症候群、或是经痛、经血量较多者,很多女性在年轻时可能不太在乎这一点,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出现总总身体不适的现象,如:经期前的浮肿、下腹部涨痛、情绪低落或易怒、头痛、失眠、恶心、腹泻、青春痘等生理反应,若是知道这些现象都是可以预防的,而且还可以展现年轻有光泽的外貌,相信女性朋友们一定会细心的呵护每一次的经期。   过去老一辈的人有一个观念就是在每次经期都有调养好,对於女性子宫卵巢的功能也会所助益,当然对于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器官的年轻化都有帮助。   月经期一般大约是五到七天   前1~3天经血量会较多,有时还会出现血块,合并下腹部的闷痛,这时可以吃麻油姜片炒猪肝,除了补充铁质之外,麻油姜片也有活血路的功用,有利经血及血块顺利排出。   三天以后则可以改吃麻油炒猪腰,来帮助子宫的收缩将经血排干净。若是你嫌这样太麻烦了,其实整个经期都可以吃麻油鸡或是红糖煮姜汤都有帮助子宫收缩,将经血排干净的作用。   但以上这些都是属於较热性的食物,对於体质本身较燥热或是有皮肤过敏(荨麻疹)、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来说就不适合,这些人可以改用菠菜猪肝汤、猪血汤、姜片鱼汤,或可在每次结束时喝一些鸡精,或是月经期间只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一些富含钙质、铁质的食物如:黑芝麻、菠菜、紫菜、海带、葡萄、苹果、不要吃冰品及绿茶即可。   经期前应该注意   1、经期前有些人会出现下腹部或下肢浮肿的现象,这时可以多吃红豆薏仁汤,因为红豆富含铁质又有利尿的功能,薏仁则有利湿的的作用,若是嫌自己弄太麻烦买现成的也可以或是干脆吃八宝粥也不错。   2、若是容易有下腹部肿胀者最好限制盐分的摄取。   3、有些女性在经期前会有食欲大增的问题,通常这是荷尔蒙的作用所引起的,不用过度克制,吃些维他命E可以稍作改善。   4、可以补充维生素B群、尤其是维生素B6、镁、锌对於经期前与经期的不适有缓解的作用。   5、另外月经前期最好不要减肥,因为刻意压抑食欲,容易造成情绪的低潮、焦虑等情绪。   月经期间的禁忌饮食   任何补品(当归、四物、麻油炖品……)容易造成子宫过度收缩。   生食、冰冷的饮品容易造成下腹部血液循环不佳,而影响经血顺利排出造成痛经。   咖啡、任何刺激性饮品容易影响情绪。   女性月经期间不宜食用任何中药补品,因为太补的炖品会影响子宫的收缩,使经血不易排净,而姜丝猪肝汤是最佳的选择,可以舒缓子宫肌肉,帮助经血排出,而且做法简单,经济又实惠!做法:两大碗水,水滚后放入一把姜丝,一分钟后再放入八小片猪肝,大火热滚后再放入菠菜及少许葱花,最后加点香油和盐即可。   月经失调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每个月的那几天,都是女性颇为烦恼的日子。有规律、无疼痛地过了还算好,如果碰到不按规律“办事”的时候,更够女性朋友们烦的了。许多女性发生月经失调后,只是从子宫发育不全、急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去考虑,而忽视了生活因素。殊不知,许多你往往没意识到的不良习惯,都可能是导致月经失调的罪魁祸首。   检查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是跟月经失调彻底说Bye~bye的前提!   月经失调的原因一:压力   每天的工作节奏让25岁的李娜行色匆匆,一次,李娜惊讶地发现刚刚拜访后离开十多天的“好朋友”又再度降临。为什么一个月中会有两次呢?仔细想想,好长时间以来月经就不太“循规蹈矩”了,有时提前,有时推后,量也比以前多了。   医生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后,询问了李娜的生活情况,并肯定地告诉她,是她长期压力过大导致了精神紧张,从而使内分泌紊乱,改变了月经的规律。   专家分析:正值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下,会抑制脑下垂体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及不排卵,月经就会开始紊乱。同样,长期的心情压抑、生闷气或情绪不佳,也会影响到月经。   温馨小贴士   1、缓解精神压力,可从事一些全身运动,如游泳,跑步,每周进行一至二次,每次30分钟。   2、多食用一些有减压作用的菜肴,如香蕉、卷心菜、土豆、虾、巧克力、火腿、玉米、西红柿等。   月经失调的原因二:着凉   许妍是个喜欢打扮的女孩子,即使是在冬天,她也常常穿得很单薄,属于典型的“要风度不要温度”的贪靓一族。而且,她还和很多都市女孩子一样,寒冬的日子也吃冰激凌。许妍的我行我素让月经不再按时造访了,有时一个多月或是两个月来一次,量也比以前少了许多。   专家分析: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温馨小贴士   1、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2、不妨在食谱中添加大葱、豆类、南瓜、大蒜、生姜、栗子、橘子等食物;另外,醋、酱、植物油、辣椒、胡椒等调料及炖牛肉、鸡肉高汤,都对这种情况引起的月经不调有一定作用。   月经失调的原因三:电磁波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DV机、电炒锅、无绳电话、吸尘器……阿云的生活被电器所包围。但阿云的“好朋友”却不像这些电器一样听她指挥,而是时多时少,袭击的时间也没有规律,令阿云很是烦恼。   专家分析: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均会产生不同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长期作用于人体会对女性的内分泌和生殖机能产生坏影响,导致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温馨小贴士   1、日常操作电脑时,要做好防护。   2、在手机上装个免持听筒对话器是比较安全的选择。当然,最好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   3、少用微波炉,冰箱不宜放在卧室里。讲究电器的科学使用,尽量避免多种电器同时开启使用,持续使用时间不可过长,次数不宜过频。   4、多吃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绿茶,都能有效预防和减轻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月经失调的原因四:便秘   朱莉供职于外企,工作节奏快,午餐通常是叫外卖或到附近的快餐店解决,所吃的食物也大多是主食和肉类,水果、青菜很少。渐渐地,朱莉有了便秘,后来一向准时的月经也开始捣乱了。朱莉很不解:难道月经变得不正常也与吃快餐有关吗?   专家分析:便秘可能会引起女性月经紊乱。直肠内大便过度充盈后,子宫颈会被向前推移,子宫体则向后倾斜。如果长时间反复发生子宫后倾,阔韧带内的静脉就会受压而不畅通,子宫壁会发生充血,并失去弹性。若子宫长久保持在后倾位置,就会发生腰痛、月经紊乱。   温馨小贴士   1、甜蜜药方:取麻油、蜂蜜各一匙,搅拌后服用,可滋润肠胃、促进肠胃蠕动。   2、每日早起空腹喝一碗或两碗热菜汤,对治便秘有显著疗效。   3、杜仲茶是便秘者的上好饮品,可解除便秘、减少脂肪。每天早晚或饭后喝柠檬汁,能增进肠胃消化,减肥并有软便功效。   4、核桃、酸奶、青梅干都是润肠通便的零食;少食用咖啡和多吃香蕉也能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但过量食用会弄巧成拙。   月经失调的原因五:滥用药   英子平时总爱感冒、咳嗽,为了快点康复,她总是吃很多药,有时还要医生给她打抗生素针剂。刚开始病很快就好了,但后来“低级药”就不起作用了,只好用更高级更新的抗生素。与此同时,她发现自己的月经开始推迟来临。   专家分析:滥用或经常大量使用抗生素,对女性而言可致月经失调、不排卵、闭经,这可能是药物抑制和伤害了人自身的抵抗力,导致了机体功能障碍。   温馨小贴士   1、良好的自身免疫力会帮助你抵抗轻微的小病。   2、不要随便给抗生素“升级”。一旦用了高级的抗生素,再用低级的就不起作用了,因为病菌对其已产生了耐受力。因此,用药应询问医生,“升级”要慎重。   月经失调的原因六:蹦迪   王可是都市时尚生活的实践者,经常下班后与朋友或同事去蹦迪,乐此不疲。在震耳欲聋的音乐环境中时间呆得长了,听力似乎有些下降,但更令王可惊奇的是,月经的周期也发生了变化,间隔有时长有时短,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分析:噪声会导致女性机能紊乱,对月经和生育能力均有不良影响   温馨小贴士   尽量选择清静的地方聚会,减少对噪声的接触。可以缩短每次光顾迪吧的时间,或在自己家中开party。   月经失调的原因七:吸烟   璐璐常叼着雪茄烟、摩根吞云吐雾,后因连续几个月的月经不调到医院诊治,最后医生给她开出的药方是:戒烟。这使她惊讶极了。   专家分析:烟草中的尼古丁能降低性激素的分泌量,从而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引起月经不调。每天吸烟1包以上的女性,月经不调者是不吸烟妇女的3倍。   温馨小贴士   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果断地戒烟。   2、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能够减轻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可服用一些药片,或多吃橘子、橙子、猕猴桃等水果。   古代宫女们来月经怎么办?   王建《宫词》之四十六:   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   唐代以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导水入城。“白玉渠”是指用汉白玉砌成的水渠。“入月”就是来月经。要通过隐秘的方式告知皇帝,以免“闯红灯”。宫女们在来月经的时候不小心把裙子弄脏了,于是相邀女伴一起到水边洗裙子。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19指出这首诗有两处与事实不符:一个是“天家何至自洗裙裾?”后妃们或许不怎么干粗活,但是一般的宫女日常在宫中从事各种杂役,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更不奇怪;另一个是“密奏云云,更不谙丹的故事矣。”用丹朱在脸上作红色标记的事是这样的:   《史记》:“程姬有所避,不愿进。”注释这样说:“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说,以丹注面目,的的为识,令女史见之。”无论天子还是诸侯的大小老婆,都按顺序“排班儿”伺候大家各有的丈夫,哪个女子来了月经就不参加轮值了,不直接说,而是用红颜色在脸上做标记。这里没说皇帝直接看到哪个女子脸上有红色标记就取消临幸计划,而是让主管的“女史见之”,那么,由主管人员“密奏”也该是合情合理的。   宫中女性在月经期间除了“以丹注面目”,还有戴戒指的做法。关于是戴金戒指还是戴银戒指,是戴左手还是右手,我看到很多种说法,但基本上都认为是汉代后宫实行的做法。   据《三余赘笔》记载,汉代的后妃宫女们在月经来潮或者怀有身孕的时候,往往会在手上戴一枚金戒指,以此提醒帝王在此期间不可同房。所以,金戒指也被称为“经戒之”,表明月经期间戒除性行为,是一种警示标志。   还有说法是:汉代的后宫女性每当来月经或者妊娠时就在左手戴一枚银戒指,如果被皇帝临幸了,则会赐给金指环,戴在右手,并由女史记下与皇帝同房的时日,以备日后确定怀孕时进行核对。   再看看这种说法:后宫佳丽在“进御君王”之前要结过女史的登记和安排,女史向每位宫女发放两种小环,一种是金的,一种是银的。如果哪位宫女有了身孕或者正处于月经期间,不能行房,不必明说,只要把金指环套在左手上就可以了(要是再明确究竟是戴在哪个指头上,估计又会出现无数种说法),作为“禁戒”的信号,女史见到就不安排她侍寝了。平常,宫女们则把银环戴在右手。   不管金的、银的,戴哪个手上,横竖来月经戴戒指“戒”性生活。   既然说到宫女来月经的事,不妨说说与此相关的“红铅”这种所谓的丹药。   “红铅者,天癸水也。”什么是天癸?《黄帝内经》:“月事以时下,谓天癸也。”其实,“红铅”不是一般的女子月经,而是处女的第一次月经。“经水甫出户辄色变,独首经之色不遽变者,全其阴阳之气也。男子阳在外,阴在内;女子阴在外,阳在内。首经者,坎中之阳也。以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益乎不益乎?独补男有益,补女有损。补男者,阳以济阴也;补女者,阳以亢阳也。”“坎离”是《易经》提到的卦相,阴阳水火既济。“首经”阳气最足,从女人阴户流出来之后保持鲜润,不马上变色,对男人是大补。   明世宗朱厚璁迷信道教,前期主要为了长生,后期主要“研究”房中术。在道士的理论中,房中术本身就是养生术的一种,只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服用密制的丹药,并且多与童贞的处女交配,就可以达到采阴补阳、延年益寿的效果。明世宗嘉靖一朝,为皇帝炼制chun药成了道士们的主要任务,其中以“红铅”(也叫“先天丹铅”)制成的小药丸最为有名。   为了炼药,有关部门大肆采选民间十三四岁豆蔻年华的少女入宫,一方面为炼制红铅丸提供原料,另一方面也充当世宗以泄欲进行采补的工具。   红铅丸的成分除了“首经”,还有多种中草药、矿物质以及“秋石”等。秋石,有说是童男子的小便,有说是童男、童女的小便均有。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先生说,明代道士所炼的“秋石”实际上是从大量的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制剂。也就是说,加入秋石,红铅丸更具chun药的功能。服用红铅丸,皇帝精力更加充沛,可以与更多童女进行“采补”。   此外,明世宗还命令宫女们每天天不亮就去御花园为他采集“甘露”,很多宫女因此累倒、病倒。也有说为了获取红铅的原料,给那些年幼的宫女大量服用催经药物,对宫女们的身心造成极大摧残,甚至导致宫女送命。于是在嘉靖21年(1542年)10月20日夜里,宫中发生了宫女试图勒死世宗的“壬寅宫变”,结果杨金英、邢翠莲等10余名宫女和端妃曹氏都被凌迟处死,并被族诛。   最后再说说宫女们月经不调的事,月经不调是常见的妇科病,据说宫中御医为皇后、嫔妃、宫女治疗闭经、月经愆期,所开的处方药中常有大黄。慈禧经常服用的“通经甘露丸”和“乌金丸”都有熟大黄的成分。   这些知识在百度百科中非常全面

  • 知识改变命运还是知识无用论?

      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被发现在宿舍卫生间内用毛巾上吊自杀,半个月后,网帖指校方强行撵走住在女儿宿舍里的杨元元母亲导致杨元元精神崩溃。是个人太脆弱还是学校太冷漠,抑或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在社会上掀起巨大的争议。   看到杨元元的悲剧,心里感觉被冰冻一样寒冷。当然,我最为感到悲痛的还是杨元元的过度自尊、过度自强,以及与此同义的过度脆弱。为什么你连死都不怕,却居然害怕活呢?你选择以那样一种半蹲着吊在洗脸台水龙头上的方式痛苦而缓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该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啊?   杨元元自杀前一天曾感叹,“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也许正是这样的观念顽固而倔强地长期占据着她的大脑,才使她最终作出了自杀的选择吧。平心而论,相比一般的贫困人群,杨元元一家至少不算太差,更不至于无法过下去;而她所遭遇到的申请安排母亲住宿被学校拒绝,以及被宿管从宿舍赶走母亲的挫折,虽然痛彻心扉,但也不至于感到无路可走的绝望吧?   在眼下非常现实的金钱社会里,越是贫困中的人,越是对外界反应感到敏感,尤其是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学生。其实本科毕业的她,完全可以选择工作,而不必继续读研;但正因为工作的不顺利,特别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奉,可能使她重新选择了读研。但是在学校的种种遭遇,让她对“知识改变命运”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于是感到所有希望的彻底破灭,这会不会是她选择结束生命的最重要原因?   “知识改变命运”,多么好的一句话;但是在“读书无用论”的背景下,这同样又是多么无奈的一句话。贫困子弟不读书固然没有出路,但并不是读书越多从此就一定越顺利。如果过度信奉“知识改变命运”,在读书与命运之间作出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接,最后必然重重地伤害到自己,让人产生严重的幻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