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习俗

  • 关于寒露的谚语有哪些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   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   重阳无雨一冬干。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早麦补,晚麦耩,最好不要过霜降。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寒露霜降麦归土。   寒露霜降,赶快抛上。   寒鸡前后看早麦。   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菊花开,麦出来。   秋分种蒜,寒露种麦。   夏至种豆,重阳种麦。   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   麦子难得倒针雨。   麦浇黄芽,谷浇老大。   麦浇苗,谷浇穗。   豆见豆,九十六。   白露谷,寒露豆。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   豆子寒露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寒露三日无青豆。   沤了豆子收麦,沤了麦子收豆。   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留种地瓜早收藏,着霜瓜块受冻伤。   收瓜被雨冲,窖如烂泥坑。   寒露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   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九月不刨十月空。   零星时间莫白过,有空就把饲草割。   劳动间隙把草割,不愁攒个大草垛。   九月树种已成熟,抓紧采集莫延误。   过了秋分寒露到,采集树种要趁早;   采收工具先备齐,选择树种标记号。   优质壮龄作母树,病木虫蛀不能要;   当家树种要多采,乡土种源不可少。   采种要选好天气,风和日丽晾晒好;   贮藏保管莫大意,阴雨连绵要防潮。   树木栽培良种化,好种才能出好苗;   男女老少齐动手,绿化家园乐陶陶。   九月九,摘石榴。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   柿子红似火,摘下装筐箩。   皮红摘下来,赶快向外卖。   寒露柿子红了皮。   摘了梨,别松气,施肥浇水和掘地。   摘了梨,快喷药,千方百计把叶保。   今年叶子保得好,明年果子产量高。   叶子护

  • 寒露节气,寒露是什么意思,寒露代表什么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表示季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 关于寒露的诗句有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送十五舅   [唐]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斋心   [唐]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朦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杂曲歌辞·山鹧鸪   [唐]佚名   玉关征戍久,空闺人独愁。   寒露湿青苔,别来蓬鬓秋。   人坐青楼晚,莺语百花时。   愁人多自老,肠断君不知。

  • 寒露节气是什么意思

      意思: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 惊蛰有什么习俗?

      中国传统历法将全年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四季就是春夏秋冬,节气则是立春、清明、立秋、冬至等,惊蛰是春季节气之一。按字面的解释,「蛰」是冬眠,而「惊蛰」的意思是:春天到了,春雷初响,大地万物开始萌芽生长。那些在严寒冬天时躲进土壤内或在石洞里蛰伏起来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也开始苏醒、活动,迎接春天的来临。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这天,便是「惊蛰」的日子,在这天,民间习俗是有祭白虎及打小人的仪式。祭白虎冬眠的动物睡醒,便进行觅食。按广东民间传说,凶神之一的白虎也于这时觅食。为着平安,惊蛰那天要祭白虎。拜神婆先准备纸造老虎在坛前,这些纸老虎一般是黄色而身上带有黑色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猪血喂之,使之吃饱后不再伤人,并以肥腻的生猪肉作为「小礼」,抹在纸制老虎咀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伤人。打小人打小人在全年都可进行,但在惊蛰那天打小人则特别多,因为小人也在惊蛰那天出口伤人。打小人用品:小人衣纸一份包括一对男女纸人、一只白老虎、金银、香烛及祭品。祭品包括猪肉(用来祭祀白虎)、花生、生果、酒水、鸡蛋及五色豆等。亦有一些打小人的,会用红纸剪成一些纸锁链、纸剪刀及纸尖刀等,用来惩治小人。打小人仪式:先将用品放在路边,将香烛燃点着;取出男女小人衣纸,将这些小人衣纸剪成你心目中那小人形状,并写上小人姓名、时辰和八字;将纸老虎折成立体状,以祭品拜祭;跟着就脱下鞋子,用鞋底将小人拍打;拍打一顿后,再在小人的口舌上放上纸剪刀,意思是将小人舌头剪伤,以令他不再搬弄是非;接着在小人肚上放一把纸刀,意思是将小人的腹部剖开,挖出其黑心;之后再在小人脚上用纸锁链锁上,意思是不准小人四围乱走;其后再以鞋将其毒打,而口中再念着一些化解小人的说话,如「打你个小人头,等你有气无得抖,打你只小人手,等你有手无得郁,打你只小人脚,等你有脚无得走....」等等;完成上述仪式后,就用纸老虎压着纸小人,连同小人衣纸以火燃烧,并将五色豆掷向焚烧中的衣纸,整个仪式便完成了。此外,部份的打小人者会准备贵人纸,将小人纸和贵人纸一起贴在墙上,贵人纸头上脚下,而小人纸则是头向下脚向上地贴在贵人纸下,象征着贵人将小人踏于脚下,加以控制。中国传统历法将全年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四季就是春夏秋冬,节气则是立春、清明、立秋、冬至等,惊蛰是春季节气之一。按字面的解释,「蛰」是冬眠,而「惊蛰」的意思是:春天到了,春雷初响,大地万物开始萌芽生长。那些在严寒冬天时躲进土壤内或在石洞里蛰伏起来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也开始苏醒、活动,迎接春天的来临。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这天,便是「惊蛰」的日子,在这天,民间习俗是有祭白虎及打小人的仪式。祭白虎冬眠的动物睡醒,便进行觅食。按广东民间传说,凶神之一的白虎也于这时觅食。为着平安,惊蛰那天要祭白虎。拜神婆先准备纸造老虎在坛前,这些纸老虎一般是黄色而身上带有黑色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猪血喂之,使之吃饱后不再伤人,并以肥腻的生猪肉作为「小礼」,抹在纸制老虎咀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伤人。打小人打小人在全年都可进行,但在惊蛰那天打小人则特别多,因为小人也在惊蛰那天出口伤人。打小人用品:小人衣纸一份包括一对男女纸人、一只白老虎、金银、香烛及祭品。祭品包括猪肉(用来祭祀白虎)、花生、生果、酒水、鸡蛋及五色豆等。亦有一些打小人的,会用红纸剪成一些纸锁链、纸剪刀及纸尖刀等,用来惩治小人。打小人仪式:先将用品放在路边,将香烛燃点着;取出男女小人衣纸,将这些小人衣纸剪成你心目中那小人形状,并写上小人姓名、时辰和八字;将纸老虎折成立体状,以祭品拜祭;跟着就脱下鞋子,用鞋底将小......余下全文>>

  • 写寒露风景七律诗

      1、《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2、《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4、《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5、《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泰山吟》【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7、《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题天柱峰》【唐】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11、《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2、《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6、《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 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画兰 明·董其昌 绿叶青葱傍石栽, 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 习习香从纸上来。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画兰 清·郑板桥 兰草已成行, 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 何事斗群芳。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余下全文>>

  • 寒露节气气候特点 寒露天气很冷吗

      每年的寒露,从10月8日或9日开始,到23日或24日结束。秋高气爽、日丽风清,星月交辉,是我国许多地区这一时期天气的主旋律。   寒露节气时,太阳的直射点已经离开了赤道,由南纬5°57′移至南纬11°32′,这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气温明显下降。全国大部分地区,甚至华南都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这时,许多人开始用寒冷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字面上看,寒露的寒就是寒冷,露则表示了近地面层水汽凝结成露水的现象。但从气象角度来看,寒露节气和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一样,所表示的热量变化意义比它的水分变化意义更为明显,应该说,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气温转变,季节转换的进程。   寒露节气的早晨,我们都可以看到植物的叶子上晶莹的露珠,只不过这个时候的露水已经是非常寒冷的了。也许有身在南方的朋友会问,为什么南方的早晨没有露水,这个原因很简单,二十四节气出自黄河流域,这个时候,江南以南的地区温度还偏高,也不会太冷。   从寒露到它后面的节气霜降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却是一年中气温降得比较快的一段时间,若是一场冷空气过后,日平均温度下降8℃、10℃很常见。因此这个时节是我国许多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     寒露期间天气气候特点:气温降得快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虽有冷空气的影响,但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入秋呢;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所以冷和不冷要看地区,北方冷是没错的。

  • 描写寒露节气的诗句都有哪些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送十五舅   [唐]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斋心   [唐]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朦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 万圣节的习俗?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 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美国佛州:水下万圣节   脸谱化妆是万圣节传统节目   "Halloween"一词的产生   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终约定俗成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译成了万圣节之夜。   万圣节的习俗——不请吃就捣乱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另外还有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又是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 JACK 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 JACK 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 JACK 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 JACK 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 JACK 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妖魔鬼怪翩翩起舞   2004年10月30日,一名手持气球的罗马尼亚   儿童在首都布加勒斯特参加万圣节活动。   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余下全文>>

  • 满族的习俗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传说,当年汗王遭难时,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祖而加以保护和珍爱。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   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请安礼,男有"问安"、"打千儿"、"叩头"。"问安",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打千儿"是请大安,也叫"单腿跪",满语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前倾。"叩头礼",即磕头,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请安"首必四叩,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尊长者以好话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柳边纪略》卷四)。   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至亲久别相见彼此抱腰接面,然后执手问安,是谓抱腰接面大礼。如幼辈见长辈,两手抱其腰,长者用手抚其背。老年夫妻相见有"顶头礼",老夫妇久别重逢,老伴迎上去用头顶住老头胸脯,老头轻轻抚摸几下老伴后脑勺或后脖颈。   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长者也很客气地说:"谢谢阿哥,请上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马赶路。   儿媳妇对公婆更是恭敬,要端庄恭谨,每日给公婆装烟三次,一日三餐要站着侍候,早晚还要送上洗脸水和洗脚水。新媳妇头一年不能上炕吃饭。在公婆面前不许穿短衣服,不许大声责骂孩子。儿媳妇外出,临走要给公婆装烟,说声"请阿玛、额娘看家"。 来了客人,儿媳妇要扎上围裙听婆母在炕上吩咐,每喊一声媳妇要答应" ,再去干活。即使媳妇年岁很大,在年岁小的长辈面前也要恭敬侍候。   满族有重小姑习俗。满族未结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谨慎侍候。   满族人民大方好客、恪守信义。在满族聚居地方,有人路上拾到东西要设法找到失主,找不到要招失认领。有以"窃人之财为耻"的风习。"邻里相处,有难必帮",一家缺米大家凑,一人打柴大家烧,为乡间邻里平常之事。互相借贷,不需立契,只凭口头相约,恪守信义。   旧时农村旅店少,过路人只好找民宅投宿。主家热情招待,酒足饭饱后自然留宿。由于满族居室一屋三炕,常是同居一室,男女不相回避。但客人入睡时必须背女主人和衣而卧,方为有礼。   次日客人上路,不需留报酬,只需向男主人行"擦肩大礼"表示谢意即可赶路。如路人入室而主人不在家,可自己动手做饭吃,饭后收拾干净,物放原处,临行时拿来草放在门前,草稍朝所去方向,主人回来后会感到很荣幸。   满族之家,有祭祀或喜庆事,要杀牲吃福肉,要请亲朋作客,让于南炕上坐。家人要将福肉敬献尊长客人。肉是白煮,不准加盐,特别嫩美,客人用刀片吃,佐以咸、酸菜、酱。客人进门向神主叩头,转身入座吃福肉,吃完就走不准道谢和擦嘴,否则是对主人不尊重。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