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鲁周公世家读后感

  • 鲁周公世家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①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②笃仁,异于髃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   十一年,伐纣,至牧野,③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篃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④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注①集解谯周曰:“以太王所居周地为其采邑,故谓周公。”索隐周,地名,在岐山之阳,本太王所居,后以为周公之菜邑,故曰周公。即今之扶风雍东北故周城是也。谥曰周文公,见国语。   注②索隐邹诞本“孝”作“敬”也。   注③正义韂州即牧野之地,东北去朝歌七十三里。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兖州曲阜县外城即鲁公伯禽所筑也。”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髃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①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②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③告于太王、王季、文王。④史策祝曰:⑤“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⑥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⑦旦巧能,多材多蓺,能事鬼神。⑧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⑨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⑩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⑾今我其即命于元龟,⑿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⒀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⒁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⒂周公喜,开钥,乃见书遇吉。⒃周公入贺武王曰:   “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⒄兹道能念予一人。”⒅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⒆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注①集解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戚,近也。未可以死近先王也。”郑玄曰:“二公欲就文王庙卜。戚,忧也。未可忧怖我先王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璧以礼神,圭以为贽。”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告谓祝辞。”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史为策书祝*(祠)**[词]*也。”郑玄曰:“策,周公所作,谓简书也。祝者读此简书,以告三王。”   注⑥集解徐广曰:“阻,一作‘淹’。”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大子之责,谓疾不可救也。不可救于天,则当以旦代之。   死生有命,不可请代,圣人□臣子之心以垂世教。”索隐尚书“负”为“丕”,今此为“负”者,谓三王负于上天之责,故我当代之。郑玄亦曰“丕”读曰“负”。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言可以代武王之意。”   注⑨集解马融曰:“武王受命于天帝之庭,布其道以佑助四方。”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言武王用受命帝庭之故,能定先人子孙于天下,四方之民无不敬畏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言不救,则坠天宝命也;救之,则先王长有所依归矣。”   郑玄曰:“降,下也。宝犹神也。有所依归,为宗庙之主也。”正义坠,直类反。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就受三王之命于元龟,卜知吉凶者也。”马融曰:“元龟,大龟也。”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许谓疾瘳。待命,当以事神也。”马融曰:“待汝命。   武王当愈,我当死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不许,不愈也。屏,藏。言不得事神。”   注⒂集解孔安国曰:“占兆书也。”   注⒃集解王肃曰:“钥,藏占兆书管也。”   注⒄集解孔安国曰:“我新受三王命,武王维长终是谋周之道。”   注⒅集解马融曰:“一人,天子也。”郑玄曰:“兹,此也。”   注⒆集解孔安国曰:“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也。”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①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髃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②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③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注①索隐强葆即“襁褓”,古字少,假借用之。正义强阔八寸,长八尺,用约小儿于背而负行。葆,小儿被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放言于国,以诬周公,以惑成王也。”   注③正义音避。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韂,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天降祉福,唐叔得禾,异母同颖,①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作馈禾。   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②作嘉禾。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乃为诗贻王,命之曰鸱鸮。③王亦未敢训周公。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穗’。颖即穗也。”索隐尚书曰“异亩”,此“母”义并通。邹诞本同。   注②集解徐广曰:“嘉,一作‘鲁’,今书序作‘旅’也。”索隐徐广云一作“鲁”,“鲁”字误也。今书序作“旅”。史记嘉天子命,于文亦得,何须作“嘉旅”?   注③集解毛诗序曰:“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   毛传曰:“鸱鸮,□塇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训,一作‘诮’。”索隐按:尚书作“诮”。诮,让也。此作“训”,字误耳,义无所通。徐氏合定其本,何须云一作“诮”也!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丰,①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②其三月,周公往营成周雒邑,③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注①集解马融曰:“周,镐京也。丰,文王庙所在。朝者,举事上朝,将即土中易都,大事,故告文王、武王庙。”郑玄曰:“步,行也,堂下谓之步。丰、镐异邑,而言步者,告武王庙即行,出庙入庙,不以为远,为父恭也。”索隐丰,文王所作邑。后武王都镐,于丰立文王庙。按:丰在鄠县东,临丰水,东去镐二十五里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相,视也。”   注③集解公羊传曰:“成周者何?东周也。”何休曰:“名为成周者,周道始成,王所都也。”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①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堏堏如畏然。②   注①集解礼记曰:“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向而立。”郑玄曰:“周公摄王位,以明堂之礼仪朝诸侯也。不于宗庙,避王也。天子,周公也。   负之言倍也。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闲,周公于前立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堏堏,谨敬貌也。见三苍,音穷穷。一本作‘夔夔’也。”   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①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注①索隐经典无文,其事或别有所出。而谯周云“秦既燔书,时人欲言金縢之事,失其本末,乃云‘成王少时病,周公祷河欲代王死,藏祝策于府。成王用事,人谗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策,乃迎周公’”,又与蒙恬传同,事或然也。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故昔在殷王中宗,严恭敬畏天命,自度①治民,震惧不敢荒宁,②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其在高宗,③久劳于外,为与小人,④作其即位,乃有亮暗,三年不言,⑤言乃讙,⑥不敢荒宁,密靖殷国,⑦至于小大无怨,⑧故高宗飨国五十五年。⑨其在祖甲,⑩不义惟王,久为小人⑾于外,知小人之依,能保施小民,不侮□寡,⑿故祖甲飨国三十三年。”⒀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⒁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⒂其民皆可诛。”*(周多士)*“文王日中昃不暇食,飨国五十年。”作此以诫成王。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用法度也。”   注②集解马融曰:“知民之劳苦,不敢荒废自安也。”   注③正义武丁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父小乙使之久居人闲,劳是稼穑,与小人出入同事也。”   马融曰:“武丁为太子时,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劳役于外,与小人从事,知小人艰难劳苦也。”郑玄曰:“为父小乙将师役于外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武丁起其即王位,则小乙死,乃有信嘿,三年不言,言孝行着也。”郑玄曰:“楣谓之梁,暗谓庐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讙,喜悦也。言乃喜悦,则臣民望其言久矣。”   注⑦集解马融曰:“密,安也。”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小大之政,民无怨者,言无非也。”   注⑨集解尚书云五十九年。   注⑩集解孔安国、王肃曰:“祖甲,汤孙太甲也。”马融、郑玄曰:“祖甲,武丁子帝甲也。”索隐孔安国以为汤孙太甲,马融、郑玄以为武丁子帝甲。按:   纪年太甲唯得十二年,此云祖甲享国三十三年,知祖甲是帝甲明矣。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为王不义,久为小人之行,伊尹放之桐宫。”马融曰:   “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贤,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逃亡民闲,故曰‘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也。武丁死,祖庚立。祖庚死,祖甲立。”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小人之所依,依仁政也。故能安顺于觽民,不敢侮慢惸独也。”   注⒀集解王肃曰:“先中宗后祖甲,先盛德后有过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无敢失天道者,故无不配天也。”   注⒂集解徐广曰:“一作‘敬之’也。”骃案:马融曰“纣大淫乐其逸,无所能顾念于天施显道于民而敬之也”。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①以便百姓。百姓说。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周公既致政成王,恐其怠忽,故以君臣立政为戒也。”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①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②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韂世家云管叔欲袭成周,然则或说尚书者不以成周为洛阳乎?诸侯年表□曰‘齐、晋、楚、秦,其在成周,微之甚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周公墓在雍州咸阳北十三里毕原上。”   周公卒后,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①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②二公及王乃问史百执事,③史百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成王执书以泣,④曰:“自今后其无缪卜乎!⑤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⑥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⑦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⑧岁则大孰。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⑨祭文王。⑩鲁有天子礼乐者,以曪周公之德也。   注①索隐据尚书,武王崩后有此雷风之异。今此言周公卒后更有暴风之变,始开金縢之书,当不然也。盖由史迁不见古文尚书,故说乖误。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简’。”骃案:孔安国曰“所藏请命策书本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二公倡王启之,故先见书也。史百执事皆从周公请命者。”   郑玄曰:“问者,问审然否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泣者,伤周公忠孝如是而无知之者。”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本欲敬卜吉凶,今天意可知,故止。”   注⑥集解王肃曰:“亦宜曪有德也。”正义孔安国云:“周公以成王未寤,故留东未还。成王改过自新,遣使者逆之,亦国家礼有德之宜也。”王、孔二说非也。按:言成王以开金縢之书,知天风雷以彰周公之德,故成王亦设郊天之礼以迎,我国家先祖配食之礼亦当宜之,故成王出郊,天乃雨反风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郊,以玉币谢天也。天即反风起禾,明郊之是也。”马融曰:“反风,风还反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筑,拾也。”骃案:马融曰“禾为木所偃者,起其木,拾其下禾,乃无所失亡也”。   注⑨集解礼记曰:“鲁君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   注⑩集解礼记曰:“诸侯不得祖天子。”郑玄曰:“鲁以周公之故,立文王之庙也。”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①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②   注①索隐周公元子就封于鲁,次子留相王室,代为周公。其余食小国者六人,凡、蒋、邢、茅、胙、祭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本云‘政不简不行,不行不乐,不乐则不平易;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又一本云‘夫民不简不易;有近乎简易,民必归之’。”索隐言为政简易者,民必附近之。近谓亲近也。   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①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作肸誓,②曰:“陈尔甲胄,无敢不善。无敢伤牿。③马牛其风,臣妾逋逃,④勿敢越逐,敬⑤复之。⑥无敢寇攘,逾墙垣。⑦鲁人三郊三隧,⑧歭尔刍茭、糗粮、桢干,⑨无敢不逮。我甲戌筑而征徐戎,[一0]无敢不及,有大刑。”⑾作此肸誓,遂平徐戎,定鲁。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淮浦之夷,徐州之戎,并起为寇。”   注②集解徐广曰:“肸,一作‘鲜’,一作‘狝’。”骃案:尚书作“粊”。孔安国曰“鲁东郊之地名也”。索隐尚书作“费誓”。徐广云一作“鲜”,一作“狝”。   按:尚书大传见作“鲜誓”,鲜誓即肸誓,古今字异,义亦变也。鲜,狝也。言于肸地誓觽,因行狝田之礼,以取鲜兽而祭,故字或作“鲜”,或作“狝”。孔安国云“费,鲁东郊地名”,即鲁卿季氏之费邑地也。   注③正义古毒反。牿,牛马牢也。令臣无伤其牢,恐牛马逸。   注④集解郑玄曰:“风,走逸。臣妾,畼役之属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作‘振’。”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勿敢□越垒伍而求逐也。觽人有得佚马牛,逃臣妾,皆敬还。”   注⑦集解郑玄曰:“寇,劫取也。因其失亡曰‘攘’。”   注⑧集解王肃曰:“邑外曰郊,郊外曰隧。不言四者,东郊留守,故言三也。”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皆当储歭汝粮,使足食;多积刍茭,供军牛马。”马融曰:“桢、干皆筑具,桢在前,干在两旁。”正义糗,去九反。桢音贞。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甲戌日当筑攻敌垒距堙之属。”   注⑾集解马融曰:“大刑,死刑。”   鲁公伯禽卒,①子考公酋立。②考公四年卒,立弟熙,③是谓炀公。炀公筑茅阙门。④六年卒,子幽公宰立。⑤幽公十四年。幽公弟垊杀幽公而自立,是为魏公。⑥魏公五十年卒,子厉公擢立。⑦厉公三十七年卒,鲁人立其弟具,是为献公。献公三十二年卒,⑧子真公濞立。⑨   注①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伯禽以成王元年封,四十六年,康王十六年卒。”   注②索隐系本作“就”,邹诞本作“遒”。   注③索隐一作“怡”。考公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第’,又作‘夷’。世本曰‘炀公徙鲁’,宋忠曰:‘今鲁国’。”   注⑤索隐系本名圉。   注⑥集解徐广曰:“世本作‘微公’。”索隐系本“垊”作“弗”,音沸。“魏”作“微”。且古书多用魏字作微,则太史公意亦不殊也。   注⑦索隐系本作“翟”,音持角反。   注⑧集解徐广曰:“刘歆云五十年。皇甫谧云三十六年。”   注⑨索隐真音慎,本亦多作“慎公”。按:韂亦有真侯,可通也。濞,系本作“挚”,或作“鼻”,音匹位反。邹诞本作“慎公坙”。   真公十四年,周厉王无道,出奔彘,共和行政。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真公卒,弟敖立,是为武公。   武公九年春,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戏,①西朝周宣王。宣王爱戏,欲立戏为鲁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曰:“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诛之: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②行而不顺,民将□上。   ③夫下事上,少事长,所以为顺。今天子建诸侯,立其少,是教民逆也。④若鲁从之,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⑤若弗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⑥诛之亦失,不诛亦失,⑦王其图之。”宣王弗听,卒立戏为鲁太子。夏,武公归而卒,⑧戏立,是为懿公。   注①正义许义反,又音许宜反,后同。   注②集解韦昭曰:“令不行则政不立。”   注③集解韦昭曰:“使长事少,故民将□上。”   注④集解唐固曰:“言不教之顺而教之逆。”   注⑤集解韦昭曰:“言先王立长之命将壅塞不行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先王之命立长,今鲁亦立长,若诛之,是自诛王命。”   注⑦集解韦昭曰:“诛之,诛王命;不诛,则王命废。”   注⑧集解徐广曰:“刘歆云立二年。”   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①与鲁人攻弑懿公,而立伯御为君。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而问鲁公子能道顺诸侯者,②以为鲁后。樊穆仲曰:③“鲁懿公弟称,④肃恭明神,敬事耆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固实;⑤不干所问,不犯所*(知)**[咨]*。”宣王曰:“然,能训治其民矣。”乃立称于夷宫,⑥是为孝公。自是后,诸侯多畔王命。   注①正义御,我嫁反,下同。   注②集解徐广曰:“顺,一作‘训’。”正义道音导。顺音训。   注③集解韦昭曰:“穆仲,仲山父之谥也。犹鲁叔孙穆子谓之穆叔也。”   注④正义尺证反。   注⑤集解徐广曰:“固,一作‘故’。”韦昭曰:“故实,故事之是者。”   注⑥集解韦昭曰:“夷宫者,宣王祖父夷王之庙。古者爵命必于祖庙。”   孝公二十五年,诸侯畔周,犬戎杀幽王。秦始列为诸侯。   二十七年,孝公卒,子弗湟立,①是为惠公。   注①集解徐广曰:“表云弗生也。”索隐系本作“弗皇”。年表作“弗生”。   惠公三十年,晋人弑其君昭侯。四十五年,晋人又弑其君孝侯。   四十六年,惠公卒,长庶子息①摄当国,行君事,是为隐公。初,惠公适夫人无子,②公贱妾声子生子息。息长,为娶于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之。③生子允。④登宋女为夫人,以允为太子。及惠公卒,为允少故,鲁人共令息摄政,不言即位。   注①索隐隐公也。系本隐公名息姑。   注②正义适音的。   注③索隐左传宋武公生仲子,仲子手中有“为鲁夫人”文,故归鲁,生桓公。   今此云惠公夺息妇而自妻。又经传不言惠公无道,左传文见分明,不知太史公何据而为此说。谯周亦深不信然。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轨’。”索隐系本亦作“轨”也。   隐公五年,观渔于棠。①八年,与郑易天子之太山之邑祊及许田,君子讥之。   ②   注①集解贾逵曰:“棠,鲁地。陈渔而观之。”杜预曰:“高平方与县北有武棠亭,鲁侯观渔台也。”   注②集解谷梁传曰:“祊者,郑伯之所受命于天子而祭泰山之邑也。许田乃鲁之朝宿之邑。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   十一年冬,公子挥谄谓隐公曰:“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请为君杀子允,君以我为相。”①隐公曰:“有先君命。吾为允少,故摄代。今允长矣,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②以授子允政。”挥惧子允闻而反诛之,乃反谮隐公于子允曰:“隐公欲遂立,去子,子其图之。请为子杀隐公。”子允许诺。十一月,隐公祭钟巫,③齐于社圃,④馆于蒍氏。⑤挥使人杀隐公于蒍氏,而立子允为君,是为桓公。   注①集解左传曰:“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太宰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菟裘,鲁邑也。营菟裘以作宫室,欲居之以终老也。”杜预曰:“菟裘在泰山梁父县南。”   注③集解贾逵曰:“钟巫,祭名也。”   注④集解杜预曰:“社圃,园名。”   注⑤集解服虔曰:“馆,舍也。蒍氏,鲁大夫。”   桓公元年,郑以璧易天子之许田。①二年,以宋之赂鼎入于太庙,君子讥之。   ②   注①集解麋信曰:“郑以祊不足当许田,故复加璧。”   注②集解谷梁传曰:“桓公内杀其君,外成人之乱,受赂而退,以事其祖,非礼也。”公羊传曰:“周公庙曰太庙。”   三年,使挥迎妇于齐为夫人。六年,夫人生子,与桓公同日,故名曰同。同长,为太子。   十六年,会于曹,伐郑,入厉公。   十八年春,公将有行,①遂与夫人如齐。申繻谏止,②公不听,遂如齐。   齐襄公通桓公夫人。公怒夫人,夫人以告齐侯。夏四月丙子,齐襄公飨公,③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因命彭生折其胁,公死于车。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好礼。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请得彭生除丑于诸侯。”齐人杀彭生以说鲁。立太子同,是为庄公。庄公母夫人因留齐,不敢归鲁。   注①集解杜预曰:“始议行事也。”   注②集解贾逵曰:“申繻,鲁大夫。”   注③集解服虔曰:“为公设享燕之礼。”   庄公五年冬,伐韂,内韂惠公。   八年,齐公子纠来奔。九年,鲁欲内子纠于齐,后桓公,桓公发兵击鲁,鲁急,杀子纠。召忽死。齐告鲁生致管仲。鲁人施伯曰:①“齐欲得管仲,非杀之也,将用之,用之则为鲁患。不如杀,以其尸②与之。”庄公不听,遂囚管仲与齐。齐人相管仲。   注①正义世本云:“施伯,鲁惠公孙。”   注②索隐本亦作“死”字也。   十三年,鲁庄公与曹沬会齐桓公于柯,曹沬劫齐桓公,求鲁侵地,已盟而释桓公。桓公欲背约,管仲谏,卒归鲁侵地。十五年,齐桓公始霸。二十三年,庄公如齐观社。①   注①集解韦昭曰:“齐因祀社,搜军实以示军容,公往观之。”   三十二年,初,庄公筑台临党氏,①见孟女,②说而爱之,许立为夫人,割臂以盟。③孟女生子斑。斑长,说梁氏女,④往观。圉人荦自墙外与梁氏女戏。⑤斑怒,鞭荦。庄公闻之,曰:“荦有力焉,遂杀之,是未可鞭而置也。”斑未得杀。会庄公有疾。   庄公有三弟,长曰庆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哀姜无子。哀姜娣⑥曰叔姜,生子开。庄公无适嗣,爱孟女,欲立其子斑。庄公病,而问嗣于弟叔牙。叔牙曰:“一继一及,鲁之常也。⑦庆父在,可为嗣,君何忧?”庄公患叔牙欲立庆父,退而问季友。季友曰:“请以死立斑也。”庄公曰:“曩者叔牙欲立庆父,柰何?”季友以庄公命命牙待于针巫氏,⑧使针季劫饮叔牙以鸩,⑨曰:“饮此则有后奉祀;不然,死且无后。”牙遂饮鸩而死,鲁立其子为叔孙氏。⑩八月癸亥,庄公卒,季友竟立子斑为君,如庄公命。侍丧,舍于党氏。⑾   注①集解贾逵曰:“党氏,鲁大夫,任姓。”   注②集解贾逵曰:“党氏之女。”索隐即左传云孟任。党氏二女。孟,长也;   任,字也,非姓耳。   注③集解服虔曰:“割其臂以与公盟。”   注④集解杜预曰:“梁氏,鲁大夫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圉人,掌养马者,荦其名也。”正义荦,力角反。   注⑥正义田戾反。   注⑦集解何休曰:“父死子继,兄死弟及。”   注⑧集解杜预曰:“针巫氏,鲁大夫也。”   注⑨集解服虔曰:“鸩鸟,一曰运日鸟。”   注⑩集解杜预曰:“不以罪诛,故得立后,世继其禄也。”   注⑾正义未至公宫,止于舅氏。   先时庆父与哀姜私通,欲立哀姜娣子开。及庄公卒而季友立斑,十月己未,庆父使圉人荦杀鲁公子斑于党氏。季友礶陈。①庆父竟立庄公子开,是为愍公。   ②   注①集解服虔曰:“季友内知庆父之情,力不能诛,故避其难出奔。”   注②索隐系本名启,今此作“开”,避汉景帝讳耳。春秋作“闵公”也。   愍公二年,庆父与哀姜通益甚。哀姜与庆父谋杀愍公而立庆父。庆父使卜齮袭杀愍公于武闱。①季友闻之,自陈与愍公弟申如邾,请鲁求内之。鲁人欲诛庆父。庆父恐,奔莒。于是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为厘公。②厘公亦庄公少子。哀姜恐,奔邾。季友以赂如莒求庆父,庆父归,使人杀庆父,庆父请奔,弗听,乃使大夫奚斯行哭而往。庆父闻奚斯音,乃自杀。齐桓公闻哀姜与庆父乱以危鲁,及召之邾而杀之,以其尸归,戮之鲁。鲁厘公请而葬之。   注①集解贾逵曰:“卜齮,鲁大夫也。宫中之门谓之闱。”正义齮,鱼绮反。   闱音韦。   注②索隐愍公弟名申,成季相之,鲁国以理,于是鲁人为僖公作鲁颂。   季友母陈女,故亡在陈,陈故佐送季友及子申。季友之将生也,父鲁桓公使人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闲于两社,为公室辅。①季友亡,则鲁不昌。”   及生,有文在掌曰“友”,遂以名之,号为成季。其后为季氏,庆父后为孟氏也。   注①集解贾逵曰:“两社,周社、亳社也。两社之闲,朝廷执政之臣所在。”   厘公元年,以汶阳鄪封季友。①季友为相。   注①集解贾逵曰:“汶阳,鄪,鲁二邑。”杜预曰:“汶阳,汶水北地也。汶水出泰山莱芜县。”索隐“鄪”或作“费”,同音秘。按:费在汶水之北,则“汶阳”非邑。贾言二邑,非也。地理志东海费县,班固云“鲁季氏邑”。盖尚书费誓即其地。   九年,晋里克杀其君奚齐、卓子。①齐桓公率厘公

  • 史记鲁周公100字简介

      周公帮助武王打下天下后,恭谨地侍奉了武王和成王。周公之子鲁公伯禽受封在鲁地,安定鲁国。几代后传到武公。周宣王立武公的次子戏为鲁国继承人,

  • 鲁周公世家 通假字

      太公、召公乃缪卜( “缪”同“穆”,虔诚。 )   我以其璧与圭归( “归”同“馈”,奉送。 )   武王蚤终 ( 蚤“同”同“早”,早些时候。 )   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 ( “飨”同“享”,享有。 )   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 “佚”同“逸”,安乐。 )   岁则大孰 ( “孰”同“熟”,丰收。 )

  • 史记里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1、汉高祖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 《史记》都有哪些内容?

      史记也称“太史公书”,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本纪〉是“天下”统治者的事迹,〈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或历史动态,〈书〉的内容有关历代典章制度,〈世家〉描述影响深远的家系或贵族事迹,〈列传〉呈现的是历史上各类人物的历史表现与社会的种种样貌。不同於以往的史书,《史记》的写作方式首开纪传体之先河:以描写人物的生平为主,年代先后为副

  • 鲁周公世家的作品原文是什么?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後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1]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馀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天降祉福,唐叔得禾,异母同颖,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餽周公于东土,作餽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乃为诗贻王,命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训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丰,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其三月,周公往营成周雒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如畏然。   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故昔在殷王中宗,严恭敬畏天命,自度治民,震惧不敢荒宁,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其在高宗,久劳于外,为与小人,作其即位,乃有亮闇,三年不言,言乃讙,不敢荒宁,密靖殷国,至于小大无怨,故高宗飨国五十五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于外,知小人之依,能保施小民,不侮寡,故祖甲飨国三十三年。”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後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周多士)“文王日中昃不暇食,飨国五十年。”作此以诫成王。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周公卒后,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史百执事,史百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成王执书以泣,曰:“自今后其无缪卜乎!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孰。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西周强藩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後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作肸誓,曰:“陈尔甲胄,无敢不善。无敢伤牿。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敬复之。无敢寇攘,逾墻垣。鲁人三郊三隧,峙尔刍茭、糗粮、桢榦,无敢不逮。我甲戌筑而征徐戎,无敢不及,有大刑。”作此肸誓,遂平徐戎,定鲁。   鲁公伯禽卒,子考公酋立。考公四年卒,立弟熙,是谓炀公。炀公筑茅阙门。六年卒,子幽公宰立。幽公十四年。幽公弟沸杀幽公而自立,是为魏公。魏公五十年卒,子厉公擢立。厉公三十七年卒,鲁人立其弟具,是为献公。献公三十二年卒,子真公濞立。   真公十四年,周厉王无道,出奔彘,共和行政。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真公卒,弟敖立,是为武公。   长幼之乱   武公九年春,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戏,西朝周宣王。宣王爱戏,欲立戏为鲁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曰:“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诛之: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夫下事上,少事长,所以为顺。今天子建诸侯,立其少,是教民逆也。若鲁从之,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若弗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诛之亦失,不诛亦失,王其图之。”宣王弗听,卒立戏为鲁太子。夏,武公归而卒,戏立,是为懿公。   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弑懿公,而立伯御为君。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而问鲁公子能道顺诸侯者,以为鲁后。樊穆仲曰:“鲁懿公弟称,肃恭明神,敬事耆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固实;不干所问,不犯所(知)[咨]。”宣王曰:“然,能训治其民矣。”乃立称于夷宫,是为孝公。自是后,诸侯多畔王命。   孝公二十五年,诸侯畔周,犬戎杀幽王。秦始列为诸侯。   二十七年,孝公卒,子弗湟立,是为惠公。   惠公三十年,晋人弑其君昭侯。四十五年,晋人又弑其君孝侯。   四十六年,惠公卒,长庶子息摄当国,行君事,是为隐公。初,惠公适夫人无子,公贱妾声子生子息。息长,为娶于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之。生子允。登宋女为夫人,以允为太子。及惠公卒,为允少故,鲁人共令息摄政,不言即位。   隐公居摄   隐公五年,观渔于棠。八年,与郑易天子之太山之邑祊及许田,君子讥之。   十一年冬,公子挥谄谓隐公曰:“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请为君杀子允,君以我为相。”隐公曰:“有先君命。吾为允少,故摄代。今允长矣,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以授子允政。”挥惧子允闻而反诛之,乃反谮隐公于子允曰:“隐公欲遂立,去子,子其图之。请为子杀隐公。”子允许诺。十一月,隐公祭钟巫,齐于社圃,馆于蒍氏。挥使人杀隐公于蒍氏,而立子允为君,是为桓公。   三桓兴起   桓公元年,郑以璧易天子之许田。二年,以宋之赂鼎入于太庙,君子讥之。   三年,使挥迎妇于齐为夫人。六年,夫人生子,与桓公同日,故名曰同。同长,为太子。   十六年,会于曹,伐郑,入厉公。   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夫人如齐。申繻谏止,公不听,遂如齐。齐襄公通桓公夫人。公怒夫人,夫人以告齐侯。夏四月丙子,齐襄公飨公,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因命彭生摺其胁,公死于车。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好礼。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请得彭生除丑于诸侯。”齐人杀彭生以说鲁。立太子同,是为庄公。庄公母夫人因留齐,不敢归鲁。   庄公五年冬,伐卫,内卫惠公。   八年,齐公子纠来奔。九年,鲁欲内子纠于齐,后桓公,桓公发兵击鲁,鲁急,杀子纠。召忽死。齐告鲁生致管仲。鲁人施伯曰:“齐欲得管仲,非杀之也,将用之,用之则为鲁患。不如杀,以其尸与之。”庄公不听,遂囚管仲与齐。齐人相管仲。   十三年,鲁庄公与曹沬会齐桓公于柯,曹沬劫齐桓公,求鲁侵地,已盟而释桓公。桓公欲背约,管仲谏,卒归鲁侵地。十五年,齐桓公始霸。二十三年,庄公如齐观社。   三十二年,初,庄公筑台临党氏,见孟女,说而爱之,许立为夫人,割臂以盟。孟女生子斑。斑长,说梁氏女,往观。圉人荦自墻外与梁氏女戏。斑怒,鞭荦。庄公闻之,曰:“荦有力焉,遂杀之,是未可鞭而置也。”斑未得杀。会庄公有疾。庄公有三弟,长曰庆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哀姜无子。哀姜娣曰叔姜,生子开。庄公无适嗣,爱孟女,欲立其子斑。庄公病,而问嗣于弟叔牙。叔牙曰:“一继一及,鲁之常也。庆父在,可为嗣,君何忧?”庄公患叔牙欲立庆父,退而问季友。季友曰:“请以死立斑也。”庄公曰:“曩者叔牙欲立庆父,柰何?”季友以庄公命命牙待于针巫氏,使针季劫饮叔牙以鸩,曰:“饮此则有后奉祀;不然,死且无后。”牙遂饮鸩而死,鲁立其子为叔孙氏。八月癸亥,庄公卒,季友竟立子斑为君,如庄公命。侍丧,舍于党氏。   先时庆父与哀姜私通,欲立哀姜娣子开。及庄公卒而季友立斑,十月己未,庆父使圉人荦杀鲁公子斑于党氏。季友奔陈。庆父竟立庄公子开,是为愍公。   愍公二年,庆父与哀姜通益甚。哀姜与庆父谋杀愍公而立庆父。庆父使卜齮袭杀愍公于武闱。季友闻之,自陈与愍公弟申如邾,请鲁求内之。鲁人欲诛庆父。庆父恐,奔莒。于是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为釐公。釐公亦庄公少子。哀姜恐,奔邾。季友以赂如莒求庆父,庆父归,使人杀庆父,庆父请奔,弗听,乃使大夫奚斯行哭而往。庆父闻奚斯音,乃自杀。齐桓公闻哀姜与庆父乱以危鲁,及召之邾而杀之,以其尸归,戮之鲁。鲁釐公请而葬之。   季友母陈女,故亡在陈,陈故佐送季友及子申。季友之将生也,父鲁桓公使人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闲于两社,为公室辅。季友亡,则鲁不昌。”及生,有文在掌曰‘友’,遂以名之,号为成季。其后为季氏,庆父后为孟氏也。   公卿争权   釐公元年,以汶阳鄪封季友。季友为相。   九年,晋里克杀其君奚齐、卓子。齐桓公率釐公讨晋乱,至高梁而还,立晋惠公。十七年,齐桓公卒。二十四年,晋文公即位。   三十三年,釐公卒,子兴立,是为文公。   文公元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三年,文公朝晋襄父。   十一年十月甲午,鲁败翟于咸,获长翟乔如,富父终甥舂其喉,以戈杀之,埋其首于子驹之门,以命宣伯。   初,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以败翟于长丘,获长翟缘斯。晋之灭路,获乔如弟棼如。齐惠公二年,鄋瞒伐齐,齐王子城父获其弟荣如,埋其首于北门。卫人获其季弟简如。鄋瞒由是遂亡。   十五年,季文子使于晋。   十八年二月,文公卒。文公有二妃:长妃齐女为哀姜,生子恶及视;次妃敬嬴,嬖爱,生子俀。俀私事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曰不可。襄仲请齐惠公,惠公新立,欲亲鲁,许之。冬十月,襄仲杀子恶及视而立俀,是为宣公。哀姜归齐,哭而过市,曰:“天乎!襄仲为不道,杀适立庶!”市人皆哭,鲁人谓之“哀姜”。鲁由此公室卑,三桓彊。   宣公俀十二年,楚庄王彊,围郑。郑伯降,复国之。   十八年,宣公卒,子成公黑肱立,是为成公。季文子曰:“使我杀适立庶失大援者,襄仲。”襄仲立宣公,公孙归父有宠。宣公欲去三桓,与晋谋伐三桓。会宣公卒,季文子怨之,归父奔齐。   成公二年春,齐伐取我隆。夏,公与晋郄克败齐顷公于砹齐复归我侵地。四年,成公如晋,晋景公不敬鲁。鲁欲背晋合于楚,或谏,乃不。十年,成公如晋。晋景公卒,因留成公送葬,鲁讳之。十五年,始与吴王寿梦会钟离。   十六年,宣伯告晋,欲诛季文子。文子有义,晋人弗许。   十八年,成公卒,子午立,是为襄公。是时襄公三岁也。   襄公元年,晋立悼公。往年冬,晋栾书弑其君厉公。四年,襄公朝晋。   五年,季文子卒。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以相三君。君子曰:“季文子廉忠矣。”   九年,与晋伐郑。晋悼公冠襄公于卫,季武子从,相行礼。   十一年,三桓氏分为三军。   十二年,朝晋。十六年,晋平公即位。二十一年,朝晋平公。   二十二年,孔丘生。   二十五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立其弟景公。   二十九年,吴延陵季子使鲁,问周乐,尽知其意,鲁人敬焉。   三十一年六月,襄公卒。其九月,太子卒。鲁人立齐归之子裯为君,是为昭公。   昭公年十九,犹有童心。穆叔不欲立,曰:“太子死,有母弟可立,不即立长。年钧择贤,义钧则卜之。今裯非适嗣,且又居丧意不在戚而有喜色,若果立,必为季氏忧。”季武子弗听,卒立之。比及葬,三易衰。君子曰:“是不终也。”   昭公三年,朝晋至河,晋平公谢还之,鲁耻焉。四年,楚灵王会诸侯于申,昭公称病不往。七年,季武子卒。八年,楚灵王就章华台,召昭公。昭公往贺,赐昭公宝器;已而悔,复诈取之。十二年,朝晋至河,晋平公谢还之。十三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十五年,朝晋,晋留之葬晋昭公,鲁耻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子狩竟,因入鲁问礼。二十一年,朝晋至河,晋谢还之。   二十五年春,鸜鹆来巢。师己曰:“文成之世童谣曰‘鸜鹆来巢,公在乾侯。鸜鹆入处,公在外野’。”   季氏与郈氏鬬鸡,季氏芥鸡羽,郈氏金距。季平子怒而侵郈氏,郈昭伯亦怒平子。臧昭伯之弟会伪谗臧氏,匿季氏,臧昭伯囚季氏人。季平子怒,囚臧氏老。臧、郈氏以难告昭公。昭公九月戊戌伐季氏,遂入。平子登台请曰:“君以谗不察臣罪,诛之,请迁沂上。”弗许。请囚于鄪,弗许。请以五乘亡,弗许。子家驹曰:“君其许之。政自季氏久矣,为徒者众,众将合谋。”弗听。郈氏曰:“必杀之。”叔孙氏之臣戾谓其众曰:“无季氏与有,孰利?”皆曰:“无季氏是无叔孙氏。”戾曰:“然,救季氏!”遂败公师。孟懿子闻叔孙氏胜,亦杀郈昭伯。郈昭伯为公使,故孟氏得之。三家共伐公,公遂奔。己亥,公至于齐。齐景公曰:“请致千社待君。”子家曰:“弃周公之业而臣于齐,可乎?”乃止。子家曰:“齐景公无信,不如早之晋。”弗从。叔孙见公还,见平子,平子顿首。初欲迎昭公,孟孙、季孙后悔,乃止。   二十六年春,齐伐鲁,取郓而居昭公焉。夏,齐景公将内公,令无受鲁赂。申丰、汝贾许齐臣高龁、子将粟五千庾。子将言于齐侯曰:“群臣不能事鲁君,有异焉。宋元公为鲁如晋,求内之,道卒。叔孙昭子求内其君,无病而死。不知天弃鲁乎?抑鲁君有罪于鬼神也?愿君且待。”齐景公从之。   二十八年,昭公如晋,求入。季平子私于晋六卿,六卿受季氏赂,谏晋君,晋君乃止,居昭公乾侯。二十九年,昭公如郓。齐景公使人赐昭公书,自谓“主君”。昭公耻之,怒而去乾侯。三十一年,晋欲内昭公,召季平子。平子布衣跣行,因六卿谢罪。六卿为言曰:“晋欲内昭公,众不从。”晋人止。三十二年,昭公卒于乾侯。鲁人共立昭公弟宋为君,是为定公。   定公立,赵简子问史墨曰:“季氏亡乎?”史墨对曰:“不亡。季友有大功于鲁,受鄪为上卿,至于文子、武子,世增其业。鲁文公卒,东门遂杀适立庶,鲁君于是失国政。政在季氏,于今四君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国!是以为君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定公五年,季平子卒。阳虎私怒,囚季桓子,与盟,乃舍之。七年,齐伐我,取郓,以为鲁阳虎邑以从政。八年,阳虎欲尽杀三桓适,而更立其所善庶子以代之;载季桓子将杀之,桓子诈而得脱。三桓共攻阳虎,阳虎居阳关。九年,鲁伐阳虎,阳虎奔齐,已而奔晋赵氏。   十年,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行相事。齐欲袭鲁君,孔子以礼历阶,诛齐淫乐,齐侯惧,乃止,归鲁侵地而谢过。十二年,使仲由毁三桓城,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城,伐之,不克而止。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去。   十五年,定公卒,子将立,是为哀公。   哀公五年,齐景公卒。六年,齐田乞弑其君孺子。   七年,吴王夫差彊,伐齐,至缯,徵百牢于鲁。季康子使子贡说吴王及太宰嚭,以礼诎之。吴王曰:“我文身,不足责礼。”乃止。   吴为邹伐鲁,至城下,盟而去。齐伐我,取三邑。十年,伐齐南边。   齐伐鲁。季氏用冉有有功,思孔子,孔子自卫归鲁。齐田常弑其君简公于俆州。孔子请伐之,哀公不听。   十五年,使子服景伯、子贡为介,适齐,齐归我侵地。田常初相,欲亲诸侯。   十六年,孔子卒。   二十二年,越王句践灭吴王夫差。   二十七年春,季康子卒。夏,哀公患三桓,将欲因诸侯以劫之,三桓亦患公作难,故君臣多闲。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街,曰:“请问余及死乎?”对曰:“不知也。”公欲以越伐三桓。八月,哀公如陉氏。三桓攻公,公奔于卫,去如邹,遂如越。国人迎哀公复归,卒于有山氏。子宁立,是为悼公。   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十三年,三晋灭智伯,分其地有之。   三十七年,悼公卒,子嘉立,是为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卒,子显立,是为穆公。穆公三十三年卒,子奋立,是为共公。共公二十二年卒,子屯立,是为康公。康公九年卒,子匽立,是为景公。景公二十九年卒,子叔立,是为平公。是时六国皆称王。   楚国灭鲁   平公十二年,秦惠王卒。二十(二)年,平公卒,子贾立,是为文公。文公(七)[元]年,楚怀王死于秦。二十三年,文公卒,子雠立,是为顷公。   顷公二年,秦拔楚之郢,楚顷王东徙于陈。十九年,楚伐我,取徐州。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灭鲁。顷公亡,迁于下邑,为家人,鲁绝祀。顷公卒于柯。[2]   鲁起周公至顷公,凡三十四世。   史家评论   太史公曰:余闻孔子称曰“甚矣鲁道之衰也!   洙泗之闲龂龂如也”。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隐桓之事;襄仲杀适立庶;三家北面为臣,亲攻昭公,昭公以奔。至其揖让之礼则从矣,而行事何其戾也?

  • 十二生肖鹅卵石读后感

      假日里我看了一本名叫《鹅卵石》的书。   鹅卵石的意义是爱情?亲情?还是一段触目惊心的鬼故事?鹅卵石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打开书,看下去你就会明白,那是一份简单而又伟大的爱。书中的主人公陈大同市一个可爱、诚实而又有点儿顽皮的好孩子,他被父母送到一个名叫“忘忧农场”的山中度假。这里曾经淹死一名品学兼优的少年朱树凯。陈大同一心想要找出朱树凯溺水的真相,于是在山中展开了调查。   这本书好似一本有魔力的书,吸引着我读完了一页又一页,哥哥为了让妹妹变得快乐,用尽心思绘制了一百个鹅卵石,并冒着生命的危险,守护鹅卵石,自己却罹难。哥哥对妹妹那么关爱,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妹妹的微笑。许友彬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   我觉得鹅卵石里面的忘忧农场真是一个好地方,可以种菜、除草、自己施肥料,自己耕地,所种来的菜都是原生态、无污染、菜种纯正,所以十分好。而且那里面吃的都是青菜什么的,都不会像城里的人一样大鱼大肉的吃。而且忘忧农场里什么现代化电子工具都没有,完全是靠大自然中的种种特征来计时的。忘忧农场的一切东西都是十分亲近以前古代的,古代的农民都是早出晚归,而忘忧农场也是早出晚归,虽然会比古代添加点乐趣。   每个人的心田,就像田地一样,有鲜花,有蔬菜,有瓜豆,也有野草。只有拔掉野草,鲜花才会开得好,美丽的蝴蝶才会飞来。给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快乐!

  • 没有壳的蜗牛读后感

      《没有壳的蜗牛》共有十部分:没有房子的蚯蚓姑娘;地下宫殿三日游;一心想要新房的蜗牛姑娘等。所有部分中我最喜欢的是梦中的乐园这部分。它主要讲了:蜗牛在梦中梦到它自己把自己曾经当作宝贝的房子丢弃了,长出了翅膀,跟着大雁到达了太阳岛。它又见到了自己曾经爱上的那位蜗牛姑娘,于是他们结婚了。   这段中,蜗牛看似只是把自己珍贵的小公馆丢弃。实际上,仔细多读读,会发现蜗牛不仅卸掉了自己的小公馆,它还把自己自私、封闭也卸掉了。它这在梦中的一个有意义的行动,让他改变了许多:从自私到无私;从封闭到开朗;从不擅交往到善解人意   我认为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让我们一起插上通往理想的翅膀,向着我们理想的地方前进。而且我们不能把哪个自己的东西看得太重,而看不起他人的物品。要知道,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呀!   这本书真好,画面美,故事情节动人,还有这么多的道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 司命星君给白凤九看的史记是什么内容

      三生石上凤九的名字和文昌帝君连在一起,而东华帝君并没有在三生石上出现。伤心的凤九用狐尾在三生石上刻东华的名字但是并没有成功。   东华帝君法力大失是与诛心劫有关,在剧中我们看到为了不破坏东华的气运,凤九只好勾搭元贞,而东华帝君知道后被气死(剧情略显狗血)。   由于帝君的60年历劫还没到就已经死了,所以法力失去了九成。而帝君提早结束历劫是因为他动了诛心劫,而动诛心劫的原因就是他是真的爱上风九了!   剧中东华帝君征战天下的时候,为了让自己没有弱点被敌人乘虚而入,就在三生石上抹去了自己的名字,断掉了自己的姻缘。凤九得知三生石的事,便断尾化成匕首去三生石上刻东华的名字,刚写上字就消失了,凤九受伤太重被送回青丘,所以人都去看他,东华也去了,并且吻了她的额头,但是凤九以为是在做梦.....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   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   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   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   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 《女儿的婚事》读后感

      《教授女儿的婚事》,题材不算新颖,海外华人的男婚女嫁。我印象很深的,是吴刚。第一次亮相,在教会。两个异乡客,并不真信仰,会心一笑。我以为,是个乡镇企业家,路人甲。   及至他回国后,出其不意,又不着痕迹地出现在洁的门口,开豪车,请吃饭,买蛋糕,是个体贴的绅士.暗示情愫,洁未回应.不羞不恼,礼貌得体.再通过门卫的话,亮明身份,原来,是司令的公子.哦~所有的言行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这个军二代,不简单.不是纨裤公子,更不是李天一.他精明能干,事业有成.遵世俗,与门当户对的女友结婚.他没有不满意,因为他没有遇到真爱.大部分人,不都是这样的么?而且,看上去过的不错.   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和洁,一见未钟情,二见遇知音,三见四见,才顿悟---你是我要找的人!这是一对精神高度默契的恋人.他义无反顾地爱了,通知妻子离婚,未料妻子寻短见,状态失控.他全身心照顾妻子他还有男人的责任..他背叛的是婚姻,不是感情.   与洁分手,生离死别,彼此示爱----此生只有你.   感情没有败给时间,几年过去了,吴刚还是爱着洁,远远地,悄悄地.他的身边还有妻.另外,他也担心再一次情感暴发,会伤害洁的平静.爱她,就在心里.   吴妻毕竟是高知,有家教,有涵养,没有把往事化成絮叨,她明事理,下决心与吴刚,一别两宽.   吴刚已是自由身,生意上出了问题,这个刚强的男人,觉得自己如果不能给洁带来富有有生活,还不如把爱情化成苦酒,自己默默地独饮.   我觉得,吴和洁,主要是思想情感上高度一致,才达到爱的美好境界.虽然,他们的婚外性是不合法的.   我其实很敬佩吴的妻子.当丈夫出轨,这个出身高贵的博士,以死明志.她不是以死邀胁,是上天怜惜没有收她.恢复后,她没有哭闹撒泼,一面在事业上坚持追求,一面真心修复家庭裂迹,几年后,面对毫无感情的生活,她选择了分手.   不要苛责她,试问,有几个年青的女人,面对突然的感情变故,能优雅地转身,给他留一下个坚强的背影呢?   小说的女主角是洁,我对她的同情多于欣赏.明明不喜欢康,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坚决拒绝?于对她的保护,使她萌生爱意.探询得知于有女友,灰心至极,赌气嫁康.这是一生的大错!婚后也想调节夫妻矛盾,两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生活变成了讲道理,争执,很伤感情,原来就没有感情基础.夫妻渐行渐远.两败俱伤.我觉得,她对于的感情,是一种错误的感觉,因为不爱康,格外珍惜于的关怀.错以为这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