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陵墓风水

  • 陵墓风水这么棒 为什么还会亡国

      他的陵园风水棒,别人的更棒怎么办?风水是活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风水转到不好的时候,加上君主无为自然就亡国了。

  • 帝王陵墓用什么门派风水,

      中国古代帝王对于陵墓选址是极其重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对皇帝本人来讲,选择一个万年吉地是一大心愿,他希望死后继续享受帝国的荣华富贵和皇帝的威严,希望他的威严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延续。其次,对于整个皇族而言,这是关系到龙脉兴旺的重大事情,所以不得不慎重。最后,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也是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一般来说,政府会设立专门负责修皇帝陵墓的机构,比如,在明朝主要是工部负责,而负责的大臣,主要是内阁大臣。主持修陵工程不但是一种荣誉,而且也是被皇帝信任和重用的表现,主持者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都会获得丰收。   那么,选择陵墓地址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第一,皇帝召开御前会议,宰相大臣、各部尚书必须参加。皇帝提出具体要求,大臣们讨论补充,商量成若干原则;然后成文,呈给皇帝,皇帝批准后,就可以执行。   第二,请当时最权威的风水大师一起参与勘察,选择几个方案由皇帝最后定夺。当然也不是某个风水大师的一次勘察,而是很多大师联合作业,甚至是不同批次的实地研究,然后做好方案,主持大臣再修改补充,呈交给皇上。   第三,皇帝看后,再和大臣讨论,把不符合皇上意思的地方修改过来,以及不符合本朝基本原则的地方修正,尽量追求完美。   当然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所以在民间看来,皇帝选择陵墓玄机重重。   秦始皇陵朝向的“秘密”   按照中国古老习俗,凡修庙、造坟、建房,通常要坐北朝南。中国历代帝王之陵,绝大部分也是坐北朝南的。但赫赫有名的秦始皇的坟墓,却很奇怪的是坐西朝东的。   过去一直以为秦始皇的墓是朝北的,因为根据一些军事、政治理论认为,他修筑长城,是防患匈奴。但匈奴直到秦始皇死了仍没有消灭,他死不瞑目,所以他的坟墓是面朝北面的渭河,表示时刻注视敌人,戒备不懈。   但是,作为秦始皇陵园组成部分之一的秦兵马俑出土后,人们发现,这几千个兵马俑都一齐面向东方。考古学家和史学家便认为,秦始皇墓葬本身并不是坐南朝北,而是坐西向东的。那么,它为什么要坐西向东呢?   一种看法认为,秦始皇“灭六国,定一统”是成功了,但统治并不十分巩固。秦始皇常说“东方有天子气”,一直放心不下。因此,他命人修驰道,先后四次东巡(仅作过一次北上),绝不会是单纯的寻欢作乐,游山玩水,而是出于“安内攘外”的考虑。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秦始皇陵之所以坐西向东,除了显示自己雄踞西北,横扫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威风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生前无法觅到不死之药,死后也要闭着双目瞻望东方,以求神仙引渡到天国。   纵观秦始皇一生,他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州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碣石,南达会稽,在琅琊、芝罘一带留连忘归,由此可见,他对东海仙境是何等地向往。   此外,人们发现骊山的西边,秦庄襄王(秦始皇的父亲)、秦孝文王(爷爷)、秦昭襄王(秦始皇的太爷)、宣太后(昭襄王之母)、悼太子(昭襄王之弟)的四个陵(其中孝文王和昭襄王合一陵园)与骊山东边的秦始皇陵,都是秦东陵,同属秦代的正阳县,这些陵墓都坐西朝东。再向上溯源,凤翔的秦陵(春秋时代秦国诸侯多葬于此)也都坐西向东,这表明了秦人,由西向东进入中原政治舞台的轨迹。   宋陵   宋代帝王为了稳坐江山,也十分迷信风水。   宋陵在河南巩县南部,到过此地的人,总不免要问:为什么北宋的七个皇帝都要把陵墓修在远离开封二百公里之处?为什么宋陵的南面入口处高于北面的地形?按传统的丧葬习俗,进入南边的陵区后,往北的建筑群落应当越走越高,而宋陵怎么背道而驰?   回答这些问题,只能从风水角度加以解释。宋代的风水先生把老百姓的姓氏统统按照古代音乐中的五音(宫、商、角、徵、羽)排列,这叫“五音姓利”。选择地势,要根据姓氏的音属。宋代皇帝赵姓属角音。角音的人死了应当选择东南高而西北低的地势。在开封附近没有适合角音的地势,只好在河南巩县安寝了。这里方圆数十里地势平缓,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符合风水先生的要求。   宋陵还实际“昭穆之法”,南为前,北为后,东为昭,西为穆。等级高的陪葬人员置于昭,等级低的陪葬人员置于穆。宋代的皇后不能与皇帝同穴,男尊女卑,她们埋在西北角。   在这块风水宝地,除了七座皇帝陵外,还有三百多座皇族及功臣的坟墓,组成了一个大的陵区。   宋朝皇帝如此讲究风水,但仍然不能免除厄运,金人入侵中原,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身葬异乡,南宋皇帝的尸骨不得不远离祖宗,埋在江南。看来,风水还是没有保佑北宋赵氏皇族。   明孝陵   安徽凤阳城西南十公里,有一座明代皇陵,陵墓里埋着明太祖朱元璋的父母,是明代最早建筑的一座皇陵。   有则传说,当年朱元璋和他的一个哥哥,抬着父亲的棺材去掩埋时,半路遇上大雨,只好把棺材暂时放在一个土坡上,兄弟俩找了个地方避雨。过了一会儿,雨过天睛,再去抬棺材时,棺材已被沙土掩埋起来,因此,人们都说这是“天葬”。   传说归传说,即使棺材被掩埋起来,也是土坡崩塌而下的偶然巧合,不值得大惊小怪。当时穷人的埋葬,的确是非常简单不过的。朱元璋称帝后,曾多次考虑改葬,有人奏谏,说那坟地“风水好”,皇业刚定,如若改葬,破了“兴龙宝地”,就会对大明江山不利。于是,他便决定厚葬,就地建造陵墓。于是在原地的土堆加高培厚,并根据当地所处的自然地势做了一番修饰。   这位明朝开国皇帝,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开始在南京营建自己的墓地——明孝陵。当初,朱元璋为了寻觅葬身之地,叫风水先生跑遍了整个紫金山头。最后,风水先生在梁朝蒋山寺宝公塔前停了下来,说:“只有这个地方紫气蒸腾,是藏龙胜地,风水最好。”于是朱元璋就让蒋山寺和尚东迁2.5公里,另建寺院给他们,即现在的灵谷寺。   朱元璋死后,葬入明孝陵,设立孝陵卫,护陵官民达五六千人。为防止“凿伤龙脉”,妨碍“风水”,朱元璋生前就立了陵寝例。据《明会典》记载:“车马过陵者及守陵官民入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过去,有的砍柴人误入山中,即被就地“正法”。可是,大明天下也持续不到300年。   清东陵   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的昌瑞山下,据说有一块“风水宝地”。《大清一统志》是这样描述这块地形的:“山脉自太行逶迤而来,重岗叠阜,凤翥龙蟠,一峰柱笏,状如华盖。前有金星峰,后有分水峪,诸山耸峙环抱。左有鲶鱼关,马兰峪尽西朝,俨然左辅。右有宽佃峪,黄花山皆东向,俨然右弼,千山万壑,回环朝拱,左右两水,分流夹绕,俱汇于龙虎峪。”   这块“风水宝地”一直沉睡了数千年,清朝顺治年间的一天,一队前呼后拥的狩猎队伍追赶猎物,偶至此处,为首一人突然停辔四顾,赞叹道:“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他取下射御钩弘用的扳指,向空中一抛,谕示待臣说:“扳指落处,必是佳穴,可以作为朕的寿宫。”   这人,就是顺治皇帝。这地,就是清代的孝陵,后来扩充为清东陵。当时的风水先生称此地是“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即使让我们踏遍全国,也难得寻到这块万年吉地。”   清东陵建有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还建有孝庄、孝惠、孝贞(慈安)、孝钦(慈禧)四座后陵。另有景妃、景双妃、裕妃、定妃、惠妃五座妃园寝,一座公主陵。   清东陵是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开始营建的。陵区距北京125公里。陵区东西宽26公里,南北长125公里,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跨遵化、蓟县、密云等县。   清东陵是一座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帝王陵园。它可分为两部分,以昌瑞山顶的明长城遗址为界限,在长城以南修砌了近40公里的风水墙,墙内是陵寝,称为“前圈”,长城以北是所谓的“后龙”风水禁地。为了保持风水,清政府强令拆除了明长城,将周围的居民全部赶出。风水墙外建有红桩灭道,防止百姓进入。乾隆三十五年又设立新桩,每根桩上写道:“后龙风水重地,凡木桩以内,军民人等不准越入设窑烧炭,各宜禀遵,如敢故违,严拿以重治罪。”   清朝皇帝特别重视保护陵区风水,如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江西监生罗万象上奏,请求开喜峰口外桑园山银矿,但朝廷批复:桑园山虽然与东陵的雾灵山不同脉,但毕竟接近风水区,不能开银。   清东陵的主体建筑是孝陵。孝陵坐落在昌瑞山主峰南麓,三面环山,陵前是开阔的平原。为防止汛期山洪,修建了纵横的水沟,利用地势倾斜排水。这样,北可避风,南可避水,使陵园得到有效的保护。   乾隆皇帝在选择陵地时,颇有踌躇。当时已有了东陵和西陵,他本想子随父葬,在西陵选地,又担心冷落东陵,最后决定让雍正一个人睡在西陵,自己与祖宗去做伴,就在东陵的胜水峪选择了万年吉地。钦天监认为胜水峪龙盘虎踞、星拱云联、允协万年之吉,于是就在胜水峪兴修裕陵。从此以后,清代皇帝选择陵区,大抵是父在东陵、子在西陵,史称“兆葬之制”。裕陵以西是咸丰皇帝的定陵。定陵滨临西大河,河对岸是高耸的黄花山。定陵是“捡破烂”修建起来的。据说,咸丰帝的父亲道光帝本打算在东陵绕斗峪修陵,后来发现地宫渗水,不能避水避风,气得大发雷霆,决定到西陵去重建,于是在东陵丢下了残砖剩瓦。咸丰皇帝在位时,国力不支,只好用东陵的这些旧料修定陵。   慈禧太后很相信风水,她曾数次去看葬地,把手腕上的稀世珍宝18颗珍珠手串丢入穴中,作为镇地之宝。尽管慈禧在风水上费尽了心机,但也没有援救大清的灭亡。由于墓中装满了诱人的宝物,导致了军阀孙殿英的盗墓,这是对慈禧相信风水的最好嘲笑。

  • 伟人父母陵墓风水怎样

      真正的伟人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什么伟人,人民才是伟人,敬重人民,了解人民,深知人民力量的伟大,自己的渺小,功主要是人民的,名主要是人民的,江山也是人民了,看看就行了,太重,要能砸死,风水,实际上就是一部分指环境,这还算科学,其他部分都是假的,不用信,以后可以将其好的正确的部分归入环境学中,所谓风水只说,举个例子,南京在朱元璋手里风水就好,在朱由崧蒋中正手里风水就不好,由此可知所谓风水学中之部分之虚缪,人是关键,人是决定一切的,对文化有影响的人,要进行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确保能不断出现优秀人才,国家永远强大。

  • 武则天登位是属什么年

      上元元年(674年),与高宗并称“天皇”“天后”。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   嗣圣元年(684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   载初元年(689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上尊号“圣神皇帝”。   乾封二年(667)高宗因久疾,命太子李弘监国。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二月,中宗欲以韦后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力谏不听,武则天遂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治所在今湖北房县)。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改国号为周。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等以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则天,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则天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垂拱二年(686)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

  • 武则天的八字有七杀吗

      不一定,不知道她八字是什么

  • 成吉思汗的陵墓一共有多少座?

      成吉思汗都不知道在哪死的,被埋葬在哪里,怎摸可能问有多少陵墓呢!

  • 中国帝王陵墓所在地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盘古氏 上古时期 盘古 南海 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   伏羲氏 原始社会 太昊陵 河南淮阳 湖北襄阳等 传说之陵   女娲氏 原始社会 女娲陵 山东济宁 山西赵城等地 传说之陵   炎帝神农氏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32世纪) 炎帝陵 湖南酃县 传说之陵   黄帝有熊氏或轩辕氏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6世纪) 黄帝陵 陕西黄陵县,山东 甘肃 河南 河北等地 传说中黄帝陵很多,一般以陕西黄帝陵为准   少昊金天氏 原始社会 少昊陵 山东曲阜 传说之陵   颛顼高阳氏 原始社会 颛顼陵 河北高阳 传说之陵   帝喾高辛氏 原始社会 帝喾陵 河南滑县 陕西 阳等地 传说之陵   帝尧陶唐氏 原始社会 尧陵 山西临汾,山东东平等地 传说之陵   帝舜有虞氏 原始社会 舜陵 湖南宁远县 传说之陵   大禹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2世纪) 禹陵 浙江绍兴 传说之陵   夏代王陵   夏代自后启杀益自立,天下为私,进入了奴隶社会。大约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至公元前十七世纪,共传了十六帝。仅有个别帝陵有一些传说的记载,大都不可考。由于夏代的历史情况目前尚未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仅将各帝名称列表于手,以供参考。   帝号及   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后启 (约前2095--前2086年) 无考   太康 (约前2085--前2057年) 太康陵 河南太康县 传说之陵   仲康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相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少康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杼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槐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芒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泄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不降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扃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廑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孔甲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孔皋 奴隶社会 孔皋陵 河南洛宁县 传说之陵   后发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履癸(桀)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商代王陵   公元前十七世纪初,商汤(成汤)推翻了夏末暴君桀,建立了商朝,约自公元前一七一一年至公元前一0六六年,共历时约六四五年,传位三十帝,殷代情况已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也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其后期帝王陵墓已在河南安阳殷墟等地有所发现,但是具体的是哪一个帝陵尚未考确,正在考定中。仅将各帝名称列表于后,以供参考。   帝号及   姓氏 在位

  • 历史上,武则天的眉毛真的是“倒八字”的吗

      其实现在的日本艺妓装束就是有唐代穿着演变而来。那时候的唐朝女子都会刮去眉毛然后点缀两点作为新眉 。电影里刘嘉玲饰演的武则天大致是按唐风格打扮的,但是细节之处有待考量……正所谓唐风看日本,明习看南韩。

  • 武则天的坟墓现在挖出来了没?

      武则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乾陵,墓当然没有挖出来,国家现在对古墓,特别是帝王墓葬挖掘很谨慎,但历史上曾有3次大规模盗掘,财产损失不少,不过女皇的尸骨却没有破坏!

  • 武则天死后皇位归属

      武则天之后继位的是其子李显。对于立嗣问题武则天似乎一直也很犹豫,传位应该传同姓,但武承嗣、武三思只是武则天的侄子,他们的父亲与武则天是同父异母,在武则天的父亲去世后武承嗣、武三思的父亲都欺负武则天母女,因此后来都被武则天报复了。武则天扶植他们只是为了使自己有亲信的力量来对抗朝臣,但原谅他们的父亲并传位给他们就不可能了。   李显和李旦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一般帝王传位都会倾向于自己的直系血亲,但是武则天是个很强势的女性,对于相对比较懦弱的两个儿子武则天显然很不满意。而且他们都被武则天从皇位上给拉下来,如果让他们中任何一个复位那自己身后是否会被报复就很难说了。   大概武则天倾向于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但是在男权社会出一个女主已经很难得了,再把女性传承模式化恐怕难以得到整个士大夫阶层的认同。所以武则天在称帝后一直没有建储,大概也是想通过权谋迫使士大夫承认太平公主的储位。   不过到武则天晚年也没有能够确立太平公主的储位,反而迫于压力将被流放的李显接了回来,并最终立为太子。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担心夜长梦多,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由李显复位,是为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