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为什么

  • 端午节又称哪些节呢?

      端午节又叫:五月节;端阳节;端五节;艾节;重午;夏节等。

  • 端午节又称什么节

      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端午节 外文名: 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 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日 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等 国家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日入选世界名录

  • 货车上的阳角立肖又称之为什么

      你好,朋友   羊角主肖,转向肖   如不足,请追问,满意请采纳,谢谢

  • 端午节的日期、风俗、由来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汉服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炒五毒”,江苏中部以韭菜、茭(jiāo)草(或金针菜)、木耳、银鱼、虾米等同炒,大约是以这几种菜象征蟾蜍、蝎子、壁虎、蛇、蜈蚣等五毒都是端午的必备菜肴,现在少见。但是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以辣椒、葱、姜、蒜 、香菜五种有刺激的东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馆都可以点到此菜,因为食材比较常见。端午赛龙舟活动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余下全文>>

  • 重阳节又称什么节

      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   要登高,登山(登高节)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节)   喝菊花酒和赏菊(菊花节)   这都是老师上课时的真解啊(望采纳)!

  • B型血为何又称“完美血型” 6

      陶涛 陈龙 编著中国画报出版社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自然疗法专家彼德·达达莫医生提出:“人的血型决定他们身体所需要的食物类型”,他的“吃适合你血型的食物”的观点,引起了饮食医学的又一阵狂风浪潮。本书力图把“血型”、“血型与饮食”作了有益的探讨,视角新颖,值得一读。B型血是继A型血后出现的血型,在ABO血型系统中,它是与A型血相对抗的血型。在B型血的世界里,有专门对抗A型血的密码,因此在身体、性格、饮食方面,体现出与A型血完全不同的特征。 B型血人的身体特点 B型血液是指红细胞表面有B抗原,血清中会产生对抗A型抗原的抗体的血液类型。自从ABO血液系统发现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寻找出血液中密码的解密要素,但都没成功。直到20世纪有人用自己从医数十年的血型与疾病统计数据,给血型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好的研究角度。 研究者开始研究血型与疾病的关系,并发现不同的血型在身体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要素。按照B型血来说,红细胞上的B型抗原,与血清中的抗A抗原的抗体能够很好的结合,形成一个很强的自身免疫系统。可以说B型血的人是在四种血型中,最健康、免疫力最强的血型。B型血的强健的免疫系统,能够快速地保护人体不受各种疾病和病毒的侵袭。 由于B型血抗原、抗体的健康活跃性,B型血是现代人最喜欢的一种血型。因为它通常还能够抵抗现代生活中许多最严重的疾病,例如心脏病和癌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即使B型血的人得了这些严重的疾病,他们也是最有可能生存下来的人。 在消化系统方面,由于B型血的人,新陈代谢的速度都很快,效率很高,所以适应能力是比较强大的。不仅能够适应A型血的人所能适应的素食类食物,而且对高动物蛋白也可以很好地吸收。 最值得让其他三种血型的人嫉妒的是,B型血不仅能够很好地吸收各种有益的营养物质,而且是四种血型中惟一能够尽情享用奶制品的人。因此,B型血也有“完美血型”之称。 B型血人的性格特点 根据血型与性格研究者多年的研究发现,B型血人的性格在很多方面都是与A型血人的性格完全相反的,这与B型血人体内所含的凝集素与A型血的凝集素完全相反不无关系。 在B型血人的统计中,大多数B型血的人都表现出活泼、开朗、充满活力的性格。在学习方面,B型血的人领悟力很强,最拿手的是背诵数字与符号。但他们也是自由一族,他们热爱自由,不喜欢禁锢,喜欢自己定计划表,并按照其实行。碰见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只要中意便不惜付出代价,很多东西还没得到时朝思暮想,而一旦得手后热度又会冷却下来。因此,也有心神不定,具有脱缰野马般强烈的好奇心,缺乏耐心、毅力,时而懒散时而心细,尤其健忘等特点。 在事业方面,B型血的人表现出对自己的言行,向来都很自信,而且也很负责的态度。凡事想到就做,即使明天再做还来得及,却也要马上动手实行。当他们碰到问题时,常会做广泛、不定型的弹性思考,决断迅捷,做出重点性的结论,且能巧妙地把事情处理妥当。因此,B型血的人很少发生失败的事。 B型血的人大多数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气质,有时纵使需要再做一次,也宁可在失败后重来,表现出主观、懂事、好辩、纯真、无欲望,强烈的果断力及夸张的作风。在金钱方面,B型血的人通常表现的比较大方,而且全凭情绪而定。有时即使是自己珍藏的宝物,也会很大方地把它当礼物送人。 在情感方面,B型血的人是有节奏、有格调的人,这种类型的人,常常会积极地想迫使周围的人接受他们的想法,同时善于交际,喜欢变化的生活,因此经常会寻求一些新奇的事物,较不会将自己局限在某个范围之中。他们淡泊、快乐、爱好横向关系的拓展,全凭直觉及印象,容易不顾一切的蛮干下去。另外,敏感、亲切、乐观、不求结果、只在乎过程,极为重视现在,也是B型血人的典型情感特征。 总之,B型血是在历经了狩猎者的追逐,与耕耘者的演化后的完美主义者,他们的身上有着狩猎者的自由、豪爽、奔放的特征,也有着耕耘者的朴素、意志力强的特点。他们个性爽朗、坦率、富有丰富的同情心,但同时,他们也容易朝三暮四、厌倦、缺乏执著心,大胆而不够慎重、具有夸张性、多嘴、意志薄弱,缺乏毅力等缺点。 B型血的源流与饮食 按照血型的发展规律,B型血是继地球上第三个出现的血型,大约于15000年前出现。根据统计,B型血是人数最少的一个血型,在近代以前一直被隔离在欧亚大陆几条大山脉的北方。据推测B型血的人与狩猎者的O型血的人很相似,有可能是游牧民族的后裔,而通过调查也显示蒙古族、匈奴等游牧民族大多数是B型血。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游牧民族大都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因此具有一个强健的消化肉类食物的消化系统。B型血的人传承了游牧民族的消化特点,同样也具有一套功能强大的消化系统以及高效的新陈代谢作用。并且,他们的消化系统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类食物,差不多对各种有益的营养物质都能消化和吸收。 在饮食上,B型血的人所摄取的食物,要远比A型血的人广泛。他们的食物种类基本上包括了各类食物,而需要避免的食物不多。由于食物摄取范围广泛,食物能够为他们提供各种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动物蛋白质、植物蛋白质以及各种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这个层面上说,B型血人的饮食是非常均衡、健康的。 如果一个B型血的人能够认真地坚持和遵循B型血的饮食计划,他天生强健的免疫系统和抵抗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从而防止各种严重疾病的发生。 B型血人缺乏的营养 对于B型血的人来说,他们营养的摄取是非常均衡的,基本上包含了各类食物。无论是油腻而不好消化的肉食、奶制品,还是含有高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水果,B型血的人都能够从中吸取身体所需营养。所以,B型血的人基本上不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补充营养物质。 然而,虽然B型血人的免疫系统非常完善,但不知为何,各类细菌好像对B型血的人特别钟爱,而且较其他三种血型,毒素也容易在B型血的人体内积累。B型血不得不通过提高新陈代谢的效率来加快排毒速度。因此B型血唯一需要补充的营养物质,便是矿物质镁。 矿物质镁是一种参与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及新陈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可活性元素。在人体中,它为300多种酵素的主要成分和催化剂,对蛋白质的制造、脂肪代谢以及遗传物质DNA的组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镁还具有影响钾离子和钙离子的运转;调控神经信号的传递;维持物质的结构和功能激活和抑制催化酶及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及细胞分化;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等影响细胞的多种生物功能。 B型血的人很难吸收到矿物质镁。因为矿物质镁多存在于整粒的种子、未经碾磨的谷物、青叶蔬菜、豆类和坚果等食物中,这些食物与B型血人的饮食略有相差。而B型血的人喜欢的鱼、肉、奶和水果等食物中,矿物质镁含量较低,并且在加工过程中,镁几乎会全部损失。另外,肌酸六磷酸、粗纤维、乙醇、过量的磷酸盐和钙离子等,都会削弱矿物质镁的吸收,这成了B型血的人缺失镁的主要原因。 对于B型血的人来说,矿物质镁含量不足,会影响其新陈代谢的速度,从而降低其免疫系统功能和抗病毒的能力。当身体内镁物质缺乏时,强健的B型血的人会发现自己很容易罹患病毒感染、疲倦、忧郁沮丧以及神经系统失调,对生活、学习都可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B型血的人需要补充一些富含矿物质镁元素的食物。尤其是患有湿疹的B型血的儿童,补充镁质对其缓解病情有良好疗效。 富含矿物质镁的食物有:谷类、豆类、绿色蔬菜、蛋黄、牛肉、河鲜产品、花生、芝麻、香蕉等。豆腐中也含有较高的镁成分,经常吃些卤水豆腐,可解决由于缺镁引起的“抽搐病”。

  • 端午节为什么叫龙舟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和夏节。     端午节源于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后人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作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所以又称诗人节。     赛龙舟,为什么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凭吊屈原,许多渔夫划起船只,争先恐后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追至洞庭湖仍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沅湘一带百姓延续这一划龙舟活动。随之竞渡成习,然后逐渐盛行于吴、越、楚。     伴着时间的推移,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各地还赋予了不同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晚的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的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还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睛)。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盛传于世。     端午节吃粽子,又是什么来历呢?传说屈原投汩罗江死后,当时有一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人们又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慢慢发展成粽子丢进江里。这样端午节吃粽子,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煮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余下全文>>

  • 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为什么又叫女儿节

      春秋战国后人们为纪念在这一天为国投江殉难的屈原,开始流行包粽子、划龙舟以及插艾蒲、戴香包、饮雄黄酒、挂长命缕等习俗。北方一些地区还有少女要佩灵符,簪榴花,已嫁女要回娘家省亲,故又称为“女儿节”。福州也有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讨要夏衣的风俗,娘家就将准备好的夏衣送给回娘家的女儿。

  •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耽、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