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特色

  • 纳西族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古雅纯朴的纳西族服饰是其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   纳西族居住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地区是纳西族的两个主要聚居地,其余散居于中甸、维西、永胜、盐边、盐源、木里和西藏芒康等县。这里是属穿断山脉地区,背靠青藏高原,面向云贵高原,境内山川壮丽,河流纵横,景色秀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身厚,被视为是美丽、神秘而又富足的“香格里拉”。今天,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古城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海内外的关注。

  • 纳西族有哪些习俗?

      一、居住 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

  • 纳西族有哪些民族特色?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宗教文化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前要清扫场地,搭棚。   日常生活中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因为把筷子插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出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注重节约,不得浪费粮食。不要在碗底留剩饭。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

  • 意大利特色食品有哪些?

      提拉米苏:相信各位mm和自己的男朋友应该经常到面包店去吃吧,小小的一罐,加上咖啡,可可等一些元素,所以吃到嘴里有一股浓浓的咖啡味,很贴心的甜点!   意大利浓汤:这个汤里有什么原料呢?胡萝卜,土豆,西芹,洋葱等等,加入适量的盐和胡椒,汤熟了之后再加入土豆,胡椒和香叶,熬制烂熟,起锅的时候加上橄榄油,呵呵, 口水都要流到床单上去了。   千层面:属于意式宽面,加上番茄酱和西红柿,为什么取这样的一个名字呢?是因为每层都有一层馅料,就感觉层层叠进,加上蔬菜和橄榄油,最后放入烤箱之中烤10分钟,拿出之后可以切好!   厚蛋烧:大家吃过肉末斩蛋没有?就是将鸡蛋弄成鸡蛋饼,这个跟做法差不多,摊一张鸡蛋饼卷起来,成为一张卷,非常的可口,这道菜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它的火候,才能决定它是否膨松可口。   意式烩饭:它的调料有很多,大部分上是肉馅,洋葱,料酒,蒜。将上述这些东西加入在一起,就是烩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先除了饭之后的原料药放入烤箱之中烤好,再加上米,才是香浓的意式烩饭。

  • 纳西族的民族风俗30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 纳西族有哪些节日习俗?

      春节:   春节,除夕宰鸡,以饭和肉喂狗,用猪头拜灶君,然后祭祖先。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带着粑粑、菜、酒等物到祖先坟上拜年。初二洗头洗脚。初三祭天,这是整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有的地方祭天时只许男子参加。祭天的目的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从初一到十五均不劳动,在家玩乐,青年们则随各地习惯举行唱歌或射箭等文娱活动。   棒棒会:   纳西农事节日,后演变为交流竹木农具的节日,又称老会。每当农历正月十五,纳西族人便聚集在各集镇,交流生产资料,以备春耕。晚上各家要吃元宵,到街上看歌舞表演。   小年:   小年是云南省宁获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人民的节又、也叫做牛马年,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用来酬谢牧童一年来的辛劳。届时。孩子们可得到家长缝制的新衣裤和一些食物,食物有。一只猪前脚、两根猪肋骨以及鸡蛋、面饼、精粑、酥油、水果糖果等。替别人放牧的孩子也同样可在寄宿户中得到同样礼机一歹节日里,歌舞和赛马活动为大家带来欢乐。一赛马,也称"跑罐子",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骑手能有幸喝到头一罐美酒。目前,组织儿童看电影,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为古老的节日又增添了新内容。   火把节:   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六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天,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隆重节日。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收。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农具会:   正月十五丽江农具会,正月二十日白沙农具会,都是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春节活动的高潮,也是这个节庆的结束和新的一年备耕生产的开始。白沙农具会在明清时叫"白沙庙会",纳西语叫"白沙堂美空棒",意即"白沙大宝积宫开门"。是明代建筑"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寺庙一年一次的开门日。主要是让人们进香拜佛。近半个世纪来,成了交流农具为主的节日,故人们名副其实地称为"白沙农具会"。届时,邻近各县农民纷纷来此买卖农具和马匹,赶会期间热闹非凡。   北岳庙会:   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多"的盛大节庆。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多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

  • 特色餐饮店名大全

      老街坊、回味轩、第一楼、秦鼎记、南北楼、中原粮品、状元斋,等等。。。看你要开什么样的酒店?川、鲁、京、粤、闽、辽、清、本、要对症下药。ok

  • 特色川菜有哪些

    1、四川火锅 以麻,辣,鲜,香着称的火锅已成为四川美食的代表。 2、水煮鱼 水煮鱼又称江水煮江鱼,是一道四川及重庆市的汉族传统名菜,“麻上头,辣过瘾”,让水煮鱼在全国流行得一塌糊涂。 3、回锅肉 回锅肉作为一道传统川菜,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的化身。它色香味俱全,色泽红亮,是最好的下饭菜之首选。 4、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有名的传统川菜之一,主要由豆腐、碎牛肉/碎猪肉、辣椒、花椒做成,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这道菜突显了川菜“麻辣”的特点。 5、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是一道地道的川菜,主要是用糖和醋来调味,以酸甜为主,可以和黑木耳、笋来进行搭配。 6、水煮肉片 水煮肉片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因肉片以水煮熟故名水煮肉片。其“麻、辣、鲜、香、”的特点,最宜下饭,为家常美食之一,是吃辣人的佳选。 7、辣子鸡 辣子鸡是四川特别有名的一款美食,色红质嫩,吃起来酥香爽脆,回味无穷,为四川传统菜之一。 8、酸菜鱼 酸菜鱼是重庆菜的代表之一,四川菜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誉。以鲜草鱼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 9、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是川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其红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浓、肉质滑脆。 10、毛血旺 毛血旺是成都有名的小吃。其味道麻、辣、鲜、香四味俱全。“血旺”指血豆腐,一般用鸭血,也有用猪血的。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所以取名毛血旺。“毛”是重庆方言,是粗糙,马虎的意思。

  • 龙潭有什么特色?

      龙潭,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自秦统一全国至今,由梅树龙潭到如今龙潭,具书面记载的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龙潭古镇,迁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时设州同佐理州事。民国年州改为县,设县佐。民国二十年(1932年)实行商团合一,设总正。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镇。龙潭古镇至今仍保存有距今已200多年的石板老街、四合院、封火墙是其独特的建筑。镇上以火砖砌成的围墙,高达十几米或二三十米不等,再用铁或木料砌成约1米高的楔子护墙,内修房舍。一层楼名"印子屋",其形像一枚方印,此即独具特色的封火桶子。 龙潭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因镇上两个氽水潭,形似形似"龙眼",常积水成潭故名"龙潭"。面积7.2平方公里,是5.4万土家、苗族、汉族等 民族聚居地。清雍正13年,(1735)被一场大火烧毁,才迁往龙潭河(古称湄苏河)旁重建。凭借龙潭河、酉水河之便,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集镇,古称:龙潭货、龚滩钱。 石板街从瓦厂弯(牌坊)经永兴街、中心街、永胜街至永胜下街的梭子桥(垮纸厂沟)全长约3公里的石板街被磨的青幽如玉,光可鉴人。另一条街起自福兴桥、下抵江西潭顺河街、全长0.5公里,主街宽约5米,全用方块青石铺成,因年代久无,历经行人步履,石板光滑,行走其间,尤须格外小心。 古建筑,由南向北河作长形分布,房屋总建筑面积86473平方米,宅基阶沿多为细钻条石砌成,大街小巷均为石板路,其多梯坎。如名古建筑,禹王宫、万寿宫、祠、庙宇、天主教堂、经院、书院等,公共建筑均以巨木作梁柱,院落间常见青砖花墙盖瓦,以石灰粉檐,沿街一面全为店铺,开间大小不等,但庭院幽深,内有二、三重天井,后面作主宅或仓库,部份富裕商家内设亭阁花园,水榭戏台,廊廊回环,很有气派。50多座土家族民居建筑----吊楼形态美观,翘角飞檐。150余堵封火墙把古镇隔离出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其中有著名的赵世炎的故居,丁铃笔下的酉阳中学(龙潭中学)和好友"梦柯"(王剑虹)的旧居都在这里。 龙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龙潭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清代就设立了公学。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大总统府秘书、原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王勃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赵世炎,教育家赵君陶,原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原华北区军委书记张朝宜,瞿秋白的夫人王剑虹等,都诞生在龙潭古镇。龙潭历史悠久,依山傍水,砖木结构的民居鳞次栉比,用火砖砌成的风火墙到处可见,其中以户为主体,高约十多二十米或二三十米。木结构的房屋,一般人家是"三柱四棋"、"三柱六棋"、"五柱八棋",大富人家有几个"四合天井大院",院内有一间叫"中堂",是作为祭祀祖先、迎接宾客和办理婚丧事的地方。用木板铺成的楼板,是读书楼,绣花楼或陈放楼。临街用木板装修或以砖泥砌成的柜台,是主人出售货物的地方。特别是蜿蜒两公里多长的石板街,全系青石料铺就。多数为五行石板,最宽的有九行石板。如遇高低不平处,就垫成梯形阶坎,七至十余级不等。古镇上,文昌宫、天后宫、轩辕宫、禹王宫、万寿宫、龙王庙、火神庙等古建筑窗棂门楣,画栋雕梁,飞檐翘角,秀丽壮观。在春秋阁的关公像前,河北一位诗人题有:"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的楹联,字迹有力,铁画银钩。1939年抗日战争时镇上兴建的"抗战建国阵亡将士纪念碑",由国民党陆军第二军103师师长何绍周题词"唯我将士,民族之光,牺牲热血,固我金汤,勒石纪勋,百世勿忘"的碑刻,现已由当地政府修葺一新。 龙潭,风景如画,美在天成。境内的黄龙上滩、猫儿镇潭、仙人挂榜、懒蛇下山、罗汉岩像、二龙滚江、九桥溪泛、龙洞堡山等名胜,景色优美,风光迷人。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春节的灯会, 火树银花,鸭子龙、脱节老龙、火龙与狮子灯、篷篷灯、花灯、牌灯并驾齐驱,翩翩起舞,热闹非凡;小端阳的龙舟竟渡与大端阳陆地上的干龙船过街,独具特色,妙趣横生。龙潭古镇,民族风情浓郁,是专家、学者、作家及诗人采风的好地方。苗族著名作家沈从文,在龙潭写过18岁古怪"女匪首"王幺妹的故事;女作家丁玲,也描述过古色古香的龙潭中学,戏剧作家田汉,在他离别龙潭的时候,吟下了"酉阳孤塔隐山岚,巨石撑天未可探,闻道鲤鱼多尺半,把竿何日钓龙潭"的七绝诗。1931年,著名画家张大千的兄长张善子的学生关元琨,在龙潭古镇江西潭畔的中山公园,举办了两次"虎画展"。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日寇侵略,龙潭成了国民政府金融、纺织、汽车、军工之搬迁地,镇上居民猛增到五万人,当时被誉为"小南京"而美名远扬。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龙潭古镇的保护和开发被提上议事日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关注。保护龙潭,开发龙潭成了世代生息在这里的人们的共同愿望。

  • 丽江纳西族民居的简介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千米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