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氏起源

  • 李氏回族的起源

      回族中的李姓,主要源自赐姓。如唐代时的“李光颜,本阿跌失,敕勒十五部落之一也。因世有武功,赐以国姓荣之。”(《中国历代回教名贤事略》)再如五代十国前蜀的李舜弦(诗人)、李徇(文学家、药物学家)、李成三兄妹,本波斯人,其先于隋朝时来中国经商并定居,后封官入仕后赐给了李姓。于唐大中元年(847年)经宣武军节度使卢钧荐举入朝策试,并于次年被授进土及第的李颜升;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被封为怀化将军的李珂末均大食国人,其姓也是及第受封后的赐姓。唐代时,门第森严,等级分明,姓氏族谱志书均是皇帝“颁诏册定”的,故“国姓”是不敢冒用的。赐予回族的李姓,不仅唐代有,明代也有。如初以翻译外国文书后被升为锦衣卫指挥的哈只,宣德二年(1427年)朝廷浩封时,因无中国名,故赐姓李(诚)。此外,有个别的李姓则是改姓。如明代的李蛰,原本姓林,但祖上“性刚正不挠,为执政所嫌,从容毕命于福州”,其后便改姓“李”了。(参见《闽书.方外志》)清代,内务府回回人尼亚咱改姓为李,这也是回族李姓的又一支。李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北、西北和东北地区。李姓也有属皇帝赐姓的,如唐代进士李彦升、唐末词人李珣及其胞妹前蜀国主昭仪李舜弦,原名哈只一回回人氏,明初宣宗宣德一二年(1427)赐姓李,名诚。时任通事,授锦衣卫指挥使(《明宣宗实录》卷33)。等等。

  • 覃氏的起源

      我觉得应该是从属于谭氏 可能谭氏以后分为 有些人喜欢说话 有些人不喜欢说话 不喜欢说话的人就觉得 我们自己也搞个姓吧 老是和那些叽叽咕咕的人在一起 不爽于是他们就去掉言字旁 叫覃了 有人问啊 那叫什么呢 哦 你们想叫TAN也可以 不想叫的人就叫QIN吧 哈哈 纯属杜撰

  • 韦氏起源

      “韦”姓属地是京兆郡,就是现在陕西省长安以东的地区。夏朝皇帝少康将大彭氏的支孙封于豕韦(今天的江苏省铜山附近),豕韦国又名韦国,在夏朝末年被商汤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韦为姓氏。另据史书记载,韦氏来源还有两支:一是韩信之子曾逃到广东避难,去“韩”字的右半边为姓,即韦氏;另一支为少数民族疏勒国姓氏改变而来。   韦姓人虽不多,但是历史上名人却不少。韦孟,历史上有名的学者,精于鲁诗,备受时人称颂;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其诗善写田园风物。韦皋,是唐朝战功彪炳的一员猛将,曾大败吐蕃48万大军,被封为南康郡王。

  • 闫氏真正起源

      源流一   皆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当代《姓谱》载,分闫、阎二姓。闫姓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在当代《百家姓》里,经过后世篡改以后,尤其是满清烧书、篡改古籍以后,闫 字被解释成所谓阎字的简化字。   1、相传太伯的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闫乡(河北易水一带),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闫,称闫氏。   2、相传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手上就有一个闫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闫城,他的子孙也姓闫,称闫氏。   3、出自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了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闫邑(山西夏县一带),晋朝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闫。     源流二   源于芈姓,出自楚国王族伯玙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有支系王族熊伯玙,他被封于闫邑(今湖北麻城),其后有大夫闫敖。在楚国灭权国之后,阎敖被封尹权,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闫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荆楚闫氏。     源流三   蒙古族阎氏在1955年以后多有讹写为闫氏者。     源流四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回族、土家族、壮族、苗族、傣族、高山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闫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闫氏,世代相传至今,在1955年以后讹写为闫氏。

  • 我姓柳,我想知道柳氏的起源和全中国有多少人

    关于柳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士师叫展禽,即柳下惠,受封于柳下(在今河南仆县柳下屯),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相传姓柳。 聚集地(迁徙分布) 在台湾,被排为第九十七位大姓的是柳氏。柳氏入台,据台湾文献载,是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最早由一位福建的漳州柳姓人氏,东渡过海,移居今台北县金山乡五乡村的。 堂号 《广韵》记载:“鲁展禽食采于柳,后因为氏”望出河东。 历史名人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称柳河东。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诗文皆工,尤擅长散文,峭拔矫健,寓意深刻。后人因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故建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以示纪念。传世有《柳河东集》,也称《唐柳先生集》。 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结体劲媚,法度谨严。世称“颜筋柳骨”。所书碑刻,传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祕塔》、《金刚经》、《神策军碑》。 柳亚子——原名慰高,又名人权、弃疾,字安如,一字亚庐。江苏吴江人。同盟会会员,主编《复报》第一至十一期。宣统元年(1909年)冬与陈去病、高天梅创办南社,被举为主任。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总统府祕书。旋讬病至上海,任《天锋报》、《民声报》、《太平洋报》主笔。民国2年起致力于新剧运动,出版《春航集》和《子美集》。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58年逝世,终年71岁。着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辑有《苏曼殊全集》、《孙竹丹烈士遗集》等。 综合新华社、《京华时报》报道,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佔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据介绍,我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佔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佔全国人口总数的6.83%。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樑。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馀、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锺、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三大姓追溯 王:一般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随后便用作姓氏。另外,王姓也由许多其他姓氏变化而来,最多的出于“为”姓,另外,姓王的也有些人是商纣比干之后,甚至古高丽国君也是王姓。 李:李姓来源甚广,有数百之多。最早出自“赢”姓,春秋时期流行以官位做姓,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为姓,后传为李。 张:相传张姓源于黄帝,是黄帝的后代,张姓自汉代开始逐渐增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当时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比如当时的道教领袖张鲁、张角等。 全国第一大姓名:张伟 可能是“伟”代表着挺拔、雄伟之意,去年全国......馀下全文>>

  • 闰年的起源?

      会意。从“王在门中”。古代天子每年冬季以明年朔政分赐诸侯,诸侯于月初祭庙受朔政称为“告朔”。据《说文》段注,举行告朔之礼时,王通常居于明堂,但逢闰月,则居于路寝门,所以“从王在门中。”本义:余数。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的叫“闰”。如“闰月”   参考资料:zidian.teachercn.com/run/Word_14167.html;

  • 青海解氏家族起名排列

      解御龙 解贵

  • 胡氏起源及胡氏名人 40分

    胡姓源流 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 ① 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省漯河市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 ② 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省阜阳。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 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都以胡为姓,国人都以胡为氏,称胡氏,形成两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为胡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入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另汉代太御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其子孙以胡为氏。又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如后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后世子孙皆为胡姓。 历史名人 胡安:汉初著名教育家,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馀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胡瑰:后唐著名画家,河北省涿县人。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骨骼体状都生动有神。 胡瑗: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江苏省泰县人。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的先声。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及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获英美各大学致赠名誉博士学位三十五种。任北京大学教授时,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改革。曾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及校长、驻美大使、国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长。着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章实斋年谱、先秦名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丁文江的传记等数十种,另辑成胡适文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宋经学家。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王安石废弃春秋,安国以为其乃先圣传心之要典,故仍潜心研究二十年。諡文定。着有春秋传、资治通监举要补遗等。 胡大海:明代大将,江苏省泗洪人,官封魏国公。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胡以晃:太平天国杰出将领,广西人。封护国侯,旋改护天侯,晋升封豫王。 胡林翼:字润芝,号贶生,湖南益阳人。道光间进士,累官至湖北巡抚,时洪杨军事盛,林翼创厘金,通盐运、改漳漕、增裕府库,固守武昌,为各省战争之根据,......馀下全文>>

  • 殷氏的起源

      本文摘自百度百科     殷姓(古音读yān,亦读yī,今音读yīn)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殷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山东、云南、四川、河北、陕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殷姓约占全国汉族殷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     得姓始祖     殷契、完颜·殷达呼齐。殷契乃帝喾之子,商部族传说中的始祖。契为其母简狄吞燕卵而孕所生,故被赐为子姓。契在舜帝时任司徒,掌管教化,后因佐大禹治水有   功,被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西南),其裔孙成汤建立商王朝。其间曾五次迁都,十传至盘庚时,又由奄迁到殷(在今河南安阳一带),故名殷商,契又被后人称为殷   契。商下传至纣时被周所灭。后周武王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今河南省商丘),以奉汤王之祀。除此以外的殷商后裔大多没有封赏,便以原国名为氏,称殷姓,他   们尊殷契为其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殷晖:宋末靖康之乱时,殷晖护驾战死扬州,封崇武侯,赐镇江润东丁岗四百顷以为子孙食邑,其子殷文式遂定居于此。殷文式之曾孙廷仁徙居于圌山东南孙家岸。     殷秉常:讳秩,字秉常,行初一,世居扬之泰州,宋诰授右武大夫,以西上阖门使官於汴都,建炎己酉二月车驾南征越州,殷秉常挈眷属迁徙渡江庚戌四月癸未,奉驾越州,隆兴末,因病乞休,时泰遭金人兵燹弗克北,旋遂家於润之大港镇;宋元符己卯八月初二生,乾道丁亥四月初五日卒,寿六十九,娶泰州张氏诰封谊人,宋崇甯壬午生,月日未详,隆兴甲申十一月十二卒,寿六十三,合葬大港镇殷巷赵家花园边奎竹园后,明万历二十年,迁葬经山泉水湾,生子二:殷英、殷华。后裔至今延续七百多年,从丹徒华墅、麒麟、黄墟、留村等往省内外呈放射性繁衍,如今丹阳东茆圹、尧巷、常卅武进礼加镇赵岸里、殷家圹、殷家巷、浦岸里。横山桥镇的殷家巷。魏村的高墅桥、薛家镇的王下村。寨桥夏坊村、灵台、运村殷墅桥。江阴申港镇。无锡洪庄,苏卅横泾镇。宜兴易村、安定圩、北庄、镇龙桥、荆溪徐舍。溧阳水北。安徽歙县上里,再有一支从安徽上里因避水灾迁吴江。以上是殷秉常长子殷英的后裔。殷秉常次子殷华后裔从   黄墟、华墅、留村、大阙迁往四方的。是为宋朝南渡迁南殷氏始祖。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帝喾子殷契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商代第十九位君王盘庚将国都从奄(今山

  • 中国姓氏解氏有多少人

      解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174位,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85位,人口约676000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