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八卦

  • <易经>之<连山经>之谜!

      《易经》中的《连山经》是否就是我国水族的连山卦呢?这个问题,目前在易学界及水书专家们尚在争论,谜一样尚无解开的问题。   在汉族地区,“三古”即先秦时期,《易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己构成三套爻制卦体见世,即是《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付梓传世前后,可能在己成文本的《连山易》、《归藏易》失传了。   那么,《连山》、《归藏》是怎么失传的呢?《归藏》是殷商的《易经》,周灭殷商时,殷商的巫师们把大量的甲骨卜辞埋藏到地下去了!这个从甲骨文的考古中得到证据的!也就是说,商朝的巫师把那时的《易经》埋葬了,也就失传了!殷商的子民被迫离开了殷虚,被贬到了宋国后人就不知到了!   《连山》又是总么失传的呢?这个的确跟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关系极大,犹其是水族!虽然关于水族的历史,专家们有四说即:夏商迁南遗民说、两广原始骆越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但从人类学DNA考古证明水族确系西北迁来说,那么《连山》是否是水族先民带来西南而代代口传心受的“水书”呢?   关于《连山易》说老实话,中原汉地的人,根本没见过这书,即使是专业研究《易经》的专家们,对此书的全貌也知之甚少!只是专家们根据古有逸文,可以推见其书梗概而已。如清代杭辛斋记前人之说:“恒谭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今虽无传,而秦汉以前必有其书。”由此,得知《连山》八万言,的确从数字上多于《归藏》和《周易》的。那么,《连山》这“八万言”是否就是“水书”的原始本呢?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古的“水书”一共才有五本,是明·弘治(相当于公历一四八八年后)的版本。那么这“水书”是什么呢?“水书”分两部即“白书”和“黑书”。白书主要占卜:丧葬、祭祀、婚嫁、营建、出行、节令、生产等民众日常之事的;而黑书则占卜“放鬼”“退鬼”就是占卜鬼魅作祟,驱鬼送鬼,禳灾祷福的巫朴仪式,均由“鬼师”从“水书”中查找依据。由此可知,“水书”是水族一部巫占教科书,鬼师则是教师,鬼师与水书的结合,是维系水族原始宗教信仰——鬼神世界的纽带是水族巫文化的传承。   《连山》是夏的《易经》。夏岁首建寅,而“水书”岁首建戌,这都不同于中原历朝历法的。我们知道中原历代历法是: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秦建亥;汉恢复夏制岁首建寅一直用到现在。而水书用九月过年八月是岁末,这跟夏历不符。   《连山》的占卜起卦方式,谁也   没见过,都不知是用蓍草起卦的还是用骨甲或贝卜的。起卦方式用三爻?用六爻?这跟鬼师起卦形式多样有无传承?这尚待考证。   从现存的“水书”及遗留的鬼师实物可知,水书占卜理论主要有:九星、二十八星宿、八卦九宫、天干地支、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四时五方,七元历制、禽演七星(如:豹年日贪,虎月时狼。)等。这说明水书己经不是原来的夏代的《连山易》;而是在连山易的传承中有所创新发展了。   水书在历代的传承发展中也有与《周易》的辞系有共同之处,如“人谋鬼谋,百姓与能,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此所以变化而行鬼神也。”这也是水书占卜的重要的理论依据。其实水书就是水族的《易经》相当于汉族的《周易》。水书与易经最大的相同处还是更象汉代的《京房易》。象《易楔》所说:“易之卦,爻象皆同,不同者,其序耳。八宫之序,或谓出于《连山》,非无所见也。”而八宫上世八纯卦与五世卦及游魂归瑰与水书卦更有相通之处。   由于水书是水族鬼师历代口口心授相传,知道的人很少的,特别是水书的黑书部分是鬼师的秘笈,外人不可能知的。虽然水书己申报了“文化遗产”,但研究水书还会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开它的谜。我个人愚见,恐怕要破译《连山易》也只能靠水书了!

  • 什么是连山易风水罗盘

      连山易罗盘?应该没有这种罗盘,如果有也是个人所创。

  • 连山归藏的三易概说

      《连山》,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为夏代易学。为什么夏代的“易名”为“连山”呢?我们知道,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的儿子启,启得以承继王位,建立夏朝,完全是借助于他的父亲禹。禹是靠治水起家的。夏代的“易”--《连山》,很可能不起始于夏,而是出现在尧、舜时代。当洪水泛滥的时候,人们无处逃生,只能向高山跑。在落荒逃命的先民们的眼睛里,世上能够解救他们于洪灾水患之中的,大约只有这山。于是人们感恩于大山,视“山”为伟大之物、为佑护之神。当巫师禳灾祈福时,便认为大山有超自然力,甚至认为“山”为第一神。由此,易卦的首位为“艮“(山)也就毫不奇怪了。鉴于此,那时的“易”便被称为《连山》了。《说文》“山”云:“宣也,宣气而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山显而大,百物毕备。两艮相叠而连绵,云气穿环其间,其象威武、雄健,气势磅礴。“连山”好像是说,人的命运与山相连相关。如果没有山,哪能逃出洪水的困扰和危害?由于《连山》与大山档洪水有关,由于夏朝君王的先祖禹是以治水而出名得天下,所以延用《连山》易被夏王朝所接受,这样《连山》得以流传,从尧、舜时代到夏代。天地之子,莫出其长,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大天之下,足堪睥睨万物,领导万物,非崇山莫属。崇威壮崇雄武是夏人精神,后人将《连山》视为夏易,。到了殷商时代,情况有所不同了,洪水早已消退,人们对于洪水侵害的记忆已经淡漠,有的甚至全然不知;也许老人还会提到它,便老人也是听上一代老人述说的。因此,人们对于“易”卦从艮(山)开始,并称之为《连山》,开始感到莫名其妙。此外,商王室出于政治的考虑,感到应该改变《连山》。既然“易”是决定军国大事的偏振,那么使用业已被推翻了的夏朝的《连山》易,似乎不大合适,因为它不利于其政权的巩固。于是殷商决定改变易名,也要改变“易”的结构,特别是对首卦。这的确是需要费一番心思。传说中,商人的祖先为“契”。契的母亲叫简狄。简狄为有氏之女,曾与两位伙伴去河里洗澡,见到玄鸟(燕子)落蛋。简狄拾取玄鸟蛋而吞下去,就怀了身孕,然后生下一个儿子,即“契”。于是商人以玄鸟为其图腾标志。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中“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反映。既然殷商的祖先出自母亲简狄(和玄鸟),那么他们的一切都是这个伟大的母亲给予的。于是,殷商将“夏易”的《连山》卦改为《归藏》,由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其中”,即一切都来自己母亲简狄,引申为人类的

  • 周易八卦的八卦图解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河图洛书》所创 。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七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变。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录为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教科书)。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无数的术数。--《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名称是:乾(qián)乾为天卦象:上乾下乾纯阳卦;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坤(kūn)坤为地卦象:上坤下坤纯阴卦;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震(zhèn)震为雷卦象:上震下震八纯卦;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巽(xùn)巽为风卦象:上巽下巽八纯卦;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坎(kǎn)坎为水卦象:重坎八纯卦;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离(lí)离为火卦象:重离八纯卦;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艮(gèn)艮为山卦象:上艮下艮八纯卦;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

  • 八卦的含义?

      乾 (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   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坎(kǎ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   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离(lí)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   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   艮(gèn)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兑(duì)兑为泽卦像:上兑下兑八纯卦;   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口若悬河,善言喜说,高兴,沼泽地,洞穴,废穴,败壁破宅,坑洼地,纵横沟渠。测事如意悦心。口疾,气管疾病,肺疾,麻脸,肝胆疾症,股疼,血光灾,作手术。   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

  • 连山易经问题,帮忙解答

      什么鬼???有毒把

  • 八卦与长男

      称之为长男者,必备两种条件。第一就是家中兄弟中的老大。第二是成年男性。   中男者,小于长男。将近成年,或上有兄长者。   少男,幼儿也。   长女、中女、少女亦如此。

  •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其实只有先天八卦(伏羲八卦)才有配合太极图使用的   后天八卦(文王八卦)没有和太极图使用的   先天八卦的太极图是阳鱼在上,阴鱼在下   就是 [

  • 书_《连山》、《归藏》是否失传?

      《连山》、《归藏》是我国古文化的典籍,然而,历来人们认为它们是《周易》的前身,并将此认识写入小学生启蒙的《三字经》内:“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通过确凿的考证,个人得出了令人意外的结论。从文字起源和进展,从中国特有的意识形态的进展,都只能说明,它们与《周易》或者与《易》没有任何联系。有联系的是:《老子》文本是在《归藏》的基础上写的;《归藏》是在《连山》的基调下完成的。《连山》、《归藏》、《老子》是西周末前之三本规范最高统治者的宝典。要搞清这个问题得先从《周易》说起。   《周易》顾名思义,当是周朝之《易》的简称。然而,周朝前后却有800余年的历史,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暂依“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初步确定)。在这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之中,我国的文化有了重大的变易和“进展”。大致可分为东西周两个阶段。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770年),这个时期除了沿用商王朝遗留下来的甲骨文字外,并且也有自身时代的发展,所明显表现出来,当然,只是青铜器皿上的金文。   从西周王朝建立起,在金文中,周易的“易”字还仅只是沿袭商王朝的用意,作为“赐”字频繁地出现在金文之中。   周易所有的卦名,除“离”、“兑”两字,在金文中尚有外,余下的:乾、坤、坎、震、巽、艮都是没有的字;   周易中所依托的阴阳的概念,在西周金文之中也是找不到的,除了在使用“阴阳谷”仅两见的地名外。根本没有所谓阴阳的概念之说。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不少的人是受世俗传说的影响,且还有不少名家学者加入这个行列,一味鼓吹,什么“伏羲一画开天”,“仰观”、“俯察”、“辨阴阳”而作八卦于卦台山,这些荒谬的言论与历史事实越来越远。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历史时,不得不注意到商王朝的“贞人”问题。   贞人的出现,历史上对他们有很大的误解。从甲骨文字来看,“贞”字与“鼎”字极其相似,并且联系到出土文物(如安徽凌家滩的玉龟中间的玉版中的图案的中心部分)来看,“食器”是人们生活生存的必须用具用品,且标志着这个民族的前进步伐。所以在我们祖先自觉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后,把管理“食器”的国家官员职位,定为“贞人”这是必然的。于是在商王朝这个崇祭祖先的时期内,“贞人”出现在“宫廷”、“御前”就是很自然的现象。当甲骨文在商王朝中期开始形成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正是管理“食器”的这一批人,可以充作最先的“实践”或“执行者”。于是,他们

  • 内八卦的关于内八卦穴

      理气化痰、行滞消食,常用于咳嗽、痰喘、乳食内伤、胸闷、呕吐、腹泻等症。多与清脾胃、清肺、揉板门、取天河水、分阴、补肾阴、揉中脘等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