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易是八卦演变的吗

  • 连山易是否失传之真相

      远古有三易,《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其中连山易和归藏易,两千年来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几成定论。此二易也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一件千古之谜。也因此,导致后世学者对此二易的研究众说纷纭,其中颇多错误或想当然。如历来学界以为,连山易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易(东汉郑玄:“连山易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而不久前贵州发现的一本用水族文字书写的用于预测的书,也被一些人认为就是连山易。至于三易的差别,普遍认为,“《连山易》《归藏易》用七八,以不变为占,而《周易》用九六,以变为占”(李学勤《出土筮数与三易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似是而非。 其实,连山易和归藏易并未失传,关于此二易的名称、起源、运用等,也不是历来学者所说的那样。此二易,因为天时和其独特的运算体系及精确的运用功效等原因,曾以“金刚经”、“先天易”、“大成卦”等名目出现,以避俗扰。此二易两千年来一直在师门相传,使之不至淹没。 今逢盛世,为传承中华文明,保护此种“国宝”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亦为厘清学界之种种猜想,今弟子苏昱文经师门准允,将连山易整理成篇章,以便公开出版。可以说,在连山易的发展历史上,这是两千年来首次将其真相公之于世。 吾师乃清末进士,河南南阳人,后在辛亥革命时期到泰山修道,寿筵128岁而终。他把历代所传承之连山易、归藏易及相关医术尽传于我。据师言,连山易传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乃东汉人,经代代相传而至今。连山易的起源究竟如何,我也无心考究。 关于连山易的名称,并非是“以艮卦为始”,艮为山,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易”。事实上,连山易也叫“连三”。连山易者三也,一是客观体系,二是时空系统,三是数理演绎,是非常完善的古老文化。它有助于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懂得你应该干什么而去干什么,安份守已地去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当然它亦是养生之法。 三易的本质和最早功用是占卜,这点无论《周礼》“太卜掌三易”之说,还是《左传》、《国语》中所记载的大量筮例都足以证明。而在占卜这个层面上说,连山易之“三”的含义,是以三种不同的时空物质来决定某一事物的吉凶,而这三种物质里要有一个决定吉凶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山”,也就是靠山。这三种时空物质是什么呢?一是元运;二是六甲值符;

  • 史记说周文王在监狱中把《易》的八卦演变成了64卦,那么其中的《易》是由谁创作的?

      周文王姬昌是将伏羲创造的八卦(即“先天八卦”)进行推演,得到了与之卦序不同的“文王八卦”(即“后天八卦”)。将八卦上下两两相叠,所得到的六十四个六爻卦,就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易经》。它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周文王,但其实它应该是集体智慧的成果,并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

  • 八卦是怎样演变六十四卦?

      从八卦到六十四卦     出于某种很偶然的原因,伏羲先生画了八卦,而没有画六卦。其实,八卦看起来并不比六卦更完美,从构图学上来说,六卦显然比八卦更能打动人心。六卦由许多等边三角形组成,在这点上八卦就逊色的多了,八卦顶多可以分解成许多等腰三角形罢了。六卦放在哪儿都稳稳妥妥,立起来都不会倾倒。假设要用六卦来象征自然天地万物及其变化,六卦也跟八卦一样胜任有余。拿六卦的六条边分别命名为天、地、风、雷、火,水,可以完美地表现自然的构造和变化。不像是八卦,一条边表示水,另一条边表示泽——嘿嘿,重复了。     八卦是一个认识自然的理论模型,或者说是一个哲学模型。凡模型,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更何况这模型还是出现在三四千年以前呢!又更何况这模型试图来象征自然宇宙后来还包括人类命运的全部变化。说实话,功能这样完备的哲学模型别说是三四千年以前,就是在今天,我们也无法把他完美地构造出来。构造不出来并不说明八卦就是真理,否则地话,真理也太廉价了,今天的幼儿园里的幼稚儿童一不小心就能给我们构造出一个,我们岂不是要感到应接不暇?     类似的哲学模型世界上还有很多。在古代——这种哲学模型只有出现在远古时代才有学术上的研究意义——希腊有恩培多克勒的土、气、火、水模型;中国还有一个金、木、水、火、土模型。我觉得,五行学说是其中构造的最为完备的一个,因为他抓住了构成世界的某些元素。而八卦呢,既包括水火等“基本元素”,又包括了山、泽、天、地等混合元素,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是,就是这个不伦不类的宇宙构造模型,也许是因为他出现的最早的缘故吧,成为中国人智慧崇拜的偶像。直到今天,某些脑筋里进水太多的学者级人物,还把他看成是“博大精深”的代名词。     八卦不智慧吗?——很难说。在遥远的上古时期,人类缺少最起码最基本的认识自然的手段和方法,也缺少最基本的经验积累,要知道他们那时候只有语言还没有文字,可是,渴望认识世界的愿望和冲动却已经有了,在某些古人的心里还非常强烈。怎么办?——他们大概也只有根据自己直观的经验和最原始的认知能力来解决问题。在他们的经验里,最庞大的事物就是天和地,其次是山和泽;最普遍的事物就是风和火,还有雨水雷电,森林走兽。他们如果想要对自然事物形成某种概括性的认识,也只好从这些可以认识的基本事物中来进行归纳。希腊人恩培多克勒认为这个世界由土、气、火、水四种东西组成;伏羲总结出八卦;另一位中国人总结出五行;可是,你能据此判定他们谁比谁更高明?     当然,八卦的情况更复杂一些。八卦中包含着某种数学原理。原始的八卦可能不是一个八角图形,而是一个包含着从一到九等基本数字的数学模型。把这几个数字按照某种规律交叉排列,某些神秘的内在联系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比如,对角和对边上的数字之和竟然完全相等。这在今天看来属于最简单的数学模型,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不屑一顾,可是,在远古的人们看来,问题绝不会这么简单。这里头包含着某种确定不变的内在规律,可能,还预示着某种神秘莫测的黑暗力量。顶     如果古人看重的是其中的内在规律,这将成为某种数学体系的一个开端;顺着这个规律延伸下去,更多的数学规律将不难被发现,欧式几何也许就是这样被推导出来的。如果古人看重的是其中的神秘力量,那么,以古代头颅的善于直接联想的思维模式,某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就不可避免要产生出来。中国古人恰好是顺着这条道路来思考的。先是,他们用这个几何图形来算命;后来,他们就借助于这个几何图形来进行哲学思考,并把他和自然、宇宙、人生、道德、社会、命运,整个地联系到一起。     把哲学和道德困在一个原始古朴的几何图形里,并且是与算命抽卦搅浑在......余下全文>>

  • 易经中的: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中的四营是什么意思?元,亨,利,贞是什么意思?

      我最近正在看易经,我十分喜欢国学,有机会我们探讨一下。元字相当于肾脏、腰部、胯部,下面是两条腿,肾藏精生髓 ,是最初始的元气。亨字像人的嘴, 从嘴、食道进入腹部,指人的整个消化系统。利从人体上看像人的胸胁部, 胸部有两个脏器,心脏和肺脏。两个利字放在一起,一个是气利, 一个是血利。贞字就像人体的脑,它一但不正出问题了,就出现脑血管疾病。解释的不全希望你能满意!

  • 有谁懂得八卦易理的,给我解解这籤。

    上籤,属于比较好运的籤文,看解曰就是说你问运气就是时运到,有好事发生;问仕途学习就是有升职、考取高分的机会;问感情就是夫妻、情侣间感情稳定和睦;问子女就是子女身体健康或准备有小孩。籤文的大意是:中秋佳节的明月,散发出和暖温馨的光辉,驱散走周围的阴霾,照射在家园里引得花香阵阵。

  • 《易经》第三十八卦 睽 火泽睽 离上兑下 麻烦懂梅花易数的来解一下卦。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卦象显示六五与九二为正应,“往何咎。往有庆也”,意思是积极面对或主动出击没有问题,会有好的结果。   总的来说,你与男友的家庭相互之间应是旧识,你们的交往属于“正应”(有门当户对或两人很登对的意思),成则有庆啊。卦象建议多以酒食(即出去吃喝、聚餐)的形式接触,在过程中商谈你们之间的事。两人虽有些意见不同,但双方都是有意愿在一起的。因此只要坦诚面对问题,最终结果会是理想的。   一己浅见,仅供参考。

  • 梅花易数只是个取卦的方法,其实还是用周易八卦来解卦的是吗

      不能用周易的解卦。这是两种不同的起卦法。一个是先取数,一个是先取象。一个是先天卦,一个是后天卦。不一样的。

  • 被八卦了,怎么办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除此以外神马都是浮云!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种善因得善果!   种恶因得恶果!   礼佛一拜,罪灭恒沙。   念佛一句,添福无量!   祝六时吉祥,福慧圆满!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音拿摩。

  • 易经中连山易与韩艺连山易有什么区别?

      中华远古文化历经久远,完整的连山易文化体系传承来之不易,而韩艺连山易所具有的客观朴素的辩证哲学体系,据有非常现实的与时俱进的实践意义。韩艺连山易比连山易多了一个特定的方位与时空论,我们可以明确区分东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差异,对社会变革潮流进行先导性准确预判,洞见中华民族辛劳奉献、积极向善、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整体道德意识形成的客观基因,体现出了东方哲学对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独到而深刻的认知方式。   据记载,上古有三易,分别为《连山》、《归藏》、《周易》。   连山易是中国最早的易学,位居三易之首。   连山易是代表万物演变与人之生息的符号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源头。

  • 连山,归藏,周易是什么意思?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是易经的三种。夏朝时期产生了《连山易》,在商朝时期产生了《归藏易》,在周朝时期周文王演化出《周易》。到如今,《连山易》和《归藏易》已失传,只剩下《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