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谚语

  • 节气谚语?

      春谚: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夏谚: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后,海水浪潮渐大。)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六月十二,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     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秋谚:     六一,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七一,一雷九台来。     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

  • 什么节气是指清明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经到了转暖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可以春耕播种了。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由来】   [编辑本段]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

  • 节气清明是什么意思

      就是这个节气的时候   天气不错   空气很好   非常舒服

  • 小暑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南北各地不同: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苏)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沪、湘、辽、晋)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川、贵)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湘)   “小暑过热,九月早冷。”(苏)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冀)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湘)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桂)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苏、湘)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桂)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苏)   “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冀)

  • 有关夏至下雨的谚语有哪些+关于秋分的谚语有哪些

      夏至下雨的谚语:   十二月初三,黑龟湳,落雨落甲廿九暗。(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送月雨,后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后阴转晴。午后下雨,就会到半夜。)   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麻雀滚土洗个澡,下雨日子远不了。   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夜里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   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闽)。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云)。

  • 关于大雪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   积雪如积粮。   冬雪一层面,春雨满囤粮。   今年麦子雪里睡,明年枕着馒头睡。   麦盖三层被,头枕馍馍睡。   今冬大雪飘,来年收成好。   今冬雪不断,明年吃白面。   今冬麦盖一尺被,明年馒头如山堆。   雪在田,麦在仓。   雪多下,麦不差。   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   雪有三分肥。   白雪堆禾塘,明年谷满仓。   大雪三白,有益菜麦。   冬无雪,麦不结。   麦浇小,谷浇老,雪盖麦苗收成好。   下雪不冷化雪冷。   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   大雪封了河,船民另找活;大雪河未封,船只照常通。   大雪封地一薄层,拖拉机还能把地耕。

  • 天气的谚语

      天气谚语概述   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我国天气谚语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内容丰富,其中很多可以用来制做长、中、短期天气预报   历史悠久   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对天气的变化进行观测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气象的记述。春秋战国时期荀况在“天论”中指出“天行有常”,说明了天气气候的变化是有客观规律的,而且提出要“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要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东汉时王充在《论衡·寒温篇》中指出“春湿、夏暑、秋凉、冬寒,人君无事,四时自然”;在《论衡·变动篇》中引用了天气谚语“故天且雨,蝼蚁徙,蚯蚓出,琴弦缓,痼疾发”,意思是天要下雨就会有蚂蚁搬家,蚯蚓出洞,琴弦变松,人体的一些老毛病发作等现象出现。北魏贾思朗在《齐民要术》中也叙述有天气谚语“天气新晴,是夜必霜”等。唐诗中也有引用谚语的,如“朝霞晴做雨”就一语道破了朝霞和降雨的关系;杜甫诗中也有“布谷催春种”这种关于长期天气变化的谚语,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而且有人把关于降雨的天气谚语汇编成“相雨书”。宋代沈括著的《梦溪笔谈》也引用有天气谚语。明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中引用了许多天气谚语,如关于长期天气变化的“行得春风有夏雨”,“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重阳无雨一冬晴”等等,也有关于“舶棹风”和“伏旱”关系的谚语,“梅雨过风弥日,是日舶棹初回,谚云,舶棹风云起,旱魃空欢喜,仰面看青天,头巾落在麻圻里”;舶棹风即我国东南沿海的信风,此时梅雨已过,虽然有送舶棹初回的东风,却不会有什么大雨,只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仰面看青天”的伏旱了。徐光启也在著名的《农政全书》中记载了天气谚语,也有用物侯作长期天气展望的,如“藕花谓之水花魁,开在夏至前主水”,是说荷花开在夏至前(偏早)预示未来雨水偏多。还有些古书,比如《月令广义》、《风土记》、《田家志》、《乐清县志》、《卜岁恒言》、《农侯杂占》等也记载了一些天气谚语,但是这些有文字记载的谚语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的天气谚语只是在民间流传,因此将他们搜集起来,加以整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内容丰富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天气气候有所差异,因此天气谚语流传于全国各地,北起黑龙江南至南海诸岛,东起东海西至新疆、西藏,到处都有天气谚语。例如黑龙江有“初冬寒春雨多”;南海的西沙群岛有不少关于台风的天气谚语,如“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到)”,“古龙晒太阳”是指在太阳下方有一束橙黄色的黄带;东海同样有很多关于长、中、短期天气变化的谚语,如舟山群岛的“上灯遇风暴,稻花风吹落”是说正月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如果遇上偏北大风,则预示着6,7月早稻扬花或收割的时候会有台风影响;新疆、西藏也都有不少天气谚语,如新疆南部的“冬雪大,来年春暖多风沙”,西藏的“春天风沙大,夏天雨水少”等等。天气谚语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关于气候描述的,不少地方都有“十二月歌”、“九九歌”。如湖南省韶山地区就有“正月阴、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风,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一、十二寒潮节”;在华北和黄淮地区也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有些是反映了气象关系,“霜后暖,雪后寒”就是一例,霜冻一般出现在冷空气侵袭后的高压控制下,霜后多是风小、天晴、阳光明媚的天气,自然比较暖和;下雪常是冷空气的前锋和暖湿空气相遇产生的,冷空气的主力还在后面,而且雪面对太阳辐射能吸收很少,这也是雪后寒的原因之一。这类谚语也不少,像“热生风,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凉)”等等那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许多谚语是关于长期、中期、短期天气变化的,在长期天气变化的谚语中又有关于旱涝、降水和冷暖趋势的,关于降水过程和冷空气活动的,以及关于稻冻、大风、冰雹、台风的等等。   关于风的谚语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约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东风是不一定下雨的,东风大了,倒是可怕的。东风既然很小,那末,这般气流,必定从很近的地方来的,也许就是本地的气流。它的一切性质,必定和本地环境是一致的,所以天气是难得变坏的。但是,如果东风很有劲,这表示气旋前部的东风,是远方来的气流,将有气流的不连续面-锋面来本地活动,所以天气要变了。   * 东南风,燥松松。(江苏江阴)   * 五月南风遭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浙江、广东)   * 五月南风赶水龙;六月南风星夜干。(广东)   * 春南风,雨咚咚;夏南风,一场空。(江苏、无锡、湖北钟祥)   * 六月西南天皓洁。(江苏无锡)   * 六月起南风,十冲干九冲。(湖北)   “天皓洁”指天气睛好;“冲”指山冲,“十冲干九冲”意思是十个山冲就干掉九个,旱情十分严重。   这是流行在东南沿海各省的夏季天气谚语。东南风是从海洋来的,为什么又会干燥起来呢?我们知道,雨水的下降,一方面固然要有凝雨的物质--水蒸汽;同时,还要有使这些水蒸汽变成云雨的条件。这个条件,在东南平原地区的夏季,就要靠热力的对流作用或两支不同方向来的气流之间的锋面活动。   热力对流的发生是由于地面特别热,地面层空气因热胀冷缩的道理而向上升腾,这样把地面的水汽带到高空变冷而行云致雨的。但是如果风力太大,地面空气流动得太快,就不可能集中在地面受到强热的作用,也就不可能使地面水蒸汽上升。还有在单纯的东南风中,由于它发源地的高空下沉作用,往往有高空反比低空暖的现象;这样,地面的空气就难于上升了。所以东南风里虽然有很多水蒸汽,但还是不可能行云致雨的。夏天没有云雨,自然天气很热了。   其次,讲到锋面活动。锋面是两支不同气流的冲突地带。一支气流比较冷重,另一支气流比较轻暖,这两支气流相遇,轻暖的只有上升。于是,就把地面水蒸汽带到高空去而行云致雨了。现在地面,只有一支东南风,表明并无其它偏北气流来与它发生冲突而形成锋面,所以水汽便不能上升而发生云雨了。   * 东北风,雨太公。(《田家五行》论风)   东北风是发源于北方洋面的、或发源于北方洋面而掠过长程洋面而来的气流,所含水蒸汽自然没有东南风多;但是,因为它是冷气流,下面接触了南方的、比较热的洋面或陆面,使它里面发生上冷下暖的现象,造成对流作用。于是,地面的水蒸汽,就给它带到高空而发生云雨了。   再加上,气旋前方必然是东北风活动的场所,因此,又出现了锋面降水。   据统计的结果看来,在单纯的东北风里,降雨机会,冬天最多也不过26%,夏天只有11%,也就是说不下雨的机会有74%和89%。如果在气旋前部的东北风里,也就是有锋面活动着的东北风地带,下雨的机会就超过晴天。所以'东北风,雨太公'这个谚语,还不一定完全可靠。   * 春东风,雨祖宗。(江苏常州)   * 春东风,雨潺潺。(广东)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春天吹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这是因为,一方面春天地面强有力地增暖。另一方面暖空气逐渐活跃,大陆上气压逐渐降低,反气旋东移入海。在反气旋的尾部就会出现东风。这些东风流到比较暖的陆地上,就造成了下暖上冷的现象。这时空气层是不稳定的,易发生上升对流运动,所以极有可能产生降水。   *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贵县)   *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九日睛。(湖北武昌)   *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广西)   “无米煮”是因天旱无雨的结果。气旋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它的前部是东风,但吹了不久,因为气旋前进的关系,就转成别的风向了。所以东风只吹一日,或者不到一日,就转了风向,表示是气旋要逼近的现象,所以可能下三天雨。如果东风连吹三日而不歇,表示西方没有气旋逼近,所以本地方没有雨。   关于云雾的谚语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云里可以降雨或雪。对天气变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天上挂什么云,就有什么天气,所以说,云是天气的相貌,天空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云是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所以关于它的谚语最多,也比较符合科学原理。   雾也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存在的实体讲,雾和云并没有差别。但从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环境来看,却是两回事。雾层的底是贴紧在地面上的,可见成雾的空气层没有经过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所必需的冷却过程是在安定于地面的空气层内进行的。这表示有雾的天气,大气层是稳定的,和成云的大气层不稳定性,刚刚相反。最后演变出来的天气,也是刚刚相反。有云的天气主阴雨,有雾的天气基本上是晴好的。同样,雾也是肉眼可见的现象,所以关于雾的谚语也不少。   * 清晨雾浓,一日天睛。(河北滦县)   * 十雾九晴。(河南商邱)   * 一雾三睛。(河北威县)   * 迷雾毒日头。(江苏常州)   * 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河北沧县)   早上的雾,是昨夜地面辐射散热的产物:因为一夜以来,天朗气清,地面热力通畅发散,致使地面层空气内的水蒸汽变饱和而凝成雾滴。可见天气先晴了,然后才有雾的。早上是一昼夜间最低温度发生的时间,温度既然最冷,所以这时候的雾也最浓重。再加上太阳一出,由于紫外线对于空中氧气的照射,使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这小量的臭氧会使空中许多微尘(大多是燃烧的产物,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加强吸水能力。因此,使早上的雾幕,顿时加浓。但是,太阳升高了,热力加强了,地面变得太热,下层空气就要上升,因此雾滴就消散。这样看来,早上雾的临时加浓,也是因为天空无云,天气清朗的结果。   * 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湖南)   晚上天空罩了云,早上地面就没有露水或霜。所以早上出行,不用著雨鞋。这是因为天空的云,有保护地面散热的作用,晚上有了云,早上就不会很冷,贴地层的水汽就不会凝结成露水或霜,所以地面是干净的。   早上地面掩了一层雾,天气保证是好的,所以尽管洗衣裤好了。雾是晴天的产物,有雾天气,必定是晴天。   * 大雾不过三。(湖南)   *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河北)   * 三日雾浓,必起狂风。(呼和治特)   * 凡重雾三日,必大雨。(《帝王世纪》)   雾的种类很多,各种雾的成因也不相同。但是,可以称做大雾且可连续发生三天之多的,大概是辐射低雾,海性雾,或者是热带气流雾。   辐射低雾发生在高气压中心的晴好天气之下。故有低雾之日,昼温很高,温度高则气压低。若天气连续晴好三四天,本地气压必大量降低,于是别地方的气流,就会向此地吹来,而天气发生变化。   大雾如果发生在海洋气流中叫做海性雾。因为这种气流来自海洋,所以温度特暖,湿度也特大,接着会使本地气压逐渐降低,而发生天气变化。   秋冬时节,常有热带气流吹到北方来。因为这时候地面冷,所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变冷而有雾出现。这叫做热带气流雾。热带气流盛行了三四天,本地必定暖湿非常,气压也变低了,接着天气就发生变化了。   * 早雾阴,晚雾晴。(江苏泰县)   早雾,指白天有雾。在晴好无云的天气,太阳很好,地面很暖,气流只有上升成云,决不可能静息地面而成雾。现在白天有雾出现,显然天空有云,日光不现,此即阴天的景象。白天的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气旋里面、暖锋面上的云系下降着地的低层云,这是气旋中心区域的天气,当然是阴雨天气就在跟前了。   晚雾晴,晚雾相当于夜晚和清晨有雾,必是晴天。   * 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江苏江阴、湖南长沙)   春季天气还冷,在晴天无云的时候,晚上更冷。大气冷而重的,沉着在地面,暖而轻的,浮在上空,造成气温向上逆增的现象。于是地面水蒸汽最先凝结成雾,再向上发展;但是高空温度比较暖些,水蒸汽也比较少,所以雾的发展,只限于地面的薄层。它的高度不过几丈,最低的只不过人体那般高。到了天晓以后,太阳出来,因为天空本来无云,地面热了,雾气上升就消散了,天空依然是强盛的日光。这就是“春雾日头”的解释。但是,如果这上升的雾气,给高空或有的温暖气层遏止着不得上升,那末,这雾幕就成层云的状态陈列在天空,天气也就阴了。所以“春雾日头”并非必然。   夏季天气很热,昼长夜短,在一个晚上,不可能使地面层空气冷却到可以凝雾的程度,所以在晴明的夏天,是不可能有雾的。假使夏天有雾出现,可能是由于天空有云,低层湿重,阳光衰弱,地面增暖不强,气流无上升运动,这是气旋天气的景象。所见的雾,也许就是气旋里面的低云,所以要下雨了。   秋冬两季的雾和春天一样,也是晴天的产物,所以白天的天气,还是好天气多,理由和“春雾日头”相同。不过秋冬的阳光已不及春天强,所谓“秋霉凉风,冬雾雪”可能是在南下高气压前部,因为冷空气和本地比较暖和的空气相混合常发生雾。在高气压刚来的时候,风力相当大,冬天还可下雪。如果在高气压的中央区域,白天还可有下沉西风。   *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呼和浩特)   雾后来云,下雨;云后来雾,天晴。雾多见于反气旋中,天气晴明;密蔽天空的云多见于气旋之中,天气恶劣。雾之后,来了一大片云,可能反气旋已过去,气旋来临;也可能高空暖湿得很,雾密集不散而出现云,这是下雨前的景象。反之,如果云消而雾起,足见气旋已去,晴明的反气旋天气已经来临,天就好了。   * 雾下山,地不干。(呼和浩特)   * 云布满山底,连雷带雨滴。(内蒙古呼和治特)   * 云雾山脚,淋湿担脚。(浙江义乌)   这是指山上的云下降着地的现象。   这是气旋里面的云系,越到低压中心,也就越近雨区。所以云层越低的现象表示天快下雨,地上不干了。   * 雾起不收,细雨不休;雾起即收,旭日可求。 (浙江义乌、江苏元锡)   雾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在正常的情况下,日出之后,随着太阳的升高,雾就会慢慢地散去,出现“旭日可求”的好天气。若是日出之后,不见雾散,很可能在雾的上空有云存在。这时,雾就可上升与云连成一体,使云的厚度加大,而导致连绵细雨。   * 山罩雨,河罩晴。(四川涪陵)   山顶的罩,就是掩山的低云。这是气旋中心雨区的景象,所以天要下雨了。河面的罩,这就是辐射低雾,它是晴天的产物,因天晴无云,地面散热的结果而出现的,所以说,“河罩晴”。   * 朝要天顶穿,暮要四脚悬。(《田家五行》论日)   * 朝有天,暮有地,主睛;反此,则雨。(《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和“朝要天顶穿”、“暮有地”和“暮要四脚悬”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晴天之兆。   晴天太阳落山之后,地面空气就沉着不动,早晨的空气,更是沉寂。这时候,只有在地面凝成低雾,不可能有云。所以“天顶穿”成了天气晴好的保证。凡是晴明的天气,太阳光强烈,地面气流可以上升,形成云彩;但是地平的四方,是悬空的、干净的。这种云产生在本地天顶,或可下对流性雷雨,但不久就要消灭的,所以四脚悬空,也是未来天气好的征兆。要是有风暴从远方前来,那末地平线上,必定有浓云密蔽着,决不可能四方空空的。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   *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 晏雨不晴。(同上)   *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 夜晴无好天。(河北)   *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 、陕西武功)   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在它的下面,可裹着空气,若下落到河面上,这空气从河水中选出,就成为气泡。因为这种气泡是见于开始下的大雨滴的,所以象征着大雨正在开始。   *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雨声发喘,大雨之貌。雨大了,所以河水涨满。   *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盛,降雨总是很多的,但非必然。   *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一块积雨云四脚空空地悬在中天,它下的雨,只及本地,一下子就完了。这种云起自本地,消于本地,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雨时很短。   *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 、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伏天正值阳历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期间。这个时期,如果气层是稳定的,热力对流就不能发生,即使有对流发生,也不可能发展到在天空造成雷雨云而打雷雨的程度。这种局面一旦造成,可维持很久,使天气久热而不下雨。但若大气层既潮湿,又不稳定,热力对流就极易发生。今天发生雷雨,明天还是发生。因为同一不稳定气团之下,它的组织、构造是可以维持好多天不变的。所以在这种大热天气,不下雨也罢了,下过一次,就很可能常常下。   *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   雨小,只能洒尘,天气太干,旱灾发生,所以要饿死人。   * 霜后暖,雪后寒;(苏南)   * 霜前冷,雪后寒。(江苏镇江)   * 落雪勿冷,融雪冷。(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邱)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关于雷电的谚语   所有的雷声闪电,都是在雷雨云里发生的。   * 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浙江)   * 南闪千年,北闪有雨来。(浙江、《田家五行》论电)   * 南闪半年,北闪跟前。(江苏常熟、无锡)   * 电光西南,明日炎炎。(浙江义乌、江苏常熟、元锡)   * 电光西北,下雨涟涟。(同上)   * 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湖北应城)   * 南闪晴,北闪雨。(广东)   这几句所讲的闪电,是发生在冷锋上的,称为冷锋雷雨,或飑线雷雨。冷锋位于北来冷气团的前锋,从北向南行动。看到雷电发生在北方,可见冷气团将跟着冷锋,自北向南而来,所以"北闪有雨来"。如果看到电闪发作在南方,它必定再向南去,不再北来。这时在本地方盛行着的是干燥而清洁的北方气团,刚到时比较冷些,但是因为天青无云,阳光强烈,温度是会很快升高的,所以说“南闪火门开”。   * 东闪西闪,晒煞泥锹黄鳝。(浙江)   * 东霍霍,西霍霍,明天转来干卜卜。(福建福州)   * 电光乱明,无雨天睛。(陕西武功)   夏季雷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锋面雷雨,一种是局地热雷雨。前者是由于锋面上升气流引起的,呈带状分布,范围广,生命久;后者是由于局地性强热对流引起的,范围小,生命短。“东闪西闪”就是第二种雷雨体现的现象。我们仅能看到电光,听见雷声,而不涉及降水。因此“电光乱明,无雨天晴”。   * 东霍三年,北霍眼前。(江苏常州)   * 东拉西拉,泊泥湖里开拆;南闪一夜,北闪对射。(河北 )   * 东闪西闪是空骗,南闪停三天,北闪在眼前。 (江苏常熟)   “东拉西拉”即“东闪西闪”,“东霍”均表示雷雨发生在东面。因为基本气流是自西向东的,所以它不会再影响本地。   *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浙江黄岩)   若雷雨云在太远的地方,这里就听不到雷声,只看见东闪西闪的电光。雷雨是热天空气对流造成的。此地虽然不下雷雨,但当地天气仍是很热的。如果听到雷声绕圈转,则表示很近地方有雷雨发生了。因为附近的云块密蔽,云面凹凸不平,所以造成回声。既然雷雨发作在附近,雨就不久就到。   其次,当冷暖空气在当地上空交锋时,由于它们势均力敌,你来我往,相对十分猛烈,形成了“绕圈转”的现象。达时易于生成锋面。因而出现“有雨不久远”的现象。   * 顶风雷雨大,顺风雷雨小。(浙江黄岩)   * 逆阵易来,顺阵易开。(江苏苏州)   “阵”就是雷阵雨,逆和顺是依雷阵雨的行动方向而定的。譬如雷阵雨从西向东走,本地吹着东风,和阵雨相逆,这叫做“逆阵”;反之,如果本地吹着西风,和阵雨的行动方向一致,这叫做“顺阵”。

  • 二十四节气谚语:关于冬至的谚语有哪些

      冬至节气谚语一     ◆ 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台湾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 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 冬至阴天,来年春旱。(鲁)   ◇ 晴冬至,年必雨。(鄂)   ◇ 冬至晴,春节阴。(辽)   ◇ 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 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冬至节气谚语二     ◆ 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湘、桂、云)   ◇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藏)   ◇ 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湘)   ◇ 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   ◇ 冬至有霜年有雪。(苏、鄂、川)   ◇ 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桂)   ◇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赣)   ◇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湘)   ◇ 冬至雨??,小寒见霜冻。(湘、桂)   ◇ 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粤)   ◇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苏)   ◇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晋、鲁)   ◇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陕)   ◇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湘)     冬至节气谚语三     ◆ 根据“冬至日”在月头、月中、月尾的位置,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 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   ◇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纷飞。(贵)   ◇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桂)   ◇冬至在月中,无雪又无霜;冬至在月底,寒冷正二月。(苏)   ◇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桂)   ◇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没有火炉后悔。(甘)

  • 关于霜降的谚语?

      霜降晴,风雪少;霜降雨,风雪多     霜降无雨,暖到立冬   霜降无雨露水大   霜降有雨,开春雨水多,霜降无雨,冬春旱   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   霜降没下霜,大雪满山岗   霜降无霜一冬干   霜降见霜,立冬见冰   霜降见霜,小雪见雪   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   霜降见霜,米烂陈仓   霜降有霜,稻像霸王   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 24节气谚语。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