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服装的特点

  • 傣族特点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景谷、新平、金平、元江、双江等地,现有人口1075128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和竹楼、竹桥显示出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 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巨集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节庆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服饰 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其不同的装饰代表着其支系的服饰文化。尤其是新平"花腰傣"服饰和金平清代傣族服饰很有文化价值。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 傣族传统的服装的来历

      傣族生活的地方,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   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   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触,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 傣族的特点有哪些

    去年我去过傣族之乡——孟定,我在哪里待了一个月,与当地的村名閒聊天,知道一些傣族的风俗传统。泼水节就不用说了。首先说哪里的经济条件还可以,村里有的房子盖的跟别墅差不多,很漂亮。也有很多老房子,虽然矮小,但也是砖瓦结构,很有韵味。跟佤族人一起聊天,佤族人的特点是面板黑,跟傣族是邻居,佤族人说傣族人婚姻观念不强,结婚不要找佤族人。这点我后来也是得到印证的,我跟傣族人喝茶閒聊,知道傣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傣族男孩女孩十二岁,十三岁就按当地风俗定婚,到十八九岁还没物件,就是一光棍了。当地的计生政策很松,一般夫妻批生两个孩子,不论男女,如果再超生一胎,罚三五千元。他们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就他们自己说,两个人合得来就一起生活,合不来就各找各的,至于孩子归谁,谁愿意带孩子谁带。

  • 布依族服装有什么特点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依族服饰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惠水、长顺一带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长裤,系绣花围兜,头裹家织格子布包帕。花溪一带少女衣裤上饰有“栏干”,系围腰,戴头帕,辫子盘压头帕上。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婚后则改戴"假壳",用青布和笋壳做成。在罗甸、望谟等地的布依族妇女,都穿大襟宽袖的短上衣和长裤。睛隆、花溪等地的妇女穿长到膝部的大襟短上衣和长裤,衣襟、领口、裤脚镶有花边,系绣有花卉图案的围腰,她们头上大多缠有青色花格头巾,有的脚上还穿细尖尖而朝上翘的绣花鞋,也有的穿细耳草鞋。都匀、独山、安龙等县部分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装和汉族妇女基本相同。布依族妇女喜戴银手镯或骨手镯,戒指、银簪、项圈等饰品。   布依族服饰面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格子、条纹、梅花、辣子花、花椒、鱼刺等图案,多达两百多种。服饰色彩多为青蓝色底上配以多色花纹,有红、黄、蓝、白色等,即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反映了他们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 傣族乐器 傣族葫芦丝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

      来源:   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在中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一   关于葫芦丝吉祥发源地和有关葫芦丝的起源传说故事被广泛认为是在葫芦丝之乡——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而且早在先秦时代那里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了。   葫芦丝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江畔,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勇敢的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祖被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手捧起金葫芦,立刻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福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梁河县勐养傣族人家传承下来,梁河的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也前来取经,相继扩大到了整个德宏和其他民族地区,并得到了世代相传。   二   另外有个傣族的传说是上古时代有一头凶兽,经常下山来吃人和牲畜。此时有一位大英雄叫做阿泰,他历经千辛万苦,到了女娲娘娘的宫殿,女娲娘娘被阿泰的诚心感动,赐予他一只葫芦,可以收取妖魔鬼怪。阿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等凶兽出现之时,用葫芦将凶兽收取。但凶兽依然在葫芦里乱撞,于是阿泰将一根竹子插在了葫芦的底部,凶兽终于在里面安静了下来,再也没有出来作怪。后来为了纪念阿泰的事迹,大家仿照这葫芦和竹子模样作出了葫芦丝,作为乐器流传了下来。   特点:   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 傣族节日有什么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关门节为傣历9月15日,开门 节为傣历12月15日。两节相间三个月,是全年最大的斋赕时期,各地都举行盛大的"赕佛" 活动和隆重的佛教典礼。大家都要按佛规向佛奉献食物、鲜花、经书、衣物和钱币,全社会 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活动色彩。   泼水节是傣族重大的传统节日,时间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 属佛教一年之首的宗.教节日,是傣历新年。傣语称为"尚罕"、"京比迈"(新年),还有" 厚南"(泼水节)、佛诞节、浴佛节或花节的叫法。在节日里,傣族群众要举行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娱乐活动,期望从此驱走昔日的灾难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人畜两旺。

  • 傣族的服饰叫什么?

      族服饰 傣族是云南省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础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傣族男子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

  • 傣族都有哪些节日啊?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关门节为傣历9月15日,开门 节为傣历12月15日。两节相间三个月,是全年最大的斋赕时期,各地都举行盛大的"赕佛" 活动和隆重的佛教典礼。大家都要按佛规向佛奉献食物、鲜花、经书、衣物和钱币,全社会 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活动色彩。   泼水节是傣族重大的传统节日,时间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 属佛教一年之首的宗.教节日,是傣历新年。傣语称为"尚罕"、"京比迈"(新年),还有" 厚南"(泼範节)、佛诞节、浴佛节或花节的叫法。在节日里,傣族群众要举行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娱乐活动,期望从此驱走昔日的灾难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人畜两旺。

  • 傣族有什么风俗习惯?禁忌什么?

      傣族的禁忌     吃饭时要有礼貌,不能抢着吃,不能在别人筷子下面挟菜,不能用筷子打猫、打狗,饭吃完后再添,不能将锅端起来。吃饭时不能随地吐痰。     不能用脚踢凳子给别人坐,不能用脚踢烧着的木柴,添柴不能在灶里添,烧柴时必须先烧大的一端。     家长的床铺(多在火坑旁)任何人不能往上坐。家长有一瓶“圣水”放在床边,任何人不能动。     睡的床不能头向门,认为这样不吉利,因为人死了才头向门外。     衣服破了不能用裤子补,认为这样会受穷;不能用上衣改做裤头;衣服也不能用来当枕头,枕头不能坐。女子的衣服不能晒在高处。     在别人面前走过时要弯腰细步,以示尊敬;不能摸别人的头。     不能在别人面前放屁,如实在忍不住放了要马上跑开,不能站在别人面前。     杀鸡不能先砍头,吃鸡腿不能只吃一只而只能吃一对。     不能在家里剪指甲,否则认为不吉利。     火塘上的三脚架不能随意移动。     进佛寺必须脱鞋;看见佛爷必须跪拜;走路时不能踩着佛爷、和尚的影子,不能摸他们肩膀以上的部分;在佛寺询问物件,只能嘴说,不能用手指或脚踢;妇女在经期或刚生过小孩不能进佛寺。     傣族村内有庙,庙旁有神树,经过神树下面时不得骑马、打枪。     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芒种日)过后,生产大忙,禁止谈恋爱和办婚事,直至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农历冬至日)后,男女青年的社交才变为正常。     在德宏傣族地区,还有许多禁忌:     ⑴不能称傣族为“摆彝”,要叫他们“傣族”。     ⑵每寨都有寨神,在寨头有寨神庙,外人不能进去。     ⑶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柴火只能由三脚架两边凑入。     ⑷不能跨过火塘,更不能触破火塘上的沙罐(烧茶的罐子)。     ⑸在傣族家中,不能随意闯入主人内房;未满月的产妇在家中,外人不能进去。     ⑹夜间不能到只有一个女人的屋中谈话。     ⑺在路上遇见一个女人时,最好不要与她谈话、同行,尤其是已婚的妇女。     ⑻傣族夫妇,不论到什么地方都喜欢住在一起,洗脸、洗脚都用不同的盆子。     ⑼遇婚丧、新屋落成时,来的客人男客由男的招待,女客由女的招待。     ⑽不能砍折郊外或村外的神树,也不能在神树下大小便、拴马。     ⑾傣族男女青年夜晚谈恋爱,最好不要用电筒去照射,否则,男子会开枪或持刀相向。     ⑿遇祭寨时,外人不能进寨,寨子里的人要出来,也必须等祭寨完毕。     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也还有许多禁忌:     ⑴傣族村寨里有以竹或木编的台子,并树木桩,称为“哉曼”,意为“寨心神”,不能     坐踏或拴马。     ⑵不能移动或触弄神树下送鬼的鬼匾、鬼篮、鬼台、竹竿等祭品。     ⑶旱地或菜园里,不能大小便;坟场上的森林不能砍伐。     ⑷佛寺里的鼓不能随便敲打,神像及作赕用的戈矛不能触摸。     ⑸到傣族家中至楼口要脱鞋,进去后脚步要轻些,不能用脚跺楼板。     ⑹房子内的中柱(傣族屋里,一般都有四根大柱,侧面较矮的两根代表女性,中间高大的两根代表男性。中间靠里面的一根楼上一端贴有色纸,插有蜡条,是老人死时才靠的)一般人不能靠,不能挂东西,楼下的一端不能拴马。     ⑺楼下的磨不能空转,碓不能空踩。     ⑻正在燃烧着的柴不能用脚踏,烧过的火炭不能用脚搓或扫。     ⑼在傣族家中,不要吹口哨。     ⑽在傣族家中睡觉时,头的方向最好不朝向主人的内室。睡前不用小篾树最好侧放在一     边。     ⑾不能跨过妇女的脚和触摸妇女的发髻。     ⑿有丧事的村寨,寨内的人禁止到其他村寨。...余下全文>>

  • 傣族的风俗习惯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   傣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傣族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参考资料: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