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起源

  • 杨氏起源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16。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杨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此姓氏在全球都有广泛分布。在做自我介绍时,通常会将“杨”称作“木易杨”,其实这是错的,实际上“杨”字的右边并非“易”,而是“昜”(yáng)(音同阳)。 而非“木易”。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2、郡望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杨氏历史名人     1杨荣 2杨炳 3杨炯 4杨简 5杨士奇 6杨文会 7杨延昭 8杨守谦 9杨安辨 10杨秀清 11杨敬之 12杨乃武 13杨子荣 14杨开慧 15杨守仁 16杨虎城 17杨尚昆 18杨朔 19杨万里 20杨涟 21杨雄 22杨深秀 23杨贵妃 24杨振宁 25其他     人物简介:     1杨荣:(1371-1440)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之,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累官文渊阁大学士。后佐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2杨炳:荣泉州晋江人,字若晦。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累官左司谏,尝论治赃吏当自大吏......余下全文>>

  • 孙氏的起源

      “孙”源出有三,姬姓,芈姓,子姓。一 ;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惠孙任卫国上卿,他的孙子名乙,字武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书、孙武是孙乙的后裔。二;楚国有贤臣为敖,字孙叔,其支庶(宗族旁支)以祖字为氏。三: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名人1.孙武(生卒不详) 山东菏泽人兵圣,是春秋末期军事家,齐国人,着兵法“十三章”。孙子被推崇为兵法的鼻祖,“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2.孙权(182-252)祖籍 山东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东汉建安五年,兄孙策病死,孙权继位吴侯、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他击败了黄祖。后东吴联合刘备,于赤壁击溃了曹操军。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自己建吴称帝,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孙权病逝后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3.孙中山(1866-1925)字逸仙,别号中山樵,世称中山先生,广东香山县人。清末,因见国势日衰,民族危亡,乃唤起同志,共组兴中会,为革命救国的团体;后递改为中国国民党,被推为总理。致力革命数十年,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终于辛亥一役,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改国体为民主共和。手创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手着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为革命建国的最高原则。民国十四年逝世于北京,二十九年国民政府颁令,尊为中华民国国父。

  • 星座的起源

      西方星座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据说,所谓的黄道12星座等总共有20个以上的星座名称,在约5000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就已诞生。此后,古代巴比伦人继续将天空分为许多区域,提出新的星座。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已提出30个星座。古希腊天文学家对巴比伦的星座进行了补充和发展,编制出了古希腊星座表。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综合了当时的天文成就,编制了48个星座。并用假象的线条将星座内的主要亮星连起来,把它们想象成动物或人物的形象,结合神话故事给它们起出适当的名字,这就是星座名称的由来。希腊神话故事中的48个星座大都居于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为了便于研究,人们把星空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中国很早就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史记·天官书》记载颇详。三垣是北天极周围的3个区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二十八宿是在黄道和白道附近的28个区域,即东方七宿,南方七宿,西方七宿,北方七宿。东方青龙所属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所属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所属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玄武所属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 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公布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方案。同时规定以1875年的春分点和赤道为基准。根据88个星座在天球上的不同位置和恒星出没的情况,又划成五大区域,即北天拱极星座(5个)、北天星座(40~90°,19个)、黄道十二星座(天球上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赤道带星座(10个)、南天星座(-30~-90°,42个)。全天的88个星座是:北天拱极星座(5个):小熊座(最靠近北天极)、大熊座、仙后座、天龙座、仙王座。北天星座(19个):蝎虎座、仙女座、鹿豹座、御夫座、猎犬座、狐狸座、天鹅座、小狮座、英仙座、牧夫座、武仙座、后发座、北冕座、天猫座、天琴座、海豚座、飞马座、三角座(小星座)、天箭座(小星座)。黄道十二星座(12个):巨蟹座、白羊座、双子座、宝瓶座、室女座、狮子座、金牛座、双鱼座、摩羯座、天蝎座、天秤座、人马座。赤道带星座(10个):小马座、小犬座、天鹰座、蛇夫座、巨蛇座、六分仪座、长蛇座、麒麟座、猎户座、鲸鱼座。南天星座(共42个):天坛座、绘架座、苍蝇座、山案座、印第安座、天燕座、飞鱼座、矩尺座、剑鱼座、时钟座、杜鹃座、南三角座、圆规座、蝘蜓座、望远镜座、水蛇座、南十字

  • 我想学八卦掌去哪学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中国传统拳术。是中国传统武术当中的著名拳种之一,流传很广。八卦掌有五大流派,由河北省廊坊市文安人董海川创于清末。

  • 复姓的起源

      源于嬴姓,出自黄帝轩辕氏第七代伯翳,属于以封邑名称或国名为氏。按史书记载,少典氏第十八代、黄帝轩辕氏第七代有伯翳。伯翳能驯鸟兽,知其话言,事虞夏。初,采于嬴为,是为嬴氏、盈氏、鄗(高改盈)氏,以功受皂斿元玉,妻以姚女,而封于费,是为大费;生子三人:曰大廉、若木、恩成。大廉事夏启,后分衍有鸟俗氏、路俗氏,后裔有孟亏、仲衍。孟亏能述伯翳之业绩,封于萧,是为萧孟亏。夏朝衰败,萧孟亏去而凤岛随焉。仲衍臣于商大戎,其裔曰戎胥轩者,娶郦山氏,生仲潏。仲潏生处父,处父善走,是为飞廉。处父生二子:曰革、季胜。革即恶来,事纣王,为周武王所杀。嬴姓后分衍有郯氏、寘氏、兹氏、蒲氏、沈氏、耿氏、谭氏、谷氏、巴氏、复氏、江氏、黄氏、鄠(妘)氏、弦氏、时氏、麋氏、白氏、葛氏、祁氏,皆为嬴姓一族。在嬴姓裔族的分封国中:江氏国、黄氏国、鄠(妘)氏国、弦氏国、时氏国、麋氏国、复氏国、白氏国、祁氏国皆灭于楚国,郯氏国灭于越国,寘氏国灭于徐氏国,兹氏国、蒲氏国灭于东周王朝,沈氏国、耿氏国灭于晋国,谭氏国、谷氏国灭于齐国,巴氏国复灭于夔国。商朝时期伯翳的第四代后裔季胜分封在复阳,建国为侯国,史称“用复国”,西周时期称“复阳国”,故址在汉朝时期称湖阳乐乡(今河南南阳桐柏,一说今安徽当涂湖阳),在典籍《尔雅》中记载:“淮为浒。然淮水与醴水同源俱导,西流为醴,东流为淮。潜流地下,三十许里,东出桐柏之大复山南,谓之阳口。水南即复阳县也。阚駰言复阳县,湖阳之乐乡也。汉元帝刘奭元延二年(公元前47年)置,在桐柏大复山之阳,故曰复阳也。”唐朝时期将“湖阳”迁往今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春秋时期为南申国的附庸国,在周庄王姬佗九年(楚文王熊赀二年,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亲率大军假道邓国征伐申国,大概在公元前687~前684年之间,申国被灭,复阳国亦在同期被楚军所灭。楚文王在回师途中又顺手灭了娘舅之国邓国。被楚国灭国后的季胜之后裔子孙中,有以故国名称为姓氏者,称复阳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复氏、阳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三十九世孙、伯夷二十五世孙海复,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炎帝姜姓,其分衍的支国有十三:怡国、伊国、纪国、淳国、甘国、州国、舟国、骀国、戏国、向国、薄国、列国、赖国。夏禹曾封怡国君以祀烈山,是为默台氏。从第一代炎帝起,传说到第五十四代为齐太公,自炎帝至姜太公谱系如下:炎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鳌→帝

  • 八卦掌是如何练接手的

      先拜一位明师为师,有明师教授你八卦掌就会在练八卦掌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也是能够掌握八卦掌精髓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其次,自己要勤奋刻苦练拳,必须一天要保持一定时间(最好保持8小时以上时间练拳)和一定练拳量(保持每个套路以3、4十遍的练拳量);第三,要有一定的悟性,以及对太极拳的理解力;第四,做动作要标准、规范正确;第五,按照八卦掌的要领要求去练拳;第六,对于八卦掌的基本功一定要练扎实;第七,通过长时间练拳实践积累经验;第八,一定要按照八卦掌所要求的,到哪个阶段学哪个阶段的东西。     除此之外,首先,练八卦掌的基本功;其次,初学者学各种拳架;第三,老师在教你拳架的过程中,给你捏架子,再进行这三步骤的过程中同时还要练站桩。再进行这个过程时和完成这个过程之后的一段时间,每天要练基本功和重复几十遍练拳架,这个过程是练八卦掌重要的基础过程。之后再由老师根据徒弟的情况,决定教八卦掌的核心(即练会懂劲、听劲,及化劲等核心部分)步骤,这个步骤是掌握八卦掌核心过程。在这过程中,老师会穿插的教些器械。     以上几点虽然总结的可能不全面,但至少做到这几点就可以练好八卦掌。   *   入门三害     三害者何?一曰努气,二曰拙力,三曰挺胸提腹。     用努气者,太刚则折,易生胸满气逆,肺炸诸症。譬之心君不和,百官自失其位。     用拙力者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经络不能舒畅,阴火上升,心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为病,轻者肉中发跳,重者攻之疼痛,甚之可以结成疮毒诸害。     挺胸提腹腹逆气上行,不归丹田,两足无根,轻如浮萍,拳体不和,即万法亦不能处时中地步。     故三害不明,练之可以伤身,明之自能引人入圣,必精心果力,剔除净尽,始得拳学入门要道,故书云:树德务滋,除恶务本。练习诸君,慎之慎之。   *   入门九要     九要者何?曰:塌、扣、提、顶、裹、松、垂、缩、起钻落翻分明。     塌者,腰往下塌劲,尾闾上提督脉之理;     扣者,开胸顺气,阴气下降任脉之理也;     提者,谷道内提也;     顶者,舌顶上腭,头顶,手顶是也;     裹者,两肘往里裹劲,如两手心向上托物,必得往里裹劲也;     松者,松开两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     垂者,两手往外翻之时,两肘极力往下垂劲也;     缩者,两肩与两胯里根,极力往回缩劲也;     起落钻翻者,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起钻是穿,落翻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机轮之循环无间也。     以丹田为用根,以意气力为用,以九要为准则,遵而行之,虽不中不远矣。     八卦掌实战四十八法歌诀   身法     手法步法要相随,手到步落力必微。手脚俱到腰欠力,去时迟慢难抽回。     相法     对御群敌相法先,未曾进步退当然。退步审势如变化,以逸待劳四两牵。     步法     未从动梢先动根,手快不如半步跟。出入进退只半步,制手避招而安神。     迈法   功夫本从弯步来,两手变化随步开。高挑低搂横掩避,推托带领不离怀。     连步法     连步必三费功夫,使手要简自然无。搭手转手是空手,机会恰巧是江湖。     固步法     固步不要两相齐,前虚后实差相宜。若要站齐前后仰,亦且腰短少灵机。     手法     偏重则随双重滞,外硬里软拈枪势。横推里勾身有主,只有吸手腰腹随。     力法     人说冷弹快硬脆,我说冷弹是一般。脆硬细分无二致,发动全凭心力含。     存力法     只会使力不会存,力过犹如箭离弦。不但无功且有害,轻输重折而伤身。   续力法     力着他人根已断,若再续力彼难逃。此时惟有冲前步,长膀长腰一齐交。     降人法   快打慢兮不足夸,强制弱兮不为佳。最好比人高一招,盼顾中定不空发。   决胜法   彼力千钧快如梭,避强用顺快不挪。千人只有三五近,稍伸手脚不难遮。   用法     高打矮兮矮打高,斜打胖兮不须摇。若遇瘦长凭捋带,年迈无功上下瞧。   致闭法   手讲三关脚伸屈,一手三关脚直遇。肩肘腕胯膝可用,缩颈空胸步带躯。     接拳法     五花八门乱如麻,长拳短打混相加。你越快兮我越慢,我若发时神鬼夸。   摘解法     多少拿法莫夸技,两手拿一力固奇。任他神拿怕过顶,穿鼻刺目势难敌。   |   接单补双法     莫说两手仗坚兵,一来一往是其能。闭住右手左无用,双手齐来更无功。   指山打磨法   他人来手我不然,侧身还击彼自还。他若还时我入手,他若封时三手连。     脱身化影法     他不来时我叫来,他要来时我化开。不须手避凭身法,步步不离两胯哉。   背后转身法   伸手要小步要大,开步半跨贴身抓。跨步落地蹲身转,他要转时我鹰拿。     磕、砸、劈、撞法     磕来还磕我要先,砸右换步左手粘。劈来迭肘桩横立,撞来乾坤手摇圈。     半圈手法   他人手法多直线,跨上半步等如闲。即或指直打斜法,再跨半步不相干。     整圈法     四面敌人我在中,穿花打柳任西东。八方凭势风云变,不守呆势不守空。     心眼法     心如大将眼如法,见景生情能制他。最忌心痴眼不准,手忙脚乱费周折。     定眼法     四面刀枪乱如麻,又当昏夜月无华。矮身定睛招路广,步步弯行必赢他。     接器法   长短单双器固精,算来不如两手灵。铁掌练来兵一样,肉手偏我肱腕行。     保身法     以强胜弱不足夸,弱能胜强方是法。任他离弦箭快硬,左右磨身保无差。     乱人法   心乱先从眼上乱,千招不如掌一穿。对准鼻梁连环使,跨步制人左右还。     开合法   欲合先开是一般,见开防合不二传。诈败佯输知卷土,指东打西意中含。   定南法   $   任他千手千眼快,守住中心是枉然。不到要时不伸手,伸手就要发手还。     求近法     封闭固是护身招,躲过他人自逍遥。切忌远出尺步外,开门绕道法不牢。     六路法     他人六路是空言,我之掌法六路观。动步即能八方顾,瞻前顾后自无难。     不二法     法不准兮不妄发,发不中兮第二发。任他鬼神多灵妙,不钩魂兮亦裂牙。     防滑法     冰天雪地步难牢,前横后直记心梢。转动须用小开步,切忌挺身法打高。     稳步法     步不稳兮身必摇,脚踏实地胜千招。进取足趾退悬踵,不扣步兮莫回瞧。     小步法     回身转步必须小,步大舍身不灵脚。欲要转身迈半步,人难擒兮人不晓。     掌法     掌法虽分上中下,上下不过是掌架。圆转自如唯中盘,高下全从此变化。     忌俯法   低头如同眼不开,亦且身易往前栽。低头猫腰中枢死,全步全掌使不来。     忌仰法     紧背空胸静中求,挺胸袒腹悔难收。迭肚吸腰来不及,最怕转身不自由。     正身法     全身力量在中枢,自身歪斜力不周。别看步弯身必正,发手如箭不停留。     辅身法     身如君王腰腿臣,君正臣强可制人。进退躲闪凭身法,若无腰腿不生神。     扭身法   人来制我已贴身,此时手脚不赢人。左右吸收用扭法,化险为夷把人擒。     跨步侧身法     穿梭直入势难停,先发制人显他能。若遇比手接连退,不如跨步侧身灵。     左右甩身法   /闪躲东方西又来,摇身一变甩身开。左右连环皆如此,前推后捋腰安排。     蹲步沉身法     身高架大路上三,举手招封势所难。蹲步沉身使就下,入我机关用法宽。     忌拿法     八卦之手不讲拿,我拿人兮我亦差。设若人多不方便,直出直入也堪夸。     忌站法     混元一气走天涯,八卦真理是我家。招招不离脚变化,站住即为落地花。     太上法     力要足活招要准,即或使空三不紊。招套招兮无穷极,精神法术在乎纯。     歌诀赞     四十八法意真切,练练说说不为神。要得所传神功到,几人三年试验深。

  • 灯笼的起源

      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3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於汉朝初年,但也有相传唐明皇于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才扎结花灯,藉著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徵著「彩龙兆祥,民阜国强

  • 修姓的起源说法

      (一)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谱谍学研究学会李吉同志说:(该同志是专门研究搜集谱牒的专家,出版了多种专著)修姓来源有三支。一支为满清入关后,原满族“休佳氏”改为汉姓“修”。二支为自古代少昊氏,少昊氏其子修文为帝喾时的玄冥师,其后人以修为姓。(注:玄冥,古代人称雨神、水神为玄冥。玄冥师,即为管水利与气候的官员。)又说,熙为修之辅佐。(注:即熙协助修管理水的问题)修与熙的后人皆姓修。第三支,出自“己姓”。高阳氏之后有“脩及熙”(注:高扬氏即歂顼)脩为帝喾的掌水官,号玄冥氏。脩、熙后人皆为脩姓。(二)《左传》一书上说:“少昊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修及熙为玄冥……’”(三)《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中说:“修氏,《英贤传》曰:‘出自少昊氏子修,为帝喾玄冥师,掌水官,其后氏为焉’。”(四)《淮南子·修务训》一书中说:“有封浠、脩蛇,又作修蛇,则修蛇部落与修鱼、修羊、修氏部落一样系修部落的分支。”(五)《史记》一书中说:“秦国的祖先姓赢,其后代分封各地,一封国的名字为姓氏。其中有‘修鱼氏’。”(六)福建长汀修姓谱书上说:修姓“系出自天水玄冥之佐为修氏。”(七)台湾出版的《姓氏大辞典》中说:“修氏为炎帝的后代。”(八)2006年在修姓网站上作者修杨标说:“庐陵以前的世系图,其中有‘修氏出自天水,元冥之助为修氏’。”说法与福建长汀谱书相同。对以上八种材料的分析(一)先把与少昊氏的血统搞清楚。按《史记》及《辞海》的说法少昊氏的血统从皇帝算起是:皇帝、玄嚣:①歂顼(即高阳氏)②蟜极:生帝喾,帝喾生子少昊,还生有另四个儿子名为:该、重、修、熙。这四位也是少昊的四位叔叔。(二)关于“玄冥师”。玄冥师即掌水之官员。一种材料说少昊的儿子修文为帝喾时的玄冥师。有一种材料说,高阳氏(即歂顼)之后有“脩及熙”脩为帝喾(即高辛氏)的掌水官(即玄冥师)。帝喾当时为帝,他生一子少昊,少昊儿子修文为帝喾的玄冥师,即为其爷爷当管水官。帝喾还有四个兄弟,即该、重、修、熙,修和熙也是玄冥师,熙为修的助手。这就是二个少昊的叔叔即少昊的儿子都是玄冥师。这样看来,帝喾为帝时有三个人为他的玄冥师,一个是帝喾的孙子修文(少昊之子)。另二位是帝喾的兄弟修和熙。看来当时水的问题是个大问题,后来才出了大禹治水。(三)关于有关古籍中说的修蛇、修鱼、修羊等部落其后代均为修姓。也可能是修姓的一个来源。(四)关于长汀、庐陵两地谱书上说的“修氏出自天水,元冥之助为修氏”与“出自天水玄冥之佐为修氏”这两本谱书上说的是一回事,意思是说:修姓出自管理雨水额玄冥师的助手,而玄冥师修的助手就是熙。熙的后代也姓修。“玄冥”与“元冥”相同。清朝为避清圣祖玄烨之讳,一律把玄该成元。清朝修谱时即会把玄字改成元字。“天水”可能指的不是今天的天水市,因从汉朝才设天水郡。“天水”可能指天然之水即雨水。“天水”也可能因此得名。(五)关于说修姓出自炎帝的后代,此说甚少,只台湾《姓氏大辞典》一家说。不过炎帝又称神农氏,正是古代中国农牧渔业大发展时期。书称炎帝姓姜在今山东曲阜一代建都。与少昊氏活动地方相同。炎帝后代有的分支部落转为修姓也有可能。总之,修姓可能不只是来自少昊氏。(六)关于满族修姓。满族修姓历史较短,来源也十分清楚,是满族原休佳氏改为修姓。北京市一带长见满族修姓。综合以上材料,汉族修姓来自少昊氏证据最多,可靠性最大。具体说来,可集中在少昊儿子修文与少昊两个叔叔修与熙上。他们都是帝喾的管水之官员。另外修姓有来自以修字为称呼的别的部落也有可能。古汉语“修”字有治理的意思。修鱼、修羊有治理、管理鱼羊或者是以捕鱼、牧羊为生的......余下全文>>

  • 贾氏姓氏的起源

      贾氏姓氏的起源(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姓苑》所载,周康王把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国,称为贾伯,为附属小国,后来贾国被晋国所灭,贾伯公明的后裔遂以原国名“贾”为氏。(2)以邑为氏。晋国灭贾后,成为一个城邑。晋文公把舅父狐偃[yan]之子射封到贾邑,称为贾季。其后以浮为氏。晋惠帝的皇后贾后,即为其后人。见于《元和姓纂》所载。

  • 有哪些专用掌法的套路?除了八卦掌

      比较系统的如下:   绵掌   养生太极掌   太极断魂掌   武当太乙绵掌   武当养生十八掌   武当太乙逍遥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