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仕途下

  • 《流血的仕途》是该看的一本书?

      绝对值得一看!!作者文笔极好,对人物刻画极其到位。其中也有大量着墨官场为人之道,权术斗争等。但最最最最最最难得的一点是,此书旁征博引,境界超出一般的历史读物不是一星半点,可见读者绝对是博览群书,对东西方文化都有涉及,吐血推荐。曹三的另一本书《嗜血的皇冠》也强力推荐!望采纳!

  • 流血的仕途的基本信息

      作 者: 曹升 著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7-1字 数: 332000页 数: 328开 本: 32纸 张: 胶版纸I S B N: 9787508608839包 装: 平装所属分类: 图书 >> 小说 >> 历史定价:¥29.80《流血的仕途》终结版著者:曹升策划者:中信出版社策划中心出版者:中信出版社经销商: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承印者:北京市高岭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87mm×1092mm 1/16印张:21字数:332千字出版日期:2008年1月书号:ISBN 978508610719/I 63定价:29.80元

  • 流血的仕途的媒体评论

      曹升这小子是谁?作者:王小峰(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网络的发达,其实不是给人提供了更多信息,而是屏蔽了很多信息,面对海量信息,我们会像猴子火中取栗,不知道如何下爪,即便有搜索引擎这样的傻猫,解决的也是个局部问题。其实有个人在网上就是跟你做街坊,你就是不知道他。记得几个月前韩寒推荐我的博客,有人给我发邮件,说没想到在新浪之外还有人在别的地方写博客。我倒不惊讶,因为我也一直以为除了我写博客之外就没别人写博客了。这就是信息时代的信息屏蔽,它让我们都变成了知识残疾,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洞天,却不知天外有天。有一天上班,桌子上放着一封快件,打开一看是一本书。不知从什么时候,老有人给我寄书,我在三联不负责读书栏目,把书寄给我,确实有点挺看得起我的,但同时我也有些不安,因为我实在不爱看书,寄给我多少有些浪费。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很多人写书,我都看不懂,看出去二里地,不知所云,估计又是自己买书号浪费森林用的。书费解不能读也,所以我就不看了。话说这一天,我打开这本新快递过来的书,书名叫《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作者叫曹升。我以前对李斯挺感兴趣,但是对李斯这个人却知之甚少,只是在电视剧《秦始皇》里对这个人有点感性认识,也仅此而已。本来想看看这本书,估计又是类似《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的书。可是再定睛一看,书的腰封上是一个叫潘石屹的人强烈推荐的,我想打开这本书的欲望又降下去了,好比你正想跟一个姑娘烈焰干柴般的准备缠绵的时候,突然听见了敲门声……于是,这本打开的书扔在办公桌上好几天,后来一想,干吗不把那个腰封扔掉,这样就眼不见为净了。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书,这一翻开,就放不下了。怎么说呢,躺在沙发上看,乐的要掉到地上;坐在椅子上看,乐的要掉到地上;躺在床上看,乐的要掉到地上;蹲在马桶上看,乐的要掉进马桶里……实话说,我还没看完,但我想赶紧先介绍一番。我上网查一下曹升的来路,发现关于他的介绍还不少,好像叫曹三公子,但都是跟这本书有关,好像他老在天涯论坛混,我几乎不去天涯论坛;他在新浪开博客,我几乎不去新浪的博客看,除了个别几个在新浪开博的朋友外,我还真没去看过别的。这就是信息屏蔽,在看这本书之前根本不知道有曹升这个人,我只知道毕升和陈升。这个人到底是干什么的,我查半天也没查出来,以后出书的人最好之前都先弄一个明星小档案什么的,也便于查询。这本书写的是李斯的一生命运吧,用现代视角解释李斯的官场沉浮,

  • 公务员不入党会影响仕途吗?

      要想进入仕途,入党是少不了的,中国现在有几个当官的不入党,再说了,如果犯了什么错误首先是党内党纪处理,也多了一层保护。

  • 仕途的词语

      飞黄腾达扶摇直上平步青云一步登天一日千里蒸蒸日上鱼跃龙门升堂入室升官发财指日高升出幽升高一鸣惊人步步高升一飞冲天前程似锦官运亨通达官显贵名落孙山仕途坎坷

  • 求类似《明朝那些事》、《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的书

      *   类似的书有     千古名将英雄梦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     (按朝代划分)     原来这才是春秋     战国就是一场游戏     战国那些事儿     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     那时汉朝     嗜血的皇冠     最三国     曹操秘史     刘备不是传说     说晋天下     晋朝那些事儿     华丽血时代     南北朝那些事儿     隋朝那些花花事儿     隋唐战史     唐史并不如烟     五代十国风云录     五代疯狂史     刀锋上的文明     如果这是宋史     两宋风云     草原帝国     帝国如风:元朝的另类历史     明朝一哥王阳明     万历十五年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李鸿章发迹史     晚清那些事儿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史上最强日本史     世界历史有一套     历史罪     望采纳(全是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非复制)!!!

  • 昨晚不小心手被牙签扎了下,当时没有流血,我用手挤了半天血流出来了,当时也没在意,半夜时感觉手指头有

      有炎症!要吃消炎药!伤囗用碘伏消毒!

  • 昨晚梦见自己把自己的两嘴角的下牙齿带根拔掉了也不疼也没流血求解!不知道能发生什么

      你好:   不会发生什么的,你想多了。下面解梦:   只是梦而已,南柯一梦。梦是假的,不必当真。   有本书叫《周公解梦》,里面提到,梦与现实是往往相反的,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   我认为只是睡觉时,无意中胳膊压着胸口了,从而压迫心脏,进而大脑供血不足引起脑部活动了,也就是俗语中的做梦。   科学研究表明,梦是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   也就是说梦不代表什么,没有任何意义,更不是什么征兆。   最多只能代表你昨天晚上没有休息好,也就是俗说的觉没有睡好。   也许有的话,就是白天醒来,脑海里留下了一段回忆罢了。   对吧!   送你一句话:过好今天,明天会更美好。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更祝你开心快乐每一天。

  • 王昌龄为什么仕途坎坷

      作为盛唐时期跟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王昌龄的仕途可以说最不得志,我们来看王昌龄担任过的官职。 三十六岁中进士,通过殿试被任命校书郎。在校书郎任上连续干了两任六年;四十三岁开始担任地方官,在泗水县担任县尉;谪贬岭南后回朝廷被任命江宁丞,县级副职;最后是谪贬龙标县担任县尉。 王昌龄担任过的最高官职是县丞,县级副职,在仕途上的三十二年中有二十多年都是徘徊在校书郎、县尉这两个从九品、九品位置上。 是不是王昌龄的政治才能过于平庸呢?是不是王昌龄从来就没有大红大紫过呢?绝对不是!王昌龄曾经以他轰动朝野的诗名和杰出的政治才能得到玄宗皇帝的格外赏识,王昌龄也曾经在初入仕途的时候大红大紫过。下面的诗歌是王昌龄曾经大红大紫的证明。 《驾出长安》: 圣德超千古,皇风扇九围。天回万象出,驾动六龙飞。淑气来黄道,祥云复紫微。太平多扈从,文物有光辉。 《驾幸河东》: 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下辇回三象,题碑任六龙。睿明悬日月,千岁此时逢。 《夏日花萼楼酺宴应制》: 土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汾阴备冬礼,长乐应和风。赐庆垂天泽,流欢旧诸宫。楼台生海上,箫鼓出天中。雾晓筵初接,宵长曲未终。雨随青幕合,月照舞罗空。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愚臣忝书赋,歌咏颂丝桐。 这几首诗都是应制诗,是奉皇帝诏命当场作出的诗。从这些诗可以看出,王昌龄经常随同在玄宗皇帝身边为玄宗皇帝歌功颂德。王昌龄也不负所望,用绝好的诗作歌颂了玄宗皇帝这位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唐玄宗也真的值得歌颂。 令人想不到的是,才华横溢的王昌龄经过一阵大红大紫后渐渐冷落下来,在校书郎这个最初的起点位置上一干就是六年,职务没有得到升迁,得到的是泗水县县尉这么一个跟校书郎级别一样的地方官职务。王昌龄几乎是被赶出了朝廷。 是什么原因让王昌龄在仕途上总看不到升职的希望呢?本人通过对王昌龄一部分诗歌和极其有限的王昌龄文稿的分析,得到了一些答案。 首先是王昌龄本人的性格。王昌龄在青年时代的许多诗都流露出淡薄功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看下面的诗。 《行路难》: 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悬丝一绝不可望,似妾倾心在君掌。人生意气好弃捐,只重狂花不重贤。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君不见,眼前事,岂保须臾心勿异。西山日下雨足稀,侧有浮云无所寄。但愿莫忘前者言,挫骨黄尘亦无愧。行路难,劝君酒,莫辞烦。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这首诗跟李白的《行路难》情趣相通,但是“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两句却深含做人的道理。 《长歌行》: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题灞池二首》: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闺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送别》: 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氤氲。醉后不能语,乡山雨纷纷。 《失题》: 时与醉林壑,因之堕农桑。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 《秋兴》(二首):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间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桑叶下墟落,鹍鸡鸣渚田。物情每衰极,吾道方渊然。 王昌龄进入仕途以后,虽然也写过不少歌功颂德的应制诗,但是更多的却是写了不少暴露皇家穷奢极侈腐败生活的诗。 《殿前曲二首》: 贵人妆梳殿前催,香风吹入殿后来。仗引笙歌大宛马,白莲花发照池台。 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新声一段高楼月,圣主千秋乐未休。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西宫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长信秋词五首》(选二首):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青楼曲》: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王昌龄的这些诗在长安教坊到处流传,但是可以想象,这些诗如果传入宫廷让皇帝爷知道,皇帝爷一定不会高兴的。皇帝爷对你不高兴了,你的仕途也就走到头了。 当然,王昌龄仕途不顺也许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得罪了当朝某些权贵。 王昌龄有可能得罪哪些当朝权贵呢?在某一份关于王昌龄的网络资料上我曾经看到这样的记载: “张九龄以推荐周子谅而被问罪,谪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左迁离京后,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敢直言者……王昌龄因对张九龄罢相表示同情,得罪了李林甫等当朝权贵,被贬岭南。” 王昌龄对张九龄颇怀敬仰,听说张九龄被罢了相位谪贬荆州长史,内心忿忿不平。面对满朝大臣都各自自保,不敢直言,王昌龄这位芝麻小官看不下去了,于是站出来为张九龄说几句话,这一下好,摸了老虎屁股了,王昌龄遭贬岭南不可避免了。 关于王昌龄跟李林甫的关系,没有太多的资料印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唯一资料,是王昌龄的一篇《上李侍郎书》。 “上李侍郎书 昌龄拜手奉书吏部侍郎李公座右:夫道有一,昌龄有心,明公有鉴,三者定矣。而又元气潜行,群动相鼓,乘时则利,遇难则否,斯亦分於数矣。今或者序觚旁礴,以为已任,发心不中,中无不通。虽大愚之人,犹知不可,况贤智之士乎?兹数者,如昌龄之心,非不知也;明公之鉴,非不明也。惟明公能以至虚纳,惟昌龄敢以无妄进,故未便绝意,愿就执事陈之。若明公以为隅曲,置之度外,则昌龄未识定分,为向时之客。乘时不利,动则遇否,至虚不纳,无妄不进,将使天下之士,永绝望於明公矣,岂独小人哉?初闻明公克举大体,不尚小节,竭智附贤,贯道选数,亦已确镇外物,翕然有归。於是穷居独闲未用之士,将遁幽贞千里,未审明公何以待之?夫夷吾穷困,乐毅羁旅,孔明躬耕,子房养志。此四贤未遇之时,则乃不遇,意固不能俛首步,与众人争得失於吏曹之门。就使四贤生於明时,无所服用,则下士之不若也,亦当与众人四方而来,竦明公之门,未审明公何以处之?伏惟明公居堂上之阴,知日月之次;睹堂下之士,知四方之贤。若者终不自若也,伏惟明公熟察焉!天生贤才,必有圣代用之。用之於天子,先自铨衡,则明公主司天下,开塞天下之所由也,可不慎之? 嗟乎!持衡取士,专在文墨,固未尽矣。况文章体势,其多面焉,苟不相容,则太迂阔。一时不合,便即弃之,伏恐伤钩赜之明,结志士之怨。吁!可畏也,又有恢恢无明,精诚洞物,大不施小,屈於章句。盖屈寸而伸尺,小枉而大直,君子行焉。党斯人也,木讷自守,默然而退,明公不以为贤。是小人敢正颜色,鼓喉舌,欲伸大直於明公,能容之否?所为直者如何?明公若以为群区一举,自有常式,富贵为怀,曾莫下视。则明公何以异近代、合古人?匪惟高贤雅量,在小子亦知之矣。明公昔未居此任,岂不曰伊人也,弃正任巧,我为宗臣,必将革之?操持升降,正在今日。伏愿密运心镜,俾无逃形,振拔非常,以资天轴,乃明公论。则振拔者亦膺摩赤霄,必将逆进其类,以光王国。自迩及远,其谁曰不当任乎?一为元龟,自可数千百年不衰其政矣!敬之无任,使小人之口,波荡振骇,君子訚訚,以俟贤俊。昌龄久於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天下固有长吟悲歌,无所投足,天工或阙,何借补之?苟有人焉,有国焉,昌龄请攘袂先驱,为国士用。棼丝之务,最急之治,实所甘心。昌龄岂不解置身青山,俯饮白水,饱於道义,然後谒王公大人以希大遇哉?每思力养不给;则不觉独坐流涕,啜菽负米,惟明公念之。直科不得不谋其始,夫惟明公深念之。投报徇义,非一言而能尽也。昌龄常在暇日,著《鉴略》五篇,以究知人之道,将俟後命,以黩清尘。” 在王昌龄担任校书郎期间,李林甫任吏部侍郎,是管官的官。 仔细阅读这篇《上李侍郎书》,我们可以发现,王昌龄这份上书主要是给李林甫提建议,要求李大人要注意利用人才,不要让有才能的人因对朝廷失望而远远躲避起来。 再仔细琢磨这篇《上李侍郎书》,我们还可以发现,王昌龄对这位李侍郎颇有看法。吏部侍郎是正三品大员,而王昌龄只是一个小小的九品校书郎,官阶相差很大。但是王昌龄居然敢于跟李大人上书提建议,可见王昌龄已经看不下去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是王昌龄对李林甫的结党营私行为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第二是王昌龄敢于直言敢于摸老虎屁股的勇气令人咂舌。 关于李林甫这位开元名相,史书上多有记载。旧唐书《李林甫传》: “林甫久典枢衡,天下威权,并归于己,台司机务,希烈不敢参议,但唯诺而已。每有奏请,必先赂遗左右,伺察上旨,以固恩宠。上在位多载,倦于万机,恒以大臣接对拘检,难徇私欲,自得林甫,一以委成。故杜绝逆耳之言,恣行宴乐,袵席无别,不以为耻,由林甫之赞成也。” “林甫恃其早达,舆马被服,颇极鲜华。自无学术,仅能秉笔,有才名于时者尤忌之……” “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及国忠诬构,天下以为冤。” 《新唐书》: “林甫无学术,发言陋鄙,闻者窃笑。” 网络资料: “有一个谏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给唐玄宗提建议。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职到外地去做县令。大家知道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谁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见了。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排挤掉。他要排挤一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笑脸相待,却在背地里暗箭伤人。” “尽管李林甫装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阴谋诡计到底被人们识破。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成语“口蜜腹剑”就是这样来的)。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一个个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 以王昌龄的性格,在李林甫这样的领导下面做事,要想在仕途上得志就难了。但是我们的王昌龄同志似乎不在乎这些,不管你领导怎么样捉弄我,不管是谪贬也好流放也好或者一辈子让我在这个正九品从九品的位置上也好,我王昌龄还是王昌龄,该说的话还得说该做的事还得做,不管到哪里照样作我的诗喝我的酒交我的朋友。王昌龄的胸襟到底有多宽广,一般人也难以想象。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txt

      我这有留学的仕途,大秦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