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

  • 元宵节的由来

      在汉武帝时代,有一位大臣叫东方朔,精通天文地理。一天他到宫中的御花园赏梅,不料却看见一位宫女正要跳井自杀,东方朔连忙上前制止,并问明原委。原来这位宫女叫做「元宵」,家住长安西北,因为进宫後,每逢过节就倍思亲,但又无法出宫去探视亲人,因此愈想愈伤心,才会想要自杀。东方朔知道後,觉得元宵姑娘很可怜,就决定要帮她,并问清楚元宵的家在何处就告辞离去了。第二天,东方朔到了元宵的家中,将情形说了一遍,并告诉他们他的办法......。   几天後,长安城的人民知道东方朔先生在大街上为人们算命,因此纷纷前往,想要让东方朔为自己算算命。没想到,每个人算出来的结果都是正月十五都会遭到火焚身;老百姓听完很害怕,纷纷求东方朔救大家,东方朔说:「正月十五火焚身,就是指那天会有一位其粉色银驴的姑娘,奉只来烧长安城,但只要在正月十三那天,城里的白法老人们都到城西十里铺大道等候,天黑时,那姑娘就会来,只要跪地祈求,全城便可得救。」   果然在正月十三那天来了一位其粉色银驴的年轻女子(其实是元宵的妹妹乔装的),全城的白发老人都求道:「求仙姑不要烧城!」女子说:「我是奉旨烧城的,若玉帝看不见火,岂不怪罪於我!」「这样吧!你们去求你们的皇帝想办法吧!」说完便离去了。第二天,东方朔面见汉武帝,并将人民的心声上奏:「长安在劫,火烧帝厥,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听完也不知如何是好,便请东方朔想办法。东方朔说:「听说火神爱吃汤圆,就叫全城百姓做汤圆供奉,另外,还要京都臣民一起做灯,十五晚上挂满大街小巷,同时燃放烟花爆竹,到时候,满城的红光、火球横飞,这样玉帝就会以为那是长安大火,这样一定能瞒过他。」汉武帝听完大乐道:「先生计策果然是妙计!」东方朔接著说:「皇上圣明,但是皇宫中不宜如此。」武帝说:「这简单,只要那天晚上,让宫中的嫔妃及侍卫都到街上去,混在百姓当中,这样玉帝就不知道要烧谁了!」东方朔又说:「妙极!还有就是听说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十五的晚上让她提著大宫灯,把名字写在上头,在前面开道,臣奉汤圆在後,穿过大街小巷敬奉火神。」武帝:「这事就偏劳先生了。」

  •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远自汉代以来,民间即有元夜张灯赏灯的习俗,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 二月二理发的风俗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剪龙头"去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六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眼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   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要节日了,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春龙节由来已久。留下许多风俗。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云:“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明宫史》载:“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其中一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80年代中叶,在豫北一带还保留着吃黍米的风俗。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煎黍米糕,群众称之年糕,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中午皆吃“老龙布蛋”。即玉米蜕皮俗称玉黍米加面条。   其实,人们关心“龙抬头”用各种形式进行纪念,根本原因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系。正如这首民谣所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因为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百姓们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寄托了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满朝大臣都参加春耕生产,足见春耕不误农时之重要。     为什么二月二以前不可以理发!?   农历“二月二”是传统的“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     正月不能理发的风俗影响很大,人们普遍是在腊月理一次发,   然后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会再进理发店。     我回答道:“一种迷信说法罢了。”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理发匠很爱自己的舅舅。     然而到了正月,理发匠却为没有钱给舅舅买一件像样的礼品而发愁。     串亲的日子到了,理发匠灵机一动,挑着剃头挑子来到舅舅家,精心为舅舅剃头刮脸。     等到舅舅出现在酒席前时,亲朋们无不夸赞理发匠手艺高超,说舅舅看上去年轻精神了许多。     舅舅很高兴,说这是送给他最好的过年礼物,还约定每年正月给他来理发,看看手艺是否有新的长进。     多年后,舅舅去世了。每到正月,理发匠对着剃头挑子泪如雨下,他为不能再向舅舅尽孝而伤心……”     听到这儿,我突然明白了老板娘的意思:“你是说,故事原本讲的是正月剃头思舅舅。”     “没错”,老板娘说,“不知何时以讹传讹,‘思’变成了‘死’,一字之差,害苦了多少人呀!”...余下全文>>

  • 元宵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2月22星期一     望采纳

  • 元宵节在几月几日

      那都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按农历算的。   元宵:正月十五。   清明: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日子不固定。   中秋:八月十五。   端午:五月初五。   如果非要公历的话、可以看日历(每年的公历和农历的日子都是不同步的)

  • 中秋节玩花灯,和元宵节有什么不同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每到农历正月十五街上到处可见元宵节花灯,挂上花灯它给人们展现出一种喜庆的氛围,花灯作为我们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 元宵节为什么要偷青菜

      旧时的广东农村,一直流行着一种神秘而浪漫的习俗:偷青。在旧社会,未婚女子受礼教禁锢,是一年也不能走出家门几回的。偷青正是源于人们向往自由思想的释放。在广西北海的乡下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偷青”的古老习俗,每逢农历十二至十五日晚上,人们可以暂作一下“贼”,“偷”一点别人菜园里的蔬菜。据说,如果偷菜挨菜园主人诅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另外,如果偷回的青苗,如有生菜则寓意“生财”,有萝卜菜头则寓意“彩头”,有青葱则寓意“人聪明”,有大蒜则寓意“好打算”。这种习俗的由来已不可考,民间传说纷纭。有一种解释是这样说的,在旧社会,穷苦百姓热盼在正月新春一年之始讨个“生财”的“彩头”,过上一个“好打算”的吉利日子,由此便渐渐形成了“偷青”的习俗。“偷”是不光彩的事儿,但这也能说明在旧社会老百姓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对穷苦命运的抗争精神。

  • 元宵节有哪些花灯

      你好,朋友!   有生肖灯、龙灯、狮子灯、老虎灯、嫦娥奔月灯、天女散花灯、孙悟空大闹天宫灯。“空中报喜”、“孔雀开屏”、“天女散花”火箭灯、飞船灯,机器人灯等。

  • 元宵节祝贺词

      1、汤圆福圆,人亦圆圆,财亦圆圆哦。元宵节快乐!   -------------   2、玉宇无尘,我欲乘风飞去,月明碧玉三千里;银河散影,良宵点点,人醉春风十二楼。   -------------   3、三五良宵,齐聚良明,花灯吐艳映新春;一年守望,万家灯火,明月生辉度佳节。   -------------   4、灯火良宵,鱼龙百戏;团团圆圆,穿红挂绿;琉璃盛世,锦绣三春。   -------------   5、片片雪花飞,宵夜短,日上五竿长,时际上元,玉烛长调千户乐;月当午夜,花灯遍照万家春。   -------------   6、春夜短,白白元宵度;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良宵美景,万家箫管庆丰年。   -------------   7、推开窗门瑞雪寒,一年一度元宵开。雪月梅柳开新春,花鼓龙灯闹元宵。   -------------   8、人人报平安,一曲笙歌春似海,万家灯火夜如年。   -------------   9、一宵寒暑一万年,暧间好似度华年。灯火万家,良宵美景;笙歌一曲,盛世佳音。   -------------   10、户户团圆,家富人寿,月圆年丰。   -------------   11、元宵夜连连,万户雪花开。欢歌笑语,千家把酒赏花灯。   -------------   12、一年一度元宵白,一年一度元宵霜。圆圆白白报元夜,瑞雪连连兆丰年。   -------------   13、你圆,我也圆,事也圆圆,人也圆圆。天也圆圆,地也圆圆。愿此元宵佳节,大家都能好梦圆圆。   -------------   14、风潇潇,雪寒寒,花好月圆圆圆团,花灯红火挂满街,元宵寄相思,来去心声和祝愿,愿缘亲友每个团“圆”梦。   -------------   15、元宵寄相思,花好月圆人团圆,群灯争艳你最“艳”。寄去相思和祝愿,网中情缘缘“圆”。   -------------   16、午夜人散尽,花好月圆家人团圆,群灯吐艳你最“好”。寄去相思和祝愿,网中情缘愿梦“圆”。   -------------   17、你肥藤藤,我脚震震,我们买了猪肉去拜神,吃了猪肉变寿神,就说看短信息的——愿你元宵节吃嘛嘛香,工作愉快!   -------------   18、你和我伴着月亮灯,犹如大元宵;你是灯我是纸,犹如大灯笼。你情我愿度佳节,欢欢喜喜闹花灯!   -------------   19、天上的月儿圆,地下蜜儿甜,吃饭的桌儿圆,碗儿筷儿把你等,你我的情更圆,好像元宵一样黏黏糊糊团团圆圆。   -------------   20、这世界巡回看三遍,谁与我共庆元宵?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   21、水是山的乡思,云是天的寄托,风在夜里轻轻私语,我在你窗前吟唱:一家团圆。   -------------   22、我心我祝元宵节:生活正当午,金币不胜数,做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随心舞!   -------------   23、花好月圆圆,好梦把把寻,把你关爱把你怜,常常把你挂心间。今夜月如盘,汤圆甜又黏。   -------------   24、我的月亮如盘一个大元宵,我吃一半,余下一半给你,喜欢吗?什么馅的?   -------------   25、十五月亮圆,十五喜庆多,全家团圆幸福多,心情愉快朋友多,身体健康快乐多,财源滚滚来,钞票多多落,年年吉祥如意多,祝愿好事多多多!   -------------   26、带着我最深的思念和情意,有我最深刻的思念。让云带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我都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元宵节!   -------------   27、我思我想我知道,我不能伴在你的身边。我念我行我知道,我能做的只有遥远的思念。你快乐吗?你幸福......余下全文>>

  • 马来西亚的风俗

      ---俗习与禁忌---   马来人是热情、谦恭、大方,讲究礼节的民族。在马来人家中作客应注意举止,尊重长者。如果双方都是穆斯林,宾主要用伊斯兰教特定的问候语打招呼。进门时,除非得到主人的许可,客人必须把鞋脱在门口或楼梯口,方可进屋。进屋后,宾主双方要互相问候和握手,握手时双手仅仅触摸一下,然后把手放到额前,以表示诚心。   当发现屋里还有其他客人,自己又必须从他们面前经过时,必须略低下头,并说:“对不起,请借光”,尔后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在椅子上不能翘起二郎腿,尤其是在老人面前更不应如此,女子则应并拢双脚,表现得更加文雅。如果席地而坐,男子最好盘腿,女子则要跪坐,不得伸直腿。   主人摆出饮料、点心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推辞,主人反而会不高兴。客人要走,应向主人告辞,主人一般把客人送出门外。在黄昏时登门拜访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这时穆斯林都要做祷   告,晚上拜访通常应在八点半以后。马来人用餐时习惯用手取食,因而在用餐前须把手洗干净,进餐时必须用右手,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如不得不用左手用餐或取餐具,应先向他人道歉。用餐时,一般不坐在椅子上,而是把食物放在席子上,围坐而食,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则跪坐,身体稍向右偏。上了年纪的妇女可以像男人一样盘腿而坐。伊斯兰信徒禁酒,招待客人一般不用酒,饮料多为热茶、白开水或椰汁。马来人还有咀嚼槟榔的习惯,有客人到访,主人除了热情招呼外,最先向客人表示殷勤和诚意的礼节就是奉上槟榔盘,以便请客人共嚼槟榔。   马来人的习俗与我国相异处甚多,所以必须加以留意,以免无意中犯了禁忌,造成失礼,或引起误会与无谓的纷争。主要有:   马来人视左手为不洁,因此见面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平时接、递东西时,也必须用右手而不能随便用左手,用左手便是失礼。在不得不用左手时,一定要说声:“对不起”。   马来人认为以食指指人,是对人的一种污辱,所以切勿以食指指人。   对女士不可先伸出手要求握手。   头被认为是神圣的部位,在亲近儿童时,不可触摸他的头部,否则会引起不快。   和伊斯兰教徒共餐时,不要劝酒,要避免点猪肉做的菜肴。   马来人不喜欢别人问自己的年龄。若问年纪会被视为不礼貌。   马来西亚不禁止一夫多妻,所以不要随便闲谈他人的家务事。对长者不能直呼“你”,而要称“先生”、“夫人”或“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