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风俗禁忌由来

  • 印度的风俗习惯和禁忌并举例子

      马来人是热情、谦恭、大方,讲究礼节的民族。在马来人家中作客应注意举止,尊重长者。如果双方都是穆斯林,宾主要用伊斯兰教特定的问候语打招呼。进门时,除非得到主人的许可,客人必须把鞋脱在门口或楼梯口,方可进屋。进屋后,宾主双方要互相问候和握手,握手时双手仅仅触摸一下,然后把手放到额前,以表示诚心。 马来人的习俗与我国相异处甚多,所以必须加以留意,以免无意中犯了禁忌,造成失礼,或引起误会与无谓的纷争。主要有: 马来人视左手为不洁,因此见面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平时接、递东西时,也必须用右手而不能随便用左手,用左手便是失礼。在不得不用左手时,一定要说声:“对不起”。 马来人认为以食指指人,是对人的一种污辱,所以切勿以食指指人。 对女士不可先伸出手要求握手。 头被认为是神圣的部位,在亲近儿童时,不可触摸他的头部,否则会引起不快。 和伊斯兰教徒共餐时,不要劝酒,要避免点猪肉做的菜肴。 马来人不喜欢别人问自己的年龄。若问年纪会被视为不礼貌。 马来西亚不禁止一夫多妻,所以不要随便闲谈他人的家务事。对长者不能直呼“你”,而要称“先生”、“夫人”或“女士”。

  • 传统中秋民俗怎么拜月,风俗的由来及禁忌

      拜月道具   1.祭桌或祭几一张。普通的小桌即可。   2.草席若干条。行拜礼之用。普通草席。上可加软垫。   3.香炉一盏,香若干。普通小型香炉。   4.盘碟碗盏等祭品盛器若干。   5.红烛两根。照明、烘托气氛及点香用。   6.普通的酒一瓶.酒爵三只。酒杯亦可。   7.祭品:月饼、猎取节日野味、糯米圆饼、饮酒、瓜果、毛豆、鸡冠花   拜月准备   拜月时间选择:   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祭后分胙,饮宴、赏月。华夏祭礼讲究“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天气因素不是关键。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   拜月场地要求:   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如遇到下雨,可以转移到船上、檐下或室内,但需打开门窗,面向月亮的方向而祭。   拜月具体人员:   参加祭月的人中选一名主祭,一名赞礼,若干执事,其它人均为从祭。以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集体祭月时,也从女性中选定主祭。按照传统,男不拜月。男子可以担任赞礼、执事协助祭月,或从事其它协助工作。   拜月服饰:   祭月是要求相对宽松的祭礼,可不穿专门的汉服祭服。着适合秋季的汉服常服即可。推荐男子着深衣、袍衫、直身等,女子着深衣、褙子或襦裙。祭月前,需沐浴更衣,以示对月神的诚敬。   拜月物品:   月光纸:可在网上搜索月光纸图片,打印出来。也可以自己画。   祝文:祭月时向月亮读祝,可更好地表达诚敬。祭月祝文,精短优美为宜,四言、五言、七言诗等形式均可。祝文应用毛笔,工整地誊写在宣纸上

  • 去印度旅游要注意的风俗禁忌

      印度风俗禁忌:   1、印度有“牛的王国”之称,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在路上驾车时,千万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制品进入庙宇,同时最好也尽量避免以牛为摄影对象。印度还有一项特别不同的习惯,回答对方问题时若将头歪一边或摇头,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万别会错了意,造成不应有的麻烦。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实行种姓制度,打听当地人的种姓、阶级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   2、不要摸小孩的头印度等地的人们不希望别人摸自己头上的任何一部分,他们也不喜欢去摸别人。他们认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神圣无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留之处,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允许触摸。   2、被邀去吃饭不必客气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吃东西时要大家一起分享,独食是小气而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印度人邀请人共餐,绝不是碍于情面假惺惺,而是诚心诚意的邀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回绝当然令人不高兴。   3、不跟身份悬殊的人进餐印度、尼泊尔人很重视身份。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属阶级有异,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饭;尼泊尔人也同样有类似的阶级划分,在其国内,对“身份”的重视,超过了一切。   4、买酒有时间限制在泰国有个规定,凌晨2时以后不准再买酒,否则会被警察处以罚款。在印度新德里,星期二、星期五、公休日以及每月第一天为禁酒日,在这些天就是神通广大的人也休想买到酒。   5、不可骑在佛像上拍照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旅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被视为“罪恶滔天”。有些不明利害的游客,曾经由于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纪念照而被刑罚。对想带回去的佛像纪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为在信奉佛教的国家购买的佛像虽然归自己所有,但必须对它有一份敬意,如当它是一玩物,随意放置或粗手粗脚地动它,这种行为,会引起该国人的不快。

  • 酒泉的风俗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自古以来凡有人群生活的地方,就有他们独特的乡风民俗。曾在中国元朝当过小官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其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一书中提到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年夏天,他到酒泉了解有关民俗情况时,竟发现当地有一些令人十分奇怪的民俗现象,如那里的人们送葬时棺木不从门出,而是破墙往外抬。进庙祭神都献整羊等等,他为此感到大惑不解。这是因为过去人们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那些地方风俗必然会染上浓厚的封建色彩。而有些民间禁忌习俗不仅相当迷信,而且十分荒诞……   (一)   两家娶亲忌相遇。过去乡下娶亲,如果碰巧两家的花轿在道中相遇,人们则认为大不吉。面对这种情况,化解的办法就是两边的新娘都走下轿子让她们互换红裤带,这才算逢凶化吉。如果娶亲的花轿碰上了送葬的队伍,则认为是大吉大利之事,人们会为此特别高兴。   家中咸盐忌借人。邻里相处,相互之间借用东西,这是极平常之事。但过去当地却有这样的禁忌习俗:家中别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借人,惟独咸盐不能借人。老习惯认为,盐即“言”,把咸盐(闲言)借了人,就好比无意中传了闲话,会导致邻里之间不和睦。   过年三天忌扫地。过年过节,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这是好事情。但过去农村却忌讳在过年的三天之中扫地。老习惯认为,过年那几天正是财神爷到各家各户串门的时候。如果在那些天扫地,就意味着把柴(财)扫出了门,会得罪财神爷。以后这户人家就会财源不旺,日子不好过。   耕牛死后忌食肉。过去乡下农民把耕牛看得很重。那时耕牛死后人们不但忌食其肉,甚至还要将它深埋厚葬。人们认为,耕牛是农民的忠实伙伴,它食草耕田,为人类造福,理应受到人们的厚待。如果耕牛死后有人剥皮食肉,会被人们视为不义之举,将会受到大家的痛斥和严惩。   灶火门忌向南。过去的老习惯忌讳农村人家的灶火门向南开,这是源自“阴阳五行”的命理观念。古人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组成,而它们之间又是相生相克的关系。命理学家把天干地支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相联系,又把“五行”和五个方位相搭配,以测吉凶。按照这种推测方式,方位中的“南”,正对应“五行”中的“金”,便有了“南方兵丁火”一说。灶门向南开,意即火气太甚,故此不宜。民间的说法认为,灶老爷是端坐在正东方的,因此灶火门应该向东开。因此,还流传着“灶火门向南方,日子越过越难肠”的俗语。   去下面的网址看一下,肯定大有收获!

  • 给印度外贸客户,送什么礼物最合适,有无禁忌

      你好,印度对受贿这一点还是比较敏感的,根据我们的经验,印度人很喜欢中国特色的商品,而且价值不宜太高。以前送过一点强光手电筒、茶叶、纪念币(贵重礼物关系特别好的才送)、邮票,希望能帮助你。补充一句,贵金属、钱币类的慎重。

  • 印度星座和西方一样吗

      不一样。   印度星座列表:   白羊 - Mesha:4月14日到5月13日   金牛 - Vrishabha:5月14日到6月13日   双子 - Mithuna:6月14日到7月15日   巨蟹 - Karaka:7月16日到8月15日   狮子 - Simha:8月16日到9月15日   处女 - Kanya:9月16日到10月16日   天平 - Tula:10月17日到11月15日   天蝎 - Vrischika:11月16日到12月14日   射手 - Dhanu:12月15日到1月13日   摩羯 - Makar:1月14日到2月12日   水瓶 - Kumbha:2月13日到3月13日   双鱼 - Meena:3月14日到4月13日   星座代表:   1. 白羊–公羊   2. 金牛–公牛   3. 双子–双生子,一男一女拿着喇叭和竖琴   4. 巨蟹–螃蟹   5. 狮子–狮子   6. 处女–处女,女人拿着明灯和玉米棒   7. 天平–秤,男人手持天平   8. 天蝎–蝎子   9. 射手–人头马身,弯弓搭箭   10. 摩羯–鳄鱼   11. 水瓶–运水的人,男人手持水罐   12. 双鱼–两条鱼   星座属性:   白羊:行动的,阳性,火象,古怪,残忍,短上升星座   金牛:固执的,阴性,土象,温柔,多产,短上升星座   双子:公众的,阳性,风象,贫瘠,古怪,残忍,短上升星座   巨蟹:行动的,阴性,水象,平等,温柔,多产,长上升星座   狮子:固执的,阳性,火象,残忍,古怪,贫瘠,长上升星座   处女:公众的,阴性,土象,温柔,平等,长上升星座   天平:行动的,阳性,风象,残忍,古怪,长上升星座   天蝎:固执的,阴性,水象,温柔,平等,长上升星座   射手:公众的,阳性,火象,残忍,古怪,长上升星座   摩羯:行动的,阴性,土象,平等,温柔,长上升星座   水瓶:固执的,阳性,风象,残忍,古怪,多产,短上升星座   双鱼:公众的,阴性,水象,平等,温柔,短上升星座

  • 二月二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甦,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执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甦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蠍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讬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甦。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馀下全文>>

  • 结婚嫁娶在风俗民俗上要注意的禁忌有哪些

      ( 一 ) 忌于鬼月完婚. 即农历七月.   ( 二 ) 忌于农历六月完婚, 有半月妻的意思.   ( 三 ) 安床时,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 四 ) 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 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 可找一位大生肖   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如肖龙者.   ( 五 ) 订婚当天, 不管天气有多热, 所有参加订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 不然   会有拆散的意思.   ( 六 ) 订婚之文定喜宴完毕后, 双方都不可以说再见, 不然会有再婚的意思.   ( 七 )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衣服礼服忌有袋口, 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 八 ) 新娘子离开娘家时, 哭得越厉害越好. 有哭发哭发, 不哭不发的意思.   ( 九 ) 结婚当天, 新娘出门时,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 因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扫"同音, 都不吉利.   ( 十 ) 在迎娶途中, 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 叫"喜冲喜", 会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 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 以化解之.   ( 十一 ) 结婚当天, 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 直到晚上就寝. 新娘当天更不   可碰到床边.   ( 十二 ) 结婚当天, 新娘子不可躺下, 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 十三 ) 因小孩容易哭, 所以小孩应禁入结婚礼堂, 因为在礼堂哭会不吉利.   ( 十四 ) 礼堂忌用鲜花, 因为鲜花容易淍谢. 只有莲招花和石榴花不忌.   ( 十五 ) 新娘进男家门时, 忌脚踏门坎, 应要跨过去.   ( 十六 ) 凡是生肖属"虎"的人或寡妇, 不可观礼及进新房.   ( 十七 ) 新娘子小心, 不要踏到新郎鞋, 会有羞夫之意.   ( 十八 ) 归宁当天, 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回家, 绝对不可留在娘家   过夜. 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 夫妻二人要分开睡, 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 十九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 二十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在外过夜.

  • 江西过寿有什么风俗禁忌

      一、什么人过寿,什么人不过寿   小孩子要过“周岁”,宴请亲友。乐安县男孩満15岁为满丁之年,亦需宴请。青壮年一般不行寿庆,有“三十没人晓,四十无人知,五十吃只鸡,六十来贺喜”之说。六十寿诞,操办寿宴,亲友来多送寿面、寿烛、衣料、红包(现金)等寿礼。金溪、崇仁等县寿宴为两餐,头天为“暖寿酒”,正日为 “拜寿酒”。置寿堂,晚辈为之祝寿。六十岁以后,每十年一庆寿,祝寿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严格来说,五十以前都不能叫过寿,充其量只能是过生日,五十以后才称得上是“寿”。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生活困苦,劳动艰辛但吃住条件很差,能过超过五十岁的人不太多,因此,很多地方以五十岁为限度,能达到这个岁数才能算是“长寿”。   二、不同年龄的人如何过寿   小孩子过周岁时,家里要摆酒,招呼亲戚朋友,庆祝孩子满周岁了。亲友们也送上祝福,祝愿孩子健康成长,茁壮成长。这一天,外婆家给送疆绳、银镯、银锁、银项圈,以示拴住孩子,留他在世间,庇佑他平安成长。   青年人一般都是生日当天,招呼好朋友、同学们到饭店大吃一顿,送上生日礼物,然后到KTV吼上一阵,尽欢而散。   中年人讲究过三十六、四十九,俗称"门槛子"。到这一天,家人用红布做成红裤带系在腰间,或用红布做成内衣穿上,意在消灾灭难。   老年人讲究过六十大寿、七十大寿,表示祝贺。还有过七十三、八十四大寿的。主要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认为这两个年龄是老年人的门槛子,大庆大贺,以免灾避难。   三、过寿的民间讲究   一般民间做寿七十岁为「大寿」八十为「上寿」九十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都盛大祝贺。亲朋好友送来贺礼,并演戏一面喝酒一面看戏,戏的内容以富贵长寿为主。寿宴中,一定要有「猪脚面线」这一道菜。寿星还要盛装,坐在正厅接受子孙拜寿。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师「铁口直断」,某些年岁不敢作寿,以免被黑白无常带走。   做寿老人(50岁以上)诞辰日的庆祝活动,逢十称大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作大寿前要向至亲好友发请柬,发放日期一般在作寿的前三日,否则为失礼。民谚日:"三日为请,二日为叫,当天为提来。"亲友接到请柬,便准备寿礼届时前往,俗称"拜寿"。主人还要大摆寿宴,宾客痛饮,有的还请来堂会,增加喜庆气氛。   拜寿也称"祝寿"。老人作寿时,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礼物多为生日蛋糕、寿桃、寿面、布匹及带寿字的糕点。布匹俗称"寿帐",均挂在院中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寿帐上写些吉祥语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给男子常用"仁者有寿"、"贵寿无极",送女子则用"蓬岛春蔼"、"寿域开祥"等。   寿堂一般设在堂屋,正面挂寿帘,两旁配有对联书些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古语。八仙桌上摆有香炉、蜡千、寿蜡、"本命延年寿星君"神码儿,以及黄钱、纸元宝、千张,使之下垂供案两旁。条案上摆寿桃、寿面等寓意长寿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地上放置一块红垫子,供拜寿者跪拜时用,平辈以上者拱手,以下者叩头。   过生日还有“坎儿年”之说,也就是人到年老时寿命上的关口,有句老话:"三十三大拐转,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又"人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33、55、66、73、84都为坎儿年。人们认为,人活到这个岁数如果度得好便能长寿,否则,便可夭折。人们为了长寿,所以在坎儿年倍加小心,并想办法"破解"以图长寿。常用的办法是系红布腰带,传说红色可以避邪消灾。

  • 古印度的神话

    印度神话的形成与其本身的历史关系密切。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南迁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经过无数次战争后,他们的势力从印度河流域进入恒河流域,并大肆奴役当地的土著人,至此,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文明遭到破坏以及改变。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经》问世,这是印欧语系诸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部文学着作,在其中,印度神话初次较为系统的组合起来。吠陀神话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罗,他是天帝,众神之首。据记载,因陀罗原本是带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后成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诗人对于权利的一种附会。吠陀文化后期,印度产生了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出现是其权力更为集中的一个体现。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印度进入列国时代,这一时期,旧的神话不断被编辑,新的神话又不断产生,宗教方面,出现了佛教与耆那教,而这两大教派又各自繁衍着不同的神话。 公元前四世纪之前,印度最大的两部史诗出现——《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这里,因陀罗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话基本上恢复了其最初的体系。 [编辑] 吠陀神话中主要的神 因陀罗:天帝。 因陀罗(梵语:इन्द्र,Indra),佛教古籍翻译为“帝释天”,别名是zakra,意思为“最胜、最优秀、最优越、征服”,印度教吠陀经籍所载众神之首。此神好战,本是雅利安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对它的信仰随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曾一度是诸神的领袖、雷神和战神,空界的主宰。 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称为散脂,对他的信仰在后吠陀时期逐渐地弱化。对于因陀罗是否是一个曾经真实存在的人物,学术界尚有争议。 在《梨俱吠陀》中是出现最多的神之一,出现次数仅次于阿耆尼。 [编辑] 因陀罗与弗栗多 他征服人间和魔界无数敌手,降服太阳、杀死延续季风雨的天龙弗栗多。在《梨俱吠陀》1.32记载了因陀罗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他与弗栗多的决斗(vRtrahatya)。传说巨蛇弗栗多阻挡了地下的水流出来,导致严重的旱灾。因陀罗喝了三大杯祭礼中所奠苏摩酒来提高其战斗能力,准备与巨蛇交战,并用金刚杵(雷电)杀死了弗栗多和它母亲Danu,释放了被堵住的水流。他的盟友有驾云降雨的楼陀罗(或摩录多〔Marut〕)、双马童以及毗溼奴。 在北欧神话和祆教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故事。神话比较学家普遍认为,在《波斯古经》的三头龙Azhi Dahaka被名教Thraetaona的勇士所杀的故事,与因陀罗与弗栗多的情节相结合,必是雅利安人原始文化的一部分。 upload.wikimedia.org/...an.jpg 泰国郑王寺中央塔上的因陀罗像 阿耆尼:火神。 阿耆尼,即火天,是吠陀教及印度教的火神,阿耆尼——अग्नि本身即是梵文“火焰”的名词,与拉丁语的火焰—-“ignis”是同源词(及与英文动词着火“ignite”同根)。阿耆尼作为火的神格化象征了火焰永恒不朽的奇蹟,古印度人就相信供奉给阿耆尼(火)的祭品会被净化及传达到其他神祗, 亦令阿耆尼带有净化和送......馀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