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风俗禁忌

  • 印度人的禁忌

      六大禁忌:   1、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牛是湿婆神的坐骑,所以禁止食用牛肉或牛皮制品。但是印度的回教徒不吃猪肉,因此游客最好食用鸡肉或羊肉。   2、在印度,应避免以左手递物给当地人,因为左手被视为视不洁的。   3、在印度,不要抚摸小孩头部,因为印度人认为头部视神圣的。   4、在印度,进入宗教寺庙和古迹都必须拖鞋,最好入境随俗。   5、参观印度寺庙时,最好不要穿着短裤和短裙。   6、在印度,看到特殊宗教仪式举行时,千万不克鄙视或加以批评,免得招惹是非。

  • 印度人的禁忌有哪些?

      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晚上忌说蛇;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   

  • 印度人禁忌有什么?

      印度饮食禁忌   印度人饮食口味的基本特点是淡而清滑。他们喜吃的主食是印度烙饼和咖喱米饭;喜食的肉类是鸡鸭和鱼虾;喜爱的蔬菜是番茄、洋葱、土豆、白菜、菠菜、茄子、菜花,尤其爱吃洋山芋,认为洋山芋是菜之佳品;所喜欢的饮料是红茶、咖啡、冷开水等。无论做饭或做菜,印度人绝不用酱油或酱类调料,而总是离不开咖喱。常用的咖喱粉可达二十余种。除此之外,他们做豆汤、素菜或鸡鸭鱼虾时,也往往要使用金色的郁金花等类调料,有时也拌用香辣料。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最注重的是烹调多用调料。做咖喱鸡要用17种调料,炖菜所用的调料最多。   饮食禁忌   印度人多为印度教徒。印度教奉牛为神,其教徒严禁吃牛肉,同时也严忌众人在同一食盘内取食。一般而言,富贵人家忌讳多吃荤食。   少数印度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遵照教规,严忌吃猪肉。一般来说,所有印度人几乎都忌吃猪肉,认为吃猪肉是下贱行为。   极少数印度人信奉锡克教,他们严戒饮酒。   戒酒几乎是全体印度人的共同习俗,有的邦是戒酒邦,也有的邦规定每周有"戒酒日"。   在日常生活中,印度人忌吃蘑菇、木耳和笋类蔬菜,同时也忌讳用左手或双手递食或敬茶。   舔茶:绝大多数印度人信奉印度教,他们大多不吃牛肉,不喝酒,不吸烟,但有喝茶的习惯。他们喝茶的方式是"舔饮",即把茶水盛在盘子中,伸出舌头舔茶水而饮。

  • 新疆的风俗

      服饰习俗   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性爱穿西服、绣花衬衫或袷袢等。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如维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喜欢戴镶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爱戴呢料大沿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欢穿长统皮靴。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旅游者目不暇接。   饮食习俗   饮食习惯西域香味浓烈,各种食品色香味俱佳。烤羊肉串已风靡全国,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馔。吃法别致的抓饭、手抓羊肉是少数民族最喜欢的食品,也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必备食品。脆香而薄的烤馕、烤包子、拉面、油馓子、油塔子 、薄皮包子、奶茶,则是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牧区的少数民族能将牛奶、羊奶加工成八九种奶制品,或香或甜或酸,都带有浓郁的奶味,营养丰富,可饱口福。用马奶发酵而成的马奶子酒微喷酒香,清凉适口,沁人心肺。隆冬时节、寒风刺骨,但你可以看到街头不少人身披雪花,围着火炉在吃西瓜,这是最富有西域风情的饮食习俗!   哈萨克族   1、家庭与婚姻: 哈萨克族的家庭组织,是以夫妇为基础的小家庭制。 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一般要经过四个程序:第一步,订婚礼,在女家举行,双方协商有关事宜;第二步,确定“吉尔特”期的婚礼,在男家举行,从而确定正式的亲属关系;第三步,又在女家举行,男方要将协商的财礼的半数送到女家,此后,新郎就可以住在女家,与姑娘同居,叫做“看门”;第四步,又在男家举行,这是正式结婚仪式。   2、日常生活服饰:明显地反映了牧区生活的特点。为了骑马方便,服装一般都比较宽大 结实。男性喜在腰间束皮带,上系小刀,便于随时切肉食用。男性内衣衣领较高,多绣花边,套西式背心。妇女喜着鲜艳花布,胸前绣纹花,多穿连衣裙。 饮食:由于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牧业生产,因此,在饮食方面带有强烈的特区特点。主食主要地牛、羊、马肉,其次是用面粉制成的馕和面条以及抓饭等。他们最喜欢的食物有“金特”:用奶油混合幼畜的肉,装进马肠里,蒸熟后食用。喝的主要是牛奶、马   奶、奶茶、更喜马奶酒。 居住:哈萨克族人民多数从事畜牧业。为了迁移方便,他们居住是轻便而简易 的毡房,牧民在春、夏、秋三季居住。冬季则居住土房和木屋。   3、喜庆日与游艺 哈萨克族的喜庆日,有“肉孜节”(通称小年)、“古尔邦节”(通称大年) 以及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拿吾鲁孜节”等。 在游艺方面,他们最喜爱唱歌。青年男子喜欢摔跤、赛马、刁羊,还有青年男女共同取乐的“姑娘追”。舞蹈比较盛行,多和游牧生活有关,如挤奶舞、剪羊毛舞 、绣巾舞、制毡舞、走马舞、斗熊舞以及婚礼舞等。   达斡尔族婚俗   新疆的达斡尔人主要聚居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县的一些乡村,人口只有6300多人(1997年的统计),是自治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就像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一样,也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   在达斡尔族的民间,青年男女要想结为伉俪,首先要经过媒人搭的喜桥。有意思的是,媒人去提亲搭桥时,头上要戴一顶帽子,帽子右边挂一块儿红布条,手里还要拎着“提亲酒”。别人一看这种装束,就知道是到女方家提亲说媒的媒人。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亲,往......余下全文>>

  • 彝族的风俗有哪些

      待客习俗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烤茶相亲习俗   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浓郁热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烤茶种类多样,咸甜苦辣,人生百味,既是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   据说在当地,若学不到一手烤茶技术,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会认为你没本事,而不愿将姑娘嫁给你,因此,当地小伙十五六岁就要学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绝招。   彝族人还流传着百灵从无量山百丈高崖衔来茶种为人治百病的故事,为纪念灵鸟,客人饮茶时,少男少女总会模仿灵鸟翩翩起舞,而糊米罐罐香茶的每道工序也和百灵有关。[2]   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举行过“换裙礼”的少女,方可在“玩场”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以及媒人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亲朋通宵哭嫁、向迎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洞房博斗等传统婚俗。   少女换裙带礼   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一般多在15岁),依俗要举行隆重的“换裙礼”。换裙礼仪式上,姑娘要让姐妹们把她原来的单辫子改梳成双辫子,盘于头顶。还要把原先佩带两耳的白坠片或穿耳旧线扯下,换上红玛瑙似的珊瑚珠或银光闪闪的耳坠,以示吉祥。最后,姑娘脱去原先的红白两色童裙,换上绣了花边的上衣和黑、蓝、黄、白等五彩相间的有褶拖地长裙。换上新裙后,姑娘便可到“玩场”跳舞唱歌,参加社交活动,开始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了。   背新娘   按照彝家俗规,新娘出阁时,双脚不得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并扶她上马。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   泼水接亲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   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向小伙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姑娘们用泼、淋、灌、射等各种方式凶猛地攻击小伙子,使来“抢亲”的小伙子难以招架。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轻“水灾”的袭击。   经过一晚上的水泼,当早晨来临时,“抢亲”便开始了。这时,姑娘们拥着新娘,小伙子们前去“争抢”,姑娘们防守严格,小伙子必须机灵多变,乘一瞬间出现的漏洞,抢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为行走。可见,把新娘“抢”到婆家是多么的......余下全文>>

  • 印度的礼仪习惯?

      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占80%。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印度人喜欢把月亮比作一切美好事物。   印度人见面问候应递英文名片,英语是印度的通用语言。双方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着:“纳玛斯堆”(梵文:“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晚辈或者小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年长者的脚,这样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印度男子是不能和妇女握手。现在印度社会还有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特别是一些有钱人家的妇女。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礼仪培训4008 190088。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不吃菇类、笋类、木耳。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喜欢中国的粤菜、苏菜。   印度人忌讳白色,习惯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们忌讳弯月图案,也视1、3、7为不吉祥数字,和印度人交谈,要回避有关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工资以及两性关系的话题。印度人太多数还是很保守的   印度人把牛当作是神物,印度人忌讳吃牛肉,忌讳用牛皮制品。牛在他们心中就是一种信仰。他们也崇拜蛇,视杀蛇为触犯神灵。印度人忌讳用澡盆给孩子洗澡,认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为。我们去印度旅游或者学习工作,一定要先了解印度人的一些行为习惯,这样在印度才不会和印度人的行为习惯起冲突。

  • 回族的风俗

      回族的传统节日是与伊斯兰教分不开的。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规定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为信仰伊斯兰教各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并规定节日放假1至3天。回族一年过的节日也主要是这三大节日。   节期是按伊斯兰太阴历计算出来的,节日在一年的哪一天,按日历计算,年年都有变化。   开斋节,阿拉伯语是尔代·费土尔,尔代的汉意是“节”的意思。尔代·费土尔就是开斋节。在新疆地方,称肉孜节或芦仔节是波斯语的音译,即斋戒封斋的意思。在伊斯兰历九月(来麦丹)封斋一个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饮水进食。一月过后,伊斯兰十月初见新月而开斋不再封斋。   按规定,傍晚日落而食,东方鱼肚白停止餐饮,是谓封斋(守斋、把斋)。庆祝开斋节则含有纪念艰苦、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意味。回回封斋控制饮食,律己怜贫,磨砺意志、耐力耐心。回族历经坎坷,备受艰辛,依然能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耐力。在开斋节那天,穆斯林要穿着节日盛装,点燃芭兰香,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庆祝节日。这天广大回族群众举行庆祝会,宁夏、甘肃,陕西、新疆穆斯林过节的气氛极为热烈。北京的回民中学和回民小学更是一片节日景象。回族青少年载歌载舞,欢乐开怀,庆祝自己的节日。各地的回族家庭都要香锅,用香油(芝麻油)炸油香,炸馓子,炸萨目撒,熬杏仁羊肉粥,炸油香还要馈赠至亲好友、乡亲邻居,共话节日。   宰牲节,是阿拉伯语尔代·阿祖哈尔的意译。又称古尔邦节。伊斯兰历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即自封斋日算起100天为古尔邦节。古尔邦、阿祖哈尔含有“牺牲”、“献身”之意。回族隆重过这个节日,有提倡牺牲自我,献身人类之精神的意思。宰牲节这一天穆斯林沐浴馨香,着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回族群众根据自己条件宰鸡、宰羊、宰牛,然后分成“份肉”(一份一份的肉)接待宾客或分送亲友。   宰牲节的源起是什么呢?相传北部阿拉伯人始祖易卜拉欣一日梦见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其忠诚。当易卜拉欣正举刀一瞬间,安拉派特使送来一只绵羊,命其以羊代了。从此,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一种每年宰牲献祭的习俗。回族沿袭此习俗,每年都要隆重欢庆古尔邦节,以示纪念。   圣纪节,是伊斯兰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纪念日。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这一天又称做“圣忌”。中国的穆斯林习惯将圣忌和圣纪合并纪念,称为办圣会。在清真:寺诵经纪念,然后与会者会餐,炸油香,吃打卤面全羊菜等。 浴礼)也就是洗礼,由三人承担,洗的顺序为先净下身,后洗头、面部,再从上到下,先右后左,洗遍全身,用两块浴巾分别擦试上身和下身。然后将亡人移至早已准备好的克番布单上,一层一层包裹好,用白布带系腰,扎紧头和脚,浴礼就此完成。

  • 看望新生儿禁忌风俗 为什么要交换尿布,娘家人还要留一件衣服

      各地的风俗不同,我们这就没有这个风俗,你咨询家中的老人。

  • 泰国有哪些风俗禁忌?

      女士进入皇宫时不可穿短裙和无袖装,男士必须穿有领子的上装,不得穿拖鞋。   进入寺庙要脱鞋,服装应整齐、端庄,最好不要穿短裤。   遇见僧侣要礼让;女性避免碰触僧侣,如奉献财物,可请男士代劳或直接放在桌上。   打招呼时要双手合掌,不可以用脚指人或物。   头部为身体较神圣部份,不随便摸别人的头。   付小费时不要给硬币,一般硬币是给乞丐的。   (1) 不得摸泰国人的头,特别是小孩的头。传递物品时也切忌不要越过他人的头顶。   (2) 忌用左手接物和递物。   (3) 交谈时忌用手指指点对方。   (4) 坐时不得翘二郎腿,不能把脚底翘起对着别人,妇女落座,要求更为严格,双腿必须并拢。   (5) 经过别人面前时需腰躬行,以示对别人尊重。   (6) 进入佛寺或到泰国人家里作客须胶鞋。人们购买佛饰时不能说'买',而只能说是'求租',   否则就是亵渎神明,会招来灾祸,外国游客也必须遵守这一禁忌。   (7) 俗人不得与和尚握手,只能合十致意,女子不得触碰和尚(这是一佛寺一戒。遇见托钵化   缘的和尚,千万不能送现金,因为这是破坏僧侣戒律的行为。   (8) 泰国人不用红笔签名,因为泰国人死后,要在棺材口写上其姓氏,写时用的就是红笔。   (9) 在人经常走过的地方,如门口、房顶等禁止悬挂衣物,特别是裤衩和袜子之类。   (10) 在一些农村里,忌赞美别人小孩长得漂亮。   泰国素以包容和好客著称,他们对每个人都示以微笑和谦逊的态度。一般旅客都很容易适应本地的风俗习惯。不过以下是一些特别值得提示的:   君主体制   传统以来,泰国人对皇室成员怀有深厚的敬仰之情。到访游客应对泰皇,泰后及其儿女表示尊重。比如:每天上午08:00 和下午18:00,在公共场所,国歌奏响时,您应当站立。若参与皇室成员出席的公开场合,最佳的做法就是观察及仿效在场人士的礼仪。   宗教微观   泰国的法律有很多章节阐述对宗教违法的行径,当中包括信众最多的佛教和其他信仰。所有的佛像不论大小完好或残破,都奉为神圣之物。请别攀爬佛像!一般的要求是对佛像不做出“有欠尊重”的行为。参拜佛寺,衣着需整齐--- 不要裸露上身,或穿短裤,或无袖的衬衫。供奉佛像之寺堂内,不应穿着鞋子进入。请放心脱鞋吧,寺堂内的地板,一般是干净的。佛教的僧侣均被禁止与女士接触,如果希望把东西交给僧侣,则应先把东西交予一位男士由他代劳。 一件长袖的罩衫扣至脖颈,并且披

  • 在新西兰需要注意哪些风俗与禁忌?

      在新西兰,毛利人仍保留着浓郁的传统习俗。他们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还相信灵魂不灭,尊奉祖先的精灵。每遇重大的活动,他们便照例要到河里去做祈祷,而且还要相互泼水,以此表示宗教仪式上的纯洁,他们有一种传统的礼节:当遇到尊贵的客人时,他们要行“碰鼻礼”,即双方要鼻尖磁鼻尖二三次,然后再分手离去。据说,按照其风俗,碰鼻子的时间超长,就说明礼遇越高,越受欢迎。给别人拍照,特别是给毛利人,一定要事先征求同意。   新西兰人见面和告别均行握手礼,习惯的握手方式是紧紧握手,目光直接接触,男士应等候妇女先伸出手来。鞠躬和昂首也是他们的通用礼节。初次见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称呼姓氏,并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识之后,互相直呼其名。   时间观念较强,约会须事先商定,准时赴约。客人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对主人的尊敬。交谈以气候、体育运动、国内外政治、旅游等为话题,避免谈及个人私事、宗教、种族等问题。会客一般在办公室里进行。应邀到新西兰人家里作客,可送给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给女主人一束鲜花。礼物不可过多,不可昂贵。   当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国人的后裔,因此,这里流传的是许多英国人的身势语和示意动作的习俗。他们对大声喧嚷和过分地装腔作势是表示不满的。当众嚼口香糖或用牙签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新西兰人用欧洲大陆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终左手握叉,右手拿刀。   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人民生活比较悠闲。开放的市场和丰富的商品给不同的阶层的人以很大的选择余地,但从总的消费水平来讲,新西兰人追求商品的高档化,购物趋向名牌、时新。   新西兰人性格拘谨,即使观看电影,也往往男女分场观看。对酒类限制很严,经特许售酒的餐馆,也只能售葡萄酒,可售烈性酒的餐馆,客人必须买一份正餐,才准许喝一杯。但啤酒销售量相当大,名列世界第五,平均每人每年要喝110公升啤酒。   新西兰人崇尚平等正义,工人、商人、医生、教师都杂居相处,彼此直呼其名。只要找个小小的理由,几乎谁都可以见到总理。至于要见部长、市长,则随时可以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