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节日有哪些

  • 中国古代民间节日有哪些?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十二月二锭一日或二十二日:冬至   农历腊月廿九或三十:除夕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农历2月2:龙抬头节   农历3月23:妈祖生辰   农历7月7:七夕节   还有二十四节气也是古代的民间节日。

  • 各种少数民族过民间节日的时间(公历) 70分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激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余下全文>>

  • 高山族节日和民间习俗

      节庆   高山族性格豪放,喜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每逢节日,都要杀猪、宰老牛,置酒摆宴。高山族节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不仅可作节日期间的点心,还可作为祭祀的供品。也将糯米做成饭招待客人。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婚俗   婚庆时,将小米磨成粉,加水搅糊,包入鱼虾(虾露出尾巴),捏成鸡蛋大小的团,置于沸水锅中烧,熟后捞出食用庆祝。   服饰   高山族的服装用麻布和棉布作料。式样各地有异。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包头巾,裹腿布。有的地区用藤皮和椰树皮制成背心。妇女着有袖或无袖短上衣及自肩向腋下斜披的偏衫,带围裙,着裤子或裙子。妇女长于染织各种彩色麻布,在衣襟、衣袖、头巾、围裙上饰精美刺绣。还有贝壳、兽骨等磨制各种装饰品。   饮食   以稻米为日常主食,辅以薯类和杂粮。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饭,或将糯米、玉米面蒸成糕与糍粑。 高山族蔬菜来源比较广泛,大部分靠种植,少量依靠采集。常见的有南瓜、韭菜、萝卜、白菜、土豆、豆类、辣椒、姜和各种山笋野菜。高山族普遍爱食用生姜,有的直接用姜蘸盐当菜;有的用盐加辣椒腌制。 肉类的来源主要靠饲养的猪、牛、鸡,在很多地区捕鱼和狩猎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居住在山林里的高山族,捕获的猎物几乎是日常肉类的主要来源。 高山族过去一般不喝开水,亦无饮茶的习惯。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凉水做为饮料。据说此种饮料有治腹痛的功能。过去上山狩猎时,还有饮兽血之习。不论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禁忌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   宗教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   习俗   在欢庆的日子里常用一种木质的、雕刻精美的连杯,两人抱肩共饮,以表示亲密无间,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让他们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 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给“寒食节”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  (1)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节日

      (示例)我国北方每年在清明节前一天以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的形式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的民间节日。(关键词全面即可)

  • 民间看宅子的风水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就好比是问风水师看风水是不是真的;   在古代,风水师假货的比例较少,远比现在社会   要少的多。这是因为古代的风水行业并不是暴利   行业,从事此行业的不会赚太多的钱,肯定不如   做生意赚的多。这源于古代的大环境不好,整体   生活水平差,普通百姓人家吃穿都成问题,还去   看什么风水呀。而现代则不同,生活水平都不差   钱,花个千八的看风水都不算什么,此时,就有   很多冒牌货烂鱼充数,可以说,90%都是冒牌的,   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来。   风水,确实是有,买房看风水也是对的,但难点   在于找不到合格的风水师,这远比在网上买假货   的几率大的多,而且上当都不会知道。没办法,   人都要生存,烂鱼也是鱼,都要吃饭的嘛。

  • 民间过年烧香烧到初几

      每个地方习俗不一样,大部分会从三十烧到初五,也有烧香到正月十五的。看您如何供奉吧!如理如法,心诚则灵!   烧香拜佛,香其实很重要的,讲究的话,你可以考虑在无相铜炉官网预订几盒适合你的九法无相祈福香品,个人平时烧的就是这个香感觉很不错。不讲究,就算了,路边随便买点化学香。无相铜炉的物品虽然不好订,但是真的不错!

  • 民间为何供奉狐仙

      狐仙又名狐狸精,民间俗称大仙,法力高强,可幻化人形。正道之道教衰微后,所谓的“五大仙”被民间百姓供奉。“五大仙”又叫“五大家”或“五显财神”,分别指: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和灰仙(老鼠)。在中国卫道除妖神话中,狐狸透过修炼、吸收日月精华或人气,能够化身成为人形。一说狐狸要幻化成人形需要作法,《酉阳杂俎》记载:“旧说,野狐名紫狐,夜击尾火出,将为怪,必戴髑髅拜北斗,髑髅不坠,则化为人矣。”一说“狐口中媚珠,若能得之,当为天下所爱。”狐妖多变为美女,以勾引壮丁或少女,《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五十三中《张立本》一则记女子被狐狸魅惑之后的情状:“女即浓妆盛服,于闺中,如与人语笑。其去,即狂呼号泣不已。”。至于善良的妖狐,则出现在唐人传奇的《任氏传》中,狐精任氏守贞洁,持家有道,因此沈既济感叹:“异物之情也,有人道焉!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虽今妇人有不如者矣。”。《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五十三《计真》中,计真的妻子死前告诉丈夫自己是狐狸,但计真依旧爱她至死不渝。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里,作品中常叙述善良的狐仙与凡人相恋的故事。 因正道之道教衰微,在中国北方有狐仙信仰,以乞求狐仙保祐食物年年不断。民间也多有狐仙下马的说法,即指七窍全开之人被狐仙附身后,可预测凶吉。《北梦琐言·沧渚民》载:“(狐狸)或于村落鸣,则有不祥事”。《宣室志·李揆》记李揆见白狐在庭中捣练石上,当时被认为是祥符,后来果然官至礼部侍郎。 现在很多城市普遍都有顶香看病的。所谓顶香看病的就是指供奉狐仙,能与鬼神沟通,言人祸福,为人消灾治病的专业巫师。尤其在北方农村或城市,有很多看香的老太太或年青妇女,现在发展到很多男性也深谙此道。因为供奉狐、黄、白、柳等仙不用象道教修仙那样守清规戒律刻苦修行,所以供奉的人越来越多,有十香九仙之说。即十个烧香的人,有九个是供狐黄仙堂的。 北方民间所说的仙与道教所说的仙,无论在概念上或形式上均有所不同。道教将仙分为五等,即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将修行得道具足灵气,但未受册封的称为散仙。是指人或其他善灵通过守戒立德、遵规守道、按一定得方法修行而获取的仙阶地位,而且视正者为仙,邪者为妖。 但北方民间一般所说的仙普遍指的是狐仙,将道教尊奉的神仙称为上方仙。并且不局限于狐仙,只要认为对方有灵气,统统称为仙而加以供奉,所以就有了黄仙、蛇仙、蟒仙、虎仙、狼仙、

  • 小指过三关在民间有什么说法

      我小时候听一个很老的婆婆讲过,长寿。起码可活八十以上…

  • 民间打井有哪些风水讲究

      出水容易,排水方便。     实用、方便、舒服、安全、卫生、美观就是好风水,用这些标准去衡量,即实在,又便于掌握。和以上观点吻合,风水正面解读;和以上观点相背,风水反面诠释。现代小区成套的房户是按这种理念构思设计修建,就只能按这种构思理念评估。   如何选择、购置房屋,以各人的心向为主。心向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喜好”。各人喜爱不同,喜爱就是好风水。不喜爱,走到哪个地方,心情就压抑,甚至不舒服,这样的地方再好也是别人的好地方,不是当事人需要的好风水。   什么是最好的风水?——最好的风水就是心态平衡;无贪、无欲、无奢望、无意外企求就是好风水。   养孩子和风水有关吗.懂房屋问题的大神进?——养孩子肯定与风水有关。风水的主观条件是人的思想基础;风水的客观条件是周边环境。这二者相辅相成,定然影响到孩子的身心成长。   风水就是正确选择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认为:那里大多数有风水理气、罗盘用事迹象特征,应明显有一定的罗盘文化含义,但基本是一票否决,是地形和条件局限,没有留下延续的种群。本人在现实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生活、生产条件欠缺,风水理气、罗盘用事如同儿戏,毫无意义。所以本人才有:“实用、方便、舒服、安全、卫生、美观就是好风水,什么叫风水?多从科学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结论。过去很多地段无法建房,现在有钢筋、水泥、玻璃、自来水、电、气,可建、可造房屋,优质的建筑材料克服了劣质地形的局限。木头、泥土、纸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气,决对是两种风水含义,也代表时代在进步,科学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头、泥土、纸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时代,只能选择背风向阳的低洼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低洼、低矮有一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湿,通风条件差、潮湿而干燥性能差和空气质量差,易霉变,易病变。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气,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筑向高处走,高大建筑成为可能,高大、高处明显明亮、通风干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过去由于建材的限制,不适合建房,现在有建材的优势,不仅可以建房,而且从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气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虑,比洼地更好,更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一个城市的风水优劣,不决定于某一狭小地段的自然风水,而决定于在整体自然地理风水基础上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主宰这个城市的政治地理风水、经济地理风

  • 有关民间习俗

      民间信仰龙崇拜   中国的龙崇拜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民间信仰,它是由毒蛇禁忌转变而来,与蛇图腾崇拜没有必然的联系。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四灵之一。我国人民对龙是很崇拜的。我们把对龙的崇拜称为“龙崇拜”。龙崇拜是一种民间信仰习俗。根据现有的材料,我们可以断定:崇龙习俗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产生了。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和龙纹陶片,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崇龙习俗的产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辽河流域是中国崇龙习俗的发源地。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龙的原型争论不休,发表的文章数以百计,提出了二、三十种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是蛇,另一种认为是鳄鱼。秦汉以后的龙形一般为四条腿,鳄鱼恰好有四条腿,蛇没有腿。因此,许多人认为龙的原型是鳄鱼,而不是蛇。最近几十年来,出土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龙。我们发现,先秦时期四条腿的龙是极少的,最早的龙是没有腿的,后来渐渐出现了一条腿的龙,两条腿的龙,最后才出现四条腿龙。古往今来的龙都有一个共同的形貌特征——蛇身,这个形貌特征同时也是龙的主要形貌特征。据此断定:龙的原型就是蛇。后来所流行的龙形是人们对蛇的形貌进行了各种改造和加工之后才得以形成的。龙的形貌特征具有丰富的文化涵义。   许多人认为龙崇拜是由蛇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材料表明,汉族历来流行毒蛇禁忌习俗,而不是蛇图腾崇拜习俗。查海遗址所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材料可以说明这一点。龙崇拜只能由毒蛇禁忌转变而来,不能由蛇图腾崇拜发展而来。古代越族流行崇蛇习俗,很多越部落都以蛇作为本部落的图腾,但是他们的崇蛇习俗都没有发展为崇龙习俗。这些材料说明中国的龙崇拜不是由蛇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   禁忌与崇拜是一对矛盾范畴,互为存在的前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禁忌包含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情感,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情感在崇拜中也是存在的,只是各自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汉族对毒蛇持禁忌态度,不敢触摸、碰撞毒蛇,不敢直呼其名,尽量躲避毒蛇,万一碰到毒蛇,或者把毒蛇赶走,或者把毒蛇打死,或者自己逃之夭夭。然而,当人们利用毒蛇来吓唬、赶走毒虫和其他一切可能危害人类的东西的时候,人们对毒蛇持崇拜态度。   长期以来,汉族流行撒灰除虫习俗。《周礼》里面就有记载。现在每年二月初二龙抬头节期间,仍然可以看到这种习俗的残余形态。简单他说,撒灰除虫习俗和利用毒蛇的形貌来避邪御凶的习俗最终演变为崇龙习俗。人们把那个形貌象毒蛇的东西称为“龙”,把它当作能够避邪御凶的保护神进行崇拜,毒蛇禁忌就转变为龙崇拜了。   从文化涵义的演变来说,龙崇拜经历了由保护神、水神、专制皇权的象征到民族文化的象征等几个阶段:从形貌的演变来说,龙经历了由蛇形、猪头蛇身形到了马头蛇身形等几个阶段。   人们所赋予龙的文化涵义很多,主要有百虫之长、保护神、水神、祥瑞的象征、专制皇权的象征、民族文化的象征等。这些文化涵义不是一时一地形成的,而是逐渐丰富起来的。有些文化涵义已经消失了,有些文化涵义至今仍然存在。   龙崇拜是一种灵物崇拜,而不是图腾崇拜。   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都崇龙。少数民族崇龙习俗是受汉族崇龙习俗的影响而形成的。少数民族崇龙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   西方国家龙的原型也是毒蛇。中国人崇龙,把龙当作吉祥幸福的象征;西方国家却把龙当作邪恶的象征,形成了屠龙习俗。西方国家流行许多屠龙故事,有些地方现在每年还定期举行刺龙表演。这种习俗与中国的崇龙习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西方国家对毒蛇也是持禁忌态度的。造成中西龙俗差别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龙是人们想象力的伟大创造,龙崇拜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民间信仰,崇龙习俗是一种优秀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