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斋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 朝鲜族的民族节日民族故事民族风俗习惯

      朝鲜族的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一年主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等。

  • 有那些民族和节日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密枝节:二月初八,习俗:祭龙树、野餐 节日(6张)祭龙节: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 民族节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   密枝节:二月初八,习俗: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     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   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刀杆节:二月八日,习俗:上刀山、跳嘎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日期不一,习俗:供奉“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头、歌舞、游乐、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习俗: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祭天:节期不定,习俗:祈年求丰,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习俗:牲畜交易   三朵节:二月初八,习俗:赛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会:七月中旬,习俗:大牲畜交易、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七月二十五日,习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一月十五日,习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五月初五,习俗: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顿节:藏历六月底七月初,习俗:晒大佛、跳藏戏、过林卡   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热闹的民族节日,时间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一般持续15天。新年这天,天刚亮,穿着节日服装的青年男女都要互相拜年,见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装的藏族人会到附近的寺庙朝佛,或成群结队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能到亲友家去做客。   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习俗:祭祖、对歌、荡秋千、宴请   阿玛突:二月属龙日,习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节:八月第一二个龙日,习俗:尝新、祭天、祭亲奠   苦扎扎:六月,习俗:对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习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节:二月二日,习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节: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习俗:祭母、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僳僳族   赛歌会:腊月或正月上旬,习俗:赛歌、沐浴   澡堂会:节春,习俗:沐浴、交友   回族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芦节:十月,习俗:跳芦笙舞、物资交流、   扩拾节:正月初一,习俗:接新水、跳芦笙舞、狩猎   祭太阳神:立夏日,习俗: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五月五日,习俗:转山、歌舞、鸣枪   阿昌族   会街:九月十五日,习俗: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   基诺族   祭大:三月,习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独龙族   卡雀哇:腊月,习俗:剽牛、祭天、跳锅庄、互邀作客   爱伲族   耶苦扎:六月,习俗:打秋千、跳舞、聚餐   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余下全文>>

  • 龙船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汉族的有个端午节,有赛龙舟,但只是端午节的活动,纪念屈原的,但节日不叫龙舟节。   龙舟节是苗家村寨举行的一项节日活动。每个村寨都专门制作了一两只龙船,停放于盖瓦的长廊形船棚内,等到节期下水划赛。   苗族人民的龙舟节历史悠久。清乾隆徐家翰著的《苗疆闻见录》记载说:“苗民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水江宽深水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20多人。短挠激水,行走如飞。”   关于苗家龙舟节的由来,在黔东南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有一传说,说代天降雨的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时间违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从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这是一种赛龙舟求雨的古老风俗。另有一传说,说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鱼,儿子被龙王抓去当了枕头,父亲一怒之下放火烧龙宫,将龙砍成几段,浮尸江中。大家检龙肉分吃。但吃了肉后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昼黑夜。有一天,一位妇女带小孩到江边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并不停地念着模仿击鼓的“咚咚”声,不久天就亮了。以后,这条江附近的苗民都过龙舟节,敲着鼓点子赛龙船。   关于龙舟节,苗族人民传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在遥远的过去。江河边住着一个名叫保的苗家渔民,他有一独子名叫九保。一天,他带着独子下河打鱼,突然阴霆遮天,狂风大作,江河巨浪拍天,从深潭中跃出一条恶龙把九保拖进龙洞,保悲痛万分,于是潜水人洞寻找。见龙已把他儿子杀死,并把尸体当作枕头酣然入睡了。保愤怒已极,决心为子报仇。他上岸拿了火镰,火草再次潜入龙洞,趁恶龙酣睡时放火将龙烧死。龙洞的烟雾弥漫整个地区。此时,大雨滂浓,一连九天九夜天昏地暗,大家很是发愁。当时有一个妇女带着孩子摸黑到江边濯衣。天真的孩子将她妈妈的捶衣棒在水里划上划下地嬉戏着,嘴里念叨着:”‘咚咚多!咚咚多!”谁知他这一喊,天上顿时云消雾散。东方万道霞光,一轮鲜红的太阳高高地升起来了,大家高兴得欢呼省跃。随后,人们看到被烧死的恶龙飘浮在水面,便先后赶到江边分龙肉。胜秉寨最早发现,分得龙头(也有说龙头先分给不畏龙威、杀死恶龙的保),施洞去晚一步,分到了龙尾,杨家寨也去得较晚,只分得龙肠子。因此,杨家寨的龙舟均涂以深绿色,算是青龙。当人们把龙肉分走之后,那恶龙便托梦对大家说:“我丧了老人的独子、我已赔了生命。但愿你们老少行好,用杉树仿照我身躯,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带划上几天,就象我活着时一样在江河嬉游,我就能兴云作雨,保你们五谷丰登。”这个梦传开后,人们议论纷纷,都说龙被降服了,仿它制作来划,能得雨水,保住丰收,二者得兼有何不可?起初,他们做几只船试划,果然遇有大雨,于是各寨都做起龙船来了。人们商定在农历五月初五初六……。这时正值农事大咫忙季节,妨碍生产,于是各寨又互相协商,除胜平、平挑按五月初五划船外,平寨改为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塘龙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定为“分龙”的二十六日。后来,龙舟节活动便按这样次序传世于今。   共同的地域,是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并发生内部联系的空间条件。我国许多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就是在共同地域内形成与发展的。我国自古有谚云:“南人善舟,北人善马”,就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生动概括。我国北方自古以来是游牧民族的栖居之地,游牧生活养成了他们善于骑马的习性,形成了刁羊赛马的民族体育活动,而南方民族多靠水而居,舟船是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劳动生产中逐渐形成赛龙舟的体育活动,形成独特的“龙舟文化”。如台江、施秉的苗族人民长期生活的清水江畔,生活中的部分来源是依靠清水江......余下全文>>

  • 龙舟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是苗族的节日。龙舟节也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谢谢

  • 中国有多少个民族节日?

      “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之间第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节日期间,各家各户互相邀请,友好往来,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     瑶族——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余下全文>>

  • 土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土王节,又称土皇节,是广西三江程阳一带侗族青年男女一年一场的节日,每逢农历谷雨前二三天,在固定的土王坡举行,故名土王节。 节日活动届时各寨的青年男女要结伴来到离寨不远的土王坡上,举行各种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年轻人的欢乐节日。

  • 泼水节 花炮节 开斋节 火炮节各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 : 傣族 花炮节: 侗族 开斋节: 回族 火把节: 彝族

  • 草原上有哪些民族?他们的代表性节日有哪些?

      藏族 雪顿节 点灯节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 有关回族的资料.(写出该民族的宗教习俗民俗节日饮食习惯.)

      宗教习俗     回族人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狗肉,动物的血液等。 伊斯兰教   回族穆斯林做礼拜   回族穆斯林做礼拜   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后至落日前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7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9张)   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如举行婚礼,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因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认造物主为最高主宰,一切生活、行为无不受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所制约。饮食方面,以牛、羊为主,禁食猪、马骡、驴、狗、猛兽肉和自死之物及宿食,以及各类生物之血,禁止喝酒和抽烟(特别是草烟);行为方面,禁止赌博、斗殴、奸淫盗窃、损人利已。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节日活动和宗教活动的中心,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节,在不同的地方还有阿舒拉节、姑太节、云人节等,以上节日都以教历(回历)计算。回族穆斯林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在住房、服饰、语言等方面大致与汉族相同,只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虽有经文,但也是阿拉伯文。   回族的婚姻与其他九种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受伊斯兰教的约束。穆罕默德说:"结婚是我们定制,背弃我的定制,不是我的教生。"回族的婚姻必须遵循伊斯兰教的规定,把结婚视为天命和圣行。婚姻须双方同意,在自愿的原则下,经家长和媒人施以聘礼,合乎教规手续,才能举行婚礼。认为夫妻之道,必须彼此相敬相爱,爱之以德,敬之以礼,夫治一外,妻治于内,相互谦让,相互帮助,反对互相猜忌,更不允许夫妻双方不忠,精诚一致,家道乃成。夫妻应孝顺双方的父母,教育子女遵守伊斯兰之道,爱国爱家,奉公守法,尽国民应尽之义务,赞助公益事业,夫妻共勉,才能保证家庭的和睦幸福。   回族穆斯林青年婚前要由男方下聘订亲,并择婚礼日期。订新叫吃粮茶,结婚要请阿訇赞圣证婚,"赞圣"就是赞美安拉促成了这一对青年的美满婚姻,并由阿訇向新郎、新娘讲授伊斯兰教常识,要求男女双方遵守"依玛尼"(信德),背诵清真言,问他们各自的“经名”(宗教名字),若无经名便由阿訇为他们命名,部新郎是否已送新娘“迈赫尔”(礼物),因为礼物是夫妻恩爱的象征。最后由阿訇正式含"尼柯哈"是婚礼必行之礼,有了证婚词,才能说明婚姻得以宗教的正式承认。其后还要举行扒果活动,由阿訇事先把象征长生不老的长生果、早生贵子的枣子、表示富贵的金属小钱及花生、水果粮、米花、核桃等吉祥物放置桌上,抓三把执于新郎事先准备的帕布中,(有的地方撒在新郎内衣内),再交给新娘。待客人走后,夫妻共享,表示夫妻恩爱,同甘共苦,白头谐老,也是阿訇对新婚夫妇的良好祝愿。   婚礼结束,可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举办较丰盛......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