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演变

  • 中国人的姓氏是怎样演变的

      人的名字,特别是中国人的名字,往往具有很深的含义,有很值得羡慕的文化成分。有些人的名字很好听、很有诗意,让人觉得中国确实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相对而言,希望借助不科学、没有理性根据的方法选择名字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很难让人理解,也很难让人接受。中国人的姓名所用的字,一般都是本身就有意义、并不专用于人名的汉字。因此,有时候我们会开玩笑地翻译人名。在翻译小说或其他资料时,偶尔也会闹点笑话:曾经有同学向我抱怨说,他最近买的汉语词典很不好:怎么找也找不出“小平同志”里的“小平”这个词!法国人的名字,一般用专用的词,除了人名以外,基本不会用在其他地方。虽然如此,法国人的名字也有含义:儿子叫Adrien,是古罗马一个皇帝的名字;女儿叫Benjamine,意思是“最小的女儿”。在非常时代,一些法国人也会特意选择具有政治意义的名字。例如,二战期间法国领土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时候,取名为France(法国)的女婴不计其数,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爱国热情。因此,当我遇到“卫东”这类颇有政治意义的中国人名时,并未感到特别惊讶。 另外一种现象令人感觉更有意思:中国部分人的迷信,竟然也体现在为小孩取名这方面。中国有些人,生了第一胎若是女儿,家人希望第二胎是儿子,就会为小女孩取名“招娣”(弟的谐音)。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效?万一第二胎也是女儿的话,要取什么名字才好呢? 令人费解的另外一种现象是,有些人为小孩取名还喜欢借用《易经》。以生辰八字为基础,再计算名字的笔画,来物色对他前途最有帮助的“好名字”。 在欧洲也有人深信,小孩取什么名字,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将来的人生、事业、前途有一定影响,甚至会决定他的个性。但头脑比较清楚的人总会明白,这是极为滑稽的说法:若真如此的话,那是不是意味着学习就不用太努力,工作也不用太勤奋,只要选择最“有效”的名字,就能保证前途一片大好呢?人的名字能决定人的命运这种说法,很难说服我。在中国,同名同姓的人很多,而这些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近几年来,部分中国人的迷信心理好像日益增强。在电视上,曾看到有关报道,讲述某企业因过于相信风水大师的意见,在建设厂房或办公大楼时完全疏忽了对建筑物安全或实用性的基本要求,产生了严重的隐患。此外,我也常常看到某人因相信所谓的“神医”而耽误了有效治病时机的报道。还有些人因相信“算命专家”的无稽之谈而受骗,导致倾家荡产。 听说,某些地方还新兴了一种产业,专门帮人“算”出最吉利、对事业最有帮助的名字。看来,经营这种企业的人,与上述的风水大师、神医或算命专家等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好在他们只是利用人的迷信心理,赚取客户的一点钱,至少不会导致客户因相信他们的话而产生严重后果。但这样会不会导致有些人在事业不顺的时候,就不假思索地归罪于自己的名字,不惜代价想方设法也要改个比较吉利的名字呢?名字是一种符号,但是却不仅仅就是符号,任何国家的任何名字都不仅仅就是一种名字。在《江泽民传》中,作者用了一段话来给外国的读者们解释了一下毛泽东和江泽民的名字,泽东是“泽被东方”,泽民是“泽被人民”。他的意思就是告诉读者,外文翻译过去的毛泽东和江泽民的名字是不能代表他们的名字所代表的由中国名字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国人很注重名字,名字多是长辈起的,长辈们往往给个意味深长的名字表达一种寄托或者反思,古代就更麻烦了,还有“字”“号”什么的,寓意就更多了。这是中国,外国也不例外。我们知道的“斯基”、“维奇”为结尾的斯拉夫人的名字,起的时候就很讲究。英语系也是。在《泰坦尼克》中,工程师给女主角介绍船的时候说起“泰坦尼克”就是表达了一种什么......余下全文>>

  • 满族姓氏的演变

      满族先世女真族早有以女真姓氏译以汉姓的旧俗,如完颜氏,译汉为“王”或“汪”;钮祜禄氏,译汉为“郎”;舒穆禄氏,译汉为“舒”或“徐”。被康熙皇帝誉为“满洲翻译第一人”的徐元梦,本姓舒穆禄氏,但从其名字看,显然受汉族的影响。乾隆帝在乾隆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上谕中即严厉指责:满洲,“姓氏惟当对音,而竟有译为汉姓者,今既灼见其谬,岂可置之不论”(《东华录》乾隆二十六)。   满族历来有出名不冠姓的习惯,在社会交际中人们往往以其名之首字当姓呼之,因而认为满族人“父子不同姓”,或“一辈一个姓”,或“一家几个姓”等等。乾隆年间满族画家、《木兰秋猕图》作者,自署“长白山老满洲京旗驻防热河兴隆阿”,使人只知其名,其满洲姓氏为何,却无从查考。又如京旗驻防热河皂保,历任吏、礼、刑部尚书、理藩院大臣、吉林将军等职,姓宁古塔氏,镶黄旗人,世居北京前园恩寺和热河温家沟路北22号,其父永某,子双泰,孙景贤,曾孙恒启,在社会交际中,人称其家永宅、皂宅、双宅、景宅、恒宅,至今景贤之女玉华、翠华则姓景,恒启之孙恒毅则姓恒,其本姓为何,却鲜为人知,宁古塔满语为六之意,故皂保同族之后人有冠姓刘者,因“刘”与“六”字谐音。再如寄籍承德的清代康熙年间曾任山西巡抚、议政大臣、兵部尚书,并协助康熙帝举行多伦会盟与亲征噶尔丹诸事的马齐之后人世袭镇国公府敦惠伯宗华,本姓富察氏,字子实,其子富察杰,女富察骥;后因从世俗,即以宗华之首字为姓而姓宗名士杰、士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下令迫使旗人更名、冠姓、入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许多满族人不得不更名、改姓,并在所在省、县入籍。据承德地区档案馆所藏档案载,民国三年(1914年)三月二十七日,热河步兵第一团团长白蔚文造呈的《热河陆军步第一团旗籍官佐冠姓更名表》列有军职、官阶、原名、冠姓、更名、原籍、入籍等项。原名托金的更名为炳金,原名福克金泰的更名为国义,原名闹海的更名为大海,原名博贵的更名为崇汉,原名双志的更名为智超。所冠之姓有白、果、兆、关、富、赵、章、吴、苏、海、修、上官,并由原籍满洲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旗佐领下分别入籍到直隶承德、滦平等县,有的还入黑龙江省呼兰县籍。另据民国三年三月二十二日营长嵩保造呈的《热河陆军骑兵第一营旗籍官佐冠姓更名表》所列营本部及第一至四连各项,嵩保更名业方,兴额哩更名振兴,多伦更名勇伦,胜恩更名鸿恩,恩升更名云升。他们分别冠以佟、罗、那、兆、毕、赵、胡、关、白、张、傅等姓,并由原旗佐分别加入承德、滦平等县籍。由此可见,民国初年,随着八旗制度的解体,在当时政府的迫力下,旗人的更名冠姓入籍已形成大势所趋。

  • 芈的姓氏演变

      芈姓,春秋时期楚国的祖先的族姓。芈姓后来形成了很多其他的姓氏:屈姓,芈姓,楚公族。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春秋时楚国莫敖瑕被封在屈邑。屈原即姓芈。熊姓,商朝末鬻熊之后,楚国贵族以芈为姓,国君以熊为氏。孙姓,芈姓,是春秋时代楚国蒍敖之后。景姓,出自楚平王庶长子子西之后。昭姓,出自楚昭王之子子良之后。叶姓,出自芈姓沈尹氏,为帝颛顼的后裔。能氏,楚熊黑旦之后,避难改为能氏。蓝氏,芈姓,春秋时期楚国公族大夫蓝尹亹,子孙以封地为氏。鬻氏,芈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后。班氏,芈姓,楚若敖生斗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为虎所乳,谓虎有斑纹,因以为氏。翠氏,芈姓,楚将景翠之后代。苗姓,源出于芈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成姓,芈姓,春秋时期,楚国君的儿子字成虎,他的后世子孙取其“成”字为姓,亦称成氏。建氏,芈姓,楚太子建之后。查姓,楚国有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其后代子孙称查氏。荆氏,源出于芈姓。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庄姓,楚庄王的后裔以其谥号为姓。楚姓,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楚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潘氏,春秋时楚国占领潘国,封为邑,子孙以潘为姓,即芈姓潘氏。《通志·氏族略三》 :“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敖氏,春秋时楚国国君因为被废而没有谥号的,改称作“敖”,其后人以敖为氏。

  • 爱新觉罗的后代、姓氏演变成了什么?

    姓艾,还有的姓金,大部分爱新觉罗都简化成一个字的艾或金了,当然也有没简化的,就姓爱新觉罗

  • 中国姓氏有姓成的吗?

      成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15位。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成姓起源有八个说法:成姓来自封地郕,以国名为姓氏;成姓来自容成氏后裔;成姓来自成虎的后代;成姓来自宋成公的后裔;成姓来自郤犨的封地;成姓来自匈奴族汉化改姓;成姓来自满族汉化改姓;成姓来自其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成(ché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弟的封地郕,属于以国名为氏。姬姓氏族以郕地之名为姓氏的,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几乎同时的分支,在姓氏形成上独一无二:   ⑴.起源于今山东宁阳。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与《辞源》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其弟、周文王第六子叔武于郕(今山东宁阳),叔武在郕建立了郕国。周庄王姬佗十一年(公元前686年),这个郕国与纪国由于阻挡了齐国向南部发展的途径,因此被齐襄公姜诸儿所灭,其后代遂以国名为姓氏,后有的去邑为成氏,史称成氏正宗。   ⑵.起源于今河南范县西濮城北。几乎在与叔武封地的同时,周武王又将另一个王族季戴,也分封在另一个郕邑(今河南范县濮城)。季戴也在自己的郕邑建立了郕国。季戴郕国没有叔武的郕国命运好,早在叔武的郕国灭亡三十二年前的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这个郕国即被卫宣公姬晋所灭,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其中就有人去邑为成氏,世代相传至今。     成氏族人大多尊奉成叔武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容成氏,出自远古帝王容成氏世系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史籍《姓氏词典》中引《新纂氏族笺释》注释:“容姓出自大容氏。”大容氏部落后派生出容成氏族,即传说中的大容氏“生”容氏。在典籍《庄子·胠箧》中记载:“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后世所明确记载的容成氏,当以大禹为主要代表,是源出姒姓的一支族人,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名人辈出,其后裔子孙分衍多多,姓氏繁复,但最早的成氏、容氏、庸氏,当出此族源。   源流三   源于芈姓,出自楚国君主若敖之子成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千家姓查源》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若敖有个儿子名叫熊成虎,是楚国大夫。   在熊成虎的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成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匈奴族,出自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北凉录》中的记载,在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公元前140~前88年),南匈奴屠格部族多次被大将军卫青击败,俘虏被送入中原地区分散居住,其中即有按汉俗改汉姓为成氏者,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成佳氏,亦称程佳氏、承佳氏,满语为Ce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苏完(今吉林双阳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成氏、程氏、承氏等。   ⑵.满族成尼氏,亦称承吉氏、瓜吉氏,满语为Cengni Hala,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后多冠汉姓为程氏。[1]   源流六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成公之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在史籍《姓纂》中记载:“宋微子之后有成氏。”春秋时期,宋国著名的“愚仁”君主宋襄公子兹父有个儿子,名王臣,史称公子王臣。周襄王姬郑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宋襄公逝世,公子王臣继位,是为宋成公。周襄王十九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芈頵(熊恽)派令尹子玉率楚军讨伐宋国,宋军抵挡不住,宋成公紧急向晋国求救。晋文公姬重耳并没有直接与楚军冲突,而是以大军远攻当时楚国的盟友曹国、卫国,令尹子......余下全文>>

  • 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排名,

      001李002王003张004刘005陈006杨007赵008黄009周010吴 011徐012孙013胡014朱015高016林017何018郭019马020罗 021梁022宋023郑024谢025韩026唐027冯028于029董030萧 031程032曹033袁034邓035许036傅037沈038曾039彭040吕 041苏042卢043蒋044蔡045贾046丁047魏048薛049叶050阎 051余052潘053杜054戴055夏056钟057汪058田059任060姜 061范062方063石064姚065谭066廖067邹068熊069金070陆 071郝072孔073白074崔075康076毛077邱078秦079江080史 081顾082侯083邵084孟085龙086万087段088章089钱090汤 091尹092黎093易094常095武096乔097贺098赖099龚100文 101庞102樊103兰104殷105施106陶107洪108翟109安110颜 111倪112严113牛114温115芦116季117俞118章119鲁120葛 121伍122韦123申124尤125毕126聂127丛128焦129向130柳 131邢132路133岳134齐135沿136梅137莫138庄139辛140管 141祝142左143涂144谷145祁146时147舒148耿149牟150卜 151路152詹153关154苗155凌156费157纪158靳159盛160童 161欧162甄163项164曲165成166游167阳168裴169席170卫 171查172屈173鲍174位175覃176霍177翁178隋179植180甘 181景182薄183单184包185司186柏187宁188柯189阮190桂 191闵192欧阳193解194强195柴196华197车198冉199房200边 201辜201吉203饶204刁205瞿206戚207丘208古209米210池 211滕212晋213苑214邬215臧216畅217宫218来219嵺220苟 221全222褚223廉224简225娄226盖227符228奚229木230穆 231党232燕233郎234邸235冀236谈237姬238屠239连240郜 241晏242栾243郁244商245蒙246计247喻248揭249窦250迟 251宇252敖253糜254鄢255冷256卓257花258仇259艾260蓝 261都262巩263稽264井265练266仲267乐268虞269卞270封 271竺272冼273原274官275衣276楚277佟278栗279匡280宗 281应282台283巫284鞠285僧286桑287荆288谌289银290扬 291明292沙293薄294伏295岑296习297胥298保299和300蔺 001、李姓排行: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002、王姓排行:王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大姓,分布非常广,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 003、 张姓排行 :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中国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004、刘......余下全文>>

  • 谁知道姓氏“馀”的由来和历史演变?

    一、 姓名起源 馀姓起源有三: 1、 据《风俗通》载,馀姓为“由馀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 个臣医叫由馀,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馀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 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 姓由,有的姓馀,同出一宗。 ; 2、 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馀、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3、自称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 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九子一婿。九子一婿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 ,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 ,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十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 定改为馀氏。“馀”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但此类馀姓根据多 名历史学家考证,实出自于西夏党项羌人.始祖为元末安庆守将馀阙及同族之人.世居庐州(今合肥),后世避 红军之乱逃入四川,清代又迁云南\贵州.其宗谱所载内容多与史实不太相符,其祖为元太祖铁木真,统称为铁 改馀氏. 二、 迁徙分布 ; 历史上,馀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馀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 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馀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 ,我国南方北方的馀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馀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 南北朝时,馀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馀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馀姓族人迁入湖南 、湖北。唐代以后,馀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馀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 末宋时。明清之际,馀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馀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 “清严堂”:宋代馀元一,是朱熹最喜欢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 “忠惠堂”:宋时馀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有贤德的幼儿 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諡“忠惠”。 ; 【郡望】 ;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 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 ;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 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时改为郡。 ;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相当于今浙江临安、馀杭、德清 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 四、 家乘谱牒: 山东:泗水馀氏会通世谱五卷外纪一卷 江苏:镇江京江馀氏宗谱四卷、镇江馀氏宗谱四卷 ; <浙江:淳安遂安西涧沣南馀氏族谱三卷、象山峰北馀氏宗谱一卷、长兴麻圆馀氏宗谱十二卷绍兴会稽馀氏 支谱十卷首一卷、常山馀氏宗谱七卷 安徽:馀氏族谱(卷数不清)、徽州新安馀氏世系像谱不分类、休宁馀绍贤堂族谱三十卷潜山馀氏宗谱三 十卷首一卷 福建:安溪馀氏族谱不分类、长乐馀氏世谱家传不分卷 江西:抚州梨溪馀氏宗谱(卷数不清) ; 湖南:新洲馀氏宗谱二十九卷首六卷 广东:馀乐族谱三十卷、曲江馀氏族谱四卷 四川:长寿馀氏......馀下全文>>

  • 中国有哪些姓氏是两个字的,比如上官,欧阳

      1.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   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吴铭     2.中国古代复姓大全   a安陵 安平 安期 安阳   b白马 百里 柏侯 鲍俎 北宫 北郭 北门 北山 北唐 奔水 逼阳 宾牟 薄奚 薄野   c曹牟 曹丘 常涛 长鱼 车非 成功 成阳 乘马 叱卢 丑门 樗里 穿封 淳子   d答禄 达勃 达步 达奚 淡台 邓陵 第五 地连 地伦 东方 东里 东南 东宫 东门 东乡 东丹 东郭 东陵 东关 东闾 东阳 东野 东莱 豆卢 斗于 都尉 独孤 端木 段干 多子   e尔朱   f方雷 丰将 封人 封父 夫蒙 夫馀 浮丘 傅余   g干已 高车 高陵 高堂 高阳 高辛 皋落 哥舒 盖楼 庚桑 梗阳 宫孙 公羊 公良 公孙 公罔 公西 公冶 公敛 公梁 公输 公上 公山 公户 公玉 公仪 公仲 公坚 公伯 公祖 公乘 公晰 公族 姑布 古口 古龙 古孙 谷梁 谷浑 瓜田 关龙 鲑阳 归海   h函治 韩馀 罕井 浩生 浩星 纥骨 纥奚 纥于 贺拨 贺兰 贺楼 赫连 黑齿 黑肱 侯冈 呼延 壶丘 呼衍 斛律 胡非 胡母 胡毋 皇甫 皇父   j兀官 吉白 即墨 季瓜 季连 季孙 茄众 蒋丘 金齿 晋楚 京城 泾阳 九百 九方 睢鸠 沮渠 巨母   k勘阻 渴侯 渴单 可汗 空桐 空相 昆吾   l老阳 乐羊 荔菲 栎阳 梁丘 梁由 梁馀 梁垣 陵阳 伶舟 冷沦 令狐 刘王 柳下 龙丘 卢妃 卢蒲 鲁步 陆费 角里 闾丘   m马矢 麦丘 茅夷 弥牟 密革 密茅 墨夷 墨台 万俊 昌顿 慕容 木门 木易   n南宫 南郭 南门 南荣   o欧侯 欧阳   p逄门 盆成 彭祖 平陵 平宁 破丑 仆固 濮阳   q漆雕 奇介 綦母 綦毋 綦连 祁连 乞伏 绮里 千代 千乘 勤宿 青阳 丘丽 丘陵 屈侯 屈突 屈男 屈卢 屈同 屈门 屈引   r壤四 扰龙 容成 汝嫣   s萨孤 三饭 三闾 三州 桑丘 商瞿 上官 尚方 少师 少施 少室 少叔 少正 社南 社北 申屠 申徒 沈犹 胜屠 石作 石牛 侍其 士季 士弱 士孙 士贞 叔孙 叔先 叔促 水丘 司城 司空 司寇 司鸿 司马 司徒 司士 似和 素和 夙沙 孙阳 索阳 索卢   t沓卢 太史 太叔 太阳 澹台 唐山 堂溪 陶丘 同蹄 统奚 秃发 涂钦 吐火 吐贺 吐万 吐罗 吐门 吐难 吐缶 吐浑 吐奚 吐和 屯浑 脱脱 拓拨   w完颜 王孙 王官 王人 微生 尾勺 温孤 温稽 闻人 屋户 巫马 吾丘 无庸 无钩 五鹿   x息夫 西陵 西乞 西钥 西乡 西门 西周 西郭 西方 西野 西宫 戏阳 瑕吕 霞露 夏侯 鲜虞 鲜于 鲜阳 咸丘 相里 解枇 谢丘 新垣 辛垣 信都 信平 修鱼 徐吾 宣于 轩辕 轩丘 阏氏   y延陵 罔法 铅陵 羊角 耶律 叶阳 伊祁 伊耆 猗卢 义渠 邑由 因孙 银齿 尹文 雍门 游水 由吾 右师 宥连 於陵 虞丘 盂丘 宇文 尉迟 乐羊 乐正 运奄 运期   z宰父 辗迟 湛卢 章仇 仉督 长孙 长儿 真鄂 正令 执头 中央 中长 中行 中野 中英 中梁 中垒 钟离 钟吾 终黎 终葵 ......余下全文>>

  • 姓氏是匡的、在中国有多少人?

      匡姓 历民国而今,匡姓在全国分布愈广。如今,匡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等地为多。目前匡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七十九位。     据2009年全国姓氏调查,共3528人,全国匡姓新生儿,从年初到今日凌晨为止又添22人。

  • 中国的姓氏排列顺序?

      中国的姓氏李、王、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之大姓,其人口之和达3.5亿。 李、王、张三大姓人口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按照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大姓人数将越来越多,小姓人数将越来越少,甚至最后消亡。 以姓氏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的多少为序,新编成当代人的“百家姓”: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肖、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等。 这项调查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历时两年。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饥姓氏4100个。通过县、地区、省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从而得到了当今中国新百家姓的排序。 科学家还将陆续发表中国前300个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图,重新出版《中国姓氏大辞典》,包括至今已收集到的23000多个姓氏,以推进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