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八卦

  • 中国文化里八卦具体是什么,它所代表的八种事物又分别有哪些具体的内涵?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于占卜。   [编辑本段]【八卦符号解析】   所谓卦,其实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测量太阳位置,从而知季节、记录劳作规律的手段。   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所谓八卦,应该是在地之八方测量结果的记录。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段,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四)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七)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 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 坎为水   火-离 离为火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克:水火金木土   (八)八卦代数顺序   震四,离三,兑二,乾一,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顺序为伏羲八卦方位图顺序)   后天八卦代数为:乾六,坎一,艮八,震三,巽四,离九,坤二,兑七浮   (九)八卦分割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八卦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四象   ▅▅▅▅阳▅▅▅▅▅▅▅阴▅▅ 两仪   (十) 八卦分阴阳   乾、坎、艮、震、四卦,属阳卦 其中 艮为少男 坎为中男 震为老男   (震、坎、艮中阴多阳少,表示阴从阳,故为阳卦 )   坤、兑、离、巽四卦,属阴卦 其中:兑为少女 离为中女 巽为老女

  • 论述:《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儒家、道家、中医、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影响深广,是世界上传承非常完整、绵延不绝、生生息息的文化活化石。   《易经》运用简单卦符系统对宇宙万物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摹拟,找到了事物间的抽相关联,比之研究具象关联的现代科学,其奥妙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易经》的阴阳学说及其极变规律、先后天八卦思想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为“三玄之一”。《易经》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   《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与时偕行等思想对中医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疗原则皆源于此。同时对子午流注、八纲辨证、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的观念,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辨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文化?

      秦汉、唐宋。   大明让世界认识了中国。   十年动乱打垮了我们自己。发现,一切都可以被推翻,被打倒,被蔑视,被无所谓。我们砸烂了自己的祖宗,完全彻底地颠覆了传承了几千年的国人信仰。(凡属恢复重建的过程,总是会显得那么漫长而艰难。在我们的邻邦以及全世界的共同关注下,相信,修复进程必然会大大加快的)

  • 八卦的读音是什么

      八卦的读音是 bā guà   八卦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四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其深邃的哲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   

  • 是八卦州还是八卦镇?

      八卦洲镇   位于南京市主城区北部长江中,南与燕子矶,北与六合区隔江相望,因形似草鞋,曾名草鞋洲。清代后期因与另一七里洲合并,渐成为八卦状,更今名。

  • 阴八卦是哪八卦?

      八卦主阴阳,八卦阳乾坎艮震,阴八卦巽离坤兑   开休生伤杜景死惊,为奇门八门

  • 风水与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关系?顺便说下,主要在农村:反应在婚丧嫁娶,阴宅阳宅等?

      风水与中国中国文化肯定有密切的关系。地磁场的作用嘛,氧气等因素。不然,有的地方明明平坦,直线,却经常出车祸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 什么叫八卦?有哪八卦?有什么用处?

      八卦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八卦传说起源于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对于八卦不要有过多神秘色彩, 它在汉族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en应为第三声)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八卦在中医里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部位的总称。   古人认为八卦拥有化煞气的功效,窗前犯煞则在屋前挂八卦,门前犯煞则在门前卦八卦,屋前犯煞则在屋前卦八卦。只要向着煞气,自然可化解煞气。

  •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消极影响或者重要作用

      要说消极影响,得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说起。   1、刚健自强的基本精神   《周易大传》提出“刚健”的学说,赞扬刚健精神,主张“自强不息”,“刚健而文明”,“刚健笃实辉兴”。孔子重视“刚”,他的生活态度是“为之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体运行,永无巳时,故称为健。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刚强不屈之义。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孔子还提出“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究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一种积极有为的态度。孔子的这些思想,在《周易大传》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孔子倡导的“自强不息”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古往今来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奋勇前进。正是刚健笃实,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中国人民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   2、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解释得了的。所以,这与一般的宗教不同,其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孔子学说还有一个精湛的观点,即“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这可以说是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论语》又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日:‘敢问死?’日:‘未知生,焉知死?’”。孔子不愿谈论鬼神和死后的问题,显示了对于宗教的冷淡态度。孔子以后,孟荀以至宋儒都继承了孔子的这种观点,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   3、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从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而总能以非凡的包容与会通精神丰富和完善自己,这一精神首先表现在对诸家学说采取兼容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中,儒教、佛教、道教三者得以长期并存,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事实上,古代中国除了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并存外,还以宽厚的心态接受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它宗教。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非凡的文化融合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科学越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越高,认识能力越强,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件。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

  • 浅析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

      转一篇论文供参考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突触”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和物理(生物电)脉冲,并按“既定路径”来变化传递,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观念(思想)。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无生有,有生无”,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   归纳与演绎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逻辑推理方法,其推理方向正好相反。作为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归纳和演绎都属于哲学思维方法的层次。   归纳和演绎作为思维形式化的方法,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1)演绎必须以归纳为基础,因为作为演绎的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由归纳得出来的。   (2)归纳需要以演绎为指导,人的认识一般是从研究个别对象开始,这表明归纳推理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完全脱离演绎的归纳是盲目的,所以要克服盲目性,就必须以某种演绎作为归纳的指导。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的归纳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总的来说归纳的思维方式受到《易经》的影响,而西方的思维方式则受 到了古希腊文化的深刻影响。杨振宁先生在2004年北京文化高峰论坛上曾做出易经多中国文化的影响的精彩发言。   第一,《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 第三,《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   本论文主要对《易经》对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影响进行分析。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点:第一,中国的传统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换句话就是比较注重实际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   第二,科举制度。   第三,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认为是“奇技淫巧”。第四,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观念。第四和第五点与《易经》的关系尤为密切。   第四点从推演与归纳两种思维方法的角度谈起,归纳与推演都是近代科学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方法,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大特色就是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归纳是从具体的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它有两种功能,一是概括一般情况,二是推测将来结果,其结论都超越了前提的范围。而演绎则正好相反,它是从一般性的前提过渡到具体结论的推理,其结论没有超越前提的范围。   第五点,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人一物”、“理一分殊”和“内外一理”,起源于易经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在内,认为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 西方文化受到古希腊文化的深刻影响,对古希腊文化许多伟人曾做出过评价,马克思说:古希腊文化是一种永久的魅力、一种规范,一个高不可及的范本。罗素也曾说:古希腊文化在纯粹知识的领域里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就,首创了数学、哲学、科学和历史学等学术研究和学问。由此可见在西方人眼里古希腊文化是多么的重要。 古希腊留给西方哲学的遗产就是西方哲学的本身,正如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所指出的:“古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的自由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首先在认识论方面,为希腊哲学发展迈出第一步的是“智者学派”,他们是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活跃在雅典城邦一支哲学团体,他们持着“自然论”和“约定论”的观点。“自然论”者认为,人与社会的诸多习俗和制度是从自然而来的,有其自然的依据,是人自身难以认识与改变的。这种观点否定了人的认识能力,最终陷入了“不可知论”的泥潭。“约定论”者主张社会的习俗和制度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并无永恒自然的依据。这观点虽然突出了人的认识主体地位,但他们否定了自然规律对于人认识的决定性,否认了人主体认识的客观内容主要是自然,逐步变成了“相对论”观点。   然而说到西方哲学认识论的奠基人,还要算古希腊人文哲学的真正开创者——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将哲学的研究从自然转向人,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自己,提高个人的素质和完善个人品德,是一种“可知论”。早在希腊哲学的开端时期,诗人克罗封的诗中,就有这样的描述:“既无人明白,也没有人知道,对于一切,所制造出来的不过是现象(或意见)罢了。” 这是一种较为明显的怀疑主义的观点的表述,他将人亲眼看到或通过第一渠道证实的东西与只能作为推论的主题的东西之间的区分提了出来,为哲学中的“不可知论”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其次在“本体论”方面,古希腊的哲学家为此做了不懈的探讨。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性的“火”,万物由火变化而来,又复归于火,它按一定的规律运动变化。他还提出了“一切皆流”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他用“一个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名言表达了万物皆变,一切皆流的辩证思想。德谟克里特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粒,无数的原子在无限的空间中做无规则的运动,它们以不同的排列方式不断分离与结合,形成了宇宙万物。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里特都是唯物“一元论”者,他们将世界归结于一种具体的物质元素之上,有别于柏拉图的唯心一元论思想。在柏拉图看来,在个别事物和人类之外存在着一个作为万物本质的实体,即永恒不变的“理念”。真实的知识只能来源于“理念”,必须通过辩证思维“从理念出发,通过理念,达到理念”,逐步上升到绝对理念,“理念”是一切知识和真理以至于一切存在的本质。然而,其学生亚里士多德则建立了一个与柏拉图“理念论”所不同的哲学体系。他认为万物皆由质料和形式两者构成,形式是核心,它使质料变成现实的存在物,是质料存在价值的表现。从根本上说,亚里土多德的哲学体系是“二元论”。今天西方人研究哲学,“物质”和“意识”是最重要的概念,而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和“形式”,实际上就是现在“物质”和“意识”的原始表述。 无论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还是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他们都是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都具有二重性。如以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为例,从积极方面看,它容易使人对世界、对事物形成整体、系统和有机的观念,便于对世界、对事物进行整体把握。正是在模糊、直觉、辩证思维方式基础上产生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医、气功、养生学,而且未来新科学也可能由此萌发。从消极方面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缺乏科学精神,不容易建立起对世界、对事物的有理有据的科学认识。显然中国近代科学不发达与此有密切联系。因此,比较理想的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人类2 1 世纪的更高形的科学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