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 各地过中秋节有哪些不同的习俗?

      一旦香火将尽,即退神彻案,祭礼完毕,全家就可以一起分食月饼了。赏月中秋节时值秋高气爽之际,又兼之明月当空,正适合到郊外进行赏月活动。中秋赏月由来已久,本为平日足不出户的妇女们最佳的社交机会,现代人则因长期生活紧张忙碌,恰可藉着中秋夜到山岭海滨,边仰望明月边与亲朋好友促膝畅谈,松弛心情。 偷着葱,嫁好男;偷着菜,嫁好婿民间相传,中秋夜愈晚睡愈长寿。少女在这天夜里晚睡,则可使她的母亲长寿。未婚的少女还有在中秋夜偷菜的习俗。只要偷得别人的菜圃中的蔬菜,就表示她将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男;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项习俗。   听香连横的《台湾通史》(一九一八)卷二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夜深时,妇女听香,以卜休咎」。听香的方法是先在家中的神像前烧香,表达所欲问卜的事项,请示过出门的方向后,便持香出门。以路上所听到神明认可的答案为止。台湾的小孩在中秋夜也有一种游戏,在碗里装满白米,插上筷子,口中唱着:「观箸神,观箸儿,请你上厅吃白米饭,配鸡脚腿。」并烧纸钱。据说,这样碗筷就能自动回转。米粉芋拜月时也供拜「米粉芋」,有俗语说:「吃米粉芋,有好头路」。取芋、路的谐音来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各地也配合当地特产,发展出具地方特色的节日食俗。· 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因此美厚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 宜兰地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一种「菜饼」。菜饼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 焙而成。· 南部地区也有在中秋节吃麻 糬的习俗。· 近年来,台湾的中秋节又发展出一种新的活动——烤肉。

  • 中秋节的习俗,诗句,传说。

      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

  • 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等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从习俗上看,过去中秋节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现在送礼更兴旺。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北京     老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和提浆月饼。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说通俗点“提浆”就是熬糖浆,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购买时,就把大油换成黄油。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馅香,“老北京”中秋特爱吃。   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     ●福建     福建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因此时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福建人用福建盛产的槟榔芋和鸭子一起烧,叫槟榔芋烧鸭,味道非常好。     ●山东     即墨等地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     潞安人在中秋节会宴请女婿。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     ●陕西     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上海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苏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

  • 意大利习俗等

      意大利习俗 女士受到尊重,特别是在各种社交场合,女士处处优先。宴会时,要让女士先吃,只有女士先动刀叉进餐,先生们才可用餐。进出电梯时,要让女士先行。   如果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马上会说:“萨尔维!”意思是说:“祝你健康!”究其原因,据说欧洲人十分害怕感冒,在欧洲发生过重感至死的事情,所以人们特别小心,千万不要感冒。如   果有一点感冒,希望马上就好。此外,当着别人打喷嚏或咳嗽,被认为是不礼貌和讨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马上对旁边的人表示“对不起”。   意大利习惯对死者进行土葬。各地都有公墓。大城市的公墓十分讲究,就像一座花园,里面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   赴宴迟到是常事。意大利人时间观念不强,特别是出席宴会、招待会等活动时,经常迟到。他们晚到15或20分钟是司空见惯的事。如果迟到时间过长,他们常常会说:“交通太拥挤了,真是对不起。”   商店门口有插葡萄枝的习惯。意大利是盛产葡萄酒的国家。许多小城镇甚至乡村农户也会酿酒。过去,有些农民家里酿了许多酒,自给有余,便打算出售一些。他们将葡萄枝挂在自家门口,过路人一看便知道这家有酒卖。一旦酒已售完,绿枝就被取下。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有些商店门口仍然挂起葡萄枝。

  •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名句

      中秋节诗词选: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余下全文>>

  • 大家闰月有什么习俗

      现在过生日哪有那么讲究呀     生日么 就是图个高兴 日期反到不那么在意了   尤其像给老人过生日 全家聚一次基本都是休息日过 什么阴历阳历都没法算了

  • 关于生肖的习俗

      “本命年”就是十二年—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比如猴年出生的人,2004年就是他们的本命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每到本命年时,汉族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种习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这样便可消解灾祸、化凶为吉。     “本命年”这一说法早在西汉就有了,起源于中国的十二生肖和“崇红”心理。在中国古代,人们是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天干地支的组合来记住所生的年份,为了便于记忆和推算,人们就采用鼠、牛等十二种动物来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方法,每年用其中的一种动物来作为这一年的属相。而汉民族的本命年就是按照十二生肖属相循环往复推出来的,它与十二生肖紧密相连。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直2年,人们就要遇到自己的本命年,这样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为量2岁、24岁、36岁、48岁、60岁……。我国许多民族都有重视老人的60岁生日的习俗,俗称“花甲”,花甲为一生中第6个本命年,也是干支纪年的一个轮回,须好好庆祝,以此寄托人们企求长寿、健康、吉祥的愿望。     “本命”禁忌,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挂红避邪躲灾的传统。因此人们每逢本命年对红色就特别钟爱。本命年的红色讲究应该是源于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对于红色的崇拜。红色辟邪,红色吉祥,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尚红思想却没有变,新年贴红对联,汉族的旧式婚礼中新婚的红嫁衣、红盖头、红蜡烛、新科的红榜等等,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要用红色来增添喜庆。汉民族把红色视为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尤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内衣,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带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自己的本命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些为本命年辟邪的红色什物就是什么常说的“本命红”。     人逢本命年还有拜祭“本命神”的风俗,以求延寿。本命神的说法来源于道教。道教吸收民间流行的“本命”说法,提出“本命星”、“本命年”“本命日”的理论。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自然与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对于本命神,有的地方叫“本命守命星君”,有的叫“本命元辰”,统称为六十甲子神。以甲子年为首,六十年内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命神。如民族英雄岳飞生于公元一一零三年,夏历癸未年,他的本命星君为“癸未太岁魏仁二大将军”。按照道教说法,修真炼性须致力于本命元辰,本命年或平常年份礼拜本命元辰,会消灾获福,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本命年要从正月初一开始算。对于2006年过本命年的狗狗们来说,非常幸运的是,明年是好的本命年,好好把握,一切都会顺利,而且会有新的发展噢。不过虽然是个大吉的本命年,还是不要忘记了,不但要穿红内衣裤,方便的话还要佩戴红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习惯系在手腕上、脖子上、腰上,红绳子一般不取,戴全年直至新年到来,绳子上可挂玉饰或金饰。虽然特别记住的是红色内衣、内裤一定要别人送,因为据说如果自己买......余下全文>>

  • 中秋节的传说、来历、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 来源:光明日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中秋节习俗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余下全文>>

  •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中秋节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2017年中秋节是2017年的中秋节很特别:10月4日是中秋节,这将与国庆假期上演“喜相逢”。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中秋节诗词佳句有哪些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中秋待月》   【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