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传统节日是什么

  • 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是怎么来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这里所介绍只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

  • 汉族的传统节日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什么区别?

      维吾尔族有两大节日,分别是肉孜节(也叫开斋节)和古尔邦节,过得很大的,和汉族人的春节一样大。维吾尔族人也有春节,不过相对来说是个小节日,没有汉族人的春节那么大。其他还有几个小节日汉族人没有的。汉族人一般过的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维族人都没有的。不过国定假日维族人一样有。   总结起来,维族人古尔邦节、肉孜锭等传统节日区别于汉族的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 汉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有以下节日: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 传统节日有哪些传说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是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春节相关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百姓。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惊惶失色,狼狈而逃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噼里啪啦"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走亲访友。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

  • 彝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 、“拜本主会”、“密枝节” 、“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 壮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的传统节日包括:年三十晚、春节、春社节、花王节、清明节、庙会、三月三歌节、花炮节、端午节、尝新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庆丰节、冬至节、送灶节。   参考资料:www.nanning.gov.cn/...5.html

  • 水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1.端节   端节,水族人民又称"借端"("借"水语"吃"的意思)吃端、过瑞,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水族人民在农历岁首(农历九月)欢庆团聚、辞旧迎新、庆丰收而举行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依山傍水而居的水族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将自己的家园建设成鱼米花果之乡。他们把自己的家乡比作“象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在水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功人的故事。传说很早以前,水族三弟兄,被家乡的特大洪水冲到三洞地区,为了战胜贫穷。饥饿,决定各尽一处,用勤劳与智慧开拓新生活。到了水历正月(农历九月)村支那天三兄弟毅然洒泪分了手。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取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同庆。后来水族人民使依初亥、双亥、三弃(用十二地史记日)的先后顺序轮流过年,从农历八月下旬到十月上旬,每逢亥日,都有过年的村寨。   除夕,“借端”的各村寨,将深藏的铜鼓取出,用鼓声宣告辞旧迎新的“借端”开始。节周期间,户户都备有鸡、亿;鱼、肉。迎接四乡八寨来的亲友和一些不相识的客人。吃新米饭,喝美酒共同分享节日的欢乐。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到各家分享撰品,到处可见孩子们踏着脚,伸着手大声喊着“海有啊!海有啊!”(给我啊、给我啊!)的场面。哪个儿童获得的糖食,果品、鱼干最多,那个孩子就被认为最能干、最健康、最幸福。姑娘们身穿四周镶花边的蓝色大襟无领半长衣、青布长裤。系花四腰,或穿裙子,将长发梳成一把,斜给头上,"佩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银饰物,与神采奕奕的小伙子们聚集在“端圾”四周,吹芦里、吹响、拉胡琴、敲铜鼓。皮鼓声和铜声交织在一起。青年男女踩着鼓点,纵情歌舞,随鼓点快慢而变换舞步,最后鼓点密急如雨宣告结束。赛马、斗牛的“端坡”上,人山人海,锣鼓声震撼大地。当英俊的骑手策马扬鞭登上坡顶时,欢呼声响彻云霄。入夜,兴奋的水族人民围坐在火塘边,吃着象征丰收的糯米团,喝着糯米酒,不时地发出“秀!秀!”(干杯!干杯!)的欢笑声,到处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有些水族地区不过端节而过“邯节”,水语叫“借卯”。每年水历十月(农历六月)选一卯日举行。届时,青年男女打着花布伞,手拿花帕和扇子,到卯坡唱歌,跳舞,嬉戏,游玩。晚间在村寨广场聚会,吹芦里、吹响、去铜鼓、皮鼓、喝花灯戏。     2.额节   是荔波县德门、田早、太吉、尧古、拉交、水庆等地水族人民的年节。时间为水历正月的酉亥民半夜没素席祭祖,以鱼为上供珍品,另外还供糯米饭、甜酒、大小南瓜等。过去还举行赛马、击铜鼓等娱乐活动。方式、内容与瑞节相似。     3.怀雨   水族语音译,是贵州水族每年夏历三月中旬栽秧后,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的一种祈求农业丰收的祭典。     4.卯节   水族语叫“借卯”(意思是“吃卯节”)。是荔波县和三都县九阵地区水族人民的节日。日子要选在插秧结束之后的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的卯日。并以辛卯日为上吉日,忌丁卯属火的四比过节那天,人们盛装到“卯场”上唱歌,所以“卯节”也叫“歌节”。青年男女对歌,谈情说爱。关于“卯节”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对仙男仙女,男的叫阿腊,女的叫阿向,他俩相爱结为夫妻,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并经常帮助别人,后被尖顶王赶走。他们热恋故乡,不忍离去。于是阿腊变成正腊坡,阿向变成了要向井,从此正腊坡森林茂密,要向井长流不息,周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选择了这个吉祥的日子唱歌跳舞,一代一代传到现在。     5.苏宁喜节   水族民间节日。时间在农历十二月丑日。节日那天,全寨的小孩提着特制的小竹的,结队挨家挨户去要象征长寿幸福的糯米饭、鸡蛋......余下全文>>

  • 汉族的特色风情是什么

      汉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很多特色风情。有的已经失传,有的已经为他民族吸收为大家共有。现在还在汉民族以及其他民族民间同样流行的主要有:   1、过春节。农历初一,所有人无论在家的,远在千山万水的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2、贴春联。每家每户都要或者自己写,或买回写有祝福家人平安,吉祥、发达、兴隆内容的春联。祝福来年好运。   3、吃汤圆。节前,老人们就要自己用糯米做汤圆粉子,用好吃的花生黑桃等干果磨细做芯子,大年初一早晨大家必须吃汤圆。表示家人团圆。   4、春节老人给小孩压岁钱。小孩子起床后,要来到老人们面前给老人拜年,老人们给后辈压岁钱。表示辟邪驱鬼。古代年据说是一种鬼,岁与年通。压岁就是驱鬼。   5、修建家族祠堂祭祖。提供家族后人祭奠祖先用。   6、端午节吃粽子。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端午节要吃粽子。同时并将粽子撒入江中祭奠屈原。   7、农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八,表示事物种类很多,庆祝丰收。   8、撰写族谱记载家族史。为了辨别,区别后人备份,记载家族的优秀人物教育后人。很多有文化传统的家族都要一代一代的编写族谱。   9、婚宴上新人喝交杯酒。交杯酒又叫合卺(读jīn),表示喝了酒就算正式结婚的意思。   10、老人寿宴上吃寿桃,长寿面。表示祝福老人长寿的意思。   等。

  • 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

      春节,端午,中秋

  • 藏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正月   藏历年------传统节日,藏历正月初一,节期三五天,藏语称"洛赛"节.   洛赛节   洛赛节 是牧区藏族最隆重的节日,藏语叫“洛赛”即新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甘南地区这一节日以汉族的农历正月初一为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逐渐开始过藏历年,但只区限于一些学校、机关)。初一日,家家煨搡,在佛龛前点燃酥油灯,供奉酥油炸成的各种面点和自酿的青稞酒,还有杂色的青稞,以预示来年的丰收。男、女、老、幼皆换新装,常常是长者先起来,从外面背回一桶“吉祥水”,饮饱牲畜后唤醒大家,一家人开始吃东西。此时,长辈逐个祝“洛赛尔桑”(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辈回敬“扎西德勒合彭松错”(吉祥如意,功德圆满)。初一日一般全家都不出门。群众性的活动,如赛马、唱歌、跳舞等,安排在初三。   ■ 跳神驱鬼仪式   元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赛马射箭比赛和跳神驱鬼仪式。   腊月布达拉跳神大会即在布达拉宫仁乃贡萨殿前举行的跳神舞会,也是拉萨藏传佛教界重要的节庆。每逢这个节庆到来,拉萨的居民,大都扶老携幼、空室前往观看,热闹非常。跳神大会的意义,在于驱除魔鬼,预庆来年的如意吉祥。跳神(法舞)演员由布达拉宫南木甲札仓的僧人担任。表演者穿彩衣,头戴骷髅牛头、鹿头、魔鬼等面具,配以长号、鼓钹等音乐。所表演的法舞内容,据说有一段关于一位老人不畏猛虎,以毅力和佛法战胜凶恶的戏。当打虎老人退场后,这时早预备在场两南角的一日满盛菜油的铁釜,被干柴忽然烧起来。釜中油也随之燃烧,熊熊之火直冲数十米高空,宣告着所有恶魔邪鬼已收人油益中随之焚化消灭。在熊熊的火焰中,跳神会便告结束……   摆花节------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青海,甘肃两地的藏民居聚地称为"酥油花灯节".   ■ 酥油花灯节   元月十五日,是酥油花灯节,藏语叫“坚俄曲巴”。藏历元月15日是传昭大会的最后一天,为了庆祝释迦牟尼与其他教派辩论的胜利。人们集于拉萨八角街,白天朝佛、转经、入夜满街搭起各种花架,高达十五米左右,放上用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鸟兽等形象并点燃酥油灯进行祝福。显示出藏族人民高度的造型艺术。花灯点燃之后,宛若群星降落,闪闪烁烁,一片辉煌。达赖也出巡赏灯。另外。还有木偶表演。老百姓们围着酥油灯载歌载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