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学说出自

  • 音乐治疗和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角调,为春音,以角音(3—Mi)为主音,属木,主生,通于肝,能促进体内气机的上升、宣发和展放,具有通肝解怒、养阳保肝、补心利脾、泻肾火的作用。   徵调,为夏音,以徵音(5—So)为主音,属火,主长,通于心,能促进全身气机上炎,具有养刚助心、补脾利肺、泻肝火的作用。   宫调,为长夏音,以宫音(1—Do)为主音,属土,主化,通于脾,能促进全身气机稳定,调节功能,平和气血,具有养脾健胃、补肺利肾、泻心火的作用。   商调,为秋音,以商音(2—Re)为主音,属金,主收,通于肺,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内收,调节脾气的宣发利肃降,具有养阴保肺、补肾利肝、泻脾胃虚火之作用。   羽调,为冬音,以羽音(6—La)为主音,属水,主藏,通于肾,能促进全身气机的潜降。具有养阴、保肾藏精、补肝利心、泻肺火的作用。   五行音乐是怎么回事?   中国古代有“五音疗疾”的记载。五音是指角、徵、宫、商、羽五个不同调式的音乐。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将五音和五行(木、火、土、金、水)相配,提出了“天水相应”、“天地人合一”的理论,揭示了人与自然内在气机运动的规律。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是天地自然之子,人的生命活动和万物的变化息息相关,即所谓的“天人合一”。五行学说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哲学理论。这里的“行”是指运动、运行或变化。它借用了五种物质的特征,但又不是指这五种具体的物质。天布五行(木、火、土、金、水),生五音(角、徵、宫、商、羽),地有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应五化(生、长、化、收、藏),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生五志(怒、喜、思、忧、恐)。天地五行、五音、五季、五化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世间万物的变化,影响着人体体内气机运行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情绪、情志、心态和健康的变化。   与天地万物及人体相对应的五音也有正调、太调和少调之别。正调系列的音乐属中庸平和,对人体有平补、平泻和平调的作用。少调系列则对应于自然万物及人体气机运行之不足,对人体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有滋补和充养作用。   角调,为春音,以角音(3——咪音)为主音,属木,主生,通于肝,能防治气的内郁。少角调能促进气的上升、宣发和展放,具有疏肝解怒、养阳保肝、补心阳、泻肾火的作用;正角调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展放,调节肝胆的疏泄,兼有助心疏脾和胃的作用。   徵调,为夏音,以徵音(5——嗦音)为主音,属火,主长,通于心,有利防治气机的下陷。少徵调能促进全身气机上炎,具有养阳助心、补脾利肺、泻肝火的作用;正徵调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升提,益心阳、助心气,兼有助脾胃、利肺气的作用。   宫调,为长夏音,以宫音(1——哆音)为主音,属土,主化,通于脾,以利防治气的升降紊乱。少宫调能促进全身气机稳定、调节脾胃之气的升降,具有养脾健胃、补肺利肾、泻心火的作用;宫调利于全身气机的稳定,协调脾胃的升降,兼有保肺利肾的作用。   商调,为秋音,以商音(2——来音)为主音,属金,主收,通于肺,以防治气的耗散。少商调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内收,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具有养阴保肺、补肾利肝、泻脾胃虚火之功效;正商调除无泻脾胃虚火以外,与少商调具有同样的作用。   羽调,为冬音,以羽音(6——啦音)为主音,属水,主藏,通于肾,利于防治气的上逆或过分上炎。少羽调能促进全身气机下降,具有养阴、保肾藏精、补肝利心、泻肺火的作用;正羽调能促进全身气机下降,利于肾的藏精,兼有助肝阴、降心火的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五行音乐能起到平稳阴阳、调理气血、保持体内气机动态平衡、维护人体健康的作用。   对癌症病人的音乐治疗无特殊要求,可根据病人出现的不同情绪和病症,选择适当的乐曲进行治疗。

  • 怎样认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与五行,最初都是一种生活概念,它是唯物的,在历史上起了反神权、反迷信思想的进步作用,祖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承认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而且事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相互依存和斗争。中医应用这个观点,指导防病治病的实践,在历史上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这是应当肯定的。》》》中医学说中的四大病因阴阳五行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相互关系与变化,它在历史上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临床实践中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限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摆脱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特别是五行学说,由于它采用了直观的取类比象的方法,把一切事物全部分为五类,机械地纳入五行之中,从而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以五行相乘相侮来归纳一切事物之间 的关系,把事物本来的辩论法变成循环无端的周而复始的呆板的公式,从而掺入了形而上学的内容。所以,我们对阴阳五行学,既要懂得它的原意,更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便更好地发掘祖国医学宝库,为我国乃至世界医学作出贡献。》》》中医五行之木

  • 中医五行基本理论学说?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删去许多看起来比较累的词)   需要说明的是:五行中是行是运行运动的意思,而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并不能理解为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因为它们不是五行,而是五行在地上表现出来的特性,被人用可以看到和识别的物质来表述而已。     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   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   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

  • 用五行学说解释名字问题

      阴阳是我们讨论的中心问题,它的重要性在太极论述中已经能够感受到,阴阳是东方古代思想的精华所在,平衡是其宗旨,从古到今论阴阳的书籍不可胜数,但细加分析,都不全面,我想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古人的思想必竟有局限性,二是今人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敢越雷池一步,下面我将向大家讲解无极易理论中的阴阳观。   1、对立性   阴阳是相互对立的,如果太极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那么,阴阳就是其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一反一正,相互抵消相互制约,把范围说大一些,天地宇宙都在阴阳的制约中运行的。这种对立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很多,如白天为阳,黑夜为阴,动与静,内与外等等。   2、相对运动性   阴阳之间的状态不是绝对静止的,是相对静止!这种相对静止是平衡的目的,它们之间的运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样阴阳平衡的本质就清楚了。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当一个平衡产生后,随着又有新的不平衡产生,然后阴阳再重新去寻求新的平衡点,在阴阳不断寻找平衡的过程中,万物才得以发展,层次也得以提高,太极图中阴阳之间的曲线已经把这种变化形象的表达了出来。   3、互变性   互变性是指阴阳之间的位置可以相互转变,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是对互变性达到的极点的表示,动极则静也是一种反映,从过程上看主要由两个时期组成。   (1) 渐变期   这个时期阴阳已经开始改变,但由于变化较慢,幅度较小,所以从表面上看还难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之间的能量差距越来越大,这种隐性状态会越来越快地向显性转化。   (2) 突变期   原有的阴阳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渐变期,其相互间的平衡关系已经瓦解,但如果要发生性质上的彻底改变,还必须有一个很强大的诱因,如旧社会的改朝换代,封建统治者和百性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当二者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后,不管是那家的王朝,总是在一个开始不明显,但得以迅速壮大、发展的因素中,宣布了终结,其次这种位置上的根本改变必定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只有这样,爆发的力度才足以改变原有的格局。   4、相容性   阳性的物质中有阳也一定有阴,阴性的物质中,有阴但一定也有阳,(这里的物质是指在以后论述中的大物质),这种阴阳的相互容纳性体现在:物质的所有状态中,大到宇宙,小到原子核,或现在还没有发现但确实存在的一切事物中。现在医学发现男人的体内存在着雌激素,女人的体内存在着雄激素,即是对此理论的很好证明,这个理论在古人两仪向四象转化的过程中进行了明确的形象描述,两仪中的“阳”是由四象中的太阳和少阴两象来构成,“阴”是由太阴和少阳两象构成,在“阳”中太阳处于主导地位,少阴处于次要地位,故显阳性,但不能说少阴没有显现出来,就认为少阴不起作用或不存在,少阴的这种隐性是阴阳转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阴阳转化将无从谈起(两仪之阴亦是同理)!   5、时空性   阴阳在某一位置上是一一对应的,同时在某一时间上也是一一对应的,不会在时间上的某一个仅以一种状态出现,通过对古太极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太极图所反映的不是一个静止的二维平面图像,而是一个无时无刻都在运动中的立体空间结构,通俗的讲是对事物所在时间、空间结合点的描述,空间的阴阳性与时间的阴阳性相互组合,从而深化出了四象结构,谈到空间人们容易理解,但对于时间的阴阳划分就难以接受了,这个问题笔者将进行专门论述,仅举一例说明,人的大脑由左右半球组成,左脑善于逻辑思维,右脑则善于抽象思维,近代通过气功等手段及医学的研究,人们发现很多功能都存于右脑之中,但因为左脑的相对发达,使它一直压抑着右脑,无法将这些功能表现出来,在这个例子中的“思维”是确实存在的事物,那么它的阴阳之分即是“逻辑”与“抽象”,那么“思维”是用概念就能完全解释的吗?阴阳的具体状态到底该如何定位呢?大多数人只相信眼见为实,然而,从古到今,人类的发展总是那些具有“妄想”精神的人创造的,对于未知的、不确定的东西不要一概打死,不断用另一种方法理解它,当为一种明智之举。阴阳的特性暂写到这,其精微之处尚多,将详细阐述,对具体的技术应用有着绝对的指导作用。

  • 梦幻西游普陀五行学说符石组合

      姐姐,你问梦幻精灵已经问的很清楚了,没什么需要在问了吧。五行学说是五行学说,行云流水是行云流水。你一楼复制梦幻精灵回复的图里,第一个是加“五行学说”这个技能的符石组合,也就变相的增加了秒的伤害,但加的不多。第二个是行云流水,一般任务活动都是优先上这个符石组合的,能增加不少五行法术伤害,秒的更多。你想打几级的你就按顺序弄就可以了。

  • 中医和哲学的五行关系

      第一,中医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第二,哲学的五行关系: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 与阴阳五行学说与内脏的相互关系?

      人体内脏也是按五行划分的,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其中也同样有着生与克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好像有 你可以去看看

  • 星座学说是出自哪个时代的哪个国家?代表人物是谁?

      占星术的最初目的,是根据人们出世时行星和黄道十二宫的位置,来预卜他们一生的命运。后来发展为几个分支,一种专门研究重大的天象(如日食或春分点的出现)和人类的关系,叫做总体占星术;一种选择行动的吉祥时刻,叫做择时占星术;另一种叫做决疑占星术,根据求卜者提问时的天象来回答他的问题。     占星术起源于古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天体预兆。公元前18世纪到前16世纪的古巴比伦王朝,出现第一本分门别类论述天体预兆的锲形文字的书。公元前6到前4世纪,天体预兆学说传入埃及,希腊,近东地区和印度。后来经由印度僧人传到中亚。公元前3世纪以来,有人把大小宇宙相对应的概念数学化。所谓的“小宇宙”指人体。他们还把黄道十二宫进一步细分,认为五星在黄道不同的弧段上的作用各有主次。某星对人的影响力按照其所处的弧段以及与其他敌友弧段的关系而定。十二宫又和人体的特定部位相应,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和人的性格多少也和十二宫有关。星相学家根据给定的时刻的日月五星坐标和黄道十二宫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几何关系,算出行星的影响力,再利用占星天宫图,找出上述各种因素与地上事件的对应关系,得出占星的结果。这种结果有时自相矛盾,这就需要占星者根据求占者的情况和占星者本人的经验加以圆通。到公元1世纪之后,上述方法已经定型。     希腊占星术也曾经传入印度,伊朗,进入伊斯兰文化。17世纪后随着日心说的确立和近代科学的兴起,星相学失去了科学上的支持。但近年来星相学又在西方开始抬头,有人还试图将近代发现的外行星引入占星术中,并试图找出行星位置和人类生活的统计关系。   中国很早就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史记·天官书》记载颇详。三垣是北天极周围的 3个区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二十八宿是在黄道和白道附近的28个区域,即东方七宿,南方七宿,西方七宿,北方七宿

  • 为什么要用五行来阐述许多中医的思想

      都说西药治表,中医治本,那么这个“本”又是什么呢?首先可以确认,看到的表现是内在的反映,其次表症很有可能是内部器脏引起的!这就让我们有一个了解和解决病症的方法,于是中医有五行学来解释这些现象,一起来了解: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到五行就有人会说是迷信,其实不然。五行学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先人通过对各种物质基本特点的分析和归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和西方的理论完全不同哦!至于为什么要用这五种元素来代表五行也是用了类比的方法,限于篇幅和主题不做展开,中医根据五脏在人体中不同的作用和特性,将五行和五脏一一对应起来,就有了中医五行学!依次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那么它们到底有哪些实际意义呢,上面提到中医讲的是“整体-平衡”身体乃是一个整体也!五脏要完成正常运作需要相互配合和支持,并不是孤立的,如果把某个脏器单独拿出来研究治疗,往往收效甚微,甚至越治越坏,,,理即错怎能显现!

  • 中医五行问题

      《黄帝内经》中有详细记载,笔者在此稍作解释: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五脏(肝、心、脾、肺、肾)配五志(怒、喜、思、悲、恐),其中恐志正与肾相配。故当受到过度惊恐后,易伤肾气。另外,肾开窍于前后二阴,又“恐则气下”,恐伤肾后,往往导致大小便失禁。例如:电影中常有的,汉奸被共产党抓住,当时吓出小便。   具体内容您可参看《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