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际交往禁忌

  • 在人际交往中,有哪些与外号有关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1、民俗礼法中国人向有尊祖敬宗的习俗,祖先的名字和长辈的名字都不能直呼不讳。汉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哈萨克族、布依族、藏族等许多民族的祖先崇拜习俗中都有这一类禁忌事项。鄂伦春族认为直呼祖先的名字是对祖先的不尊,恐触怒了祖先而降灾于子孙。对于长辈,也不敢直呼其名,甚至不能把长辈的名字告诉别人,否则,认为家中会生下没有骨节的孩子来。如果有什么物件与长辈的名字相同,要把物件改一下名称,改一个说法。否则,就要折寿早夭。汉族不论说写,都忌言及祖先、长辈的名字。司马迁写《史记》,因其父名"谈",所以把"赵谈"改为"赵同",把"李谈"改为"李同";六朝时,有人为避家讳"桐"字,把梧桐树改称作白铁树;清朝刘温叟,因其父名"岳",竟终身不听"乐"。可见历代家讳之严。直至现时,子女仍然禁忌直呼长辈的名字,更不能叫长辈的乳名,与长辈名字相同或者同音的字也有所避讳。尤其忌讳的是,晚辈的名字绝对不能与长辈的名字相同,或者有谐音字、同音字。否则,认为不尊长,是"欺祖"的行为。晚辈称呼长辈时,一般应以辈份称谓代替名字称谓,如叫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等等。这类称谓可明示辈份关系,也含有尊敬的意思。不但家族内长幼辈之间是如此,师徒关系长幼辈之间也是如此。俗话说,"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

  • 人际交往的几大禁忌

      1.交谈禁忌 喋喋不休。谈访过多,难免失之轻率,失之琐碎,令人生厌。 尖酸刻薄。尖酸刻薄的话,像寒剑刺人心脾,往往使人伤心至极,愤怒之极,尖刻的人最易树敌,挖苦他人为能事、为乐事的人,最后的下场是遭人鄙视、遭人遗弃,乃至受到反击。 逢人诉苦。交谈应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事,不要逢人就诉苦,大谈特谈自己的苦恼、不幸和忧虑。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谁也不会以耐着性子听你的诉苦为乐事。 无事不晓。有些人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喜欢信口雌黄、发号施令,动辗批评别人“愚蠢”、“糊涂”、“错误”等,爱给别人这样那样的“忠告”。这种人谈起话来,显得浅薄、轻狂,令人反感。 打听私事。打听别人私事,会让人感到他的隐私权受到侵犯。一般情况下,对女生不问年龄、婚否、衣饰价格等。对男生不问钱财、收入、身高、履历等,不随便议论他人的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 2.举动的禁忌 不要交叉握手。在西方主要是欧洲,如果几个朋友相会或道别,大家要注意千万不可越过另两个人拉着的手去与第三个人握手。据说,这样交叉握手会招来不幸,可能是因为这时四个人的手臂正好形成一个十字架。 不要一次给三个人点烟。据说这样会给三个人中的某人招来不幸。传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协约国的三个士兵夜间在战壕里吸烟,其中一人划着火柴给另两个人和自己点烟,由于火柴发光时间较长,正好成了敌人瞄准的目标。结果有一个士兵被冷枪打死。从此,在欧洲,用一根火柴给三个人点烟遂成忌讳之举。 要注意不同的手势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含义,以免犯忌。比如;用拇指与食指弯曲合成一个圆圈,这在我国表示“零”在美国表示“OK”。在日本表示“钱”。而在拉丁美洲又成了某种下流动作。 3.颜色禁忌 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象征不祥。法国人忌麦绿色,因为这会使他们想起德国法西斯的军装。土耳其人布置房间,客厅绝对禁止用茄花色,因茄花色代表凶兆。印度视白色为不受欢迎颜色,摩洛哥人一般不穿白衣,认为白色为贫困的象征。比利时人、伊拉克人忌讳蓝色。巴西人认为紫色表示悲伤,黄色为凶丧之色,若两者配在一起,定会引起凶兆。埃及等伊斯兰教地区回避黄色,因为它象征死亡和不幸。乌拉圭人忌青色,认为青色意味着黑暗的前夕,不吉利。泰国人平时绝对不用红笔签名,因为在他们那里,人死后,用红笔将死者姓名写于棺上。蒙古人最厌恶黑色,认为它象征不幸、贫困、威胁、背叛、嫉妒、暴虐。欧美人还视黑色为哀丧之色。 4.数字禁忌 西方国家,普遍忌讳的数字是“13”。例如,楼房和电梯没有第13楼,过了12就是14楼。航空公司没有第13号班机,影院、会场没有13排、13座。宴会也不会有13人一桌的,也没13道菜一桌的。甚至每月的“13”日也深感惶恐。总之,西方人特别是信仰基督教的人认为“13”是个凶险的数字应尽量避开。 日本人忌讳“4”以及“4”组成的数字。因为在日语中“4”和“死”的发音十分相似。日本人也忌讳“9”,因为日语“9”的发音与“苦”的发音相同。南朝鲜、港澳地区也忌讳“4”这个数字。 5.图案忌讳 英国人忌讳大象的图案,北非、利比亚 忌讳狗的图案。瑞士忌讳猫头鹰的图案,认为那是死人的象征。捷克斯洛伐克忌用“红三角”,认为他是有毒的象征。澳大利亚忌讳菊花图案,因为他们习惯把菊花敬给死者。 6.送礼的禁忌 不要给英国、加拿大的友人送百合花,百合被他们认为是死亡之花。不要给西班牙人送大丽花和菊花,不要送紫色的花给巴西人。波兰、德国、瑞士忌送红玫瑰。因为他们认为红玫瑰代表浪漫的爱情。给科威特、苏丹等伊斯兰教海湾国家的朋友送礼,不能送酒、女人照片、雕塑,这是伊斯兰教规所禁止的。哥伦比亚、阿根廷,不要送衬衫、领带之类的贴身用品。不能给美国的妇女送香水、衣物和化妆品。切忌给东南亚国家的女人送手帕,他们认为手帕是揩眼泪的,不吉利。 7.其他禁忌 至高无上的头。泰国人信佛,非常重视头部,而轻视两脚,如果用手摸触泰国人头部是对他们极大的侮辱。长辈在座晚辈必须坐到地上,以免高于长辈的头部,否则就是对长辈不尊。小孩的头也不能随便摸,认为摸后会生病。 神圣的黄牛。在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家,黄牛被认为牛神。不准鞭打,不能役使,不能伤害,更不能宰杀吃肉。“神牛”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把最好的食物送上。在公路、闹市遇到“神牛”行人车辆都要回避。尼泊尔还把牛定为“国兽”,如果谁伤害了神牛不管被有意无意,都会被罚款,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不铺桌布不入席。波兰人的餐桌,一般来说必须铺桌布。这是波兰民族的一个传统习俗 左手不干净。在印度和中东一些国家,吃饭和拿接食品,只能用右手,不能用左手。因为左手一般被认为是用来洗澡,上厕所的,不干净。用他来接拿食品是对主人的不敬!

  • 人际交往(各种人),有什么禁忌???

      自己掌控不了,或者一点心思都看不透的,那种心机过于深沉,别交

  • 中国有姓上的吗?

      姓氏上姓姓氏渊源   1.春秋时齐国上之登之后。上之登为邢公之御(驾车人)。亦见《姓苑》。      2.出自上官姓,复姓简化。   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后简化为上氏、官氏。触  上姓,《姓氏急就篇》说“齐上之登,御邢公,见《左传》”,《姓苑》说“上之登,为邢公御”。就是说,上之登是为邢公驾车的人,地位不高。历史上姓上的名人不多,汉代有上雄;元代有上御,在府里当过判官;明代有上志,陕西人,天顺进士;又有上泰,广东参政;还有上观,在江夏(今湖北武汉)当过知府;清代有上睿。   姓氏分布   现在,这个姓分布较广,广东、江西、湖北、山西、陕西都有,山东沂水、山西太原、江苏武进、江西峡江、陕西韩城、湖北利川、四川汉源、安徽淮南、黑龙江大庆、广东澄海、广东吴川、广西钦州、台湾等地均有此姓。从民族成分看,汉族、土家族都有人姓上[1]。

  • 济南心理谘询师小测试:测测你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个真的准吗?

  • 中国教师节是哪天?

      2017年09月10日 星期日     丁酉年(鸡年)七月二十     距离2017年中国教师节还有3天

  • 美国中国韩国,日本哪个国家的禁忌数字是13.

      13   有很多的西方人忌讳“13”,原因是,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到每月的13日这一天,12个巫婆(witch)都要举行狂欢夜会,第13个魔鬼撒旦就会在夜会高潮时出现,给人们带来灾难。因此,西方人不仅忌讳“13”日,也忌讳有“13”数字。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许多楼房都没有第13层。   另一个说法是在任何场合都极力避开它,楼层中的12上面便是14,宴会厅的餐桌14号紧接12号,每月13号,西方人都感到惴惴不安,西方人认为13是个不幸,凶险的数字,它源于《最后的晚餐》,耶酥和弟子们一起吃晚饭,第13个人是弟子犹大,他为贪图三十块银币,将耶酥出卖了,使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影响极深,西方人憎恶犹大,故把“13”这个数字当作“不幸的象征”。所以到西方旅游要了解这一禁忌。   正因为有上述传说,西方人就很是忌讳“13,要是“13日”这一天正好赶上“星期五”,则被认为更不吉利,称之为“黑色星期五”。

  • 人际交往中应注意什么??

      心理构架决定着你的人际交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如果一个人被别人抛弃或拒绝于团体之外,他便会产生孤独感,精神会受到压抑,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绝望的情绪,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而他的学生舒茨则在《人际行为三维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感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这一观点对指导人们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参不参加群体游戏的孩子一眼就能辨出来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家庭两个孩子是少的,三四个是普遍的。用不着大人过多地费心,兄弟姐妹间就会苦乐同享相互照顾,而且还是很好的玩伴。曾粗略地算过儿时居住的那个四层十几户人家的单元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加起来有四十来个。大院有近三十个单元,想玩什么游戏随便一招呼就会有十几个孩子跑出来响应。女孩们在嬉笑玩耍中自然少不了吵嘴哭鼻子;男孩们在开开心心的打杀中受伤挂彩也是常有的事。那会儿的孩子们最不缺的就是小伙伴和做游戏。不过与热热闹闹、不知道什么叫郁闷的孩子们相比,那些为数极少的独生子女们,以及被父母关在家里的“乖宝贝”们,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因为这些孩子的脸上往往缺少一种灿烂,多了一点孤寂带来的郁闷,而在待人接物时他们也常打出一块“不合群”的招牌。   包容于群体之中是人际交往需求的根基   的确,每个成年人的身上都会带着儿时的印迹。独生子女及倍受溺爱的孩子,在长辈、父母的娇宠下往往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他们一旦走出家门步入群体之中,其内心的感受是会相当复杂的。他们一方面在本能无意识的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式。由于他们适应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平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因此客观上集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容纳不下集体。   当他们走入社会,常会在活动中感到十分困难,而不能成为“社会活动家”。因为他们从没有很好地将自己包容在群体之中,也没有把群体作为生命中的依托,而是把自己孤独地悬挂在了半空中——身悬心空也就没有了根基。   包容行为的主动型与被动型之差异   舒茨把人际包容的心理需求倾向的行为表现,按人格特质分为主动型包容与被动型包容。具有主动包容行为类型的人能主动与他人交往,能坦然共处于群

  • 隐忍能不能解决人际交往中的矛盾

      所谓隐忍,是你觉得别人冒犯了自己,可是当面反击有空伤了和气,不反击谓之隐忍,虽然隐忍了,但是心理憋屈,觉得不被尊重,受辱了。   因此你要反思:第一:为什么我会经常有被伤害的感觉?是我太敏感了,还是我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某些不足需要改善?   第二:我之前隐忍的结果是什么?隐忍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吗?   我觉得,如果你真诚对待别人,一般不会被人欺负的,毕竟没事找别人茬的人很少。可能你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或者过分敏感,我建议你及时做做心理咨询,因为一个人的人际质量决定着这个人的幸福指数。对不对?   希望我能够帮到你。   祝你开心!

  • 中国习俗有哪些禁忌?

      中国的习俗禁忌有很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很多禁忌都已经慢慢不再是禁忌了。   例如,嫁出去的女儿不准在娘家过年,意思是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果在娘家过年会吃穷娘家。      还有中国人的传统禁忌习俗   例如:床头不能挂风铃,风吹风铃响,容易招来鬼灵。其实你想想,也是这样,你睡的正香呢,一阵风叮铃铃的响,确实会被梦中惊醒,自己怕是吓到了自己,还是不要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