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裘的人有多少

  • 裘姓的迁徙分布

      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七十一位门阀,当今裘氏人口约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75%左右。春秋时候,卫国有一位大夫叫作食,被分封在裘邑(今河南夏邑)。他的后代以封地的名为姓氏,成为今天裘氏的一支重要来源。在古代,裘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渤海。渤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渤海湾沿岸一带。裘氏族人在中国许多地方均有居住,如北京,上海之松江,浙江永康,河北之景县,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太原、大同、运城,浙江之崇仁,福建之清流等地。裘氏人口并不多,却分布广泛,尤以浙江、江苏为多,这两省裘氏人口约占中国裘氏人口的60%以上。

  • 裘姓的字辈排行

      山东渤海郡裘氏字辈:“仁义礼智信富良复聪俊大宋牧慈宗盛唐端国胤”。福建福州裘氏字辈:“以立德传家茂”。裘氏一支字辈:“仁贵熊之文学锡宗祖”。东阳仙峰裘氏排行字母:万千单当佑清忠信行太兴进尚泽百平广仁义礼智信福禄寿康宁道宜崇敬让谦益达朝廷彰祖流源远敦宗茂德馨东阳仙峰裘氏辈分字母:昂移信棠王王国浦启太艮逢英美福胡色善子有永文武忠厚 祖德贤良 光明清正 兆应荣昌鸿基克振 奕世名扬

  • 姓裘的主要分布在哪

      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四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七十八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七十一位门阀,人口约十二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75%左右,多以渤海、会稽、北平为郡望。   西周时候,卫国有一位大夫叫作食,被分封在裘邑(今河南夏邑)。他的后代以封地的名为姓氏,成为今天裘氏的起始来源。   在古代,裘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渤海郡。但在历史上,渤海郡的治所迁移不定,大体在今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   裘仲子的第二十五世孙裘睿,随晋元帝渡江,后隐于浙江金华地区。裘睿之子裘尚,在东晋孝武帝时官至黄门侍郎。后辞官,于东晋安帝义熙三年(公元407年),因喜爱会稽云门山水之胜,遂居云门斗邱(今浙江绍兴平水镇附近),是为会稽裘氏始祖。裘尚其任倡兴家教,并设立规条:“传家以孝义为本,处族以仁让为先。”   会稽云门裘氏一族传十九世近六百年后的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朝廷旌表其为“义门”,敕封裘尚的第二十世孙裘承询(字可暄)为“承直郎”,免徭役,意在褒孝义,励风俗。自裘承询而下,复传五世,仍然同居共爨。后因县府考虑其族众丁繁,强令其分居。至元朝时期曾一度恢复旧制,后遭兵乱,族产荡析,会稽义门裘氏因而衰微。   在历史上,会稽义门裘氏或因仕宦,或因商贾,迁徙各地,而族众支繁,难以一一理清。据宋朝时期槐里旧谱的记载:自裘尚以下,会稽云门裘氏的分支可分为五派:“在会稽云门者为仁派,可暄祖是也;嵊县崇仁者为义派,德明祖是也;山阴樗里者为礼派,寿九承事是也;慈溪鸣鹤场者为智派,鄞县令柄祖是也;台州者为信派,贻祖是也。”以后仁、义、礼、智、信各派又延生了众多分支。   在南宋时期,裘睿的后代裘贵,字肇宗,为翰林院孔目,他选择山阴(今浙江绍兴)天乐老虎尾巴岗麓安居发族。裘贵排行老六,其后裔子孙尊其为裘家坞裘氏始祖,称之为寿六太公。   据《崇仁义门裘氏宗谱》敦叙堂的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谱)记载:第六世裘柄为浙江鄞县县令,有惠政,迁居慈溪鸣鹤场;第十八世裘佐迁居河南;第二十一世裘永昂迁居浙江嵊县崇仁;第二十三世裘诸野迁居浙江杭州富阳;第二十四世裘邦光迁居江西南昌新建炉坑、裘畦迁居浙江嵊县、裘畴迁居浙江台州;第二十五世裘应讲迁居江西新建;第二十六世裘汝遇迁居浙江兰溪;第二十七世裘由庚迁居江西新建龙山里;第二十八世裘庸迁居浙江嵊县……等等。此外,在浙江会稽还有裘氏族人居于戒珠寺前、三江、裘家楼、沈村者,还有迁居浙江宁波者。   另外,会稽义门裘氏第二十一世孙裘永昂,字于乔、号伴云,于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徙剡县三十三都(今嵊州崇仁),赘下园商氏。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迁剡县永富乡清泉里八角井(今嵊州崇仁镇四、五村西宅台门一带)安居,为崇仁义门裘氏始祖。   裘永昂的第三子裘移孝,在宋徽宗时为太子太傅,幼子移裘忠为青州助教。裘移孝、裘移忠各立堂号为“敦睦堂”、“敦叙堂”,分处永富乡南北。此后,裘永昂的裔孙亦有迁徙:第六世裘清十四一派迁东阳西朱岭;第六世裘清六派裔孙有迁天台县;第把世裘升(字思裘)迁江苏无锡;第十一世孙裘瑛曾(号云门),是清乾隆甲子科举人,曾任福建闽清、凤山县知县;第十三世孙裘宽(号西园),是清乾隆丙戌科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   此后,裘氏族人继续向大江南北迁播。裘氏一族人口并不多,却分布广泛,尤以浙江、江苏为多,这两省的裘氏人口约占中国裘氏人口的60%以上。   今河北省的顺平县、景县、沧州市河间县,山西省的太原市......余下全文>>

  • 如今还有姓钟离的人么

      钟离晓,网上有,那么一家都是吧

  • 池姓的人有什么出名的人物吗?

      历史名人 池子华:战国时赢秦公族大司马公子池之后裔。公元前318年张仪离秦相,魏秦惠文王以子华为相。 池圣夫:浙江平阳县人。宋嘉定四年辛未(1211年)文科进士。宝庆绍定年间历正字校书郎、秘书郎,兼吴王益王府教授、著作佐郎、著作郎。端平间知建昌军,淳佑间除淮西、江东总领,提领建康府户部。 池浴德:号明洲,福建省同安人,明朝的好官,明嘉靖(1556年)举为进士而当“太常寺少卿”的官,他公正,为官廉明,通达事理,事情都办得出色。 池显方:字直夫,福建省同安人。明天启年间举人,池浴德的儿子,工诗文,以诗词、文章出名的文士。著有《晃岩集》、《南参集》等。 池逢功:字玄三,黄岩人,由世袭云骑尉荐升副将,署温州总兵。咸丰三年温州遭大水,四年春夏间民多饥死。建议设局施粥,倡捐百金,谕所将校勉力相助。于是守令,士绅无不乐施。历两月余,全活甚众,土民立碑歌颂。后署福建提督,卒于官。 池生春:字龠(Yuè 音跃)庭,号剑之,楚雄人。清朝名士,官至国子监司业。他文章和书法都好,举为进士,以不欺人为本,慷慨大方,言行举止悉合礼仪。著有《入秦日记》、《直庐记》、《诗文剩稿》等流传于世。 池峰城:原名凤臣。河北景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民国9年(1920年)在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军职。民国1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旅第三营营长。中原大站后任第二十六军路军第三十一师师长。民国25年1月,受陆军少将衔;10月受陆军中将衔。民国27年参加徐州会战。民国28年3月,任第三十军军长,后任豫鄂边区的游击总指挥,长江上游江防军副总司令,第十三军长兼宜巴要塞区守备司令。民国34年11月起,先后任保定警备司令、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中将参议等。民国38年参加北平和平解放。1955年3月16日病逝,终年53岁。

  • 姓任的人有多少?

      一楼瞎扯,哪有那么多!据最新统计,中国汉族姓任的大约有420万人。少数民族的就不甚清楚了。

  • 姓国的人是哪个族的?

      汉族。国姓,中国姓氏之一。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354位。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国氏。

  • 姓单的人有哪些

      单雄信

  • 姓翁的人有多少个?

      网上查一下好了,应该挺多的

  • 姓“干”的人有没有?

      历史来源   「干」源出:   1、以国为姓。古代有干国(在江苏扬州一带)。春秋时被吴国所灭,国人便以国名为姓,遂成干氏。   2、春秋时,宋国有一大夫干犨,他的后代子孙以他的名字中"干"字为姓,亦称干氏,成为干姓的一支。   3、周武王之子邗叔之后,本作邗 ,后去邑作干,成为干姓。   4、以邑为姓。《姓氏考略》记载:"吴有干隧之地,故多干姓,殪以邑为氏。干隧,战国时地名,越王擒吴王夫差之所,在今江苏吴县西北。"   5、北魏 干氏改为干氏。见《魏书.官氏志》。又三字姓厘若干氏改为干姓。     迁徙分布   干姓望族居颖川(今河南长葛、许昌一带)、荥阳(今河南荥阳县)。 《郡望百家姓》上记载:干氏望出颖川郡。《姓氏考略》上记载:干氏望出 阳、颖川。 1、荥阳:三国魏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分河南郡一部设置荥阳郡。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即郑州地区。 2、颖川: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郡。相当于今河南省许昌一带。 三、郡望堂号 "良史堂":晋朝人干宝博览强记,做散骑长侍,著《晋纪》,求实存真,人称良史。     地望分布   河南省郑州及许昌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