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周易取名

  • 楚辞论语取名 50分

      齐煜祺 (煜:照耀祺:吉祥)     取名为一大学问,真正要取得一个既有丰富文化内涵、意蕴深远、诗意优美且符合孩子五行八字,须具备众多专业知识,要注意和追求的内容还有很多。但是,名字是伴随宝宝一生成长的,多一点付出也是值得的。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 怎样认识周易,论语书的历史地位?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流传至今2000多年,再加上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它所带给中国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实论语的每一则就是对中国人思想的某一方面的一种总结和启示,从各个方面,评析中国人关于如何做人、做人应该干什么、做事应该怎么做。而其他的各种励志式的总结的言语或者说是感叹式的人生准则,给后世的影响是无穷大的!

  • 《周易》,《论语》,《道德经》谁对中华文化影响最大

      个人认为是《周易》,其实《周易》只是《易经》的一种,《易》有多种,现在已知的《易》至少有四种——连山(夏易)、归藏(商易)、周易、汉易(焦京之易)。什么是《易》?其实用现代语言讲,非常简单——就是哲学! 《易》在古代中华上古文化背景里面的含义就等于现代文化背景下所讲的“哲学”!《论语》是孔门弟子对孔子言传身教的总结——通过孔子言行的个案,以一种“解构主义”的形式宣讲了儒家的伦理哲学。而《周易》(乃至所有类型《易经》)其实是以“解构主义”的形式宣讲(现代人所谓的)哲学——天地之道。孔子研究《周易》,做《易传》等十翼,这实际上是他借助周易的哲学内涵,为自己的伦理观找到了“道”的依据。例如,《论语》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种观点的“天道”依据(即哲学上的合理性),孔子在《周易》的“地山谦卦”、“火泽睽卦”中找到了依据。孔子从《谦卦》易理中看到了为学、为弟子之道在于山在地下——即“不显山露水”,高大的山处于地下而不显,这样是合乎天道的,于是“谦谦君子有终吉”。但同时,孔子也从《睽卦》中看到了一种人对原则的秉持,在学习他人时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不能失去理智和判断力,也就是不能迷信——“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在《论语》中这个道理表述为“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倒与西方一句名言相佐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道德经》是道家对天道认识的第一部总述,其中的基本思维模式还是来自《周易》(乃至其他《易经》)。比如《道德经》所讲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周易》中“泰卦”的意象。《泰卦》上坤下乾、外阴内阳,正是负阴而抱阳,地气(阴气)居高而下沉,天气(阳气)处下而上升,本来相冲(先天八卦图上,乾坤相对即相冲)的二气相交,由冲转化为合,此即“冲气以为和”,之所以是吉利的,因为这是对立事物的一种“建设性”的相处方式,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双赢格局”。又如《道德经》所讲的治国、治民的管理之道在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其实是取自《周易》的“火天大有”卦的卦意。离在上卦,对应于心脏部位的五爻之位为阴爻(虚),而内卦代表内腹则三阳而实。而这个中虚的离卦却是象征光明的,正是这种易理激发出了道家一个很关键的思想——在道理取用的关键点上用阴、尚柔。因为阴是虚静,而这是光明之本——何为“虚其心”?就是弱化其“自主意识”(也就是佛家所讲的“无我”),“弱其志”——则表示减少纯粹的空想、好高骛远,从领袖君主到人民,都要“虚其心”,不要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减少空想。何为“实其腹”、“强其骨”?就是强调务实行动(行动才能吃饱),获得实际收益。孔子也看到大有卦这个内涵,在《彖传》中解释道:“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上下应之,正是因为上下都虚心无我(这是“文明”一词古老的真正含义!),而关键一点正在于“行”——行动而不是空想,这也正和后世所说的“知行合一”相符。《道德经》还提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观点,这种思想根源其实是来自《周易》的“天山遁卦”,如此等等。

  • 高二政治简答题,怎样认识周易,论语的历史地位?

      《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它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影响极为广泛深入的古代经典著作。历代学者对它的研究和探讨,曾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至多的精力。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中最重要的儒家和道家两大学派的思想基础源自《周易》,中国古代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也与《周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从《周易》本身来看,它所谓的易道,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和“生生之谓易”的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它认为自然宇宙是由一阴一阳组成的,并且由一阴一阳相互推荡而生生不息。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文学理论等,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 求酒店包间名字,目前的论语、诗经、春秋、左转、周易,谢谢!

      天行健   地势坤   乾元   履霜   囊括   中正   厚德   潜龙   飞龙   田龙   大川   夕惕   若厉     看看这几个名怎样,全部出自易

  • 论语与企业的关系 5分

    《论语》与现代企业管理 来源: 陈彦婷的日志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宋赵普对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讚誉。上世纪80年代,一批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宣言》中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3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日本近代工业化之父涩泽荣一,一生参与创立或主持过600多家工商企业,到了晚年,他总结成功经验,归纳为:“论语加算盘”。 儒家思想,是形成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石,在中国企业员工当中有深厚的思想基础。把儒家思想经过提炼加工,运用到现代中国企业管理中去,很容易引起企业员工的共鸣和支援,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一、义利价值观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而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而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可见孔子也认为致富脱贫是一种正常的追求,问题是在于手段是否合乎“道”。在今天而言,首先企业发展要合法,其次在合法获取企业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相应的社会利益。 孔子认为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与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只顾近期利益,结果削弱了企业缺乏长期发展潜力。对此儒家的义利价值观,对企业如何思考获利不失为良方。一家企业只有真正融入社会,才能获得长期发展的动力。按照荀子的解释,义与利是对立统一的,“义”是代表整体的长远利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应“以义克利”(《荀子·大略》)。中国缺乏百年老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长期发展的眼光。 义是利之本,重义而利在其中。相反,若把一己私利放在第一位,无疑是舍本逐末,其结果必然是求富而得贫,求利而得害。企业的终极目的是追逐最大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不顾他人利益,唯利是图,反而得不到利益。因此,真正有远见的企业家要吸取儒家的“先义后利”,从而使企业获得长远的根本利益。 二、仁爱治企 在《论语》中,我们最常见到的一个词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本质,而人的核心就是“爱人”,就是以人为本,尊敬人、爱护人。《论语》中的“仁”不是从孤立的角度,而是从群体的角度出发理解人的本质,“仁”是一个人的美德,是一个人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追求,也是维持人类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伦理价值准则。同样,作为一个企业,也应该有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追求。而一个企业的价值追求与道德追求则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者。这就要求管理者有人本意识,能够爱护并尊重员工,以爱和敬的感情为纽带,将企业全体人员团结在一起,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发展。 “爱人”是仁学的灵魂,《论语》中的“爱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很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互爱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价值目标,实现了这个目标,人与人之间就会和谐共处与交往,人际关系良好,企业才会拥有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孔子的角度看,所谓的经营,实际上就是一种掌握人心理的过程,由于被管理者皆是由感情的人,只要“动之以情”常会收到极好的管理效果。“仁”体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管理者以仁爱之心对待员工,以真诚的感情实现与员工心灵上的沟通。让员工信任他们,爱护自己的企业与企业的利益。 要达到“仁”,就要懂得“忠恕之道”,为他人着想是“忠”,对待他人宽厚是“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要拿自己作个比譬,将心比心,希望自己的得到什么,就应该相应的给别人什么;“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自己不想......馀下全文>>

  • 谁有比较权威的《论语》译文,或者知道哪本论语译本不错,推荐一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部分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当今中文系学生捧为最权威的是何晏之《十三经注疏》中的《论语注疏》。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是翻译到位 通俗易懂的。专业研究论语的话,建议去看程树德的《论语集释》

  • <易经><道德经><论语>这些天书,怎么看?

      道德经是一种境界,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好读的,不要执谜。   试问学道德经的人们:你只要身体健康、会赚很多钱、家庭幸福,不懂道德经又怎样,你道德经倒背如流,说自己是个高人,但是我说的你都没有,那又有何用。   论语不是天书哦,很容易读懂的,但是论语主要是用来教化人民的呵呵,要辩证的读。   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反正我看过了,觉得不想深入研究了。我们想要把这些书抬到天上去还不要太容易,反正哲学一部分就是玄学,玄了就可以够人去揣摩的了。   还有金刚经,我觉得讲的比这些书要好,但是中国的佛教早就走偏了(这是与中国的历史环境有关系的),看看现在庙里那些出家的人,你就知道为什么求佛或许是不归路了。   我自己是搞灵修的,呵呵,真正好的灵修比这些书要好。

  •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有哪些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观学后,时常练习,不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恼怒),不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练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没有邪恶.’”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三十岁时开始知道;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什么都能听得;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不会超过界线.”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又(能从中)发现新知识,(就)可凭此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一样的过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馀下全文>>

  • 求用论语取名,孩子女儿,姓史。拜托,感谢!

      名字:史思齐   思齐,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思表示思齐、思谋、思路;齐表示达到、齐心、齐天,意义优美,个人觉得很适合女孩子。   思齐,有男孩的坚韧,亦有女孩的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