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八卦小过卦

  • 周易八卦,如何演卦变卦?

      本卦取错卦、综卦、互卦 ,变卦,变卦的错卦、综卦、互卦,这就是8个卦。还可以取本卦的半错卦、半综卦,变卦的半错卦、半综卦,除去有的相同的卦,一般应该有10个卦。

  • 周易八卦,我本人摇出来的卦,

      解卦收费,专业易经预测

  • 小过的小过卦

      小过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六十二卦。《小过》一卦,粗粗一看,好像与《大过》一卦当属同类,所不同的不过是一大一小而已;所以,被人们误认为《小过》一卦是谈论“象征略为过分” ,《大过》一卦谈论的是“象征极为过分”。实际上,则大谬不然。《大过》 卦谈的是因承受压力过重,想办法如何顶住、坚持,并最后战胜其压力的问题;而《小过》一卦则谈的是如何防止与回避因超越自己界线而带来的灾难问题。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这一问题必须弄清楚。还有《小过》卦安排在《周易》临近末尾,还有它的特有的《乾》卦 “亢龙有悔”的结构成份。如果弄不清这一问题,也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小过》卦,同样也无法正确地理解《周易》。除了这些之外,《小过》卦中的“弗过防之,从或戕之”还带有很明显的记事成份,它有其作者在含蓄地记载季历被商文丁王戕杀一事。原文艮下震上:小过①: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②,不宜上,宜下;大吉。初六,飞鸟以凶③。六二,过其祖,遇其妣④;不及其君⑤,遇其臣⑥,无咎。九三,弗过防之⑦;从或戕之⑧,凶。九四,无咎,弗过遇之⑨;往厉,必戒⑩;勿用,永贞。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⑾;公弋取彼在穴⑿。上六,弗遇过之⒀,飞鸟离之⒁,凶;是谓灾眚。 注释①小过:六十四卦卦名之一。属于《周易》的“亢龙有悔”部分,乃论述为防止越界而为自己规定的控制自己行为规范之卦。②飞鸟遗之音:空中飞翔的鸟遗留下的声音。③飞鸟以凶:飞行的鸟有凶险。④过其祖,遇其妣:“过”,当超过讲。“遇”,当接近讲。“祖”,本指父之父;“妣”(bi比),古指亡故的母亲,有时未亡之母亦称“妣”。此句若按“过其祖父,遇其母亲(不论亡与未亡)”讲,这样排列于理甚为 不通。在古代,“祖”又有“始”的含义:新庙有“始庙”之称;远祖庙亦有“始庙”之称——由此推知,此处之“祖”当指亡父。“过其祖,遇其妣” ,是说行为超过其父亲,所做之事接近其母亲。⑤不及其君:“及”,赶上。“君”,君王。此处特指尚处于己之上的君王。“不及其君”,是说功业威望不要赶上其君王,犹功高盖主之谓。⑥遇其臣:指遇到居于己之上的君王的侍臣。⑦弗过防之:“弗”,没有。“防”,防备,此句为在没有超过其君王之时就要防止超过,要防备不测。⑧从或戕之:“从”,跟从,犹言距离太近。“戕”(qiang枪),杀害。此句是说其臣子的功德威信如果距离君王太近,将要受到君王的杀害。⑨弗过遇之:在功业没有超过其君王的情况下相遇。⑩往厉,必戒:再往前走,必然凶厉,一定要警惕。⑾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此两句当指君王臣属寻衅。⑿公弋取彼在穴:“弋”(yi衣),带有绳子的箭。“穴”,洞、坑、孔;古也指土屋。此句是说君侯为了防备不测,当潜伏在洞穴中设防。亦可能还含有蹈晦之义。⒀弗遇过之:此句是说君侯还没有遇到其君王之前其功业已超过了。⒁飞鸟离之:有如飞鸟冲天而去。译文小过卦:亨通,吉利的占问。对小事有利,对大事不利。飞鸟经过,叫声还留在耳际。对大人不利,对小人有利。大吉大利。初六:飞鸟经过,带来凶兆。六二:祖父可以批评,祖母可以称赞。君王也有缺点,臣子 也可以夸奖。没有灾祸。九三:不要过分指责,但要防止错误发展。倘若放任不管,就是害他。凶险。九四:没有错误,就不要指责,而要夸奖。日后有出错的危险,一定要防止。不利于占间长久的吉凶。六五:在我西边郊野上空,阴云密布,雨却没有下来。王公射鸟,却在洞穴抓到野兽。上六:对没有错的人不表扬,反而批评,像网罗网飞鸟,凶险,这就叫灾祸。 在讨论批评之前,作者就先确立了一个原则界限:祭祀和战争这样的大事不可随便批评,此外的一切“小事”......余下全文>>

  • 河洛八卦与周易八卦有什么区别?

      《易经》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就是乾、坤、震、巽、离、坎、兑、艮。在方位上表示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方位,一一对应了天文和地理上的方位。在物质上则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兑为泽、艮为山、离为火、坎为水的八种自然现象,在阴阳五行上,乾、震、坎、艮为阳,坤、兑、巽、离为阴,同时乾、兑为金,坤、艮为土,离为火,巽、震为木,坎为水,八卦阴阳五行分明。在人伦中则为父母和三对子女,为一家子八口人。在《黄帝内经》中则对应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和身体各个部位,这是传统中医学上所认可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八卦后来衍演出了64卦而成《易经》。人体内恰恰也有64对人体遗传密码。古代智人正是经过长久观察、顿悟而制定了这八卦8个符号(或64卦)来对应天、地、人这自然宇宙的所有一切。 八卦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先天八卦卦序乾、兑、离、震组成S的上半部,为逆时针方向转动运行;巽、坎、艮、坤组成S的下半部,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推进,上、下部构成S旋形转向,这是天体运动的写真。许多天文地理现象都印证了这一点。太阳与地球的运行轨道——“黄道”,就属于S型。地球不仅自西向东按反时针旋转,而且倾斜度总保持66度34分。地球一年围绕太阳转上一圈,太阳在地球上形成了一条古人称之为“黄道”的S曲线。横S的两个波峰一个是“冬至”,一个是“夏至”,这个横S周围一共分成24份,即四季二十四个节气。宇宙可从八卦来认识,按八卦配九宫图来看,这形象地揭示出了运行的规律。八卦在九宫的运行线路为1坎(北),2坤(西南),3震(东),4巽(东南),5中宫(中),6乾(西北),7兑(西),8艮(东北),9离(南)。八卦来源于河洛。“河图为先天,洛书为后天。” 河图数字的排列为: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口诀:“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洛书数字的排列: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系辞上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伏羲时有龙马出于黄河,其背有旋毛如星点,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称作龙图(河图)。夏禹治水时,有神龟出于洛水,其背有裂纹,前九,后一,左三,左七,中五;前右二,前左四,后右六,后左八。其纹如字(洛书)。上面所说的河图数字加起来一共是五十有五,而洛书数字加起来的和有四十过五。河图是说天的,而洛书则是道地的。因此,把河洛之数加起来恰好是一百,“十”在中国又是一个特别的数字,凡事起始于“ 一”,而终没、圆满于“十”。河洛数字,即天、地数加起来是圆满无缺的。10×10包含了宇宙的所有物象。而河洛之数一百分二半成“阴阳”则又成“五十”了。《系辞上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为一、三、五、七、九为阳,地数为二、四、六、八、十为阴。阳、阴交感而起作用而产生神奇。河图天地之数为五十有五,即是天数为二十五,地数为三十。而洛书天地之数为四十有五,天数为二十五,地数为二十。河图的天地之数为五十五,称为大衍之数,在《易经·系辞上传》中有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五个“生数”各加上“五”这个特别的数字就自然产生了六至十这五个“成数”。即是一加五为六,二加五为七,三加五为八,四加五为九,五加五为十。回过头来,河洛之数为55+45恰好是100:河图的天数是二十五,地数是三十,洛书的天数是二十五,地数是二十天地生成,阴阳轮换,久合必......余下全文>>

  • 本人大三想要准备考研,占卦问考研能否考上 本卦:泽山咸 之卦:雷山小过

      泽山咸  雷山小过   ▅▅ ▅▅▅▅ ▅▅    ▅▅▅▅▅ ○→  ▅▅ ▅▅    ▅▅▅▅▅▅▅▅▅▅    ▅▅▅▅▅▅▅▅▅▅    ▅▅ ▅▅▅▅ ▅▅   ▅▅ ▅▅▅▅ ▅▅    咸之九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咸之小过:燕雀御茅,以生孚乳。昆弟六人,懽好孝悌。各同心愿,和悦相乐。   人各有志,考研能否考上,有付出,才有收获,如果只是想想,志末也。

  • 周易六爻解卦

      不知你和这同事的关系如何,又是你私下测她,如果是一般同事就以应爻为用神了,我就按普通同事的关系随便解下,官鬼持应,说明她己有男人了,临玄武,玄武主隐晦、暗中。说明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公开。父母主结婚证书,不得日月比扶,又旬空,还没有结婚。用神爻不得日月比扶,休囚之象,他们俩感情应该很平淡了,卦中官鬼两现,动而化退,又入墓于日,说明还有人在追求她,但又慢慢退却了,这女同事应该挺高,文静柔弱型的。

  • 周易八卦里代表婚姻美满的是哪个卦

      你好。   【渐】卦。卦辞曰:女归吉。利震。   【渐】卦:上下卦皆阴承阳。阴承阳,即妇从夫。   彖辞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   在【渐】卦中,六爻皆言【鸿】。鸿比喻女归也。之子于归。吉祥。【鸿】依季节迁徙从不失信。飞行时,井然有序。【鸿】对配偶坚贞不渝。   在【渐】卦象辞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是说男子美好德行与当地的善良风俗。   这样,男贤女贞,十一对美满婚姻。

  • 周易卦解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白话】《否卦》象征闭塞:一个卦闭的社会,人们之间的来往是不通畅的,天下没有便利之处,君子必须坚守正道;这时强大者离去,弱小者到来。 《彖》曰:否匪人,不利君子贞。   否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二卦。   天地否(否卦)不交不通,是中中卦。   象曰:虎落陷坑不堪言,进前容易退后难,谋望不遂自己便,疾病口舌事牵连。   否卦,阐释由安泰到混乱,由通畅到闭塞,小人势长,君子势消的黑暗时期,终于到来的应对原则。当此反常时期,君子应当提高警觉,巩固团结,坚定立场,伸张正义,以防患于未然;当小人势力显露衰败迹象时,也不可轻举妄动,必须谨慎,集中力量,把握时机,给以致命的一击。更应当特别防范,小人穷凶恶极的反击。否极必然泰来,黑暗不会长久,应当坚定信心,不可动摇。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译:小畜卦象征微小的蓄聚。亨通。从西方吹来的浓云密布,却不降雨。 (乾下巽上)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译:风流行于天上,象征微小的蓄聚。君子因此蓄养文明之德。(懿: 蓄养美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译:返回于本位,会有什么害处呢?吉祥。   九二,牵复,吉。译:被牵连而返回本位,吉祥。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译:车轮的辐条散脱,夫妻反目失和。(说:脱)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译:心怀诚信,就能免去伤害,脱出惕惧,不会有过失。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译:心怀诚信,紧密合作,充满至诚之心,并且推广影响到它的近邻。(挛如:结合紧密。)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译:密云已经降雨,阳气已被畜止,高尚的功德已经圆满。妇人应该坚守正道以防危险,要像月亮将圆而不过盈。此时,君子如果继续前进,将有灾祸。处:被畜止。载:积满。几望:将圆。征:前进。   小畜,就蓄聚的主体看,量"小"者,"阴"者。作为从属的"阴"只能在适宜的限度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蓄积作为主导者的"阳",促使阴阳的和谐统一。

  • 周易乾卦有几艾?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白话:伟大呵,乾元!万物因此才有开始,乾元由此主导整个自然界。云气流行,雨水布施,众物周流而各自成形;太阳的光明终而复始地出现,六个爻的位置按时序形成,然后按时乘着这六条龙驾御天道。乾道的变化,(使万物)各自正定其本性与命运,万物留存聚合并处于最和谐状态,达到了适宜和贞固。乾卦为首,创生出万物,普世皆得安宁。   解读:《彖》即《彖传》,属于《易传》(十翼)之一,是孔子及其门徒解释卦辞的文字。彖(tuàn),断也,裁断之义。该段文字是解释乾卦卦辞“元亨利贞”的。第一句说的是“元”,第二句说的是“亨”,第三句说的是“利贞”,最后一句是总结。   • 第一句说“元”,乾为圆,为元,为万物的开始,统领整个自然界。   • 第二句说“亨”,从天上云雨孕育万物到空中太阳周而复始普照万物,六爻时位是古时侯人对万物运行节律的数学归纳,六龙则是象数归纳,易的诞生表明古圣先贤对自然界规律有了象数数学科学的把握。   • 第三句说“利贞”,利,由禾与刀组成,象征秋收。和,从禾。庄稼按照自然法则正其性命。人类按照自然法则正其性命就是和谐。此之谓“贞”,即天人合一。   • 最后一句总结乾卦创生自然界万物,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普世安宁的局面。   1.10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白话:《象传》说:天体的运行刚健不已,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中断奋发上进。   解读:《象》即《象传》,分为《大象》、《小象》。《大象》解释卦象,附在《彖传》之后;《小象》解释爻象,附在爻辞之后。大象、小象文中都用“《象》曰”表示。在乾卦,《大象》与《小象》没有分列。从坤卦开始,《小象》都附于各爻的爻辞之后。   《大象》的内容,一般都是先从上下两个经卦分析卦象的意义,然后扩展到人事。如乾卦,上下为乾,乾为天,为健,所以说“天行健”,后边即人事“君子以发奋图强”。   1.11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白话:   1. 初九爻辞“龙潜伏着,不能发挥作用”,由于初九阳爻在全卦底下。   2. 九二爻辞“龙出现在地上,适宜面见大人”,由于德行可普及社会。   3. 九三爻辞“君子整天勤奋努力”,由于天周而复始运行。   4. 九四爻辞“龙或跃或潜于渊”,前进没有灾难。   5. 九五爻辞“龙翱翔在天空”,由于德行造就已经完备。   6. 上九爻辞“龙飞到极高处,则有后悔”,由于满盈不能长久。   7. 用九,全卦整体,天体运行无始无终,循环无故,因此不可居于首位。   解读:本段为乾卦《小象传》,是孔子或其后学解释乾卦六个爻辞与用九的。用九“天德不可为首”有两层含义:一是乾卦六个爻六条龙首尾相连,如环无故。二是六十四卦也是循环往复,未济卦固然排在最后,说实话在乾卦前边。这就象冬天是最后一个季节,却在春天前边一样。   1.12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盛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白话:“元”,创始,是众善之首;“亨”,亨通,是嘉美的会合;“利”,适宜,是事物得体而中和;“贞”,正固,是事物的主干。君子实践仁德,足以领导人。嘉美会合足以合乎礼。裁成事物足以合乎义。能贞正固守足以成就事业。君子能行此四德,所以说:“乾,元亨利贞。”   解读:《文言传》是《十翼》之一。是孔子及其后学解说乾坤二卦的文字。只有乾坤二卦有《文言传》。本段是《文言传》第一节,解说卦辞,以下分爻解说。为了读者能深入理解《文言传》第一节的意义,列表如下:   元 善之长 体仁,足以长人 春,少阳,木,仁   亨 嘉之会 盛会,足以合礼 夏,太阳,火,礼   利 义之和 利物,足以和义 秋,少阴,金,义   贞 事之干 贞固,足以干事 冬,太阴,水,智   元亨利贞四德即四象之德。   元象少阳春天,果仁发芽,万物生长,推展到社会人事,体仁方可领导人。   亨象太阳夏天,万物蕃庑,欣欣向荣,推展到社会人事,盛会足以合礼。   利象少阴秋天,秋、利、和从禾,代表收获庄稼,利物足以和义。   贞象太阴冬天,贞,正定,为智,可以把握事物主干,贞固足以干事。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白话:初九爻辞“龙潜伏着,不能发挥作用”,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人有龙之德行而隐居,其志不为世俗所改变,不急于成就功名;隐退世外而不烦闷;其言行不被众人赞同亦无烦闷;别人乐于接受他就推行,别人有所疑虑他就退避;坚强而不可动摇,这就是潜龙。”   解读:本文以孔子师生问答的方式,进一步说明乾卦各爻对人生的启示。这一段与《论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很吻合:人们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懊恼,这岂非不是君子吗?   1.14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白话: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面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人有龙德而居正得中,日常说话要取信,日常行为当谨慎。防止邪恶而保持真诚,造福社会但不自诩,德性广博而化育人。《周易》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面见大人’。这是君主之德。”   解读:从这段可看到后来孔子孙子子思着《中庸》的渊源。《中庸》使用的核心词“中、庸、诚”都在本段出现了。“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与老子《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相吻合:不把自己的德行当德行,才是上德有德,是真正的德博而化。   1.15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白话: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勤奋努力,晚上警惕戒惧。虽有危险,但不会有灾难。”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君子增进德行与树立功业。做到忠诚信实以此增进德性。修正言辞,树立诚意,以此累积功业。晓得时势达到之机就顺应其到达,能对事物了知其几微。晓得时局何时终止就顺应其终止,能与事物保持适宜状态。所以居上位而不骄傲,在下位而不忧愁。所以勤奋进取因其时而戒惧,虽有危厉而无咎。”   解读:“知至至之,知终终之”:晓得时势达到之机就顺应其到达,晓得时局何时终止就顺应其终止。这与《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该做的事),“君子居易以俟命”(君子安心的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意思很接近。也是老子《道德经》“道法自然”的分解。   至于为什么孔子解易,儒家与道家思想兼而有之,原因有二:易经是儒道之源,易经本来就是儒道兼备。孔子学易是在晚年50岁左右,着《易传》(《十翼》)应该更晚一些。曾是老子学生的孔子在经历了大半生推广儒家思想,恢复周礼失败以后,需要在思想境界上继续进步自己,以求悟道,儒道合参乃是必然。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白话:九四爻辞说:“龙或跃或潜于渊,无咎。”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上下无常,不是为了邪欲。进退无常,并非是脱离群众。君子增进德行与树立功业,想及时完成,故无咎。”   解读:九四处于不安稳的位置,其上下进退是在做试飞练习,这是为了尽快增进德行以建功立业。这说明了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首先要经历磨练的道理。   1.17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白话:九五爻辞说:“龙飞于天上,适合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相同的声音相互感应,相同的气息相互追求,水往湿处流,火往干处烧,云从龙生,风由虎出。圣人兴起而万物瞩目。受气于天的亲附上,受气于地的亲附下,则各归从(自己的)种别。”   解读:这一章节是《易经》最有名的段落。文王演周易,以乾卦为核心,乾卦九五爻又为全卦之主爻。本章节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古时侯帝王称“九五至尊”和龙,把圣贤称作“龙象”,都源自于此。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古时侯人熟悉自然与社会的最基本公理,“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即源于此。天上出现龙,必然对应世间出现大圣人(大人)。麒麟的地位仅次于龙,《说文》:“麒,仁兽也。”传说孔子的母亲颜征怀孕时遇一麒麟而生孔子。“西狩获麟”发生在周敬王庚申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恰在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七十一岁,从此已不再着书。孔子感麟死而忧,于两年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与世长辞。孔子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   1.18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白话:上九爻辞说“龙飞过高有悔。”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尊贵而不当位,高高在上失去庶民,贤明之士处下位不能来辅佐,所以只要一行动就产生悔恨。”   解读:以上是《文言传》第二节,完全以人事的进德修业阐述爻辞的含义。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中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白话:“龙潜伏着,不能发挥作用”,(因)地位卑下;“龙出现在地上”,因时机未成熟;“整天勤奋努力”,开始有所行动;“龙或跃或潜于渊”,自己试验;“龙飞上天”,居上而治理天下;“龙飞过高而有悔”,是由穷极而造成的灾难;《乾》卦全体用九,天下必然大治。   解读:这是《文言传》第三节,以时与位为重点解说爻辞。   1.20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现天则。   白话:“龙潜伏着,不能发挥作用”,阳气潜藏于地下;“龙出现在地上”,天下万物呈现光明;“整天勤奋努力”,随从天时的变化而行动;“龙或跃或潜于渊”,乾之道即将出现变革;“龙飞上天”,已位居于天德;“龙飞过高而有悔”,随天时变化而达到终极;《乾》卦全体用九,是实现天道的法则。   解读:这是《文言传》第四节,以天道为重点解说爻辞。   1.21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白话:乾“元”,创始而亨通;“利贞”,是物之性情。乾卦的创始作用能以美妙和适宜造福天下,却不言利物之功,伟大啊!伟大啊乾卦,刚劲强健而中正,可谓纯粹精微。六爻按时位发挥作用,普遍通达于天之性情,就像乘着六条龙,驾御天道。云气流行,雨水布施,天下和平。   解读:此《文言传》第五节,再以《彖传》推衍,歌颂天道的伟大。   1.22   1.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2.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3.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4.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   5.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6.“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7. 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白话:   1. 君子的行为,是以完成道德修养为目的,表现在日常的行动中。(初九)所说的“潜”,是隐藏而未显现,行动尚未成功,所以君子不能有所作为。   2. 君子学习以积累知识,互相问难以是非分明,宽宏大量与人相处,以仁爱之心指导行动。《周易》(九二)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面见大人”。此谓君子之德。   3. 九三处于重重阳刚交接之处而不居中位,上不及天位,下不在地位,所以“终日勤奋”,因其时而戒惕,虽有危难而“无咎”。   4. 九四爻处于重重阳刚交接之处而不居中位,上不及天位,下不在地位,中间又不在人的合适位置,所以有“或什么或什么”的,“或”,迷惑,所以“无咎”。   5. (九五爻辞)的“大人”,其德性与天地相合,其圣明与日月相合,其施政与四时顺序相合,其吉凶与鬼神相合,先于天道行动而与天道不相违反,后于天道行动而顺奉天时,既然天都不违反他,何况人呢!更何况鬼神呢!   6. (上九爻辞所说)的“亢”,是说只知前进而不知后退,只知生存而不知灭亡,只知获得而不知丧失。   7. (用九)只有圣人能做到啊!知进退存亡之理而不失正道,只有圣人能做到啊!   

  • 为什么叫八卦而不是九卦十卦呢?

      卦是什么     提到《易经》,大家都会想到伏羲画八卦,究竟什么是卦呢?   卦者,挂也。是一种现象挂在我们的眼前,故而称其为卦。   《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   能够观察到宇宙的现象,将之归纳成八大类,画成八卦,这岂非是超人的智慧?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学,我们看到京戏中孔明出场,身穿阴阳八卦袍,就是说明高度的智慧,是以八卦为代表的。     画卦与爻     卦既是宇宙的现象,欲把这个形象记录下来就要画,所以卦是画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卦是抽象的代表,也可以说是图案的符号,八卦也就是一种逻辑符号。   卦的组成为“爻”。   什么叫作“爻”呢?一直线为一爻,称为“阳爻”,一直线中间隔断也为一爻,称为“阴爻”。   卦就是由“阴爻”“阳爻”所组成的。   我们再看“爻”字,是由两个斜的十字所构成。   照地球物理的解说,地球磁场与经度及纬度呈斜爻,这两个斜爻也就代表宇宙间的一种形态,万物皆系交错而成。   而这两个交错,恰成为两个十字架,爻字也正是两个十字架的代表。   我们的祖先伏羲氏,是否真的这样画卦,可能还是疑问,但中国文字的起源,却是由象形而始,也就是说由画现象开始的,好像画卦一样。     如何画卦     写字多半是由上而下的,可是画卦却是由下而上的,也就是画卦是由内向外一爻一爻地画。这是画卦的一个基本常识。   虽然可以从上而下,从外而内地画卦,但是最初画卦的方法,是由内而外,是由下而上,这是有其重要道理在的。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生命的功能,是由地球中心向外散发所产生的。   以一个人为单位来说,个人的行为能力,也是由内而外的。   这是《易经》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画卦由内而外,由下而上的原因。   下图是伏羲所画的先天八卦方位图,可是这个八卦图,在唐以前未见流传,是在唐宋以后才出现的。是否是伏羲氏所画,我们不作考据,在此不加讨论,现在让我们看看先天八卦所表现的意义。     离卦——卦象是圆中一点,代表太阳。   坎卦——上下外围都是阴,   中间一画阳爻象征光明,代表月亮。   龚卦——正面下面破碎,代表风。   震卦——下面阳,上面破碎,   代表了震动,为雷。   艮卦——地上有突出的高山,代表了山。   兑卦——上面的缺口,表示了湖泽、海洋。   大家看了这些阴爻阳爻,也许难以了解为什么会代表了日月天地、山泽风雷。但是我们要知道,最初所画的这些卦,并不是像今天所画的这样直,这样整齐,原始的画法,阴爻可能只是两点而已,所谓阳爻,不过是一块整的而已。它的形状也不一定是整齐的,而且卦是立体的。   所以,离卦的形状,只是一个圆圈,中间一个黑点,用来表示太阳。其他各卦,也是如此演变的。     八卦所代表的现象     看了先天八卦,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八卦已经将全部宇宙的现象画下来了。   这宇宙间的八种现象,就是天、地、日、月、风、雷、山、泽。   请问,除了这八种现象构成了宇宙自然界外,另外还会有什么东西呢?八卦的归纳真是太伟大了。   孔子在《易经》的《说卦传》上说:   “天地定位”,从任何方向望去,都是天。   “雷风相薄”,大气摩擦发为雷电,雷电的震荡成为气流。   “山泽通气”,这个道理与针灸的应用,是完全相同的,此点留在后面再说。   “水火不相射”,火多则水乾,水多则火熄,极难达到均衡。   至于八卦所代表的人体部位如下,这是丹道派的观念:     乾—头部 1   坤—腹部 8   离—眼睛 3   坎—耳朵 6   震—丹田(生命能) 4   巽—鼻子 5   艮—背部 7   兑......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