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有什么正版书

  • 关于周易

      楼主的联山写错了吧?应该是连山易   找到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   《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   --------------------------------------------------------------------------------   作者:王宁   《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代以来倍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根据《周礼·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汉代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然他们大多数没见过《连山》、《归藏》为何物,却纷纷凭猜想立说(这看看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后的《附诸家论说》就可明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大卜》贾疏所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但是今本《山海经》中无此文,此文句与其经文不类,疑系误记或伪托。这些说法都是凭空猜测,良不足据,因为《连山》、《归藏》二书名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大疑问。   《连山》、《归藏》二书名,最早见于《周礼》,在刘歆“发现”《周礼》之前的众多先秦及秦汉古籍中从无提及。《周礼》这书很早就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的伪书,郭沫若云:“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1]   刘歆把秦汉以前的一些古书或资料拿来经过重新编辑,删改增损,作成了《周礼》,虽然不能说里面的内容全是他伪造的(实际上里面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先秦传下来的古代材料),但其中肯定有他伪托虚造的成分。笔者认为,《连山》、《归藏》在汉代的刘歆以前根本没有这两个书名,其名目正是刘歆自己拟造出来的。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其根据就是当时还流传着的一些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   一、关于《连山》的问题   《连山》这书在历史上有好几部,比如梁元帝有《连山》三十卷,隋代的刘炫也伪造过《连山》,宋代出现的《古三坟书》里的《山坟》也称作《连山》,这些都是后出之书,可以不论。但是,在这些《连山》之前,的确还曾经存在过一部《连山》,因为晋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两次引用过它:   1、《连山易》曰:“禹取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帝王世纪》引)   2、《连山易》曰:“鲧封于崇。”(《史记·夏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引)   由此可以知道,在晋代还有一部叫做《连山》的书在流传,而且这部书所载的故事和夏代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这部《连山》的征引,我们能知道的最早者就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在此以前的书里我们就找不到了,汉代人的著作里当然更找不到。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引用了两条《连山》文字,兹录于下:   1、《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淮水注》引)   2、《连山亦(易)》曰“启筮亭(享)启筮神于大陵之上。”(《颍水注》引)   其中第二条的文字是有讹误的,孙诒让云:   “此文‘连山亦曰启筮亭’七字有误。考《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易》云:‘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初学记》二十四亦引其略),此文疑当作‘《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盖《连山》、《归藏》两《易》皆有此文,抑或本出《归藏》,郦氏误忆为《连山》,皆未可知。今本‘连山亦’,‘亦’即‘易’之误(易、亦音相近);‘启筮亭’三字又涉下‘启筮享’三字而衍(亭、享形相近),文字传讹,构虚成实,遂若此。”[2]   其说甚是。马国翰把这条文字辑入《连山》是对的,但是没有注明出处,其所本者即此。马辑文作“阳文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 “阳文”二字乃衍文。郦道元的时候《归藏》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很久了,他无由把《归藏》误为《连山》,唯一的可能就是《连山》中的部分内容和文字与出土的《归藏》相同,那么说明其作者在制作这部《连山》的时候,也使用了当时还有所存留的《归藏》残篇。   所以,这本《连山》当是郭沫若所说的“乃刘歆伪托的东西”,或者是刘歆以后的东汉人伪托的东西,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又说“《连山》藏于兰台”,应当是确有其事的,说明东汉的时候的确有部《连山》,但并没有象郭老说的那样“没有流传”,而是有流传,只是流传不广,桓谭看到了,把它写进了《新论》,皇甫谧看到了,在《帝王世纪》中引用了,北魏的郦道元也看到了,在《水经注》里也引用了,后来就逐渐式微,终于

  • 如何看《周易》

      首先我要来介绍《周易》这本书,要介绍《周易》这本书我们就必须要回过去来讲中国传统的一些经典问题。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其实每个悠久的民族文化里面都有自己的经典性的著作,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同样有着经典性的著作。就中国文化来说,中国的文化有三教形成了它的基本思想构成,儒家、道教、佛教。其中儒家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主流,漫长历史时期当中的主流,在儒家文化里面有一些重要的经典,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所谓的四书五经。四书是在宋代以后确立起来的经典,是在五经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在宋代学者看来,四书可以用来人们理解五经思想的一个台阶,因为五经离我们太远,不是说离我们,离宋代人就已经比较远了,所以说宋代人离五经就感到比较累,所以宋代人就编了一个四书,把四书上升为经典,通过四书来理解五经,五经中间有一本经就叫做《易经》。其实《易经》本身无所谓是经,它本来就是《易》或者是《周易》,之所以成为经是因为在汉代,随着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正统,所以儒家传统的这几本书就上升到经典的地位,所以才被称之为易经,它本来的名称应当叫做周易。在传统儒家的著作当中,本来有六本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乐》遗失了,只剩下五本,《周易》这部经典在这五本经书里头有它独特的地位和它的意义。差不多是什么样呢,我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的话,其他的几本经实际上涉及到的是我们公共和私人生活的一些具体层面,可是《周易》这部书提供的是所有这些公共和个人生活知识的基本层面的一个背后的总的知识的支撑。大家有没有听懂我的意思?就好比说在经典物理学时代,虽然有很多的技术、很多的工程、很多的知识,构成所有这些应用性知识背后的知识是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今天我们有新的很多的知识,然而在这些知识背后的那个支撑,我们可能把它理解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它是构成了一个时代知识最基础的东西。《周易》这部书其实就有一点这样的性质,它对于中国其他的经书当中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系统,这本书就构成了它的一个支撑的支撑。正因为如此,所以《周易》这本书又可以被成为众经之经。《周易》这本书由于这样的性质,所以它影响中国人就非常的深远,以至于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过,阴阳五行,五行是另外一个系统,指阴阳而言的,它是《周易》这本书里面的基本思想方法。阴阳五行构成了我们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定律,是不变的

  • 周易是谁?

      周易不是人名,是我国古代一部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哲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源。

  • 怎么才能学会周易

      怎么才能学会周易   建议;学会周易有几种方法;   1;确定学周易的范围。   2;确定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以解释周易的“天体论”。   3;是否用周易的卦爻去算命解卦?   4;推荐看 周易本义 周易参同契 十翼 等著。   供参考

  • 周易求解

      风水涣卦,说明双方曾经情投意合。然但婚后与因老人、过去事等,逐渐恶言相加、怒目相向,终至本该幸福的家庭如风吹浮木,涣然而散,他人插足?!夫妻本就是欢喜冤家,距离会产生美,回头是岸也不会是空谈,哪怕是“不图虚名”。

  • 对周易的态度

      命中若有终须有,命中若无莫强求。这句话是没有错的。但是你忘了易经中最重要的一句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的一生为命运所决定。命为天   所以才有天注定的说法   运为君子,何为君子 君子就是在世的人向天一样恪守正道。     若命为天为阳 则君子就是运为阴 阴阳相济就是命运就是人的一生!     命就是前人留的果   运就是世人种的因得的果     打个比方简单说一个家族祖上有德,种的果可让在世的子孙三人当官,都可到处级干部吧。但是祖上留的德是文德,并没有钱德。   1、在世的子孙只是尽自己的本分的话,并恪守正道的话。   那么在世的子孙最终会当官,并官至处级,拿着本分的工资,不会发横财。   这一世子孙之后,祖上余德已尽,再一世将无果可得。命中将不会再有为官运   2、在世的子孙恪守正道,行善积德。如果修的是普通的善行,就会形成因,这个因形成的果就会积累到下一世的子孙,但是在世的子孙官还是只会官至处级,无横财。   但下一世的子孙就会得到他的果,官运可能被延续。   3、在世的子孙恪守正道,行大善大道,则其种的因可能在世就能得到,发生改变。有可能官至部级干部。   以后三种人都是十分少见的。   可以说自己的命是天也就是前人给你的,是一定的,   但是运是自己行的。你行的运决定着子孙的命   一般常见是第四种人   4、在世的子孙部不能恪守正道,行邪道。用祖上余德去换别人的财运、官运,最终结果就是   本来能活80岁,官至处级。虽得官至部级,但寿命为40;或得万贯家财,寿命为40岁。严重着   断子绝孙生。   命中若有终须有,命中若无莫强求   代表的就是第一类人。能做的人太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代表的就是第二、三类人,能做到的就是圣人、大能     大部分就是第四类人,也就是相信风水可以改变命运的人。   在挥霍先人余德时,还为子孙种下了恶果。   这也是为什么越是著名的风水师越是绝嗣或者穷苦潦倒的原因   因为不管是命还是运都是风水无法改变的。   人生是五彩斑斓的,有行好运,就有行坏运的时候,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有快乐就有痛苦。   风水师总是想化坏运为好运,总是想要成功。素不知人的命天注定,人的运正道恪守而得。   你既改不了命,又恪守不了道。哪来的那么多好运!那么多成功!最终自身难保!

  • 周易 说文解字

      不太好...   音,平仄,可以   形,平稳,还可以   义:   谐音义:甜蜜,吉   本义:汨,特指的水名,无意义。   五行义:汨,水火相冲,水火不相射?   意境:田汨,田中的温水,如冬生还不算差,夏生差   组合杂义:田,土也,制水留日,冲克太多   田,控制、范围,水火实不可控,水火还是相射     综合,田需木疏,水火需木化,用木   义归甜蜜,意集于此,用木,名好可用   其他不宜。

  • 周易卦象

      你把成卦的大概时间告诉我,农历,精确到小时就可以,另外卦是如何成的,在哪里,大体环境如何?

  • 周易怎么算?

      壹、蓍草演易程序说明:   「蓍草筮占法」,三变得一爻,重复步骤六次,共十八变,得六爻,即成一卦。     ★第一变 :     (1) 手持五十根蓍草,拿出其中任何一根放在正前方远处不用。(一根代表太极)     (2) 随意把四十九根蓍草分两撮,分置於桌上左右手端。(象天地两仪)     (3) 将右手边那撮蓍草拿起一根,夹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之间。(象天地人三才)     (4) 将左手边那撮蓍草,用右手四根又四根地数出,拿在右手里,直至左手只剩下一   、二、三、四根为止。此时再将右手的蓍草放回左边,左手剩下来的蓍草,夹在左手   的无名指和中指之间。(四根象四时)     (5) 拿起右手边的蓍草,用左手四根又四根地数出,拿在左手里,直至右手只剩下一   、二、三、四根为止。此时再将左手的蓍草放回右边,右手剩下来的蓍草,夹在左手   的无名指和中指之间。     (6) 将左手指头夹夹著的蓍草拿下来,合成一撮,横放在面前远处。     ★第二变 :     第一变结束时,把左右两边的蓍草拿起合在一起,重复以上第(2)至第(6)步骤。注意   到第(6)步右手合成的一撮蓍草,横放在较近的位置。     ★第三变 :     第二变结束时,把左右两边的蓍草拿起合在一起,重复以上第(2)至第(6)步骤。注意   到第(6)步右手合成的一撮蓍草,横放在更近的位置。     把左右两边剩下来的蓍草合起来,用四来除它,得到的商数是九、八、七或六。这些   数字的象徵如下:九—老阳、八—少阴、七—少阳、六—老阴。     此为第一爻,重复以上步骤五次,共十八变,得六爻,合成一卦。     求得卦中的爻如是老阳和老阴,即是变爻,老阳爻变阴爻,老阴爻变阳爻。原求得的   卦名本卦,变爻后所得的卦名之卦。     ★系辞传:「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   以卜筮者尚其占。」     义理易以爻辞断卦,朱熹《周易启蒙》曾归纳出七条规则,可资参考:     (1) 一爻变者,以本卦变爻的爻辞占。   (2) 二爻变者,以本卦二变的爻辞占,以上爻的爻辞为主。   (3) 三爻变者,以本卦及之卦的卦辞占,以本卦的卦辞为主。   (4) 四爻变者,以之卦中二不变的爻辞占,以下爻的爻辞为主。   (5) 五爻变者,以之卦中不变的爻辞占。   (6) 六爻全变者,乾坤两卦以用九和用六的

  • 周易是客观唯心主义?

      不是的。周易是唯物主义的。周易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物质,认为这八种元素是世界的本源,仔细说来,应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