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解释宇宙

  • 宇宙就是混沌无序的,周易凭什么能够推算

      可以假想到,几千年前的一个夜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打雷是雷震子的工作,下雨是东海龙王的职责,我们凡人凭什么猜测天意?这是要犯天怒的诶!”。然后今时今日的天气预报就在一遍一遍的预测未来几天的阴晴雨雪。未来能不能预测暂且不说,但是以今日的知识断言明日的一件事必然不可能发生,这本身就是一种井底之蛙的态度了。   ————————————————————————————————   说到天气预报,我很好奇的是天气预报每天都在预测未来,为什么你不会冒出“宇宙是混沌无序的,天气预报凭什么能够推算?”这样的想法呢?   —————————————————————————————————   答案是,因为天气预报的操作逻辑在你的理解范围之内,所以你不会觉得天气预报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周易的操作逻辑超出了你的理解范围,所以你觉得奇怪。   ——————————————————————————————————   “宇宙就是混沌无序的”。这个定论也只是建立在目前的知识体系下的。一只蚂蚁看人类会觉得人类是无边无际的,一个原始人解代数题会觉得代数题这种东西是永远无解的。人类现在会说出“宇宙是混沌无序的”这样的理论,也许只是因为人类的智商和科技还不足以理解宇宙的运行逻辑。或许未来的某天人类可以解开宇宙的密码,或许不能,这都是有可能的,你应该要承认这种可能性,而不应断言“不可能”。

  • 关于周易的一段解释

      睽(kui) 火泽睽 离上兑下     睽,小事吉。   睽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三十八卦。从卦形上看,上卦是离是火,下卦是兑是泽是水,与家人卦的形象上下相反,两个互为综卦。“序卦传”说:“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也即当家庭走到穷途未路时,必然会发生行为乖张的现象,所以,家人卦之后接着是睽卦;睽是乖异、乖违、背离的意思。   家合万事兴,不合则一切乖离。天下大势,一切万物,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没有永久不变的合,也没有恒久不变的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个家庭也是如此,绝对永恒的和谐和睦是不存在的,长期的和谐和睦是人们的理想,但最终是要分离的。比如儿子大了另立门户,女儿大了出嫁成家,最终都是要分离出去的;当家庭贫穷没落了无生计时,为了讨论家庭怎样才能振兴也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问题,甚至会出现父子、兄弟、姐妹背道而驰的现象,所以,当意见相反,家人不和的时候,想干大事是不可能的,而做一些小的事情还是可以的,是吉利的。作为君子就要学会有效运用离合异同的规律。应以环境、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改变修正自己的政策和策略,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但是,睽卦的卦义不单纯是讲离异,讲乖背睽违,而是又进一步揭示了化离为合的途径和根据。因此,“彖传”说:“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也就是说:以万物的事理来说,形态虽然违背,但却有看不到的同一性存在。如天高地卑,形象不同,作育万物的功能相同;如男女的体质不同,但彼此的意志可以沟通;如万物的形态各不相同,但成长的过程都相互类似。所以,背离是在异中有同,因时间演变而背离,背离的时间功效可就太伟大了。黑格尔说:“对于同或同一个真正意义加以正确的了解乃是异常重要之事。为达到这目的,我们首先必须特别注意,勿把同一认作抽象的同一,认作排斥一切‘异’的‘同’。这是使得一切坏的哲学有别于那唯一值得称作哲学的哲学之关键。”由此可见,睽卦所讲的背离乖异,是同中之异,是在时间中由统一分化出来的殊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还要归于统一,走向大同境界。所以,我们应该彻底掌握睽卦的同异之道,达观地对待悲欢离合,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睽卦上卦是离是火,下卦是兑是泽是水,火炎是向上烧,泽水是往下流的,两者的性质是相离不相容的。从卦象上说,上卦离代表中女,下卦兑代表少女,象征二女同住一室,按异性相吸相合,同性相斥相背的原理,二女的行动意志是不能协调一致的。但下卦“兑”又是悦,上卦“离”又是明是附,两者又有表面上愉快依附的性质,也即是我们常说的貌合神离,这在家庭姐妹之间是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作为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顺应大势,在坚持自己的原则与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合而不同,于同中求异,于异中求同,使自己有所作为。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辟”是避。“初九”与“九四”同属阳爻,不能相应,应当有后悔的事情发生。但在背离的时期,往往会出现相反的结果,那看似应当相合的却背离,应当背离的反而会相合。所以,“初九”与“九四”两个本应相排斥的同性,在这种情况下反而会相互应援,使想象中的后悔消除于无形。就象丧失的马不必去追,自己就会回来。“初九”看似不能与“九四”阳爻相应,自己孤军奋战很难有所作为,但由于在背离的时期,却意外地得到了“九四”的应援,这反而使“初九”有了上升前进的机会。所以说,人情反复无常,为了避免灾祸,有时不得不去与恶人交往,以换取自己的安定。   “象传”进一步解释说,与恶人交往,不是与恶人同流合污,而是为避免一些过错和危险的发生,避开一些不必要的纠缠和矛盾。   这一爻辞告诉我们,世事难以预料,人情反复无常,世上的事本来就是纷繁复杂的,人生在世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学会并善于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在非常时期,即便对方是恶人,也不应嫌弃,不应回避,更不应完全排斥,与其适度的交往,甚至用自己高尚的品行去感化、教化恶人,使恶人不能或不敢危害自己,反而可以使自己避免祸患的降临。因此,当你处在睽违离异的处境之中时,为了完全避免孤立,要认识到与小人结交,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否则,你不是到处都树敌了呢?这就违背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的策略思想,也不能改变那些小人成为自己真正好的合作者。《论语》“阳货篇”中的阳货便是一个小人,季氏几代都把持鲁国的政权,是个佞臣,阳货又把持季氏的权柄,更是一个佞臣了。阳货想要孔子来拜望他。孔子不去,阳货便趁孔子不在家的时候,给孔子送去一个蒸熟了的小猪,好让孔子到他家来道谢。可是孔子也趁阳货不在家的时候,便去他家拜望他。结果两个人在路上碰着了,谈起话来。阳货问孔子:“自己有一身本领,却听任国家丧乱,这叫仁吗?不叫。一个人想做官却屡次错过机会,这叫聪明吗?不叫。时光不等人哪!”孔子这才说到“好吧!我打算做官了。”孟子《滕文公下》对《论语》“阳货篇”这一段作了说明:“当时,大夫对士有所赏赐,如果士不在家,不能亲自接受以拜来答谢,便得亲自去大夫家里去答谢,因此,阳货才是这样做了;可是孔子不愿意见他,便也趁他不在家时才去答谢。在这个时候,阳货如果借这个风俗,耍这个花招,而是去看孔子,孔子哪会不去看阳货呢?”孔子虽然不愿意做佞臣阳货的助手,但也不严辞拒绝他。孔子这位大圣人与佞臣恶人的这段交往,就充分说明了“见恶人无咎”和“小辟咎”的道理。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有一种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福可变成祸,祸也可以变成福,这也是福祸的辩证法。管理者要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这一辩证法,在管理工作中力求做到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力求做到使祸变成福。在为人处事上,要宽大包容,真诚待人,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这样,在危难时刻才可以得到人们的意外支持。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主”即主人,在这里指的就是“六五”。“六五”是全卦至尊至贵的爻,相当于君王、主人,与下卦的“九二”阳爻本来应当相应、相合,但在人事背离、社会动荡的非常状况下,却不能相应、相合、相见。于是,“九二”就到处寻求,结果不是在大道,而是在小胡同里遇到了主人,这样偷偷相遇,当然不够光明正大,即使是这样,也不会有什么灾祸发生。   “象传”进一步解释说,在小胡同里追寻到主人,好象不太光明正大;但在乖离的非常时期,“九二”与“六五”本来应该阴阳相应、相合、相互应援,却不能够正常地应援,“九二”刻意地去追寻能够应援自己的人,这也是在乖离时期的一时权变,并没有违背道德的准则,没有违背正道的原则,不失君臣相合之道。而实际上,在乖离背离的世道之下,也不允许君臣堂堂正正地以礼相会,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一爻辞告诉我们,在社会背离的非常时期,为了使自己摆脱困境,避免灾难,在通过正当途径寻求不到能够挽救自己,使自己尽快脱离困境的伟大人物时,只要不违背道德、道义、天理、良心,也可以采取权变之法,用非正当的途径去寻求伟大人物的应援,取得伟大人物的支持。这种在乖离之时,采取委曲婉转之法使自己脱离困境、免除灾难并没有违背原则,反而是积极主动的表现。作为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遇到难以化解的矛盾时,直接去批评、指责矛盾的当事人不仅不能使矛盾消除,反而会使矛盾更加激化。这时,易于用委曲婉转的方法,以情动人,反而使矛盾的当事人易于接受,在此基础上再晓之以理,即可达到化解矛盾之目的。如果在管理中,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形式单一,死搬制度,不讲人情,这样必定会把本来应搞好的事情反而搞坏搞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yi),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天”是指额上刺字的刑罚,“劓”是指削去鼻子的刑罚。   从卦爻上看,“六三”与“上九”应当阴阳相应,应当追寻“上九”共同前进。但睽卦讲的是乖离、背离的非常时期,应当相应的往往却难以相应,就象自己赶着的牛车,后方被“九二”阳刚拖住,前面拉车的牛被“九四”阳刚阻止住,无法前进,使“六三”不能与“上九”阳刚相应相合,坐在马车上的“六三”就象遭受到刺额削鼻的刑罚般愤怒。不过,艰难终会消除,一开始虽然不利,不能前进,最后仍然会有结果,最终在“上九”的援助下,又能前进了,也会遇到阳刚“上九”的。   “象传”进一步说明,“六三”乘坐的牛车之所以受到“九二”和“九四”的牵制,是因为“六三”阴爻阳位,位置不当所致;之所以开始不利,最后仍然有结果,是因为最终遇见了阳刚的“上九”,并得到了“上九”的帮助和应援,才终于合志于“上九”。   这一爻辞告诉我们,乖离时期不可能维持长久,一开始的乖离,最后仍然要走向合同。因为,久分必合,久合必分,是大自然的法则;在离中求同,就必然能够达到合的愿望。所以,当处于社会背离时期,自己决不能灰心丧气,懊恼无比,而应当于异中求同,离中求合,最终实现合好目的,使自己能在背离中求生存、谋发展。作为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也应正确把握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管理权过于集中和过于分散,都难以实施有效地管理,要做到统分适度,分合相宜,既能有效地实行总体控制,宏观管理,又能充分地发挥各个职能部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才是高超的管理艺术。切不可出现一集权就死,一分权就乱的局面。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元”是大,“元夫”即是大丈夫的意思。“九四”与“初九”同属阳爻,不能相应相援;且“九四”上下都是阴爻,形成被阴爻包围之势,显得非常孤独、孤立。但“初九”阳爻刚毅,是大丈夫,在乖离的非常时期,应打破常规,只要二者相互交往,相互信任,就能够互相支援,互相帮助,即使是有危险,也能够化解、消除,最终不会有什么灾祸发生。   “象传”进一步解释说,“九四”只要与“初九”坦诚相待,相互交往,相互信任,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不会有灾难发生,这样双方都能够按各自的意志去行事,那么,自己原有的意志也就能够实现了。   这一爻辞告诉我们:相互信任,求同存异是为人处事的根本。越是处在逆境之时,越是在孤立无援之时,越是要寻求志同道合的人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以期脱离逆境,渡过难关。同时,坚持真理,坚守自己原有的志向,要相信背离一定会过去,和合、合同一定会到来,自己也一定会遇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大丈夫,真君子,并会取得对方的信任,进而达到相互信任,相互应援,使自己原有的理想和抱负得以实现。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光靠自己一人之力之智是难以实现的,为此,就要与上下左右沟通协调好关系,就不能过分计较相互之间的分歧及意见,只要在大原则上、大方向上、总体目标上取得一致即可;要相互信任,相互应援,求同存异,携手共进,才能无往而不胜。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中噬肤,往有庆也。   “厥”是其,“宗”是宗族,“肤”是柔软的肉。“六五”阴爻阳位,柔弱不正,又位于至尊至贵的君位,所以,有后悔的思想产生。但“六五”与下卦的“九二”却阴阳相应,“九二”阳爻刚毅中正,对于“六三”阴柔不正的小人,就象“九二”及“六五”的宗族或同党,必须象用牙齿咬进肌肤那样用功夫,很容易的就将“六三”给予排除掉,与“六五”相应相合。“六五”有了“九二”阳刚强有力的支援,当然可以使后悔消除,前进当然也不会有任何灾难发生。   “象传”进一步解释说,宗族团结在一起排除阻力就象咬柔软的肉一样容易,前进当然会有吉庆了。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政绩,团结出成果,团结出效益。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一个家庭如此,一个人更是如此。不团结,单凭个人的力量是成就不了大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强强联合,使企业更强大、更具竞争力,也使企业站在更高的台阶上向更高处发展;弱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联合,将会使更弱小企业以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作为一个人,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合适的位置供你选择,所以位置只是一个方面,自身的素质也同样重要。要明白,以柔顺之德居于尊位,且能与他人彼此照应,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以柔统刚,很容易排除障碍。生活中,当你发现了与你优势互补的人,彼此又能倾心结交,一个自然的和谐就产生了。因此,爻辞告诫我们,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发展,更应该讲究团结、联合,并用团结的合力去攻坚克难,攀登高峰。这样才能无往而不利,才能无往而不胜。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负”是后背,“涂”是泥,“弧”是弓,“说”是脱。“上九”阳爻阴位不正,位于全卦的最上方,与“六三”本应阴阳相应,但“六三”前有“九四”,后有“九二”两个刚爻牵制阻拦,使其不能与“上九”相会,就象陷在泥中的猪,背上涂满了污泥;而“上九”又是睽卦的极点,也是离明的极点,因而,“上九”既是刚愎不明,又满腹猜疑,以致形成自己孤独孤立无援。先是看到一头身上涂满污泥的猪,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后又看到一个车子来了,认为车上装的一车鬼,所以就马上张弓搭箭准备射杀猪和鬼,后来又迟疑地将弓箭放下,原来车上不是鬼,也不是贼寇,而是来婚娶的队伍。就象遇到了下雨冲去了猪身上的污泥,使其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上九”先前的疑虑得到了消除,这当然吉祥了。   “象传”进一步解释说,遇到了雨水之所以吉祥,是因为雨水洗去了猪身上的污泥,露出了真相,使“上九”的许多猜疑得到了消除,从而便可与相应来合者合到一起了。也就是说,“上九”处在睽卦之中,处在离合之际,需要经过一番误会、周折,才能聚合。   这一爻辞告诉我们,猜疑、猜忌是人生的大敌,猜忌、猜疑破坏团结,制造矛盾,影响稳定,影响工作,影响事业,影响效益。在家庭中,夫妻之间互相猜疑,小则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大则会引起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严重后果。在一个单位,领导之间,同志之间,领导与同志之间,如果互相猜疑,那必将是人人自危,人人都处在精神高度紧张之中,工作、事业必定是一事无成,一踏糊涂;国与国之间如果互相猜疑猜忌,严重的将引起战争,给各自国家的人民也会带来沉重的痛苦。所以说,消除猜疑,增加互信,才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当然,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会遇到许多障碍,这些障碍既有外部的,也有自身的,只有在不断地消除一个个障碍后,人才会得到锻炼,得到成长。作为一个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会遇到人为的、客观的、主观的、偶然的等许多障碍,困难、偏见、嫉妒、猜忌、失误、混乱、失败等等,管理者可能都会碰到,科学地、正确地把这些障碍消除了,排除掉,也是管理者工作任务的重要内容。   睽卦阐释的是离与合、异与同的运用法则,有离必有合,有异必有同,这是客观的必然的自然法则。在社会乖离、背离的时期,君子固然应坚持真理、坚持正道、坚持原则、同中有异、合而不同,但也应以积极的心态在异中求同,在离中求合,这样才能结合一切可以结合的力量,为我所用,才能在乖离时期有所作为。异中求同,正邪之间,敌我之间也不例外。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家和民族处于非常危险时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与国民党以及其他抗日的团体和政党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敌人---日本侵略者,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挽救了国家,挽救了整个中华民族,这就是共产党与国民党异中求合的经典例子。因为共产党单靠自己的军队与强大的侵略者相比处于绝对的弱势,虽然蒋介石领导的反动军队杀害了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但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共产党人考虑的是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在这个时候放弃恩怨,宽大包容敌人,积极主动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并不违背道义和原则。所以,睽卦告诉我们,唯有宽大包容之心,才能异中求同。异中求同,是为了结合力量,壮大自己;异中求同化敌为友,是不得已的权变。睽卦还告诉我们,异中有同,有同就必然能合,即使障碍重重,困难重重,最后也必然能合,对此我们不应怀疑,更不要因暂时的背离而忧虑重重。当然,在乖离时期,异大于同,多于同,双方只有互信,才能于异中求得同,这种同是去求得的,不是自然而来的,所以必须去求,只有求才能于异中结合同志,壮大自己,而求同必须用正当的手段才能达到目的。然而,猜疑猜忌是合同的大敌,在异中更易引起猜疑猜忌,使同再变成异,合再变成离,这是我们不能不加以警惕和预防的。   睽卦还阐述了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正如同与异不可分,离与合也是不可分的,因此,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是不可分的。人的一生总是有聚也有散,有聚必有散。十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离散聚合,生老病死,是任何人也逃避不了的。但在聚合之中,又是矛盾重重,纷纷嚷嚷;而在离散之时,又是那么的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因此,我们生在世界上,必须善于从异中求同,方能团结众人,扩大力量,完成事业;又须在同中求异,坚持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处世原则,不可随波逐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必须以诚待人,并要努力追求,细心培植浇灌这株柔弱的友爱之花,否则,自己的人生将是一片空虚,一片凄凉,使你悔之不及。   睽卦的形象,上卦是离是火,下卦是兑是泽,即火向上烧,水向下流,两者的背离是自然趋势,其象辞要求“君子以同而异。”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作为管理者从睽卦的卦辞和象辞中应当体会到,大势是历史规律的一种必然反映,管理者顺应大势就是勇于并善于按照这一客观规律去把握自己的言行和决策,去有效地实施管理。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思想上,作为管理者就要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辩证法和方法论,要同中求异,以保持自己的管理特色和管理个性,要做到我与物同,我亦与物异;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异的同要不得,没有同的异也要不得。因为,有差异是事物千姿百态的原因。同中有异,这就要求管理者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具体矛盾要具体解决。既然事物与事物之间有差别,就可以采取有差别的特殊方法对待不同的事物。既然事物与事物之间有共同之处,那么,也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离中有合,同中有异,这是天道规律。为政者和管理者要想有所作为,就应当尽可能创造轻松的环境,以利互信的建立。为了化敌为友,争取于异中求同,应当善于权变,这样才能结合分散的力量,团结协作,共谋发展。   见拙著《周易与决策》

  • 谁能解释宇宙万物相生相息

      宇宙     首先我要告诉人们的是现代人的宇宙观(主要是西方人的),与真实的宇宙极不符合,可谓是痴人呓语。   现代人(准确的说是西方人)所认识的所谓辽阔宇宙,只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微尘而已,实际上连一粒微尘都不是,宇宙爆炸学说,除了人类大胆的想象之外,没有多少有力的证据,背景辐射,证明的是“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多普勒效应,证明的是“宇宙是运动的”,这一鳞半爪的证据,只能迷惑愚昧无知的世人,宇宙爆炸(或膨胀)只是人类(实际上是某些人)一厢情愿的想象。   在西方思想窠臼、西方思维模式(决定论——上帝决定论,宇宙蛋决定论,基因决定论)的笼罩下,人类永远不可能弄清宇宙人生的真相。     在慧眼独具,独具只眼的智者的眼里,宇宙是另外一幅景象。   宇宙是一切实在的总和。它囊括了已知、未知的一切物质(有形、无形)、信息和能量。   整个宇宙(已知宇宙和未知宇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生命体(研究宇宙,不从整体的角度研究,永远不会弄清宇宙的奥妙)。   整体宇宙既没有诞生,也没有死亡。有生灭的是宇宙中的生命个体。   整体宇宙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   整体宇宙是瞬间的永恒,是永恒的瞬间。   宇宙原本如此。宇宙原来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将如此。   整体宇宙是永恒。   整体宇宙是无限的。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宇宙是生命的。   生命性是宇宙本质的特征(研究宇宙,而不把宇宙当作生命看待,永远无法弄清宇宙的奥妙)。   自主运动,自组织自身结构是生命的最主要特征。   宇宙中的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包含有物质、信息和能量这三个要素。   宇宙生命具有无限丰富的层次性。   宇宙中任何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都有初级生命——静态,中级生命——动态,高级生命——空态,三种形式。他们结构相同,能级各异,是同构异能体。   若生命体自觉地遵守宇宙人生的规律,积功累行、储积能量,当生命体的生命能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并超过本能级的最大值时),该生命体即会发生能级跃迁,以突变的形式,进化到高一级的生命层次(积累的生命能达到哪个生命层次范围,该生命体就进化到哪个层次)。   若生命体不知觉得违背自然规律,该生命体的生命能就会不断的耗散,当生命体的生命能耗散到一定程度(低到并低过本能级的最小值时),该生命体同样也会发生能级跃迁,以突变的形式,退化到低一级的生命层次(该生命体的生命降到哪个生命层次范围,该生命体就退化到哪个层次)。   若生命体的生命能耗散为零时,该生命体就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永恒的瞬间状态——不生不灭(俗语说得长生不老)、没有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禅定状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神仙们”修道的奥秘,这就是神仙们得以长生不老的秘诀。   生命体的生命能在一定条件下是一定的,若生命体降低生命能的消耗,则生命体的生命能的耗散过程延长,生命体存续的时间也就相对延长,生命体的寿命也就相对较长。   宇宙中的生命个体是一条无限长的波浪线,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他在不同的宇宙时空中不停的穿梭,此生彼灭,此灭彼生。   生命进化的依据是灵魂重量和质量,它遵循:轻清上浮律和重浊下降律。   宇宙生命进化时归属的层次,遵循同频共振律,同类聚集律。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是生命。   时间和空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宇宙中不存在没有时间的空间,也不存在没有空间的时间。   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时间可以转化为空间,空间也可转化为时间。   时间和空间都是个性化的,宇宙中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相对独立的时空体系。   宇宙中有无数生命,因此宇宙中有无数时空体系。   从本质上看:   时间是生命体在存续过程中所消耗的生命能。生命能耗尽,生命体解体(组成生命的材料并不会就此消失,而是继续参与下一轮生命体的构建),一期生命结束,与之相对应的时空体系也就消失。   空间是生命体在消耗生命能的过程中(在存续的这段时间内)的活动范围。从产生的方式上看,空间可以分为:视觉空间、听觉空间、嗅觉空间、行为空间、躯体空间、意识空间和生命能辐射空间。   三维时空体系,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时空体系。   宇宙中任何一个生命体,有,且只有三维时空系统,西方文化中所谓的四维时空体系是一个错觉。   宇宙中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生命系统中(包含初级、中级、高级生命),有,且只有九维时空体系。宇宙中不存在十维及十维以上的时空体系,这是因为,当时空体系达到十维时,十维内的时空体系即作为一个整体,以三维时空的形式参与更高一级的生命时空系统组合。   在宇宙中,我们人类只属于中级生命,宇宙深处存在着无数的高级生命。这些高级生命的存在形式、生活方式、道德水准远远超出我们地球人的想象。   告诉你个秘密,不知你信不信,我们地球人就生活在高级生命的躯体里,对高级生命来说,我们地球人就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细菌或病毒。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生命世界,它里面生活着无数的生命个体。     存在之存在定律是宇宙的第一定律,存在之存在定律——存在的意义在于存在,存在的目的在于存在,一切为了存在,离开了存在的生命,生命的一切意义免谈。   存在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意志。   存在是一种那个不可抗拒的力量。   宇宙、宇宙中的每一个生命体都以不可抗拒的意志,展示着它们的存在。   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一切,一切存在的客观),   我们人类最好的选择就是尊重、随顺。   在存在之存在定律规定下,产生(实际上是同时存在)了宇宙最基本的作用原理——对称平衡原理。   对称平衡原理,既是最基本的,又是最根本的宇宙生命的生化原理。   宇宙生命的对称平衡原理,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分层次的、综合的、自动化的实施地,它规定和制约着宇宙和宇宙间的每一个生命体的生老病死,进退沉浮。   对称平衡原理是我们打开宇宙生命之门的唯一钥匙,能否正确理解对称平衡原理,直接决定着我们对宇宙生命认识的正确与否。   我们要全方位的、立体的、综合的、既分层次又兼顾整体的来认识、来理解宇宙生命的对称平衡原理。   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类的智慧、人类的潜能同样也是无限的,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是可能的。   放下执着,放弃成见,敞开心胸,净化灵魂,提升境界,激活潜能,开发智慧,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是我们认识宇宙的唯一正确的有效途径,现代科学所观测到的一切,只能作为我们对宇宙认识的注脚,而不能作为证明我们假说的证据。

  • 有关太阳系,宇宙在星座的资料

      星座的定义   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在三维的宇宙中,这些恒星其实相互间没有实际的关系,不过其实天球这一个球壳面上的位置相近。自古以来,人对于恒星的排列和形状很感兴趣,并且很自然地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联系起来,组成星座。   星座在天文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占星术也假借黄道12星座的形象,但天文学家都把占星术视为没有使用真正科学方法的伪科学。   基本上,将恒星组成星座是一个随意的过程,在不同的文明中有由不同恒星所组成的不同星座——虽然部分由较显眼的星所组成的星座,在不同文明中大致相同,如猎户座及天蝎座。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用精确的边界把天空分为八十八个正式的星座,使天空每一颗恒星都属于某一特定星座。这些正式的星座大多都根据中世纪传下来的古希腊传统星座为基础。   为认星方便,人们按空中恒星的自然分布划成的若干区域。大小不一。每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用线条连接同一星座内的亮星,形成各种图形,根据其形状,分别以近似的动物、器物或神话人物命名,如天鹅座、仙女座等。每个星座中的恒星,按亮度大小,依次以小写希腊字母编排,如大熊座α星、大熊座β星等。   星座是投影在天球上一块区域的天体空间的总合,因此,说某某星座在银河系以内/以外都是不准确的说法。

  • 宇宙和什么生肖有关.

      十二生肖是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起源是人们对图腾的景仰。。。发展而来。和宇宙没什么关系

  • 宇宙中究竟有多少个星座?

      192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决定将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其名称基本依照历史上的名称。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公布了88个星座的名称。这88个星座分成3个天区,北半球29个,南半球47个,黄道附近12个。 人类肉眼可见的恒星有近六千颗。每一个星座可以由其中亮星的特殊分布辨认出来。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星座共88个.

  • 周易昨晚上做了个梦中梦怎么解释

      没看懂你这个周易什么意思,不过梦中梦是挺玄的,梦的内容说说看

  • 周易和塔罗牌的原理详细解释

      一、周易的原理   《周易》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象、数、理、占。理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哲学原理。这部分内容可参见“《易》之为书”部分。《周易》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尤其是它的宇宙生成观,后来成为我国诸子百家世界观的基础。要揭示《易经》的内容,必须有较为深厚的哲学基础。   天文学原理。《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可见八卦是根据天象、地宜等制定出来的。天象指的就是天体的运动现象。汉代人讲《易》,经常要联系到天象,把当时的天文学当成《周易》的基本原理之一。天体的运行,除日月外,最明显的是星辰运动。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用现代的天文学知识说,在北纬36度这条线附近。北极星在北极的正上方(稍有偏斜)。站在北纬36度观察北极星,它高出北方地平线36度,相对稳定不动。以36度为半径在天体上划个圆圈,这就是可见的天空。在可见的天空里,因地球的转动,在不同的季节可观测到周天的恒星圈。这个恒星圈就是古人说的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绕北极回环不停地转动,形成天体的一个座标,这个座标对今人的观察依然具有作用,它以北极星为中心。北极星就是古人说的北辰,人们认为它在中央不动,是天帝,有时称太乙、太一等。如果把它比作一个钟表的中心点,它的指针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中的天枢、天漩、天风、天权四星象一个勺子头,称斗魁或漩砚,玉衡、开阳、摇光三星象一个勺子把,称作斗柄。斗魁的前二星与北极在一条直线上不变,整个北斗星则是围着北极旋转。二十八宿犹如钟盘上的刻度,在天体这个大圆周上排开。东方七宿是角、亢、氏、房、心、尾、箕,象苍龙。北方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象龟蛇。西方七宿是奎、娄、胃、昂、毕、微参,象白虎。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象朱雀。斗柄是顺时针方向转,而按座标观察到的太阳月亮则是逆时针方向转。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这就是天体运行的一个大致轮廓。我们习惯于一个圆周为360度,而《周易》的圆周取象于天盘的运转,按天地日月的运动,精确地说,一个圆周是365 V4度。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情况制定出历法。见于文献的,最古的是《夏小正》,其次是《尧典》。春秋时的《管子》里有些记载,再后是《礼记·月令》。秦朝时的《吕氏春秋》也有《月令》。汉武帝时,巴郡落下阂运算转历,推步晷刻,以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日夜半朔冬至而名节令,察寒暑,制定出有名的太初历。但这些记载都是尧以后的事情,伏羲氏时代是个什么样子,没有文献可证,我们只能按传承去推论。大致说来,春秋时的历法是古四分历。四分历规定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1/4日,在十九个太阳年中插入七个闰月。因为岁余1/4日,故名四分历。这种历法就是在春秋末年,已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依据汉人的说法,《周易》中的另一个原理是纳甲。从《周易》的卦爻辞中看,当时人们已经用天干记日,这是一个事实。但天干怎样与八卦搭配在一起,比较起来,纳甲说较为合理。关于纳甲的原理,现在能见到的典籍,始见于京房的积算法,但京房没有作出说明。他的作法是把十天干配在八卦上,乾卦配甲壬,坤卦配乙癸,震卦配庚,兑卦配了,巽卦配辛,民卦配丙,离卦配已,坎卦配戊。魏伯阳在《参同契》里用月象说明这样搭配的原理。他说:“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赡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赡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曲折低下降。十六转就统撰辛见平明。民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二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他把一个月内月亮的变化分出六个步骤,初三是月芽初吐为“爽”;初八是上弦月,称作“上弦平如绳”;十五是满月,称作“盛满”;十六是满月开始消退;二十三是下弦月;三十是月晦;初一是月朔。按天干的方位与八卦的卦画之象一搭配,震卦犹如月芽初吐,月亮晚上在庚(西)方出现,所以震配庚。兑卦犹如上弦月,月亮在初八晚上出现在丁(南)方,故兑配丁。乾卦三画皆实,犹如满月,月亮十五晚上出现在甲(东)方,故乾卦配甲。巽卦下爻变虚,犹如十六开始消退的月亮月亮在十六日早晨从辛(西)方退去,故巽卦配辛。艮卦犹如下弦的月芽,相当于二十三的月亮,月亮于二十三早晨在丙(南)方消退,故民配丙。坤卦三爻皆虚,犹如月晦,月亮是三十日光明在乙(东)方消尽,故坤配乙。上半月据月出之方取象,下半月据月消之方取象,取阳顺阴道月亮消长盈虚之理。至于壬癸,因为是在北方,每月之内日月在北方相会一次,所以壬配乾,癸配坤。戊己在中央为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坎得乾卦中爻(坎三),故坎配戊;离得坤卦中爻(离三),故离配己。所谓“七八道已讫”是说七八一十五,十五之后月亮满极,上长之道已到尽头。“曲折低下降”是说月亮西垂开始消退下降。“十六转就统”是说十六又开始走上向下消退的轨道。   关于纳甲的学说,还须说明的一点,是魏伯阳认为“坎离”是乾坤之用,就是说乾坤是阴阳的本体,坎与离是阴阳的作用,乾是太阳,表现在离上;坤是太阴,表现在坎上。所以以离为日,因为离是太阳;以坎为月,因为坎是太阴。按大自然运动的秩序,是太阳每年一个终始(实际是地球绕太阳一周);月亮是每月一个终始(实际是月亮绕地球一周),所以每月太阳与月亮会合一次。古人把这种对于天象观察所得到的结论运用到《周易》中来,并不是生造出来的。   《周易》里还可以见到五行学说的原理,虽然不如汉代人说的那样浓重,但五行的属性还是有的,比如地为土,黄色,土爱稼稿,味甘等等。这部分内容与交辰、十二律吕等原理因为卦爻辞中显现的不多,不作详细介绍。想了解可参考朱震《汉上易传·卦图》部分。   二、塔罗牌的具体原理   [

  • 用周易解释1+1=?

      这个,其实周易里面最原始的是二进位制的。   太极一分为二,阴爻和阳爻分别代表了0和1。   说实话,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

  • 宇宙奥特曼星座

      M78星云,但实际上只是一个传说,编造出来的